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其大意:自從被流放到嶺南廣東,就與家裡斷了音信,獨自挨過了冬天,又經過了春天。如今離故鄉越來越近,心裡反而越害怕。遇到家鄉來的人,不敢向他們詢問消息。
這首《渡漢江》是唐朝詩人宋之問,因貪汙腐敗被貶到嶺南後所作。可以看出他與世隔絕,與家人音訊隔絕,處境悲慘,後偷偷地逃歸回來,一路上心裡膽怯,害怕被人發現的矛盾心理。「近鄉情更怯中」的「怯」」字用得非常巧妙,把詩人迫切見到家人以及又非常害怕被人發現,連累家人的心理巧妙地連接在了一起。
宋之問是一個特別有才華的人,深受武則天喜愛。曾經在洛陽龍門,武則天讓官員當場作詩,當時有一個叫東方虯的人,第一個完成了詩作,武則天覺得寫得不錯就把錦袍賜給了他,隨後,武則天又看了宋之問的詩,立馬就把披在東方虯身上的錦袍拿了下來,賜給了宋之問。
現在我們有些人,常年漂泊他鄉,生活不盡人意,再讀這首詩,是滿滿的思鄉之情。我們以後可以用「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來表達我們的感受,是不是很有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