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的書法清秀淡雅,中正平和, 不激不勵又力透紙背,如錐畫沙。其書法運筆內涵之精神境界非一般俗士能悟。細看南懷瑾的書法字體流暢,粗中有細,入木三分,遵循古法,取百家之長,自己創新,字如其人。可遠看,近看,單字看,整體看,倒著看,讓人美不勝收,賞心悅目。南懷瑾書法的缺點是用筆的豐富性方面欠缺,也就是對筆法的研究不深入,字體很早就定型,之後就吃老本,憑他其它方面的成就地位,大量寫應酬作品,大量題字,寫招牌字,字沒什麼變化,缺點很多。總結:南懷瑾是國學大師,不是書法大師,今後書法藝術還會不斷出現真正大師。
南懷瑾大師曾談論書法說:「書法家出自於大量的用毛筆書寫,此為成為書法家之充要條件。如果客觀上用毛筆寫字寫得少,則需要大量臨帖。 這兩個都是需要花大量時間在上邊。 由於當代人用毛筆寫字的要求越來越少,因而臨帖的人則越來越多,而僅僅靠臨帖又似乎還是不大夠。因此成為書法家的可能性也就變小許多。 寫字不一定要讓自己成為書法家,愛好而已。就如同一個吃飯不一定要成為美食家、喝酒不一定成為品酒師一樣。」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國學大師南懷瑾,16幅傑出書法作品欣賞:
書者介紹: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 歷任臺灣政治大學、臺灣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南懷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全身心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其出版代表作諸多,比如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等共計三十多冊,且被人們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寫在文末: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歡迎您在清雅閣駐足欣賞藝術,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評論。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