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蒼生架上書,南懷瑾弟子以展覽「立雪南門」禮敬眾師

2020-12-23 新民晚報

「立雪南門——張耀偉(耀智)尊師書畫展」 近日在上海圖書館向公眾開放,展出了張耀偉(耀智)收藏的名家墨跡及他結合主題專門創作的書畫作品約100幅,紀念南懷瑾先生等文化鴻儒在傳統國學研究與傳播推廣的傑出貢獻。在展覽現場呈現南懷瑾先生的諸多墨跡與文獻外,還展示了啟功、趙樸初、汪道涵、顧廷龍、金庸等文化界名家的手札墨跡。

圖說:現場參觀照片 官方圖

「天地君親師,中國文化至尊,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耀偉遍歷眾師,仰望眾師,感恩眾師,禮敬眾師,這也就是『立雪南門一一張耀偉尊師書畫展』的緣起。」原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評價道。

展覽作品都是由上海中國書法院執行院長、道南大學堂創辦人張耀偉提供,張耀偉1990年代後期開始師從南懷瑾先生,並與海峽兩岸諸多的文化名家交往至深。

圖說:張耀偉作品 官方圖

罕見名家手稿墨跡80幅

展覽展出多位蜚聲海內外的名家墨跡80幅,這些信札手稿大多數鮮有露面,包括:顧毓琇、矛盾、趙樸初、汪道涵、南懷瑾、巴金、季羨林、任繼愈、郭紹虞、顧廷龍、蘇淵雷、蘇步青、謝希德、茗山、夢參、裘沛然、洛夫、李敖、饒宗頤、張尚德、星雲、心道等名家墨跡,以及啟功、林散之、王蘧常、陸儼少、謝稚柳、唐雲程十髮等書畫。張耀偉(耀智)結合主題專門創作的書畫作品約100幅。

圖說:展出作品 官方圖

「世上蒼生架上書」是南懷瑾先生給予弟子張耀偉一句贈言,示意讀書人的君子品格裡,包括了滿腹經綸和胸懷天下。張耀偉以此為題,創作了水墨巨作,放置在二樓展廳入口,和他的丈二巨幅書法相互照應。

圖說:張耀偉與國學大師南懷瑾 官方圖

丈二巨幅書法作品《立雪南門》《禮敬》《德》,表達了他感懷師恩、崇尚先賢的創作思想。大幅繪畫作品《樂山樂水》《利樂眾生》《道法自然》從中國儒釋道三家闡釋中國文化的主要精神。《道南》表達了尊師重道、感恩報恩的主題。《詩和遠方》則是他本人憧憬詩和遠方的境界、胸懷蒼生的情懷。大幅《毛澤東詞沁園春長沙》長卷,反映了作者追求宏大氣勢的創作風格,表達了後學感懷師恩、禮敬尊賢的文化態度和情感。

《南門立雪——張耀偉尊師墨跡展》分為了恩師、問道、禮敬、文會四部分。恩師,主要是感懷老師的文章、墨跡、照片、生前用品、紀念品等;問道,是在名師影響下創作的主題作品;禮敬是學習經典、臨習經典,創作經典的書畫作品;文會,是多年來,工作、生活、學習中得到幫助的師友的書法和繪畫作品。

圖說:展覽作品 官方圖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張耀偉回憶,1991年,他的伯父張尚德以南懷瑾代表的身份帶領臺灣代表團訪問大陸,並與汪道涵先生會談。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他得以常常去拜望南懷瑾先生。「第一次見到老師,一個瘦削的耄耋老人,溫而厲,恭而安,威而慈,說話聲音宏亮,精神矍鑠,令人肅然起敬。」

圖說:張耀偉作南懷瑾像 官方圖

作家李敖是張尚德同寢室同學,「我因此與他結緣。我去臺北李敖家拜訪之前,對他的了解僅是從南老師和尚德伯父那裡得知些許,嬉笑怒罵,文章立世,曠世狂人。當我見到他時,令我驚訝,他竟是一個本色至極、可愛至極的『頑童』。正像他《自畫像》中描述的:『不認識我的人喜歡看我的文章。認識我的人喜歡聽我講話。了解我的人喜歡我這個人』」。

對於與汪道涵、顧廷龍等名家的交往,張耀偉都寫過文章記敘。他見證了名醫裘沛然耗時8年完成的《人學散墨》一書,並專門撰文解讀,他說:「我作為裘老的小友、學生,經常向他請教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問題,見證了老人8年艱辛的筆耕歷程。」

圖說:名醫裘沛然墨跡 官方圖

張耀偉,筆名耀智,號日月禪心,齋名道懷軒、道南齋,博士、研究員。現任上海文化藝術品鑑促進會執行會長,上海中國書法院執行副院長。曾長期在上海宣傳文化系統工作,加上家庭的原因,結交了許多名師,這成為他人生的寶貴財富。他青年時期開始關注與老師前輩的交往,做有心人,收藏了許多名師的資料,包括手跡、器物、書稿等。尤其是追隨國學大師南懷瑾,學習傳統文化,並在他支持下創辦道南大學堂。

他為紀念這些師長,為每人寫一篇文章,以鮮為人知的故事傳播先生們的精神風貌。他尋覓大師足跡, 面對一座座巍峨雄偉的名師豐碑,虔誠地懷揣學習名師品格的初衷,逐漸領悟,走近名師,叩開了智慧大門,呼吸名師品格的氣息,聚集了名師的能量。仰望眾師,感恩眾師,禮敬眾師,這也就是《立雪南門一一張耀偉尊師墨跡》的展覽緣起。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中國文化經典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倡議活動,張耀偉捐贈了一幅八尺整張書法作品給籌備組。展覽由上海圖書館、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中國書法院聯合主辦。(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先生早年參禪悟道的經歷
    他曾經邀請李源澄來此創辦靈巖書院,邀請馮友蘭、錢穆、蒙文通等來此讀書,邀請川北大德袁煥仙至此閉關,邀請好友南懷瑾來此遊玩,於是才有了「靈巖禪七法會」,才有了袁煥仙與南懷瑾的相識。靈巖山一會,成就了袁煥仙與南懷瑾的曠世佛緣。      當時正值袁煥仙禁語,南懷瑾非常鬱悶:「朋從我思,繁興我疑,無由啟迪。」
  • 立雪求道
    《立雪求道圖軸》是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丁雲鵬創作的一幅人物畫。作品為紙本,設色,縱132.5、橫52釐米。他感到神光為了向他求教,長期侍立身後,今又立雪斷臂,原來的驕傲自滿情緒已經克服,信仰禪宗態度虔誠。達摩逐傳衣缽、法器予神光,並取法名:「慧可」。慧可斷臂以後,表現出高度的剛毅,他忍受著劇烈的傷痛,雙膝跪在雪窩裡,用僅有的右手,恭敬地接法。頂禮拜謝而退。從此,慧可就接替了達摩,成為少林寺禪宗的第二代,稱之為「二祖」。為了紀念二祖立雪斷臂,寺僧們將「達摩亭」改為「立雪亭」。
  • 1.6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1.6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注釋】▲弟子:弟等於兄弟,有朋友之間的友情。又等於自己的孩子,所以古代師生如父子,老師對學生負一輩子的責任,學生對老師也是尊師如父。
  • 南懷瑾:1987年以後中國有兩百年大運,比康乾盛世還好
    一、家遭海盜洗劫,南懷瑾似未卜先知南懷瑾在城裡讀小學那年,寒假回家過年,適逢祖母六十大壽,其父大擺宴席為母親賀壽。那場筵席聲勢浩大,熱鬧非凡,從大年初一一直持續到正月15元宵節。如果當天晚上年少的南懷瑾在家,也許恐遭血光之災。如果說這次經歷是一種巧合,那麼接下來這次類似的經歷再為南懷瑾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
  • 西安南門天下第一禮——大唐盛世迎賓禮
    提示:點擊上面☝「小驚奇」,免費關注哦▼迎賓禮《
  • 大師還是騙子,充滿爭議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到底算什麼?
    全世界的華人中,說起名氣最大的國學大師,毫無疑問,南懷瑾肯定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說,南懷瑾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華人世界,很多白人,黑人也對他非常崇拜。但是,譽滿天下的同時,常常也是謗滿天下,在國內,也有很多人認為南懷瑾的學說漏洞百出,是騙子,是偽大師。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南懷瑾的學說呢?
  • 南懷瑾遺產紛爭:留下什麼遺產?為何對簿公堂?
    第二天(10月5日)下午,南小舜、南一鵬、南國熙、李素美、郭姮妟5人再次進行會談,約定對南懷瑾的遺產進行清點分工和造冊,並形成《會議紀要》,由5人籤字認可,同時約請南懷瑾的兩位弟子李慈雄和牟煉一同參加,作為見證人。  《會議紀要》內容如下:  一、大原則:有約定從約定,沒約定從法定。
  • 南懷瑾切身經歷:《金剛經》的力量不可思議
    南懷瑾(圖片來源:南懷瑾學術研究會提供)《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金剛經》包含了對人生、生死、宇宙、法意等種種思考,佛在與弟子的對話中,為我們解惑種種答疑,是一部開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不僅是大乘佛教宗派都會涉及的一部佛典,更是禪宗的必讀經典。南懷瑾先生不僅多次講《金剛經》的智慧,還多次分享自己與《金剛經》的因緣,誦念《金剛經》的體驗。
  • 鐵憨弟子如何把孔子懟到指天發誓?有教無類能幫我們運用到哪?
    《先進》是《論語》的第十一篇,據南懷瑾先生介紹,他們當年讀《論語》第一篇就開始讀《先進》篇,而不是現在的第一篇《學而》。 季路問如何做到敬事鬼神,孔子說,我們對活著的人都沒能做到敬事,又如何能做到敬事鬼神?季路又問人死後的事,孔子說,活在這世上還有很多事沒整明白,哪還能去知道死後的事?
  • 南懷瑾讀《金剛經》:它揭示了人生9大真相,讓人如夢初醒
    關於人生的真相,《金剛經》中,佛陀以處世人的姿態告訴眾弟子和眾生,它告訴我們人生的終極秘密是什麼?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萬物變化的規律是什麼?裡面的每一句話,都可以讓你我在每一個當下都洋溢著生命的喜悅。
  • 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樊遲
    關於他的生年,《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說他「少孔子三十六歲」。而《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則說他「少孔子四十六歲」。即生於公元前505年。據《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齊國軍隊攻打魯國,「冉求率左師,管周父御,樊遲為右。季孫曰:『須也弱』」。《禮記曲禮》說「二十曰弱」。古人對二十歲左右的青年稱「弱冠」。
  • 南懷瑾之子南國熙嚴正聲明!
    上述報導完全不向本人查證,寧願受人利用,蓄意羅織,含沙射影,扭曲事實,殊屬非是。尤其莫名牽扯本人與尹衍樑先生在香港投資過從,以及伍必霈先生掛名董事,似有意炮製山口組、山根敬、南國熙、伍必霈、尹衍樑、蔡友才虛構的組織圖,間接嫁接兆豐案,其無中生有、刻意斧鑿、誇大不實之用心,實非正派所應為。4.
  • 公孫弘上書為博士設弟子,為科舉制度奠定了基礎
    弘奏請博士弟子,第其高下,以補郎中文學掌故。科舉制度是我國封建歷史中的瑰寶,也是封建時代所可能採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一般來說,科舉制度最成熟的時期首推唐宋,而隋朝被看作是首次產生科舉制度的時期,不過也有史學家認為,科舉制度其實始於漢朝,大約出現在漢武帝時期。
  • 南懷瑾從小就體弱多病,書櫃裡全是中藥提煉劑,吃藥比吃飯還多
    跟隨葉公恕學習後,南懷瑾的知識水平一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自小便體弱多病的他,身體狀況卻是越來越差了。早年南懷瑾父親南仰周便建議他去習武,於是南懷瑾離開了溫州,隻身一人來到了杭州,通過浙江國術館的入門考試並正式成為了這裡的一名學生。抗戰爆發後,南懷瑾已經從浙江國術館學成畢業了。
  • 南懷瑾先生生平與年譜
    原著,劉雨虹 語譯)  o 《孟子與滕文公、告子》(南懷瑾 著)  o 《太極拳與靜坐》(南懷瑾 著)  o 《點燈的人》(東方出版社編輯群 編)  o 《金粟軒紀年詩》(南懷瑾 原著,林曦 注釋)  o 《話說中庸》(南懷瑾 著)
  • 「在我看來,南懷瑾根本就是個騙子」,李敖如此評價南懷謹客觀嗎
    咱們理解的「佛」都是出世大成,有無上大智慧,渡人於困厄的,因為敬,自然對佛法相關的一切都望而生畏、戰戰兢兢,認為咱們普通人離這些「高深的大道理」很遙遠,更讀不懂。但《金剛經》開頭講什麼呢?「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它寫佛在飯點的時候,帶著弟子們到城裡去化緣吃飯,「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吃完了飯,收好了袈裟和飯缽,打水洗過腳,然後才鋪好打座的地方坐下來。從我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吃飯講起,《金剛經》不渲染佛的各種神通,說他和普通人一樣,也是餓了要吃飯,腳髒了要洗,東西也要自己收拾的。
  • 《三生三世枕上書》之東華,你的兵藏之禮,我怎能缺席?
    文:《三生三世枕上書》之東華,你的兵藏之禮,我怎能缺席?作者:遲姐侃娛樂自從我們從梵音谷回到九重天,你就在籌備著十日之後的兵藏之禮,那股認真的勁兒真的令我很欣賞。兵藏之禮是你們青丘每一任新君繼任後的必行之禮,只是你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因為你的劍匣還沒有完成,你告訴了我這些事,我幫你把劍匣的設計圖畫好了,剩下的就交給你自己了。本來你可以讓我幫忙的,卻是自己親力親為。看著你這麼認真的樣子,我也就只能在旁邊看著,我倒是很期待你的兵藏之禮了,往年兵藏之禮都是比較盛大的,這次我肯定要參加你的兵藏之禮,見證你的成長。
  • 深藏故宮的110餘件法器文物集體亮相展覽
    12月15日,「妙寶莊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在嘉德藝術中心開幕,展覽所選110餘件法器文物大多是乾隆時期的藝術精品,充分展示了清代宮廷的最高工藝水平。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閆宏斌在展覽開幕現場表示,故宮博物院現存法器1萬餘件,是故宮博物院186萬多件藏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敬個禮!拍拍手!伊寧街頭這一幕上了央視
    敬個禮!拍拍手!「在我每天上學放學的路上,希望能和警察叔叔擊個掌,敬個禮,這是最開心的事情了。」伊寧市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 伊利亞·阿不杜拉來源/綜合央視新聞、平安天山平安伊犁、伊寧公安總編:馮金柱原標題:《敬個禮!拍拍手!
  • 朝拜須知|如何敬香禮神?
    用於敬神、敬天地、敬祖、敬聖賢。道教燒香常燒三炷香,焚三炷香代表尊道教「三寶」,即道、經、師三寶。⑴敬香的儀規敬香的具體做法是:①以線香三支為準,點燃香(燒香時不分男女,皆用左手點香。③然後用左手上香,因為道教以左手為陽左手為淨手,而右手操持百事,容易沾染汙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