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在1974年的一次講課中曾預測,中國丁卯年(1987年)以後會有200年的大運,未來比康乾盛世還好。
這句話曾在網上引起熱議,是無稽之談,還是真有這種可能呢?我們不妨結合南懷瑾先生在有生之年為自已所做的幾個重要抉擇,閒侃一番,看看他是否有洞察先機的「神通」。
下面先列出南懷瑾先生上述預言的原話及出處,以饗讀者。
「當年,我在臺灣國民黨的中央黨部講課,為什麼講呢?這個時候大陸正在批孔批林,國民黨的中央黨部叫我去講《論語別裁》,就是這樣開始講的。我說他們批孔沒有用的,批不了的,孔子打不倒的。後來我就講過中華民族的命運,1987年(丁卯年)以後就轉運了。他們問我,當場有個中央委員站起來問:「南老師,你說轉運了。大陸現在這個樣子還能轉運嗎?」我說:「轉運了!」他馬上問:「有多少年?」我說:「兩百年的大運,將來比康乾盛世還好!他說:「你打保票嗎?」我說:「我再講一句話,不是打保票,是根據歷史的經驗啊!」
(《漫談中國文化:金融.企業.國學》P43頁)
所謂的預言之說,向來會引發爭議,比如《推背圖》,有人篤信,也有人譏為無稽之談。有人認為,它只不過是被後世某些人,為達到特定目的,故意添油加醋或者牽強附會,又或者故意曲解其義,把它神話罷了。
反觀南懷瑾先生1974年對國運走向的大膽的預測,在時人看來恐怕大多數人會認為純屬無稽之談,可是現在結合咱們國家的發展勢頭來看,似乎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南先生這番預測。
看到這裡可能有讀者會問,既然南先生都能預測國運的走向了,那麼對自己命運的走向是否也能預測呢?巧了,縱觀南懷瑾先生的一生,在幾個關鍵點上,他似乎真的有先見之明。
南先生與同輩人相比,可以說算是非常幸運的了。他之一生,在那個年代沒有經歷牢獄之災,甚至很少陷於困境,履跡輾轉幾地(中國大陸——臺灣——美國——香港——中國大陸),終了順利落葉歸根,高壽至95,兒孫滿堂,著書立說,門徒遍布海內外,聲名遠揚……凡此種種,與同輩人相比,簡直是太幸運了。
咱們截取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看看南先生是否能「未卜先知」。
一、家遭海盜洗劫,南懷瑾似未卜先知
南懷瑾在城裡讀小學那年,寒假回家過年,適逢祖母六十大壽,其父大擺宴席為母親賀壽。那場筵席聲勢浩大,熱鬧非凡,從大年初一一直持續到正月15元宵節。
生日宴結束後,本來離開學的日子還有好幾天,但是就在祖母生日宴結束後的第二天早晨,南懷瑾從夢中驚醒,心有不可名狀。
吃早飯的時候,他突然向家人宣布:「我要走!不能待在家裡了!我要去上學!」態度果決。母親再三勸阻,也沒能攔住執意要走的少年,父母無奈之下只好同意了。
結果當天晚上南家就遭了海盜的洗劫,其父赤腳落荒出逃,其母假扮傭人把首飾全部主動獻給海盜才得以躲過一劫。如果當天晚上年少的南懷瑾在家,也許恐遭血光之災。
如果說這次經歷是一種巧合,那麼接下來這次類似的經歷再為南懷瑾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
二、臨時決定搭乘軍機還鄉,逃脫空難
1946年底,多年漂泊在外的南懷瑾,在昆明講學結束後(他當時在中央軍校當教官),打算從昆明坐飛機到上海再返回家鄉探望家人。他本已經買好從昆明飛往上海的機票,時間是兩天後啟程,同時也通知了家人和朋友。
然而,就在他買好機票當天,朋友們正在客棧為他餞行時,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說是有一架軍用飛機明天飛往杭州,裡面還有兩個空位,問有沒有人要搭乘。
南懷瑾聽聞後,當即請軍中的朋友把座位留給他,他第二天就走。當時朋友們都勸他留下來玩兩天再走,可是他心中頓生當年家裡遭海盜洗劫前那種不可名狀的惴惴不安,於是不顧朋友們的挽留,第二天就乘坐軍機平安抵達杭州。
後來他原本要乘坐的那趟航班,發生意外撞山墜毀,機上乘客93人僅有一個小孩倖免於難,南懷瑾又一次得到上天的眷戀。
三、審時度勢,隻身赴臺,再避災禍
如果說前面兩次都帶有某種神秘的色彩,那麼接下來這一次純粹是南懷瑾先生憑藉自己對大勢的把握,提前窺探天機趨利避害了。
1948年,南懷瑾曾一度赴臺灣考察,三個月後又回到家鄉。(其實,早在1947年他回家不久,就曾經跟父親交流過,誰會得天下的問題。)這次他回來是向父親表明,想帶著家人跟他一起走,但是他的父親以年老不喜歡外出以及在外語言不通為由拒絕了。他的妻子也要留下來照顧家裡的老小,所以在1949年2月,南懷瑾只好隻身離開大陸赴臺灣。
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他當年的選擇是非常有遠見的,他的父親後來就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死於獄中。如果當時南懷瑾留下來,那麼曾經當過中央軍校教官的他以及「地主」出身,必遭牢獄之災,甚至有生命之憂。
四、離臺赴美,再度避開殺機
南懷瑾自1949年到臺灣後,36年間由默默無聞,到後來名聲大噪,以至引起蔣氏的擔憂,於1985年7月10日選擇離臺赴美。
南懷瑾到臺灣後,先是經商謀生,後來應邀講佛法,逐漸聲明鵲起,隨後又出版《禪海蠡測》、《楞嚴大義今釋》、《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等書。
他出書獲各界讚許,不久又應邀到輔仁大學等高等學府講禪宗和哲學,後來又被蔣氏父子邀請到臺灣「三軍」各駐地巡迴演講中國文化。
有一次,在臺中演講期間,蔣先生更是親身前往,在會場後面拉個布幕,在幕後聆聽。蔣先生聽了之後深為所動,三天後宣布要推廣中華文化復興,自那以後南懷瑾在臺灣聲名更隆。
後來他又先後創辦了東西精華協會和十方叢林書院。學生越來越多,當時「黨、政、軍」以及財經、傳播、教育等各界達官顯貴,紛紛前來求教請益……
南懷瑾的影響力在臺灣越來越大,小蔣恐南懷瑾由「大師」變「學閥」,「學閥」變「黨禍」,於是藉由「十信」事件瓦解「南門」勢力,讓人傳話給南懷瑾,說他認為南老師是「新政學系領袖」。
本來南懷瑾歷來對政事的態度是「只買票不入場」,心底坦蕩,但是畢竟瓜田李下,是非不由人。他聽了這句傳話之後,當機立斷,決定離臺赴美。他給臺灣的親友留了一句話說:「這個話嚴重啦,我得走了。」
就在這一年,臺灣作者江南在美國遭到暗殺,如果當時南懷瑾沒有選擇遠遁美國,還繼續留在臺灣,後果可想而知。
五、離美返港,又避牢獄之災
1988年1月南懷瑾離開美國,回到香港定居。
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這次搬遷又一次讓南懷瑾避開了,極有可能面臨的美國牢獄之災。
南懷瑾回到香港幾個月後,他的一名李姓弟子因涉嫌證券內線交易被刑事通緝。按說這事跟他沒有關係,但是事情壞就壞在,這名弟子把南懷瑾和其他學生的名字都借用來當人頭投資帳戶,案件爆發後,他們全部被列為證交所黑名單遭到調查。
聯邦調查局甚至還派人到香港約談南懷瑾等人,雖然最後南懷瑾和那些無辜的學生無罪,但是如果當時是身在美國那就很難說了。正是因為有了這一茬,後來南懷瑾雖經美方好友多次邀請,但再也不願踏入美國境內。
南懷瑾先生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千鈞一髮前,洞燭先機,趨利避害,預見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前文提到他預測中國從1987年開始就轉運,實際上他後來集資修建金溫鐵路,恰好也是在1987年,溫州方面派人去美國跟他首次提議修建金溫鐵路。
南懷瑾先生回到香港定居後,一直為國內出錢出力,比如:修建金溫鐵路;為兩岸牽橋搭線;創辦太湖大學堂;推廣兒童讀經活動等。
六、落葉歸根,安度晚年
上述事情辦妥後,南懷瑾先生於2004年從香港移居上海,後來又在太湖畔定居,直至2012年仙逝,享年95歲。
結語:
南懷瑾先生屢屢洞燭先機,那麼他對國運的預測是否準確呢?這點非常值得期待。
如今,中國崛起已成不爭的事實,歐美國家頹勢已顯,中華民族是否會迎來大運,咱們拭目以待,惟願天佑中華!
—END—
圖源:網絡
參考文獻:《父親南懷瑾》,南一鵬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