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祖師】三祖僧璨大師

2021-02-19 靈隱寺

       僧璨,又作僧粲,生卒年及事跡不詳,為中國佛教禪宗三祖,曾跟隨二祖慧可學佛數年,後得授與衣缽為禪宗三祖。三祖在入寂前,傳衣缽於弟子道信為禪宗四祖。據說他曾著有《信心銘》傳世,但經考證,《信心銘》的真實作者應是牛頭法融。

  1982年在杭州出土一塊銘文磚,刻有下列文字:「大隋開皇十二年(592)七月僧璨大師隱化於舒之皖公山岫,結塔供養。道信為記。」這塊磚銘 所記,與現代佛教典籍相符,應當是可信的。  僧璨出家後,逢周武滅佛,他就隱居在舒州的皖公山(今安徽境內),「往來太湖縣司空山,居無常處,積十餘載,時人無能知者」。在隱居期問,他曾與道友 去廣東遊羅浮山。後又回到舒州。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圓寂。唐玄宗溢為鑑智禪師。

  這一年的3月18日,僧璨受足具戒。後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佛,僧璨隨二祖慧可南遁隱居,往來於司空山和天柱山之間長達15年之久,後接衣缽,是為禪宗三祖。隋開皇十年(590)僧璨正式駐錫山谷寺,公開弘揚禪法。

  僧璨最初以居士身份謁二祖慧可(487-593),北齊天保三年(552),慧可授法弟子僧璨,當時僧璨已經40多歲了。以後,他就隱居於舒州 皖公山。北周武帝(560-578年在位)滅佛期間,僧璨隱居於嶽西縣司空山,居無常處,十多年來無人知曉。隋開皇十二年(592),十四歲的沙彌道信前來拜師,說:「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僧璨說:「誰縛汝?」道信答:「無人縛。」僧璨說:「何更解脫乎?」於是道信大悟。

  僧璨(510—606)被稱為禪宗三祖。他到二祖慧可處請求開示佛法的典故,見於《祖堂集》記載:北齊天保初年(550)有一居士,不言姓氏, 年逾四十,到二祖慧可處。求曰:「弟子身患風疾,請和尚為我懺悔。」慧可說:「把你的罪對我說,我為你懺悔。」來者沉思片刻說:「我還說不出我的罪究竟在 什麼地方?」慧可說:「我已為你懺悔過,你最好皈依佛法,出家僧住。」居士說:「今日見到和尚,已知自己是一個僧人了,但不知何為佛法。」慧可說:「是心 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汝知之乎?」居士領悟地說:「今日始知人的罪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在於其心,佛法也是如此。」慧可聞言,十分喜悅,深器來者,即為剃度,高興地說:「是吾寶也,宜名僧璨。」

  在禪宗發展史上,三祖僧璨是一個重要的坐標。初祖達摩將禪法帶到中國,當時人們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時,人們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時才是有信有修。僧璨對禪宗的漢化改造發展,有幾個明顯的表現。其一,變面向達官顯貴為面向下層群眾。佛教初入中國,信仰接觸者多為貴族,僧璨改變靠上層弘法的方略,變為在村夫野老中隨緣化眾;其二,變在都市城廓建寺院為在深山僻壤布道場;其三,變居住無常的「頭陀行」為公開設壇傳法;其四,變「不立文字」為著經傳教。禪法初傳,有「不立文字」之說,主張靜坐安心漸悟。僧璨在公開弘法的同時,精心著述《信心銘》,以詩體寫成,146句,四字一句,584字,從歷史與現實,祖師與信徒、教義與修持的結合上,闡明義理,大開方便,應機施教。有學者稱《信心銘》是禪宗第一部經典,與《六祖壇經》並稱最中國化的佛門典籍,為禪宗以文字總結其修習經驗開創了理論先河。

   隋煬帝大業二年(606),三祖大師說法時合掌立化。唐天寶四年(745),舒州別駕李常取僧璨遺骨火化,得到五色舍利300粒,用其中 100粒塑造三祖像,又拿出自己俸祿,建造一座三祖舍利塔,把塑像放置於底層。   

        唐乾元元年(758),肅宗李亨賜山谷寺名「三祖山谷乾元禪寺」。公元772年,唐代宗李豫諡僧璨名「鑑智禪師」,賜塔名「覺寂塔」。現在的塔幾經重修,塔宮裡珍藏有三祖舍利子,唐代的塔基、宋代的塔剎、明代的塔身,樓閣式塔體,磚木結構,飛簷翹角,鬥拱相乘。塔為5層,外旋中空,螺旋而上,每層4門 相對,兩虛兩實,遊人登塔,常被虛實所迷。塔頂置有相輪,由8條碗口粗的鐵鏈牽制,鏈上系有400餘只風鈴,風吹鈴動,叮噹悅耳。

  禪宗作為佛教的一個支派,自達摩西土東來,二祖慧可斷臂求法,傳至三祖僧璨,方使之中國化,暢行於世,成為漢傳佛教中最具中國特色的宗派之一。

 


相關焦點

  • 佛教禪宗: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禪宗: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對於達摩以後的禪宗傳承、禪宗的燈錄的說法,是自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直到傳承到慧能,共計六代。在《荊州玉泉寺大通禪師碑銘》有說:「自菩提達摩天竺東來,以法傳慧可,慧可傳僧璨,僧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繼明重跡,相承五光」。這種一脈單傳的說法未必完全合乎事實,但是仍可看出禪宗的發展脈絡。
  • 禪宗慧可大師奇人奇事
    「宜處深山,未可行化」,卓錫舒州山建剎說法,僧璨奉事「首末經六載」。「躍過三湘七澤中,兩肩擔月上司空;禪衣破處裁雲補,冷膜飢時嚼雪充」。可見慧可法師上山時,豪情狀志與環境相當艱苦。慧可大師初來司空山就住在主峰下「仰天窩」的中石洞裡,後在洞前加蓋石室。石洞冬溫夏涼,龍虎環抱,後依石峰頂。千仞屏藩;前對缽盂山,雙巒拱頂,乃天造道場,洞天福地。僧璨住在石室後側石洞(即三祖洞)。
  • 禪宗四祖 | 道信大師(三)
    四祖道信大師,自幼即對大乘空宗諸解脫法門非常感興趣,宛如宿習。道信禪師七歲出家,其剃度師戒行不清淨,道信禪師曾多次勸諫,但是對方卻聽不進,沒有辦法,道信禪師只好潔身自好,私下地持守齋戒,時間長達五年之久,而他的老師竟然一點兒也不知道。後來,道信禪師聽說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潛縣)有二僧在隱修,便前往皈依。
  • 達摩西來單傳心法衣缽,六代祖師各有所長,中國禪宗源遠流長
    中國禪宗發展了1500多年,對中國文化和中國佛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只有六位傳衣缽的祖師。介紹如下佛陀在靈山法會上,世尊拈花,眾皆默然,迦葉含笑。世尊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迦葉……始有傳法!摩訶迦葉為禪宗始祖。
  • 中國禪宗祖師傳承源流
    禪宗祖師上溯到印度摩訶迦葉;中國的初祖為印度來華僧人菩提達摩,二祖為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弘忍分幾派,最大的有兩派,神秀在北方傳教,恪守上代所傳教法,主張坐禪息念,「拂塵看淨」。慧能在南方弘教,不拘地形式,不執著於名詞概念,不重坐禪,認為「即心是佛」,只要內心直覺頓悟,便可成佛。歷史上稱「南能北秀」。
  • 紀念 | 農曆十月初五 恭迎禪宗初祖達摩祖師誕辰
    2020年11月19日,庚子農曆十月初五,恭迎禪宗初祖達摩祖師誕辰。祈願祖師聖眾慈悲加被,令眾生福慧具足,離苦得樂。祈願正法久住,人民安康。達摩祖師,即菩提達摩,意譯為覺法。在《續高僧傳》、《五燈會元》等典籍中記載,達摩原為南天竺(古印度)人香至王第三子,生於南天竺,是印度禪宗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羅尊者的大弟子,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中國禪宗初祖。
  • 佛教聖地 禪宗祖庭
    梁武帝統治中晚期(大同年間,540年前後),中國禪宗二祖慧可大師,攜達摩祖師親傳禪宗衣缽信物木棉袈裟和四卷《楞伽經》,來到有緣之地司空山擇天造道場(天然大石洞,今二祖洞。初唐時,洞前始建無相寺)修行,並於梁武帝太清末年、北齊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在此傳衣缽信物給三祖僧璨,囑璨「汝受吾教,宜處深山,未可行化,當有國難」(《禪門寶典·慧可大師》)。
  • 看完這25位禪宗祖師,你就明白中國禪宗歷史了
    禪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傳說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後隱司空山,付法三祖僧璨。慧可得師精髓,承師遺志,弘揚達摩禪法。寂於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世壽107歲,諡「大祖禪師」,可謂中土禪宗第一人。
  • 禪宗二祖——慧可大師
    慧可(487—593),一名僧可,是中國禪宗的第二祖。俗姓姬,虎牢人(今河南榮陽縣)。他少為儒生時,博覽群書,通達老莊易學。
  • 迦葉尊者到惠能大師:禪宗西天東土三十三祖
    慧可禪師開悟後,繼續留在達磨祖師的身邊,時間長達六年之久(亦說九年),後繼承了祖師的衣缽,成為禪宗的二祖。據史料記載,二祖慧可付法給三祖僧璨後,即前往鄴都,韜光養晦,變易形儀,隨宜說法,或入諸酒肆,或過於屠門,或習街談,或隨廝役,一音演暢,四眾皈依,如是長達三十四年。燈錄上記載,慧可禪師活了一百零七歲,寂於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諡大祖禪師。
  • 慧可禪師 (禪宗二祖)
    慧可禪師聽了很茫然,便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祖師回答道:「將心來,與汝安。」  慧可禪師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覓心了不可得。」  祖師於是回答道:「我與汝安心竟。」  慧可禪師聽了祖師的回答,當即豁然大悟,心懷踴躍。原來並沒有一個實在的心可得,也沒有一個實在的「不安」可安,安與不安,全是妄想。
  • 拈花一笑,即心是佛,祖師禪的遇見
    八萬四千毛竊裹,如來禪與祖師禪。一回白汗俱通暢,忌口更須三十年。【宋】釋了惠禪,到中國以後分了兩種,一種叫如來禪,一種叫祖師禪。在印度的時候,佛陀時代沒有分如來禪或者祖師禪,只是說共法和不共法。祖師禪怎麼來的呢?
  • 中國佛教-----禪宗「家譜」
    每一位禪宗祖師都有自己的根本思想,往往通過一兩句話就能概括其精要,也是與其他禪師的區別所在。禪宗主張「不立文字」,主要在於文字並不能完全達意,一落文字便會產生第二義,但禪宗思想的傳承又不離文字,否則後人就無法體察祖師的般若智慧。——純道題記禪宗祖師上溯到印度摩訶迦葉;中國的初祖為印度來華僧人菩提達摩,二祖為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 禪宗二祖慧可大師
  • 三月十六 準提菩薩聖誕、禪宗二祖慧可圓寂紀念日
    二、中國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圓寂紀念日中國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3年4月25日,農曆三月十六,是中國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圓寂紀念日。慧可(487~593),一名僧可,是中國禪宗第二祖。
  • 禪宗為什麼敢呵佛斥祖?
    不過,禪宗,本就強調「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果哪位「大師」跟你把禪講得讓你覺得昏昏欲睡、乏味無趣,那你可以對他斷然大喝「吃茶去」,這三個字可是禪宗著名的公案之一,出自趙州禪師之口。二、中國的陰曆四月初八,是佛陀誕辰。
  • 河北邯鄲二祖寺將舉行二祖慧可大師圓寂紀念法會
    戒毓法師榮膺二祖寺住持-中興祖庭(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河北邯鄲二祖寺)2017年4月12日,農曆三月十六,恭逢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圓寂日。二祖慧可大師「中國禪宗第一人」,前接印度菩提達磨,為法忘軀,立雪斷臂;後啟三祖僧璨乃至當代禪師,以弘法為家務,躬身護法;奠禪宗五葉之根基,開佛教中國化之徵程。河北省邯鄲市二祖寺,繼祖師傳承佛法之功業,護教護法之精神,中興祖庭以佛法利益社會及大眾,值祖師圓寂日之際,將舉行「二祖慧可大師圓寂紀念法會暨邯鄲二祖寺山門奠基」、「二祖慧可大師圓寂紀念法會暨邯鄲二祖寺中興奠基」盛會。
  • 禪宗四祖 | 道信大師(二)
    五年後(592),即他十三歲的時候(依《佛祖歷代通載》為開皇十二年),往舒州皖公山(治所在今安徽省潛山西北)跟隨三祖僧璨禪師,學習禪法。經八九年(《續高僧傳》說是十年,《佛祖歷代通載》卷十說「服勞九載」),僧璨禪師往羅浮,道信想隨去,沒有得到師父的批准。僧璨對他說:「汝住,當大弘益。」這預示他留下來,將有很大的成就。道信大師雖然於七歲出家,僅屬私度,一直沒有合法的出家身份。
  • 禪宗祖師 | 六祖惠能大師的生平
    生平:(公元638年一公元713年),俗姓盧,原籍範陽(河北省涿縣),中國禪宗的創始人,他與孔子、老子被稱為「東方三大聖人」,歐洲則將他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完成了佛教的中國化、平民化,使禪宗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了唐宋以來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