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錚錚,煙塵滾滾。
在飛奔的馬背上
一位位身形矯健的騎手
飛身躍馬,或在馬上倒立
或倒掛於馬鐙之上
忽而從馬身左側,一躍而至馬身右側
忽而俯身彎腰,撿拾起地上的哈達……
飄揚的彩色哈達,如燦爛的雲霞
屹立於奔馳的三馬之上的騎手們
像層層疊疊的寶塔
這是2020內蒙古馬賽暨第七屆內蒙古國際馬術節開幕式的現場,這是內蒙古馬術運動管理中心民族傳統表演馬術隊「驚、險、奇、絕」的表演!
「即使隔著屏幕,我也仿佛感受到了馬蹄錘響大地的震動,感受到蒙古馬一往無前的氣勢!」
從8月1日起,遠在南京的束德英女士,每到周末,總會用手機打開「草原」APP,進入「直播」頻道,觀看「2020內蒙古馬賽」。
此次馬賽歷時約3個月。賽事期間,安排直播賽事25場左右,其中重點賽事活動有場地速度賽5場、場地障礙賽4場、民族傳統賽9場、馴馬大賽和馬術大賽2場,還有7場特色馬文化活動。
自2019年首屆內蒙古馬賽成功舉辦,內蒙古馬賽成為了國際型、綜合型、互動型的賽事品牌。
而「內蒙古國際馬術節」,至今已連續舉辦七屆,品牌效應持續激增,已成為國內「賽事種類最全、覆蓋範圍最廣、參與人次最多、賽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馬競技運動盛會。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賽事將傳統賽馬和高水平馬術比賽進行了有機結合。
8月11日,呼和浩特迎來現代馬術運動的頂級賽事——「京粵蒙」馬術場地障礙團體賽,中國馬術奧運騎手劉同晏、梁銳基、鄭文杰等齊聚青城,上演巔峰對決。
「一聽到內蒙古要辦比賽,我們就馬上出發!」代表廣東隊參賽的奧運騎手梁銳基說。
比賽,對於保持、提升馬匹和運動員的狀態至關重要。「我們有信心、有能力辦好比賽。」 自治區馬術協會秘書長王澤濤說,「單就場館而言,內蒙古可承接國際與國家級賽事的場地場館為9座,數量居國內之首。」
內蒙古是國內「場地場館最優、運動成績最好、產業人才最全、群眾參與度最高、馬匹存量最多」的省份,群眾基礎與產業基礎領跑全國。「賽事,只是馬產業的一個帶動點。」王澤濤說,「馬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基礎。」
內蒙古是世界公認的現代馬品種發源地,擁有蒙古馬、鄂倫春馬、阿巴嘎黑馬、錫尼河馬等地方馬品種。我區還培育了三河馬、錫林郭勒馬、科爾沁馬,是全國馬品種培育最多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內蒙古各地又先後引進純血馬、汗血馬、阿拉伯馬、溫血馬、矮馬、花馬、重挽馬等品種,全區馬存欄數量居全國首位。
在內蒙古,以馬為核心的產業鏈條串起了農牧民、學校、文化旅遊、競賽展演、科技研發等眾多領域。
——內蒙古馬學會會長、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芒來和他的團隊,致力於蒙古馬特色基因的挖掘研究與種質資源保護工作,為我區馬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和技術支撐。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等大中專院校開設馬術專業、培養涉馬專業人才。內蒙古成為國內專業人才培養覆蓋最全,擁有和向全國輸送的專業騎手、教練員、馴馬師、裁判、馬醫、馬房管理、專業飼養員等產業人才最多的省份。
——大型馬文化全景式演出劇《千古馬頌》《蒙古馬》已成為內蒙古馬術展演的亮麗名片。
——中奧邦成馬術俱樂部、內蒙古蒙駿國際馬術俱樂部等馬術俱樂部,則在運動馬匹輸出、高等級專業教培、開展馬術競賽表演、馬術休閒度假等方面,表現突出。
當然,還有先進的產業經驗。
「國內大部分的現代馬產業都是在做局部,在做『零件兒』,比如做賽事、做育馬、做飼料等等,比較分散。而萊德是在做『機器』。」 萊德馬業董事長、總裁郎林目標明確,堅持打造三產融合的全產業鏈模式。從飼料種植、養馬育馬到馬產品加工,再到服務行業特別是旅遊產業,萊德馬業始終有序推進,融合發展。
草原自古孕育駿馬,內蒙古是馬王國的首善之區。瞧,這裡有品種、數量眾多的駿馬,有極具視聽震撼的馬術展演,有精彩紛呈的馬賽,有現代馬產業的先進經驗……
所以,看馬,當然是來內蒙古!
原標題:策馬揚鞭馳騁天下——觀 馬之雄風
來源:草原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