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歐美國家發生的#BlackLivesMatter運動愈演愈烈,人們呼籲採取更為切實可行的舉措應對整個社會存在著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問題。現在傳出消息,谷歌決定放棄Chrome瀏覽器的兩個單詞——Blacklist黑名單、Whitelist白名單的用法。
事實上,這並不是什麼最新消息,只是外國媒體直到日前才有所注意。
據sup.news等媒體日前報導,作為反種族歧視運動的堅定支持者,去年10月,谷歌Chrome瀏覽器(特別是Chromium開源項目)的開發團隊在其官方代碼樣式指南中添加了如何編寫「種族中立」代碼的條文細則。
其中提到,Chrome和Chromium的開發人員應當避免使用「黑/白名單」詞彙,而應使用中性術語「阻止名單」(blocklist)和「允許名單」(allowlist)代替。
指南解釋說:「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在不必擔心受到騷擾、歧視,又或者是屈尊降貴的情況下,享受並使用這份充滿經驗智慧的指南,無論這些引人產生負擔感的情況是公然的,還是微妙的。」
據了解,指南面向的對象包括谷歌內部,以及第三方使用到Chromium開源項目的技術開發人員。
谷歌認為,像是「黑/白名單」這樣的術語被頻繁使用,即使很微妙,但是仍可能在無意中引導人們形成「黑=壞,白=好」的概念,並潛移默化地增強種族歧視的概念,因此要做出改變。
相關報導還指出,1967年去世的美國著名黑人詩人蘭斯頓·休斯在其著作《黑字》中描述到了類似的問題,因而猜測認為:谷歌的考量或許是借鑑了蘭斯頓·休斯的想法。
早在2018年5月,谷歌就已經在積極推動這一改變,現在面向用戶的使用場景中已經基本上看不到「黑/白名單」詞彙的出現,不過在開發人員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對和處理的代碼中仍然存在。
而據了解,Chrome的源碼中大概有2000處涉及到了「Blacklist」,這並非是簡單的「查找-替換」就能了事的。因為很多的功能模塊對原本的黑名單存在引用,如果只是簡單的批量替換字母的話可能導致許多功能模塊出現異常。
因此,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改變需要開發人員付出相當多的勞動,工程量並不小。
除了谷歌外,上個月4日,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也表示,將不再使用「黑/白名單」來描述用戶可能希望在電腦中允許或禁止運行的內容,他們已經投入了多名開發人員修改代碼、調整自己網站上的措辭。
NCSC的發言人在回答媒體問詢時表示:「你可能不明白為什麼這很重要。如果你沒有遭受過種族成見帶來的負面影響,那麼你是個幸運兒。但是對於你的一些同事,以及未來的潛在同事,這確實是一個值得做出的改變。」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