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藥櫃、配液機器人、藥物配送機器人和移動護理終端、VR 沉浸式虛擬實境訓練教學、AI 影像診斷、數位化遠程醫療、雲膠片、教學管理系統……
2020 年 12 月 18 日,北大深圳醫院智慧醫院建設成果精彩亮相「第三屆中國(深圳)智慧醫院高峰論壇」。各種實用的信息化技術已經常規性應用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為患者帶來安全、健康、舒適的高質量就醫體驗。
智慧護理和智慧藥房,提高就醫的安全性和滿意度
早在 2015 年,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率先從護理專業起步,開啟智慧醫院建設。該院開展了智能化護理系列探索,智能護理機器人、配藥機器人、醫用物流機器人、導醫機器人等智能設備陸續投入使用。
智慧護理的核心是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智慧病房系統。將醫院原有的電子病歷系統、影像系統、化驗系統等散在的信息化系統進行全面整合,將所有病人信息進行串聯,建立以病人個人信息為終端的智慧病房管理系統。
該院脊柱外科護士長孫詠梅介紹,每個病人在醫院產生的所有數據都可以被調取和查看。使醫護人員能實時掌握每一個病人的病情變化、當日檢查結果、手術進展等情況。同時,所有信息被輕鬆整合後,可將護理交班變得更加簡單、清晰、又深入。每位病人的病情、進展、異常檢查結果,都能提示性的顯示在交班記錄中。
信息系統可以自動整合出有問題的信息,主動提示醫護人員須特別關注的地方。極大地減少了醫務人員的簡單重複性勞動,為醫護人員節約了大量寶貴的時間,使他們有更多的精力用於疑難疾病的診斷治療。
胃腸外科護士長李貝介紹,該院的護理團隊依據多年臨床護理經驗,自主研發了一套基於智能化病房安全管理平臺建設的早期預警評分系統(MEWS)。
該系統可實時評估住院病人的各項體徵,將各種高危因素進行整理歸納,及時提示醫務人員各種高危風險人群。李貝護士長說,她現在可以實時看到哪些病人是有高風險的,這樣就可以在早期進行幹預,避免下肢靜脈血栓、墜床、壓瘡等術後併發症的發生。
同時,該系統與急診分診系統結合智能識別急診危重症患者,與護理臨床路徑結合實現生命體徵數據的實時監測,對病情變化做到早期預判、及時預警。
寒戰、高熱臉色蒼白、出冷汗等,這些都是常見的輸液反應。以往,由於護理人手有限,對輸液監測不能做到及時和有效,但是當信息系統介入之後,護理人員可以實時監測輸液病人的心率、呼吸和輸液滴速,並進行比對,當出現異常時,可及時發現並幹預。該系統可同時監測病人的整體輸液量和輸出量,使護理人員實時掌握補液和引流量的差值。
另外,靜脈配液機器人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靜脈用藥相關非直接護理時間由 35.78 分/人/天降至 14.29 分/人/天,同時有效保證了護士執業安全性。中心藥房減少多名庫管員,藥品平均庫存時間降低到 8.1 天。2020 年 9 月,醫院新發熱門診完全獨立運營後,使用智慧藥房管理後,實現 24 小時無人值守,減少醫務人員感染風險,減少防護物資消耗。
李貝護士長向記者展示了智慧化生命支持設備管理系統。根據生命支持設備的唯一識別碼和晶片,智慧化生命支持設備管理系統精確記錄每臺設備的位置、維修保養信息和備用狀態等內容,支持護理人員及時、準確地調用。
同時,對智能急救車內的所有藥品進行自動化管理,自動盤點數量、效期、品規,盤存時間從每臺急救車需要 30 分鐘降低至 30 秒完成院所有急救車盤存,並即時自動生成急救過程中的藥品記錄和醫囑信息。大大減少了護理人員的重複性工作量,節約人力成本。
智慧管理系統,提升醫療質量和工作效率
整潔明亮的環境、一排排整齊的衣帽櫃,外科大夫憑著手中的一張卡,才能進入手術室,刷卡打開鞋櫃,可以領取符合自己尺寸的拖鞋……這是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手術室外的日常一幕。手術室護士長肖明介紹,通過引入該套「智慧」系統,手術室智慧化管理解決了以往工作中的多個「痛點」,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一舉多得。
此外,北大深圳醫院在醫療質量的提高方面也下了大功夫。該院醫務部負責人易黎介紹說,該院建立的「一站式醫務管理智能化平臺」,將手術管理、電子交接班、會診和 MDT 等功能集合於一身,管理者可以實時追蹤會診質量和及時性。系統還可以自動抓取和統計各科室的個性化質量安全數據並形成分析報告。
由於引入了該系統,該院在三四級手術佔比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非計劃再次手術發生率下降至 0.3%,術前安全核查執行率提高至 99.7%。在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醫院醫療安全維度得分率 88.75%,手術併發症發生率、低風險組死亡率等 5 個指標優於全國滿分指標要求,醫療質量和安全得到持續改善。在 2020 年公布的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醫院排名全國第 61 位。
VR 沉浸式虛擬教學與管理系統,醫學教育革命性創新技術
醫學生在臨床實習階段,往往都經歷過尷尬的一幕——由於患者不理解醫學教育的特殊性,將實習生從診室趕出去。為解決臨床教學中的類似問題,同時降低培訓設備更新帶來的費用問題,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共同發起,建立「虛擬實境醫學實驗室」,專注於虛擬實境醫學教學項目的研發及成果轉化。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科研科負責人石宇介紹,為解決醫學生臨床實踐中,缺少適宜病源、教學模型更新成本高昂等問題,北大深圳醫院自主研發了 VR 沉浸式虛擬訓練教學系統。該系統可模擬真實臨床場景,逼真還原醫療機構內各種醫務工作場景,讓醫學生沉浸在真實醫療環境中,體驗不同的醫療工作。
通過調整系統內預設的數據參數,可以實時更新不同的病種和場景,極大的節約了教學數據更新的成本。該系統的最大優勢在於,減少了由於臨床帶教帶來的醫患矛盾,同時提供了一種新型醫學教學考核手段,並提高了考核的一致性。
另外一個教學醫院常見的問題,就是學生和教學管理。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每年負責 1300 人左右的醫學生培養工作,包括住培、研究生、實習生、見習生等。如何能有序的安排好學生日常培養工作,是每個教學醫院面臨的難題。
教培部負責人高玉霞介紹,該院建成智慧教學管理系統,可完成教學全流程管理、全類別人員管理、教學全過程管理、教學全績效管理、數據全自動抓取統計、學習考試全時間安排。通過該系統應用,近五年醫院參加北京大學醫學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考試通過率逐年增長,結業考核首次通過率提高至 95%。
5 G 融合智聯共贏,助力健康深圳建設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智慧醫院建設工作已得到社會各方充分的肯定和認可:
2017 年,獲深圳市「智慧醫院建設優秀獎」,成為廣東省智慧醫院建設單位,獲「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示範醫院」榮譽;
2018 年,被評為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四級甲等,獲「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示範醫院」榮譽,獲「中國省會市屬/計劃單列市醫院競爭力 100 強醫院」稱號,獲「中國智慧醫院 HIC 競爭力 100 強」稱號;
2019 年,被評為電子病歷系統功能應用水平六級單位,獲「人民網全國智慧醫院優秀案例」「中國十大價值醫療優秀案例」「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19 年度改善醫療服務創新醫院」,成為廣東省高水平醫院建設醫院、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國家試點醫院。
「第三屆中國(深圳)智慧醫院高峰論壇」由北大深圳醫院主辦,此次論壇以「5 G 融合·智聯共贏」為主題。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院長陳芸表示,以醫院為平臺,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未來,醫院將以「網際網路+物聯網+」為雙翼,依託醫企協同創新,打造覆蓋診療全流程的智慧醫院建設,助力健康深圳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