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了,你真的擁有自己的家庭醫生了嗎?

2020-12-18 健康界

目前,現行我國醫療服務體系效率與質量提升的關鍵在於推進分級診療,而落實分級診療的關鍵則在家庭醫生。

培養全科醫生,促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構築基層醫療「第一防線」,便成為落實分級診療、優化就醫秩序的關鍵,也成為目前醫改的重要方向。

早在2016年,《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的指導意見》就曾提出,2020年要實現城鄉每萬名擁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力爭將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從重點人群擴大到全人群,實現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制度全覆蓋。

然而,距2020年結束僅2個月,筆者曾詢問身邊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仍不知家庭醫生為何物。

2020年,你擁有自己的家庭醫生了嗎?你享受到家庭醫生提供的服務了嗎?生病之後,你會首先諮詢家庭醫生,而非直接前往三甲大醫院嗎?

近日,健康界對北京、廣州兩地家庭醫生發展狀況進行調研,試圖窺見目前家庭醫生發展面臨的困境,以及未來可能的出路。

政策層層加碼 籤約率仍不高

1961年新英格蘭雜誌曾發表一篇論文提出,1000名居民中,其中800人出現身體不適症狀,只有327人會尋求醫療服務,然而最終只會有8人住院,低於1人需要去醫療學術中心住院(可以理解為我國的醫學院附屬醫院)。

這意味著,絕大多數醫療問題都無須前往醫院。在國外,居民生病後會首先找全科醫生(即家庭醫生),由他們解決或轉診至大醫院。這種以家庭醫生為「守門人」的醫療秩序,被認為投入最少,效益最大,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最高。

而在中國,不乏不管大病小病,都習慣前往三甲醫院的患者,這不僅加劇了醫療資源的浪費,也有悖於解開「看病難、看病貴」的困境。

為改變國人的就醫習慣與秩序,國家早在1997年就提出「加快發展全科醫學,培養全科醫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戰略任務。尤其是2009年新一輪醫改後,隨著上海、廣州等地陸續開啟試點工作,家庭醫生籤約工作加速推進。

概括來看,家庭醫生基本的發展邏輯為:培養一定數量全科醫生,吸引其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開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對籤約人群開展健康管理,吸引首診在社區,同時,實施醫保按人頭付費,使家庭醫生成為居民健康和醫療經費「守門人」,優化就醫秩序,提升醫療資源使用效率,節省醫保開支。

根據文件,家庭醫生提供的服務內容主要包括:為居民提供常見病診治、給予就醫指導、向上級醫院精準轉診,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門服務及一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如何提供這些服務?文件指出,家庭醫生以基層醫療機構中的全科醫生為主導,配備相應的護理、藥劑等人員,籤約對象首先是老年人、慢性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逐步擴展到普通人群。籤約費用則由醫保基金、籤約居民付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費等渠道解決。

經過多年發展,全國全科醫生的數量逐年增加,家庭醫生相關的報導也常見諸報端。但是,即便以最簡單的籤約率指標來看,目前公開的信息均顯示,2020年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實現全人群覆蓋,仍有一定難度。

據媒體報導,截止2020年10月,天津家庭醫生團隊2400餘個,服務人數420萬左右(總人口超1500萬),其中重點人群佔比達60%;重慶家庭醫生團隊8427個,籤約人數為485萬(總人口超3000萬),重點人群約佔41%;截止2019年末,深圳庭醫生團隊2568個,重點人群籤約率72%,常住居民籤約率僅34.0%。可以看出,不管是重點人群,還是普通居民,家庭醫生的籤約比例都仍有提升空間。

大多數家庭醫生「籤而難約」

政策層頻頻發文,頂層框架愈發精細,家庭醫生籤約率雖有提升,但由於全科醫生數量少、任務重,籤約之後常常出現「無暇」履約的情況。

「全科醫生每天的工作還是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門診坐診,一天差不多得看一百多個病人,幾乎沒有多餘時間主動與居民聯繫,提供額外的籤約服務。」2016年北京開始全面推行家庭醫生服務籤約,作為北京某社區的一名全科醫生,郭春華也是600多個居民的籤約家庭醫生,她如是告訴健康界。

為吸引居民首診在社區,國家出臺了社區首診提高報銷比例、60歲以上老人免收掛號費等利好政策,將大量老年人導流至社區。給郭春華的感受是,他們前往社區的目的主要是拿藥,因為報銷比例高。

當接待門診患者成為全科醫生的主要工作之後,他們幾乎沒有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做其他事情。「白天患者一個接著一個,這時如果有籤約居民打來電話諮詢,我們是沒有時間接的。」她每次都是在中午吃飯休息時,才有空給居民回撥過去詢問相關情況。「既要顧這頭又要顧那頭,兩邊很難同時兼顧,久而久之,很難與籤約居民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繫。」

上文提到,家庭醫生需要由全科醫生組成團隊提供籤約服務。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與在門診的全科醫生一樣,護士的工作也被「束縛」在社區衛生中心裡。

政府下達了任務,卻沒有給出具體的實現路徑與相應的保障機制,或許是北京家庭醫生服務「籤而難約」的重要原因。「說實話,我真正管到的可能只有200左右的重點人群,主要還是因為這部分人經常到社區看門診,聯繫比較緊密,其他的人群,真顧不上。」郭春華認為,北京家庭醫生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服務內容、體系、價格等均需進一步明確和完善。

激勵不足是關鍵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家庭醫生的收費。

在北京,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免費向居民提供,上門服務一次的費用為10元。此前,北京衛生局基層處處長許峻峰曾表示,社區衛生機構必須堅持公平、基本、公益,北京不希望家庭醫生實行收費的定製服務。

收費太低,全科醫生的工資基本上全部由財政負擔。郭春華所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財政全額撥款的,籤約家庭醫生之後,全科醫生在年終經過相關考核後,會得到相應獎金。但據介紹,整體上獎金數量並不多,難以起到真正的激勵作用。

免費提供家庭醫生服務雖然惠及了民生,但由於免費或上門服務價格太低,難以真正體現醫務人員的服務價值,醫務人員雖會按要求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但缺乏把服務做好的動力。

相關焦點

  • 任城區居民 2021年家庭醫生,你準備籤約了嗎?
    @任城區居民,2021年家庭醫生籤約服務開始了,你準備籤約了嗎? 家庭醫生以籤約居民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居民整體健康的維護與促進為方向,提供長期籤約式照顧,並將個體與群體健康照顧融為一體。
  • 專屬醫生服務,讓您擁有可信賴的「家庭醫生」!
    今年的5月19日是第十個「世界家庭醫生日」。家庭醫生,指的是對服務對象實行全面的、連續的、有效的、及時的和個性化醫療保健服務和照顧的新型醫生。目前,國外的家庭醫生制度已比較完善,在國內,由於人口、宣傳、醫療資源稀缺等原因,家庭醫生的項目發展比較緩慢。
  • 困住你自己的,真的是因為沒有擁有一雙翅膀嗎?
    上次講到有些狂熱分子為了擁有一雙夢想的翅膀付出了你不可想像的代價,今天就給你講個真實事件!出生於美國有名富商家庭的女孩阿希爾,為了要實現掌控翅膀的夢想,要求父母花了100萬美金請醫生植入人工的翅膀在自己的身上。
  • 2020年全省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力爭全覆蓋
    2020年全省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力爭全覆蓋 2016年11月23日 07時54分
  • 2020年醫生忙著殺病毒,2021年你準備做些什麼
    距離2021年僅剩10天的餘額,回首2020年的大事記感慨頗深,你的2020年目標實現了多少呢?每一年給自己制定了一份清單,年底了一切清零重新開始,期待新的一年總會好的,然而誰又能夠預料到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活著成了我們最大的心願。
  • 2020年度家庭醫生線上線下均可籤約或續籤
    記者從市衛健委獲悉,2020年度家庭醫生籤約及續籤工作已於7月1日開始受理了,市民可以前往轄區基層醫療機構,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進行家庭醫生籤約及續籤。這幾天,在湖裡區殿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門診大廳裡不少市民在辦理家庭醫生籤約手續其中很多都是已經續籤家庭醫生一年以上了記者了解到
  • 2020深圳籤約家庭醫生有什麼作用
    2020深圳籤約家庭醫生作用籤約服務包括:健康管理服務、健康教育服務、預約服務、籤約轉診服務、家庭病床服務、健康諮詢服務以及家庭醫生團隊可以根據社區健康服務機構實際情況和服務對象的需求
  • 【治國理政新實踐·四川篇】2020年 四川省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力爭全...
    自從成為全村300多位村民的籤約醫生後,像這樣登門了解籤約居民的健康情況就成了羅家兵的「家常便飯」。羅家兵知道,自己正在從事著一項「非常有前途」的職業,像自己這樣的家庭籤約醫生將會越來越多。但他還不知道,四川省衛生計生委新近擬定了《四川省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這意味著四川省的家庭籤約醫生將面臨更高的服務要求,同時也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
  • 良醫|外科醫生真的會消失嗎?
    人工智慧在外科手術上的應用,很可能進一步瓦解外科醫生過去在手術臺上的權威身份。接下來,外科醫生真的會消失嗎?文 | 黃祺「不需要醫生操作、機器人獨立為病人做手術,我認為十年之內就能實現。」7月23日,數十位來自上海各家醫院的外科專家參加了首期「華亭書院系列學術活動」。
  • 「男性備孕不要長時間騎自行車」,這是真的嗎?醫生:你騎你也麻
    這也說明,騎自行車真能減肥(如果你每天都騎個幾十公裡的話)。不過,肥是減了,似乎也會給你帶來一些別的困擾......關於自行車與男性生殖健康,這個話題一直頗受關注:有說法「男性備孕不要長時間騎自行車」,這是真的嗎?
  • 這11支東莞家庭醫生團隊,你pick誰?②
    2020年5月19日是第十個「世界家庭醫生日」 今年的活動主題是「攜手家醫,同心抗疫」在市衛生健康局指導下東莞家庭醫生集體亮相,有你認識的嗎?截至2020年4月,一共有1835名群眾已籤訂普惠包,另籤約有償個性服務包254個,服務對象涵蓋了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重點人群。
  • 我市2020年「優質服務基層行」家庭醫生團隊感控技能競賽成功舉辦
    我市2020年「優質服務基層行」家庭醫生團隊感控技能競賽成功舉辦 來源: 健康南通微平臺 發布時間:2020-11-16 字體:[ 大 中 小 ]
  • 2020年我國「中產家庭」有多少?及格線公開了,你能超90%人嗎?
    2020年中,我國家庭財富狀況又發生了哪些新的變化呢?在11月28日時,相關數據就顯示了當下我國一些家庭的財富狀況,快來看看你們家庭屬於哪個水準?《報告》中顯示了,2020年中國大陸千萬人民幣資產的「高淨值家庭」戶數達到了157.64萬,億萬人民幣資產「高淨值家庭」戶數為10.48萬。根據《報告》中顯示,我國北京、廣東、上海分部位居前三的位置,不過總體上相關規模相比2019年時有所減少了。
  • 怎麼同時搞好工作和家庭?從業70年的心理醫生是這樣說的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經常發現自己無法兼顧工作與家庭,常常厚此薄彼,手忙腳亂,又無可奈何。可有一個人,當了70年的心理醫生,如今已是91歲高齡,家庭和睦,工作順心。這個人就是《人間值得》一書中的主人公中村恆子,她究竟是用了什麼方法才成為人生贏家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 2020年,你過得還好嗎?
    原創 鄭小布 鄭州發布今天是2020年的倒數第15天。人們常說:你用怎樣的態度看待過去,就會用怎樣的心情走向將來。在2020年末的時候,想問一下:2020年,你過得還好嗎?
  • 《愛的釐米》兩個「極端」家庭成長的男女主,真的會有幸福嗎?
    先不提那些狗血的相遇、誤會和莫名其妙的劇情,從男女主身上出發,兩個在「極端」家庭環境下生長的人物,在一起之後真的會幸福嗎?    很多人說作為機長的關雨晴和心外科醫生的徐清風非常般配,兩人都屬於精英人士,身份、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生活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共同之處,他們的工作和表現出來的能力,讓觀眾覺得,天造地設。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原生家庭:傷害是真的,愛也是真的
    說起來,好像每次聊到原生家庭,都會發現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全部都是傷害,但真的是這樣嗎?當我們專注於看到傷害時,是不是也忽略了其中的愛?2、愛也是真的在眾多《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評價中,幾乎所有人都提到了父母、家庭帶給塔拉的傷害,卻很少有人談到,父母和哥哥肖恩對塔拉也是有愛的。塔拉的父親對於她的歌聲很驕傲,希望別人聽見她的聲音。
  • 美國2020年醫生收入報告出爐,疫情期獎金為零,基本工資保底
    5月15日,美國醫學網站Medscape公布了美國《2020年醫生薪酬報告》(Medscape Physician Compensation Report 2020)。該報告的數據在2020年2月10日前收集的,正好反映了美國新冠疫情暴發前美國醫生的年收入水平。共來自30多個專科的1.7萬餘名醫生提供了自己的收入數據。
  • 《中國醫生》會是2021年暑期檔冠軍嗎?
    《中國醫生》會是2021年暑期檔冠軍嗎? 根據官方資料,電影《中國醫生》根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的真實事件改編,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重現武漢當地的醫護人員和全國各地的白衣逆行者們,守護國人生命安全的故事。
  • 急診科的醫生真的是全能的嗎?恐怕答案會讓你出乎預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呢,就是我們出現了一些比較急的病症時,打120把自己送到醫院去時,往往都會被送進急診科就醫,而且在一些患者眼裡,似乎急診科的醫生們都是全能型的,不管什麼疾病到了他們的手裡,都是遊刃有餘的,於是,很多人就好奇了,是不是醫院急診科醫生啥都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