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建奇功的偵察英雄
——志願軍特等功臣張蘭亭的傳奇故事
■賈靜茹
114師偵察連副連長張蘭亭
經典電影《奇襲》中的一個情節即取自張蘭亭的戰鬥事跡,圖為該片劇照
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入朝作戰後,一線偵察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深入敵陣捕捉俘虜,為指揮機關定下行動決心提供大量重要情報。在眾多偵察員中,第38軍114師的張蘭亭便是極具傳奇色彩的一位。
1925年,張蘭亭出生於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一個貧苦農家,與母親靠乞討為生,9歲時為地主家放牛,15歲時被日軍強徵勞工至吉林省,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期間多次榮立戰功。1950年10月,張蘭亭隨志願軍赴朝作戰,先後擔任偵察排排長、連長、隊長。1952年11月12日,志願軍為表揚張蘭亭在作戰中多次出色完成偵察任務,為張蘭亭記特等功、授予「二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其「一級戰士」榮譽勳章。
張蘭亭是家中長子,兄弟四人皆為軍人。二弟在作戰中落下終身殘疾,三弟在解放戰爭中犧牲,四弟轉業回到地方。他們的父親雖不是軍人,卻是支前模範,張家在當地有「一門四戰士,父子五模範」的美譽。
果斷出擊,神速捕俘。1950年11月,114師位於大同江北岸、德川一線的幾支穿插分隊需要緊急插入敵腹地執行任務,但缺乏對當面之敵布署情況的掌握。張蘭亭接到命令,必須於當天24時前抵達3公裡外的青龍裡村捕捉俘虜探聽情報。於是,他帶領一個班借夜色掩護摸到青龍裡村外圍,命令支援組在外圍掩護,自己率領捕俘組進村。
張蘭亭等人悄悄摸了幾個房間,卻發現沒人,搜索後終於在村子西南角發現兩個敵人正在構築工事。張蘭亭迅速出手,開槍擊斃1人,同時一腳踹飛另一名敵人的步槍,並來了個鎖喉摔,豈料敵人膀大腰圓竟反手掐住張蘭亭的脖子。關鍵時刻捕俘組其他人趕到,制服俘虜後在支援組掩護下迅速後撤。順利回到陣地後,大家才發現俘虜是一名美國兵,而青龍裡村的美軍還不知所以地胡亂開著槍。此時距規定任務完成時限還有近6小時。
準確判斷,速戰速決。1951年元旦剛過,張蘭亭帶領偵察排奉命穿插於敵潰退路線,為我志願軍主力殲敵創造條件。一日深夜,當張蘭亭帶隊靠近一個村子時,與敵外圍警戒遭遇,張蘭亭當即改偷襲為強攻,命令5班斜插至村子東側對企圖逃竄之敵進行堵截,6班繞至村子北側阻擊山上可能增援之敵,自己則帶4班直接向村子突擊。
張蘭亭帶領4班進入村子後,發現一個院子門口停著兩輛吉普車,還有天線從院子裡伸出來,斷定這是美軍指揮所,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房間俘虜了14名美軍。就這樣,張蘭亭帶領偵察排端了美軍一個營指揮所,又在後續部隊配合下於黎明時分殲滅村子北山上近1個營的美軍。
冷靜分析,大膽設伏。幾天後,張蘭亭和偵察排在集市上抓到一名形跡可疑之人,通過分析斷定此人在為美軍購買物資,於是決定欲擒故縱。當夜,俘虜趁偵察排警戒「鬆懈」逃走,兜兜轉轉幾公裡拐進一個山谷,谷中有十幾頂美軍帳篷。尾隨而至的張蘭亭喜出望外,命令偵察員摸掉哨兵,眾人迅速在帳篷外圍布設手榴彈和炸藥。一陣轟響過後,30餘美軍被炸死,倖存的1名傷兵被俘虜。後來從俘虜口中得知,被炸掉的是美軍的一個大隊指揮所。
1951年2月14日,張蘭亭奉命帶領偵察班穿插至敵後對廣州裡進行偵察。雙方陣地相距不到3公裡,但敵人正面防守極其嚴密,想找一條穿插路線幾乎不可能。張蘭亭分析後認為,敵人已連續進攻多日,晚上必因疲憊而休息,警戒鬆懈,且敵擁有制空權和坦克等優勢,絕不會想到我偵察分隊敢走大路。於是,張蘭亭一行人借著月色,光明正大地從漢利公路插到敵後。
張蘭亭來到敵佔區一個村子外圍後,布置好警戒,自己帶著捕俘組摸進村子。張蘭亭發現有一個房間裡擠了十幾名百姓,這些百姓顯然是敵人驅趕集中在一起,由此斷定村子裡必有敵人。村中的敵人較為集中,張蘭亭趁夜襲擾敵人後便暫時撤退。他判斷敵人夜晚受襲,天亮後肯定會出動搜索,在附近設伏更有利於活捉落單的敵人。
黎明前,張蘭亭等人來到一個小山包上,山下是敵人出動必經之路,路上有個彎道,正是設伏的好地方。他命捕俘組在彎道處潛伏,自己則帶支援組潛伏在道路前方。不一會兒,12名敵人出現在路上,由於前一晚被襲擊,敵人前進時異常謹慎,4名尖兵在前方搜索,8名敵人在50多米後緩慢跟進。待敵人進入伏擊區後,張蘭亭一聲令下,支援組長短槍齊鳴,迅速將後方敵人全部壓制。與此同時,捕俘組開槍打死兩名尖兵,另外兩名尖兵突遭襲擊不知所措,被我偵察員迅速捕獲。通過審問得知,這兩名俘虜隸屬英軍29旅,師指揮部從其口中獲得極其重要的情報,為我志願軍後續作戰提供重要信息。
奇謀頻出,英雄孤膽。1951年夏,張蘭亭接到命令,要在半天內捕捉一名俘虜。時間緊任務重,張蘭亭換上南朝鮮軍軍服,只帶一名偵察員便出發了。兩人潛伏在道路拐彎處的草叢裡等待目標。
約1小時後,一個美軍車隊開了過來。張蘭亭迅速撕破衣服,將準備好的豬血撒上去,偽裝成傷兵,在另一名偵察員的攙扶下攔住車隊最後1輛卡車。車上兩名美軍見車被攔,便下車試圖交流,張蘭亭跟著胡亂比劃,拒不讓路,見前面車隊已經走遠,突然抽出匕首刺死1名美軍,在戰友配合下俘虜另1名美軍,而車上運載的正是部隊急需的彈藥。經典影片《奇襲》中的一個情節,就是根據張蘭亭這一事跡改編。
抗美援朝戰爭中,張蘭亭先後捕捉美、英、土、南朝鮮軍俘虜30餘人,斃傷敵上百人,多次深入敵後完成偵察任務,獲取高價值情報,培養出大量優秀偵察員,是志願軍名副其實的偵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