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中國共產黨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第二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召開。會議全面回顧了上海國盛集團第一次黨代會以來,特別是近五年多來取得的工作成績,總結了「五個必須堅持」的實踐經驗,明確了企業今後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及重點任務。
堅持初心,平臺建設再上新臺階
上海國盛集團第一次黨代會召開以來,集團黨委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工作,集團的改革發展及全面建設在探索中不斷前進。特別是近五年來,集團黨委始終按照黨中央和上海市委的決策部署,遵照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上海發展戰略,始終牢記國資運營平臺使命責任,堅持改革創新、主動擔當作為,在抗擊新冠疫情和完成攻堅克難任務中,黨委的領導作用、班子的示範作用、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及廣大幹部員工識大體、顧大局的敬業奉獻精神得到充分體現,黨的建設和經營工作取得較好成果,國資運營平臺的功能得到較好彰顯。集團全面建設邁上了新臺階,具體表現在十個方面:
一是理論武裝高度自覺。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全面系統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堅持學思悟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得到鞏固,「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入腦入心入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已經形成常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收到較好成效,「四史」學習教育紮實有效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得到貫徹落實。
二是平臺黨建形成特色。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及本市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按照新時代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黨建工作與經營管理同頻共振、相得益彰。探索形成了「建設同步、工作並軌、制度對接、四責協同、黨委前置、內外聯動、黨建引領、監督融入」等八個方面的國資運營平臺黨建工作有效模式。堅持黨建帶群建,依法依規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關愛、關注、關心青年成長進步,打造開放、包容、進取、分享的國盛文化,積極做好老幹部和統戰工作,進一步凝聚了力量、振奮了精神。
三是從嚴治黨責任落實。堅持不懈反對「四風」,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執行黨內法紀法規。落實黨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化落實「四責協同」機制,認真開展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述職評議考核等。堅持正面激勵與負面懲戒鮮明導向,及時開展示範警示教育,使正氣得到弘揚,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五年來,市委先後兩次對集團黨委開展巡視,集團黨委針對巡視反饋問題,壓實責任、紮實整改,舉一反三、全面檢驗。積極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巡察制度,落實巡察工作。集團全面從嚴治黨質量較好提升。
四是幹部人才不斷優化。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注重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以正確的選人用人和實績評價幹部為導向,積極打造一支適應國資運營平臺綜合體建設和戰略定位需求的幹部人才隊伍。優化隊伍結構,加大高層次人才市場化選聘力度,集團幹部人才隊伍年齡結構更趨年輕化,知識結構更趨高端化,經歷結構更趨合理化。優化培養晉升機制,在頂層設計中搭舞臺,打通管理、專業人才發展雙通道,為幹部人才提供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優化考核激勵機制,建立健全分類分層、突出重點、黨政同責、綜合評價、激勵約束的考核評價體系,充分調動廣大幹部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
五是發展戰略體系明晰。回首集團成長曆程、總結集團發展經驗、把握運營平臺定位、前瞻集團發展未來,眾人拾柴、集思廣益,上海國盛集團形成了以「三大基礎功能」、「四大戰略取向」、「五大發展目標」、「十大推進舉措」為主要內容的集團「三四五十」發展戰略體系,為更加精準地履行國資運營平臺功能、更加全面地推進集團整體發展構建了四梁八柱。
截至「十三五」末,上海國盛集團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累計完成投資超過300億元,其中在集成電路領域,完成了投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首期和二期、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期和二期、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基金、華虹集團、上海矽產業集團等重點項目。
六是國資運營功能顯現。深化國有股權運作,推動發行上海改革ETF,順利完成與上海國企ETF合併,成為國內首起兩個ETF合併的成功案例。參與換購長三角一體化ETF,實現境內資本市場的創新突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增強了上海國資對重要持牌金融機構的控制力和影響力。配合上海國企重大資產重組、參與上市定增項目,加強了國企股權紐帶關係。拓展國資運營業務,設立集團海外公司,助力國資國企參與國際化競爭。
七是產業投資聚焦重點。堅持以集團為功能性平臺、以國改基金為市場化平臺的「雙輪驅動」戰略,通過市場化方式參與了戰略性、基礎性、長期性投資,聚焦民用航空、集成電路、軍民融合、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夯實產業基礎,參與建設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主導發起設立國企改革發展一期、二期基金、軍民融合發展基金、紓困基金、國改品牌基金、人工智慧基金、長三角產業創新基金和長三角鄉村振興基金等,積極參與中國文化產業基金、上海文化產業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等,形成了以國改基金為樞紐、以產業投資為特色的基金集群。
八是資產整合取得實效。根據國資運營平臺建設和發展需要,加大企業改革調整力度,較好地完成了「3+3」改革重組任務。以江蘇崑山振蘇、浙江長興石灰石礦、湖南外商、盛合新能源等為主的歷史遺留問題取得歷史性、實質性突破。深化企事業單位改革調整,順利完成了國資研究院增資混改、非公司制企業改制和殭屍企業清理任務。加快處置股權資產和低效不動產,集團資產結構進一步優化、資產質量進一步提升、資產處置效率進一步提高。
九是治理體系不斷完善。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釐清各治理主體的權責邊界,完善集團各層級決策機制和議事規則。適時調整集團本部組織架構及部門職能,加強對集團出資企業委派董監事履職行為的管理監督。深化集團財務管控體系「四化」建設,提升財務運營效率,二級公司財務總監委派全覆蓋。完善風險管控體系,建立了重大項目全流程風控管理機制、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和重大風險排查報告機制,確保了集團這些年在不確定性的經營環境中穩健發展。及時建立完善各類規章制度,形成了較為完整規範的制度體系。
十是創先爭優氛圍濃厚。近五年來,上海國盛集團兩次榮獲上海市信訪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國盛仁源連續兩輪被市國資委黨委評為「紅旗黨組織」,集團本部第二黨支部連續兩輪被評為「黨支部建設示範點」,國盛資產、國盛仁源黨委被評為「上海國企黨建品牌」。國盛資產、國盛置業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集團1個集體被中華全國總工會評為「工人先鋒號」,4個集體被評為上海市「工人先鋒號」,3名個人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1個集體被評為上海市勞模集體,3家單位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狀」、4名個人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集團本部團支部被團中央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上海「五四紅旗團支部標兵」。
內生動力再啟新引擎
上海國盛集團五年多來的豐富實踐,主要得益於「五個必須堅持」:
一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探索同頻共振新機制。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近年來,集團黨委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通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把準企業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不斷加強黨建工作的實踐與探索,實現黨的領導系統化、制度化、具體化,通過黨建工作入公司章程、落實黨委對重大經營事項研究討論前置程序、規範「三重一大」決策機制等,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作用,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平臺公司的競爭優勢、發展優勢。認真學習市委書記李強、市長龔正等市領導在集團調研時的講話精神,聚焦集團發展中的瓶頸問題、歷史遺留問題、職工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等問題,進行集中攻關,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堅持黨建引領,認真開展黨組織結對幫扶、百企幫百村工作。在吳房村探索國有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集團黨委主動作為、勇於創新,探索形成了「黨建+基金+產業+基地+智庫」實踐模式。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導了集團的經驗,如今的吳房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振興網紅打卡村。把助力貧困鄉村精準脫貧作為政治責任,集團黨委領導每年遠赴雲南省大理州南澗縣結對幫扶村,實地調研並落實幫扶措施,為當地貧困村實現脫貧摘帽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是必須堅持平臺定位,打造彰顯功能新高地。在探索實踐的基礎上,圍繞如何打造市場化運作專業平臺,發揮平臺公司特殊功能,進一步明確平臺的功能定位,在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全力以赴下好服務國家戰略、落實上海使命的「先手棋」。根據中央和上海重大決策部署,集團持續加大對民用航空、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累計投資300多億元。這些投資對國家和上海產業轉型升級乃至對整個國計民生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集團對中國商飛的投資,對促進上海航空產業集群形成、集聚全球航空高科技人才隊伍、推動上海科技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根據國家和上海集成電路發展戰略部署,集團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共同牽頭,以填補中國大矽片產業空白、打造國家半導體材料領域龍頭骨幹企業為目標,投資設立上海矽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大矽片自主研發和產業化任務,全力支持企業2020年登陸科創板,實現成功上市。打響國資運營平臺「國盛品牌」,努力打造「上海樣本」,在全國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
上海國盛集團參與投資的中國商飛正在加快推進型號研製生產
三是必須堅持市場運作,激活提質增效新動力。上海國盛集團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始終在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走在前列。積極推動國有資本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運營質量和效益,實現國有資本有序進退,承接了多家市屬國企的部分股權,對價值上百億的上市公司股權進行市場化運作。為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及優化集團的資產結構,通過市場化資本運作,集團成為海通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支持國資上市公司改革,作為多家上海市屬國企的重要股東,集團大力支持國資上市公司做強做優做大。通過重組盤活稜光股份殼資源,實現華建集團優質資產借殼上市;參與上海電氣、錦江股份、上海臨港等上市公司定增,推動其加快業務轉型升級;配合部分市屬國企實施重組整合,推進核心業務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海通恆信在港IPO;助力優質民營企業發展,為落實上海支持民資民企發展「三個100億」措施,由集團牽頭,聯合相關市屬國企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紓困基金,按照市場化、規範化原則穩健運作,已投資了多家細分行業龍頭企業,在緩解民企短期流動性壓力、提振整體市場信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集團積極運用市場機制,加快存量資產的優化整合,平穩有序推進企業改革重組和清理退出,為民生保障發揮了「兜底」保障作用。
四是必須堅持示範引領,增添運營平臺新優勢。近年來,先行先試、敢為人先已成為上海國盛集團的自覺追求,把攻堅當「磨刀」,把克難當「練兵」,在多個領域不斷探索理念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集團與國改基金形成「雙輪驅動」,基金集群共同發力、互為支撐,著力構建市場化、專業化、功能性的平臺綜合體,發揮資本帶動作用及放大功能,撬動各類社會資本,協同效應日益凸顯。長三角產業創新基金作為基金集群的重要成員,依託資本市場支持龍頭企業創新升級,打造更多產業創新、產業協同的載體平臺,引導區域產業和創新資源再重組、再配置、再優化;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主動搭建「老字號老品牌」振興新舞臺,積極探索振興之路,通過市場化管理運作,參與推動了「老鳳祥」和「東海電腦」品牌振興工作。
在人工智慧領域,上海國盛集團聯合相關機構發起了上海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截至2020年11月,該基金和集團主導發起的其它基金已投資決策13個人工智慧項目,合計金額9.28億元。
五是必須堅持改革創新,開創奮發有為新局面。上海國盛集團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勇做開路先鋒,爭當改革尖兵,將改革創新向縱深推進。立足於頂層設計,大力推動自身改革。集團以提升能力、增強活力為導向,進一步優化組織架構、崗職序列體系及薪酬體系,有效促進平臺公司功能更好發揮、幹部職工智慧才幹更好施展、激勵約束作用更好體現。根據《上海市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的實施方案》,在市國資委授權範圍內,抓好董事會治理這個核心,探索在行使股東會部分職權、選聘職業經理人、股權運作、投融資等重要事項決策中,承擔更多職責。進一步健全外派董監事管理機制,完善履職清單、工作流程和考核辦法等相關工作制度,依託外派董監事加強對持股企業的管控、履行出資人義務。為更好地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一帶一路」戰略,集團充分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多渠道籌措可持續的長期低成本資金,通過發行優質主體企業債、設立海外公司進一步提升投融資能力,穩步推進國際化業務布局。
明確未來五年發展目標
今後五年,國盛集團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切實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貫徹市委歷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市領導調研集團時的講話精神,堅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積極參與上海市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充分彰顯國資運營平臺綜合體功能;緊緊圍繞集團中心工作,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和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斷提高黨建工作整體質量與水平;緊緊圍繞集團「三四五十」發展戰略體系,胸懷大格局、拓寬大視野、展現大作為、謀求大發展;緊緊圍繞集團「十四五」發展規劃和三年行動規劃,凝聚力量、建強隊伍,練好內功、提升能力,確保規劃目標圓滿實現。團結帶領各級黨組織、全體黨員和幹部員工以開放的觀念、創新的思維、飽滿的激情、紮實的工作,為實現國資運營平臺高質量發展、服務上海國資國企改革大局,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後五年,國盛集團將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黨的建設質量進一步提升;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進一步落實;聚焦主責主業,經營管理效率進一步提高。全面落實「十四五」發展目標,努力構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資運營平臺綜合體。一是黨的建設更加有力。領導幹部的政治理論水平明顯提高,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明顯提升,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明顯發揮,幹部人才隊伍的能力素質和擔當精神明顯增強。二是規矩意識更加牢固。全面從嚴治黨「四責協同」形成常態,嚴格遵守黨紀黨規形成習慣,認真落實中央、市委市政府決策指示形成自覺,依法合規經營管理形成規範。三是平臺功能更加彰顯。國資運營管理、投資與投資管理、資產整合與處置三大主業功能顯現,治理體系和管控體系成效顯現。
2020年12月9日,2020年上海市重大工程預備項目「國盛產投·寶山藥谷」在寶山羅店鎮奠基,這是上海國盛集團與寶山區聯手打造全市科創中心主陣地的重要舉措。
今後五年,國盛集團將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為根基,以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緊緊圍繞國資運營平臺建設和「十四五」規劃等中心任務,把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貫穿並融入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項工作之中,為企業的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一是強化企業黨建,引領國資運營平臺高質量發展。堅持科學理論指導工作,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基礎,加強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營造活力迸發的企業文化。二是強化功能定位,構建運營平臺新發展格局。做實主責主業,堅持發展取向,深化雙輪驅動,加強運營管理。三是強化股權運作,推進國資布局結構優化。提升國資價值管理,探索業務創新發展,加強股權運作管理。四是強化產業投資,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集聚戰略性新興產業,穩健開展自主性投資,放大基金集群效應。五是強化資產管理,不斷優化資產質量和結構。優化整合存量資產,盤活運作不動產資源。六是強化公司治理,優化平臺管控機制。積極推進公司治理體系化、財務管理精細化、風險防控常態化。
未來,上海國盛集團將牢記國企初心使命、彰顯平臺責任擔當,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市委的決策部署,精準對標「十四五」藍圖,積極推進國資運營平臺建設,努力使集團成為「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推進器、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配置的生力軍、促進長三角產業創新與協同的引領者、推動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探路人、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的先行者」,構建具有廣泛市場影響力的市場化、專業化、功能性的國資運營平臺綜合體,在新時代、新發展的壯闊徵程上,守正創新,砥礪前行,不斷創造新成就、展現新氣象、續寫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