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位於德國的東北部,是德國最大的城市。作為德國的首都,一座國際大都市,柏林以它特有的包容和生機,迎接著遊客的到訪。這裡的人們熱情謙和,一絲不苟。這裡還擁有眾多世界著名的建築和厚重的歷史與藝術氛圍。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柏林最值得遊覽的六個旅遊景點吧。
一、布蘭登堡門
布蘭登堡門位於柏林市中心阿特丹林頓大道東側與六月十七日街西側的交匯處,柏林圍牆就建在布蘭登堡門的西面,最初是柏林城牆的一道城門,因通往布蘭登堡而得名,是卡爾哥·薩特·朗漢於1788年至1791年仿照雅典衛城的城門修建的。它曾經是冷戰時期德國分裂的象徵,如今卻成了德國重新統一的見證,是柏林的城市標誌。
布蘭登堡門高26米,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砂巖建築,其平頂由12根柱子支撐著,東西兩側各有6根,前後立柱之間為牆,將門樓分隔成5個大門,正中間的通道略寬,是為王室成員通行設計的,早先也只有王室和被王室邀請的客人才可以通過。大門內側牆面用浮雕刻畫了羅馬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海格力斯、戰神瑪爾斯,以及智慧女神米諾娃。門頂中央最高處是一尊高約5米的勝利女神的銅製雕塑,女神張開身後的翅膀,駕著一輛四馬兩輪戰車面向東側的柏林城內,雕塑象徵著戰爭勝利。
二、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位於柏林市博物館島的東側,背靠施普雷河,曾經是霍亨索倫皇族的宮廷教堂,其家族成員都埋葬在這裡的地下室中。大教堂建於1895年-1905年,在二戰中曾遭毀壞,修葺工作持續至今。柏林大教堂是柏林最大的教堂,也是柏林最搶眼的地標性建築,素有博物館島入口之稱。
柏林大教堂三座巴洛克的大圓頂氣勢非凡,面向施普雷河的四層建築採用了巴洛克宮殿的裝飾風格,金碧輝煌。內部裝飾富麗堂皇,布道堂大廳內的支撐柱頂分別矗立著宗教改革家和普魯士皇室成員的全身雕像,穹頂由鑲金的馬賽克聖畫裝飾,描繪了聖徒布經傳到的場景。祭壇設在比布道堂高出七個臺階的高臺上,由漢白玉和縞瑪瑙製成,周圍是鍍金的圍欄,金光四溢。
三、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位於柏林市中心,是德國聯邦議會的所在地,也是柏林最受歡迎的遊覽聖地。國會大廈建於1884至1894年,是保羅·瓦洛特在德意志帝國成立之後為帝國議會建造的具有象徵意義的建築。由於當時威廉二世的反對,建築上的銘文「為了德意志人民」是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才被鑲上的。
國會大廈的外牆為古老的古典主義風格,但裡面的建築卻充滿了現代化特色。中央的玻璃穹頂是其最大的看點,裡面有兩座交錯走向的螺旋式通道,由裸露的全鋼結構支撐,參觀者可以通過它到達50米高的瞭望平臺,眺望柏林的景色。夜間,穹頂從內部照明,從而為德國首都創造了一個新的城市標誌。
四、東邊畫廊
東邊畫廊又稱東區畫廊,位於柏林東火車站至奧伯鮑姆橋之間,是柏林保留至今最長的一段柏林圍牆。曾經是冷戰的標誌,現在則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畫廊,繪畫的載體是著名的柏林圍牆。東西柏林分離期間,彩色裝飾畫家和藝術家就有以牆代紙,在柏林圍牆西邊作畫的傳統。柏林圍牆倒塌後,這些藝術家則在長期保留牆段的東邊作畫,形成了今日的東邊畫廊。
1989-1990年間,來自21個國家的180位藝術家在長達1316米的柏林圍牆上,創作了不同主題的繪畫。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DimitriVrubel的《兄弟之吻》,GuntherSchaefer的《祖國》,GerhardLahr的《柏林-紐約》等。1991年,這段柏林圍牆被列為保護建築。
五、博物館島
博物館島位於柏林市中心,施普雷島的北側,這裡聚集了諸多德國首屈一指的五座形態各異,卻又和諧統一博物館,以佩加蒙博物館為首,其餘四座分別是柏林舊博物館、柏林新博物館、老國家藝術畫廊和博得博物館。施普雷河從兩側流過,使它們的氣勢更加宏偉磅礴。1992年,博物館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
佩加蒙博物館是博物館島最受歡迎的一座博物館,也是世界最著名的考古博物館之一。這幢灰色的建築外觀莊嚴大氣,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各色古代建築。由中央門進入後,左邊是古羅馬及希臘藏品陳列館,右側是古西亞展覽館,二層是伊斯蘭文化展示區。其中鎮館之寶——佩加蒙宙斯大祭壇不容錯過,此外,公元前二世紀左右的小亞西岸密列特的市集大門和巴比倫的依舒塔爾城門也值得一看。
六、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又稱大屠殺紀念碑,位於柏林市布蘭登堡門南側,鄰近腓特烈城。這裡是原納粹宣傳部舊址,地面斜坡上鋪著2711塊高矮不等的水泥板,以網格狀排列,遠看就像是一片被微風拂過的麥田,而走近了則像是步入一個巨大的迷宮,氣氛莊嚴肅殺。該紀念碑博物館不僅是為慘遭殺害的猶太平民而建,更是德國人直面歷史,以史為誡,對於戰爭深刻反的見證。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的地下還有一個被害猶太人紀念館,這個紀念館特意選在當年納粹宣傳部舊址上,只用簡簡單單的圖片、文字和數字述說了一個冰冷恐怖的事實,幾百萬人就這樣消失在了熔爐裡,令人髮指,不忍再看第二遍。
對於柏林最值得遊覽的六個旅遊景點你怎麼看,歡迎發表意見和評論,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