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迎暖意,易水迎祥;非遺傳承,古硯生輝。2020年12月6日,由易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保定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易硯文化研究會和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首屆「易水硯非遺技藝提升培訓」班在易水硯大酒店2號會議廳舉行了隆重的開班儀式!
出席開班儀式的領導與嘉賓有:保定市文聯黨組書記王淑彥,第五屆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會長、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藝術系主任、國防大學正軍級教授、著名書畫家、文房四寶專家寒石,易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霍玉鵬同志,國家一級演員李琦,保定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副主席蘇少華,保定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秘書長王玉潔,易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王鳳錄,易縣文聯主席李曉潔,易硯文化研究會會長、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洪利先生。還特別邀請到了高級工藝美術師石民,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李麗,拓片製作專家於軍,易縣作家協會主席李文通,易縣作家協會副主席潘新宇,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中華硯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淑芬以及新聞界的朋友們。
這次「易水硯非遺技藝提升培訓」是在全國上下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迎接脫貧攻堅戰收官之際隆重開班的,是為積極響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給我們明確的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指示,進一步傳承保護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易水硯製作技藝的開創性舉措。
培訓活動時間為12月6日——28日,共分五期舉辦。根據學員情況設置培訓內容:《非遺的傳承與意義》《硯雕藝術發展趨勢》《制硯的基礎與規範》《端硯雕刻技法與品鑑》《歙硯雕刻技法與品鑑》《洮河硯雕刻技法與品鑑》《苴卻硯雕刻技法與品鑑》等等,全面豐富,且有很強的針對性。聘請全國著名硯界專家和文化學者授課。
易縣是文化大縣、千年古縣、底蘊深厚、文化燦爛。有80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1400多年的建州置縣史,300多處歷史文化遺存,40處國家、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項目級別與數量位居全市之首。其中,易水硯傳承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河北文化形象名片。
近年來,易縣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強化宣傳引導,壯大人才隊伍,積極組織開展非遺項目、傳承人申報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且不斷推進文化資源大縣向文化興縣跨越。
易水硯作為中國易硯文化產業的傑出代表和當家品牌,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手工藝品徽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之寶—中國十大名硯,中華民族文化優秀品牌,中華誠信老字號,燕趙老字號,河北省著名商標和優質名牌產品,保定金三寶等上百種獎項,並獲得多項國家專利。受到國家領導人以及海內外社會名流、工商業巨子的讚賞和珍愛。巨硯精品被人民大會堂、中華世紀壇、北京園博園、軍事博物館等國家機關、大型公共場所、重點大學、大型企業、著名風景旅遊區等場所收藏,精品多次作為國禮贈送外國總統和友人。易水硯已成為用之如意,賞之高雅,陳之吉祥,藏之升值,鎮宅鎮殿的高檔藝術珍品。
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單位將「弘揚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技藝、推動非遺發展」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不斷培育非遺項目,壯大非遺產業,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
(楊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