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遊園、刷臉回家、刷臉看房……「刷臉」 無處不在 誰來保護...

2020-12-16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人臉識別」技術是否濫用引熱議

近期接連發生的幾個熱點事件,讓「人臉識別」這樣一個有些抽象的技術概念,成為了公眾輿論的焦點話題。

人們關心這項技術是否正在某些場景中被濫用?我們如何在享有技術便利和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之間找到平衡?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先來回顧這樣幾個案例。

畫面中,法庭公開開庭宣判的這起案件,被稱為「人臉識別第一案」。去年,因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的年卡門票由指紋識別被「強制」升級為「刷臉」識別,浙江理工大學的特聘副教授郭兵將動物世界訴至法院。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收集郭兵照片信息不具備正當性,應予以刪除。

今年3月,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發現,她所居住的小區要求業主下載一個App,錄入人臉信息,進行門禁升級。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勞東燕:我知道現有的法律當中的話,它是不能單方通知的,它需要徵得同意。但是對於我這樣不同意的人,你必須給我其他的選擇。

不久前,一段短視頻在網絡上流傳開來,視頻中,有位買房者戴著頭盔走進濟南的一個售樓處。原來,一個小小攝像頭能夠幫助售樓處將顧客精細分類,並與購房優惠掛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裴煒:戴頭盔這樣一種行為,其實也是公民個人在試圖對於自己的個人信息進行匿名化的一種處理,究其本質表達出來的是,公民對於個人信息的關注和自我保護。

今年10月,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成立的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布了《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數據顯示,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三成受訪者表示已因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隱私或財產損失。

無處不在的「刷臉」安全嗎?

刷臉支付、刷臉遊園、刷臉回家,人臉識別技術正在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方便我們的生活。但隱私侵犯、信息洩露等又讓大眾產生了種種顧慮。

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邊界在哪裡?技術和規則又應當如何解決「刷臉」可能帶來的風險呢?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王金橋:人臉識別技術主要是通過人臉的表觀的特徵來進行身份比對的一種手段,通過人臉的檢測、人眼的對齊以及人臉的特徵的提取,來形成每一個人臉獨一無二的一串字符編碼,作為人臉的身份特徵。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王金橋:它的攝像頭就是用來識別我們的人臉和人體,一個同學過來做一個簡單的展示。

記者:可以看到它是認識黃同學,但我對於它來說就是一個陌生人。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王金橋:這就是人臉識別技術,因為你對它來說是一個新面孔,可以對我們人的十八個關鍵點做一個精準的定位,兩個人的身體的骨架構成一個模型,當我們動的時候,模型也隨著身體的擺動而做出相應動作。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迭代升級,它的應用場景也從安防、金融領域延伸到了與我們日常生活更為貼近的方方面面。它是否已經是一個安全、可靠的系統呢?

業內人士 唐家渝:比如說我們把這個考勤機放在這裡,大家其實已經可以看到,它已經識別到我們這位同事張旭東了,當我們這位同事戴上特製的眼鏡,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考勤機,把他識別成了我們另外一位同事。

業內人士 唐家渝:我們嘗試用這個同事本身的人臉解鎖手機,是不能解開這個手機的,解鎖過程失敗,我們嘗試佩戴這副眼鏡後就可以成功解鎖手機。

業內人士 田天:其實,人工智慧仍然是比較脆弱的,針對一些人工智慧算法的攻擊技術,很容易讓人臉識別這樣的系統出錯,比如我可以偽裝他人的身份。實現更加實現可靠的算法,或者是實現數據更加安全的人工智慧,或者怎麼樣去實現人工智慧應用的管控,這三個方面都是我們所關注的。

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各平臺採集用戶的個人信息,需要獲得用戶的知情同意,還需遵循最小、必要的原則。 專家表示,要規制這項技術向善發展,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一套的「社會基礎設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裴煒:其實我們國家從網絡安全法以來,已經開始逐步去建立個人信息保護相應國家層面的法律制度,包括我們已經公開徵求意見的數據安全法,以及現在公開徵求意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細化層面來說,我們也有具體標準規範,比如說12月1日剛剛出來的中央網信辦關於常規類型移動網際網路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的指南。它就進一步細化了在哪這些場景下可以收集哪些類型的個人信息,所以整個體系我們可以看到,還是在不斷地完善,不斷地向前發展的一個狀態過程中。

"刷臉"技術在發展 更要保障說"不"的權利

人臉識別技術就像車輛一樣,速度越高越需要技術的支撐和規則的約束,從而保證人們的安全。

希望「人臉識別」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能劃定明確的安全界限,我們選擇說「不」的權利也能夠得到切實保障。

相關焦點

  • 刷臉被賣房?刷臉要方便更要安全 刷臉時代如何保證「臉」的安全
    如不法分子利用「AI換臉」技術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冒用其名義辦理相關業務,結果發生「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的事件。還有不法分子渾水摸魚,在權利人「刷臉」辦理A業務時順帶辦理當事人不知曉的B業務,致使權利人遭受損害。發生在南寧的這起「刷臉盜房」事件,就是不法分子在權利人辦理「查檔」業務的同時,還辦理了「網籤」業務,致使權利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己的房屋被過戶給他人或者被辦理抵押貸款。
  •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誰來保護我們的信息安全?
    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吳濤)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
  • 上個廁所都刷臉?你的臉到底值多少錢?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上個廁所都刷臉?你的臉到底值多少錢?記者:吳濤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如果趕上拉肚子,會不會刷臉的時間就『一瀉千裡』?」「十步一刷臉,如廁也艱難。」不少網友留言。其實,取廁紙人臉識別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2017年,在北京天壇公園的公廁裡出現了6臺「人臉識別廁紙機」,「刷臉」才能取出60釐米至70釐米的廁紙。
  • 快評丨僅刷一下臉房子就被過戶了,該給「刷臉」澆盆冷水了
    原來,業務員韋遠鵬以「房屋查檔」為由,要求業主和他見面,用手機給業主刷臉。殊不知,這其實已是「刷臉過戶」,韋遠鵬直接把房子過戶給了下家,並捲走下家的購房款。據不完全統計,受害人有數十人之多,案值達到千萬元級別。原來,「邕e登」App是南寧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推出的線上業務辦理平臺,「刷臉」的目的是讓市民少跑腿,結果被不法分子利用直接辦了過戶,捲走了房款。
  • 尷尬→全國首條刷臉支付商業街五馬街刷臉支付並不頻繁!你在擔心...
    如果,陳先生開通支付寶刷臉支付功能,他不僅可在線上「剁手」時,對著手機攝像頭照照自己的臉就可實現支付,而且到線下有刷臉支付的門店消費,也可憑「臉」付款,外出不用攜帶手機、錢包之類,便捷程度不言而喻。看似便捷的刷臉支付,像陳先生這樣不願開通的人也不在少數。
  • 關注丨「刷臉時代」,我的臉就是我的臉?
    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如今,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不過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還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那麼「刷臉」時代,我們的人臉信息安全嗎?
  • 刷臉引發的「面子風波」波及面越來越廣
    刷臉引發的「面子風波」波及面越來越廣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10 星期四     近期,戴頭盔看房、人臉識別第一案、天津出臺條例禁止採集生物識別信息等相繼成為熱點
  • 「刷臉」技術不能成為脫韁野馬
    先是有一名高校老師狀告杭州野生動物園刷臉入園,再有一名教授對自家小區刷臉門禁說不,還有一些售樓處在沒有徵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用人臉識別系統記錄、分析客戶來源,甚至有的地方上公共廁所取廁紙,也要刷臉…… 截至目前,「刷臉」技術廣泛應用於網絡支付、交通出行、酒店入住等領域,在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下一步,人臉識別技術應如何規範使用?如何更好地保護個人隱私安全?
  •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黑產滋生 你的臉或只值幾毛錢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吳濤)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 刷臉時代 該如何護好我們的「面子」
    一個人的手指指紋只有10個,虹膜只有兩個,掌紋只有兩個,聲紋只有一套,臉也就只有一個。生物認證是不可撤銷的,一旦其信息洩漏了,就沒有什麼補救措施。從某種程度上說,缺乏安全保障的刷臉,與把身份證和銀行卡密碼隨便交給他人,沒什麼區別。因不同意進動物園要刷臉,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浙大法學博士郭兵,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了法庭。
  • 「刷臉」支付,安全嗎?
    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很多遊客在乘車安檢、入住酒店等過程中都有「刷臉」的經歷。實際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了「刷臉」:購物時「刷臉」支付、玩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入小區時「刷臉」開門……如今,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金融支付、身份認證、小區安防等諸多場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少便利。
  • 「刷臉支付」被美國公司破解?用馬雲照片刷臉後,直接彈出4個字
    以前我們買東西都需要攜帶著現金去支付才能購買,而現在我們不管是買什麼東西,只需要拿出手機來掃一掃就能進行支付了,非常的方便。目前,大家最常用的支付軟體就是支付寶和微信,馬雲開發的支付寶帶動了中國行動支付市場的發展,也是支付寶率先推行的掃碼支付和刷臉支付。
  • 上個廁所都要刷臉,灰黑產泛濫,誰在靠你的「臉」吃飯?
    最近「人臉識別」被拿出來各種討論,源於一段「男子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大家這才發現,原來人臉識別已經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除非一整天帶著頭盔,否則根本無處可逃。更要命的是,大家渾然不覺,有些小區安裝了人臉識別的門禁,有的公共衛生間要把臉對準顯示屏,才能「吐」出紙巾。大家可能根本沒有想過,這些信息被搜集起來幹什麼?儲存在哪裡?會不會有洩露的風險?不過大多人覺得,反正自己的臉又不值錢,想用就用吧。
  • 匯刷刷臉支付:刷臉支付勢在必行,引領時尚新生活!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刷臉支付逐漸進入我們的生活,滿足了我們的個性化追求。通過與微信、支付寶的合作,刷臉支付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刷臉支付在時尚品牌行業的應用是什麼?讓我們聽聽小編的看法。1.自建電子商務基於微信用戶的高粘性和高活躍度,商家可以選擇不需要下載、體驗流暢的小程序搭建電商服務,接入微信支付形成完整的閉環,從而高效轉型業務。商家也可以使用小程序代碼進行線下推廣,整合線上線下業務;同時,利用小程序附近的功能,有效引流線下店鋪。
  • 支付寶刷臉支付政策大變,掃碼計入激勵、刷臉激勵翻倍
    加入掃碼激勵、點亮激勵,刷臉去重激勵翻倍最新發布的《蜻蜓系列設備補貼政策方案公告(2020年【04】版)》與《桌面人臉收銀設備補貼政策方案公告(2020年【04】版)》均加入了掃碼支付在刷臉支付設備上的激勵,這是支付寶首次將掃碼激勵放入到刷臉支付設備中。
  • 刷臉支付,「一本萬利」的美夢?
    這樣的創富故事正在網上流傳,但支付寶、微信早已公告表示,刷臉支付沒有獨家代理,也不收代理費。不要被二道販子騙了。在QQ等平臺上,講著這樣一本萬利故事的人仍不在少數,他們口中的「創富」工具是去年剛火起來的刷臉支付設備。 為了解背後的分銷邏輯,新京報記者近期加入多個和刷臉支付有關的QQ群。來自其中一個QQ群的蘇州代理商小殷(化名)稱,他們出售刷臉支付設備,需先收取1.98萬元加盟費,然後他們會提供技術和培訓等,之後則可以半價拿設備,且加盟商還可抽取商戶流水分潤的0.18個點。
  • 漫·議|刷下臉房子沒了,這樣的「刷臉監管」不靠譜
    廣西南寧多名業主被置業顧問用手機「刷臉查檔」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房產就被過戶給他人或被用於抵押貸款,業主們的損失少則數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儘管詐騙分子被警方抓獲,但刷一下臉房子就沒了,還是讓人細思極恐。
  • 8旬老人被遠程刷臉轉走238萬,還有人刷個臉房就沒了
    ,過程非常蹊蹺:刷了臉,房產就被過戶了。籤署過代辦合同,且在正規平臺刷臉走買賣程序,秦女士家人沒有察覺不對勁。秦女士:置業顧問說要查看房子是否有抵押,要刷臉查檔。之前也和其他中介了解過,有刷臉查檔這個操作。
  • 王辰悅:「刷臉取紙」並非必要,信息保護才是首要
    公廁採用「刷臉取紙」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避免同一人在短時間內多次取紙,造成他人不便以及紙張的浪費等現象的發生。但是,僅僅只是為了取廁紙就讓公眾輕易地留下了人臉信息,僅僅為了少數人的不文明行為就讓大多數人冒信息洩露的風險,這樣做真的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