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記者來到關嶺自治縣,採訪中聽聞,關嶺農商行通過貸款撬動致富槓桿,幫助一個個村莊蹚出一條致富路:關嶺農商銀行累計發放貸款8.65億元,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關嶺自治縣上關鎮國畫山種養殖合作社裡,膘肥體壯的關嶺牛正在吃著牧草飼料,看著合作社發展到今天的好成績,關嶺縣上關鎮國畫山種養殖合作社負責人程順梅不禁回憶起養牛的歷史。 2016年11月,程順梅聽說關嶺縣委縣政府對關嶺牛養殖有優惠政策,通過在關嶺縣多個鄉鎮考察後,修建了以「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模式關嶺牛養殖場,通過前期投入資金800餘萬後,資金遇到了困難。 「我們當時還差300萬元,用來流轉土地、建牛舍和種飼草。」程順梅回憶道。
如何破解資金難題?關嶺農商銀行「產業貸」幫助程順梅解決了大問題。 關嶺農商銀行主動作為,與關嶺縣財政、農業農村、金融辦等部門加強協作溝通,通過充分調研分析,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專門針對縣域內涉及「關嶺牛」飼養、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銷售、飼料生產加工等經營過程中採購物資、支付生產經營費用等合理資金需求村社合一農民專業合作社或企業法人創新研發了「牛起來」產業扶貧信貸產品,實現了金融服務與精準脫貧的有效對接。 有了農商行的幫助,程順梅擴大了養殖場規模,產業越做越大。村民紛紛以土地流轉、入股形式加入種植養殖合作社或企業,不僅就業有了保障,收入也在成倍增長。「如果沒有當初農商行的300萬元貸款,我的養殖基地根本走不到今天。目前,我們關嶺樂安國畫山合作社種有七八百畝草,牛有兩百頭左右,帶動了一百多戶貧困戶。下一步,我們要把牛養好,讓更多農戶受益。」程順梅說。
近年來,關嶺農商銀行以「牛起來」產業扶貧貸款、「特惠貸」小額農戶信用貸款、扶貧再貸款為「三大抓手」,形成了「銀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金融助推扶貧產業發展模式。 隨著關嶺自治縣正式退出貧困縣,開啟鄉村振興的序幕,今年關嶺農商銀行陸續推出針對已脫貧建檔立卡戶發放「富起來」貸款、針對村支兩委幹部發放「村幹特色產業貸」貸款、針對有意留在家鄉創業就業群眾發放「返鄉創業貸」貸款等,接續推進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我們會繼續加大農戶、小微企業、合作社的種養殖貸款投放,助力關嶺牛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關嶺農商行沙營支行行長雷翱楠介紹。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賽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 袁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