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人還想進大廠,有錢人都去養豬了

2020-12-16 新周刊

不是所有人都能當風度翩翩的豬肉王子。/ 《國產凌凌漆》

北風蕭蕭,雪花飄飄,站在風口養豬的人,大都笑出了豬叫。

臨近年關,餐飲業進入旺季,家家戶戶也曬起了臘肉臘腸。眼看著要逐步回落的豬肉價格,又有些膨脹。

據豬肉股三巨頭之一牧原股份的三季度財報,他們平均每頭豬的利潤超過了1700元。經驗豐富的股民一看這數字就反應過來了,「1頭豬=2瓶茅臺酒的利潤」。

三巨頭的另一家,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此前也在一次發言中透露:「今天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我們簡單地算了一下,全國有超過1000家。」

這樣一來,似乎即便是不懂房地產,也不懂養豬的人,也能從自己手中熱氣騰騰的豬肉白菜發麵包子裡,嗅出幾分真香。

豬豬是有多可愛

大佬們都要搶著賣

國內一波關於養豬的躁動,發生在2008年前後。

這一年,華爾街海嘯了,而北京奧運讓人們看到了一片新藍海。傳說中的華爾街之狼吉姆·羅傑斯指出,「在中國,最有投資價值的就是農產品」。於是,人們發現連高盛、德意志銀行等投行,也紛紛開始在中國「圈地養豬」。

還有不少專家附議:「中國CPI的高低,只要看豬肉價格的走勢就知道了。」據舊聞報導,2008年3月,生豬的月度價格達到了17.38元/公斤。

這一年,「北大屠夫」陸步軒已經離開西安長安區那間小小的肉鋪了。「昔日北大生,今日賣肉郎」的矛盾,經電視臺炒作和放大之後,他終於有機會走進自己夢寐以求的事業單位。

當年,許多電視臺都報導過陸步軒的故事。

經同學介紹,陸步軒還結識了另一位北大出身的豬肉佬陳生,對方向他發出合作賣豬肉的邀請。

2008年5月,陸步軒到廣州赴約,兩位北大才子,就「白豬好,還是土豬好」展開了一場辯論。

要知道,中國本土的豬,多為黑豬、花豬;而我們如今在市場上最常見到的白豬,其實是從國外引進的洋品種。兩種豬的差別就在於,後者價廉、賣相好、生長周期相對更快,這是陸步軒的論據;但將這些優點通通累積起來,也抵不過前者一個「好吃」,這是陳生所持的觀點。

傳聞陸陳兩人誰也不服誰,只是陸步軒趁機廣東旅遊了半個月。但這次會面,終為他們合作開創壹號土豬品牌打下了基礎。

在廣東地區,人們常以「職業+單字」的形式起花名,黃飛鴻徒弟豬肉榮(圖右),就是賣豬肉的。

另一位對豬肉味道頗為講究的人,大家都知道,是網易CEO丁磊。

關於丁磊緣何下場養豬,網上流傳有許多種說法。比如他有一次到重慶網紅火鍋店吃飯,卻對服務員端上來的豬血質量提出了質疑,堅持讓店家換掉,並由此萌生了自己養豬的念頭。

還有一種說法是,他看到2008年全國冰雪災害對農村的傷害,許多農民不得不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打工,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在家鄉安居樂業成為一種奢望;與此同時,質量得不到保障的農產品,其安全隱患也將落到消費者身上。

網上關於丁磊養豬的討論界面都很陳舊了。

2009年,丁磊帶著他的資金和精英團隊,一頭扎進養豬行業中,他的初期計劃是1萬頭。網際網路大佬養豬,本身就噱頭十足,想看戲的人等了一年、兩年、三年,丁磊養出來的豬還少於1頭。那些年,他人走到哪裡,「紙上養豬」的大標題就跟到哪裡。

萬萬沒想到,整整5年後,丁磊還真把豬給養出來了,在食堂用餐的網易員工,成為了第一批吃丁家豬的人。而後,這些豬肉更是頻頻在網際網路大佬的宴席上露面。擺明是在昭告天下,丁家豬上得廳堂,下得食堂。

不同花色的豬豬一覽。/圖蟲創意

或許是丁磊成功養豬的事兒,刺激到許多人了吧。同一年,萬達也宣布要在貴州投資10億元,養30萬頭豬。在這個計劃中,貴州的豬可以借用遍布全國的萬達廣場,實現產銷一條龍,更幫助解決當地脫貧難題。

帳算了小半年,他們發現,不對呀,建一個豬場,得花去好幾個「小目標」的錢,而「建個五星級酒店才多少錢啊」。計劃就此擱淺。

過了兩年,恆大也表示要用3億元,在貴州援建110個養豬農牧基地。又過了兩年,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也揭牌了,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養豬專家。阿里雲也表示正在與四川一些企業合作,利用自主研發的ET大腦,實現智能養豬。

為何存錢罐都長得像豬,我算是知道了。/圖蟲創意

像互相打好招呼一樣,大佬們以兩年為一時間跨度,在豬場內外反覆試探。在這期間,已然成為「養豬界前輩」的丁磊,早已成功以27萬元的競拍價格賣出一頭黑豬。

再後來發生在豬身上的事情,我們都還記得很清楚。2018年非洲豬瘟,養殖戶們人均虧損慘重。2019年豬肉又開始瘋漲,5月批發價還是20元/公斤的白條豬,到11月就變成了50元/公斤,突破歷史最高位。

2019年這麼一過,真正的養豬大佬或成最大贏家。磨礪了30年,溫氏終成中國養殖業龍頭。牧原的秦氏家族以2416億元位居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5名,將一眾網際網路、房地產大佬甩在身後。

年底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萬科王石問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今年是不是賺大錢了?」

劉永好答:「請你吃飯沒問題。」養豬人總是很謙虛,有數據顯示,新希望的毛利潤2019年的增幅達到了451.15%。

萬科也開始養豬了。

這組難以輕易企及的數字,正是勸人跨界養豬的極佳廣告。據多家媒體考證,「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確有其事,我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經營範圍囊括「豬」和「房地產」的企業,其中6成以上成立於近5年。

無論白天是在工地搬磚,在電腦前碼代碼,或是穿梭於大小會議中的人,夜幕降臨,都會相遇在同一片田園牧歌的夢裡。

豬和房子,我們不一樣

賣房的、修電腦的,都變成養豬的,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大量資本與人才的湧入,可以給整個養豬界帶來行業水平的變革與提升。

對於出錢又出人的房企來說,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有經濟學教授指出,房地產商亟待「通過多樣化經營,來降低單一產業帶來的增長後勁乏力和高風險」。

即便好處多多,人們對養豬的關注度卻依然不敵房地產、網際網路,原因挺簡單——養豬太難。

看圖說話:經過馴化,豬腦袋變小了,臀變大了。

人類馴化豬,是9000年前的事了,但直到19世紀末,豬的規模化養殖才開始出現。現代化的規模養殖,更是僅有40年的經驗。

我國是養豬大國、豬肉消耗大國。每年中國人要消費掉5000多萬噸的豬肉,世界上一半的豬,都被我們吃掉了。每年也有接近7億頭豬,從豬圈中被提溜出來,迎接了自己的命運。

前面所提到的養豬龍頭企業,他們的生豬出欄量加起來,也僅佔全國總量的4%左右。是散布在各個農村中,數量龐大的小農戶們,養大了這麼多頭豬。

不成規模,不夠集中,是我國生豬養殖現存的問題之一。

下面這組數據能讓問題更明顯一些。美國是世界上第二養豬大國,2016年全年出欄量1.26億頭豬,在全國共6萬個養殖場中,多數的存欄量在5000頭以上。而到了2017年,我國存欄量在1-49頭的散養養殖戶,仍有3571.9萬戶。

農村常見樓下養豬,樓上住人的場景,衛生狀況也不好。/圖蟲創意

自養自食的傳統模式,仍盛行於農村,這進一步導致飼養管理、養豬效益、營養及免疫力把控、疫病防治,甚至是環境保護方面,會出現各種各樣潛在的問題。

疏於管理的養殖業,等同於看天吃飯。今天餵豬的糠出了問題,明天又驟然降溫,後天豬突然靈光一現,跑了,倒黴的都還是養殖戶。

當內心的職業素養敗給了生活的慘,是不是也有農戶會選擇讓處於消費鏈末端的乾飯人,為問題豬肉買單?

由此看來,養豬雖有暴利,但同時也要承受初期成本多、周期還長、風險也高的壓力。

新京報就提出了質疑,「樓市調控持續收緊了,房地產主業銷售下滑了,資金鍊承壓越來越明顯了,請問房企還有錢建豬場嗎?」

「小時候學習不好,老師勸我去養豬,後來才發現老師對我是真好。」/圖蟲創意

除此之外,豬價和房價最大的區別還在於,豬擁有更短的「豬周期」。

從歷史上看,一個地方的樓市從復甦、繁榮,到危機、蕭條,到再次復甦,可能需要十幾年的時間。

豬周期就要簡單許多:豬肉價格上漲——養豬行業擴產——產能過剩——豬價下跌——養豬戶轉行——生豬供應下降——豬價再次上漲。

豬周期示意圖。/35鬥

走完這一個流程,大概需要5年時間。有人數了一下,從1994年到如今,豬周期循環了6次。豬貴傷民,豬賤傷農,但豬周期還是堅挺地滾動著,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專家在預言下一個拐點即將來臨。

但這些可能都不在房企的考慮範圍之內。有人懷疑他們養豬之本意,不在豬,而在於借豬拿地。

更有人擔心,房企養豬,會不會還用到他們的老手藝——堆高豬價呢?

年度豬價又漲上來了。

我們的願望是,豬有豬味

無論是從前村口牆上塗的大字,「要發財,要致富,少生孩子,多養豬」,還是如今房地產、網際網路人也開始兼職養豬,豬都只被當成了一種撈錢的作物。

為什麼涮火鍋的時候,有肥牛、肥羊,光是聽到名字便會垂涎欲滴,可肥豬這詞一出,感覺就是在罵人?

中國人總是離不開豬,又嫌棄豬,這種矛盾心理,蘇軾早寫在他的《豬肉頌》中: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改變豬的命運,一份東坡肉可能還不夠。

吳曉波頻道也提及這麼一個案例,70多歲的山東養豬企業董事長,帶著剛從倫敦政經畢業的兒子來求助,原因是90後的年輕人不願接班養豬,認為不可能在這麼老舊的行業施展自己的商業理想。

吳曉波勸他,養豬那可是「既朝陽又性感」。他提了幾個問題,牛排可以網紅化,豬能不能也被網紅化?人工智慧、傳感技術、聲吶技術等新產業能否被運用到養豬上?

同為肉,雞鴨魚、牛羊豬豈有貴賤之分。來到同一張飯桌上,除去養殖成本帶來的價格差異,五花肉串本該和雪花牛肉得到同等的尊重。

一點點營銷,人們便記住了草飼谷飼和M9+、西冷和菲力,一塊牛排吃出了鄙視鏈,食客還津津有味。這麼高級的玩法,豬至今沒有領略過。

我們要如何喚醒一隻假寐的豬?

營銷得首先建立在肉是好肉的基礎上,安格斯和神戶牛肉的與眾不同,在於它們是更加科學的飼養方式的產物。

所以歸根到底,引領豬走向升級、高端,關鍵是要改變你對豬的觀念,改變飼養模式,改變賣豬肉的模式。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丁磊「作秀式」養豬的初衷,只是為了一盤優質豬血;想起了壹號土豬兩位北大屠夫創始人,關於哪種豬更有豬味的思辨。我們的胃總會為最值得的味道買單。

網易認為聽著歌犧牲的豬可能會更好吃。

這或許能告誡那些在風口被吹昏了頭腦的人,養豬,你可以整點豬腸火腿腸,可什麼掛豬皮賣狗肉的把戲、花花腸子,都可以省了去了。

《財富超越王健林、劉強東,河南新首富只用了一招:養豬》中國經濟網

《轉債專題:生豬產業鏈標的梳理》

《千家房企轉型養豬長周期投入還是趕風頭? 》新京報

《你知道養豬到底有多貴嗎?竟然嚇跑中國首富》華商韜略

《溫氏、網易、矽谷,誰會是養豬的未來?》鈦媒體

《網易CEO丁磊:養豬是一個長期事業》

《地產皆下品,唯有養豬高》南風窗

《2020年,驕傲的90後會選擇養豬嗎?》吳曉波頻道

作者 | 木大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大廠齊養豬,養豬比賣房賺錢?
    鞭牛士BiaNews報導:從網際網路大廠到房地產開發商,開始紛紛加入養豬行業。包括早期的網易,新加入的阿里、京東等網際網路大廠,也有房地產的萬科、碧桂園、萬達和恆大等地產企業。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經營範圍同時包含「豬」和「房地產」,且身兼「房地產」和「養豬」雙重角色的企業,大多實力雄厚。
  •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寧願去創業,也不願意再進大廠了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寧願去創業,也不願意再進大廠了1.這一屆的年輕人想法多網友小曾說:工廠太封閉了吧,感覺和社會都要快脫節了,做的工作都是沒有一點技術含量的操作,流水線的飯菜都充斥著一個工業的味道,每天宿舍大廠兩點一線的生活,整個人都要自閉了好嗎
  • 為什麼李昌平說:中國養豬產業走上了「邪路」 必須改邪歸正!
    早前知名三農學者李昌平在《李昌平談農村:中國養豬已走上邪路》文章中把國內目前養豬產業比喻成了「房地產化」,可以說是非常的形象,大家對房地產的印象是什麼?價格長期居高不下,有錢人使勁買炒房賺錢,沒錢人卻一套也都買不起,那麼為什麼李昌平要說中國養豬產業走上「邪路」了呢?
  • 超1000家房企轉行去養豬!賣豬比賣房還賺錢?
    這消息一出,很多買房人都坐不住了,尤其是手持多張房產證的有錢人,不知道他們看著餐食中的豬肉後又會有什麼樣的感想。01千家房企轉行養豬!賣豬真比賣房還掙錢?首先房子對於咱們中國人來說,特別是城市的年輕朋友來講,那絕對是剛需,想要在城市裡面結婚基本上都離不開房子,但是由於2020年的特殊情況,城市裡邊新進的外地人口變少了,房價下跌也是自然而然的。
  • 北京網際網路大廠90後IT男趙樹鴻,辭去年薪百萬工作,回村扶貧養豬
    如果給你北京年薪百萬的大廠工作和回農村扶貧養豬,你會怎麼選?近幾年,好像特別流行大學生返鄉潮,也有越來越多的北上廣深外來打工人員開始返鄉發展。很多人覺得,大學生回農村是一種資源上的浪費。年輕人去大城市打拼,似乎已經不再具有從前的那種優勢和幸福感。十年前,你可能從來沒聽過「996」或者「007」,而現在,在很多大城市的網際網路公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已經成為一種家常便飯。身體重要,還是工作重要?
  • 看到這招聘待遇,畢業生都想去養豬了
    不過,多位已一頭扎進養豬領域的大學生表示,雖然薪資待遇高,但豬場「惡劣」的衛生條件、連軸轉的工作周期、封閉化管理制度等都是他們幾欲逃離的理由。新希望集團老總劉永好多次表示求賢若渴,直指現代化養豬手段需要高學歷人才駕馭。然而,「搶人容易、留人難」已成為生豬養殖企業面臨的尷尬。
  • 有錢人上班的原因:這是一個庸常的命題,答案很簡單
    近日有一個命題引起大家的關注,叫做:有錢人上班的原因。這真是個很有意思的命題。有錢人,和上班連在一起,這看上去好像是不可思議的:有錢人和上班有什麼關係呢?因為在常人的眼裡,好像有錢人就可以享福了,不用上班了。有錢人還上班,真是不可思議!這才有了"有錢人上班的原因"這麼個命題。
  • 深圳成為有錢人最多的地方,每百人就有一個千萬富翁,遍地是黃金
    說深圳遍地黃金一點都沒錯,深圳如今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如今想在深圳那塊地蓋房子,沒有上億是拿不下來的。深圳千萬富翁各行各業都有,最明顯的就是穿人字拖的本地人,將屬於自己土地轉讓給別人,拆遷費就可以得到一大筆資金,或者將地方建成居民樓,光靠收租也能成為有錢人。還有就是企業主,工廠老闆,在深圳開廠沒有上千萬是經營不起來,深圳大小工廠遍地都是。
  • 為什麼村支書都是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去當?
    1、沒錢人不想當不是沒錢的那些人不可以當,而是不想去當,因為他們剛達到溫飽的水平,還想用更大的精力投入到賺錢上,還不屑於去做每月一兩千工資的村支書,或者可以理解為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做這些事!無論是外出打工還是做生意,總之他們目前主要任務是讓自己擺脫貧困,還沒有精力去帶領大家一起擺脫貧困!2、有錢人想「名利雙收」這就是有錢人和沒錢人思想上的差別,不差錢了就想圖個名!我們都知道村支書的工資也並不高,為何那些有錢人還爭著去當?
  • 農村怪象,有錢人摳門絕情,沒錢人卻大方孝順,這是為什麼?
    ①有些人能成為有錢人,他的錢本是通過摳門得來的,也就是從牙縫裡省出來,舊社會的小地主大多是這樣當上的。即使現在有錢了,生活已經變得十分的富裕,他們仍希望自己的財富能夠越來越多,自然也還保留著以前摳門的傳統。②有些有錢人可能是一夜暴富,如彩票中獎等,雖然物質上富裕了,但是精神財富卻沒有跟上物質的腳步。
  • 沒錢人親眼目睹,父母給寶寶舉辦豪華百日宴,網友:要繼承王位?
    孩子出生後父母都想要將世界所有的美好之物都給孩子,而這其中百日宴又是孩子要過的第一個大型的慶祝活動,所以很多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百日宴,不僅會早早準備,當天給寶寶過百日宴的活動也更豐富了。
  • 保險更適合有錢人買?
    - 家庭日常的生活開銷,還有房貸、車貸,哪哪都需要用錢,哪有閒錢買保險?- 保險更適合有錢人買,買保險這件事情還是以後有錢再說吧。……然而事實是:- 手頭越是拮据,風險抵抗力越低,越需要保險。圖|網絡配圖這看似是一個悖論,卻是現實:保險,尤其是保障型的險種,「沒錢人」更應該買。
  • 想跳槽?別去大廠的這個職位送人頭了!
    有一位小夥伴看完之後,跟我們說了他的狀況:他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拿到了大廠的外包職位,要不要去?這個很現實,也很複雜,如果你讀到這篇文章,且身邊有人正面臨這樣的抉擇,那麼建議讓他們考慮清楚。我們單純從性價比的角度考慮,外包真的是最好的選擇,而且操作起來更簡單更靈活,每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幹嘛要去做更困難的事情呢?你看,在大公司裡,當制度和流程非常完善的時候,就是會互相權衡後產生新的物種。
  • 逃離網際網路大廠?先去大廠歷練兩年,再說要不要逃離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逃離大廠。初看上文我有點奇怪:大廠這麼苦逼了?大廠似乎變成了圍城,太多的人想進去,但是進去的人卻又有人想要逃離。1、真相:大廠是痛並快樂著的幸福真相是什麼呢?其實整體而言,能進大廠是幸福的,痛並快樂著的整體幸福。
  • 富上進,窮算計:有錢人和沒錢人的區別,往往在於這4點!
    由於該標題僅包含兩種含義,因此可以使用:第一,有錢人和你想像的不一樣。其次,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需要澄清的是,標題和文字中的「有錢人」只是那些能夠繼續創造巨大財富的人的通稱。它是能力,而非狀態。有錢人投資並非為了賺錢,而是為了保有財產不知是誰發明了「睡前收入」這個詞。總之,它非常流行。這樣做的結果是,人人都相信,很多富人每天都能通過投資和理財賺錢。它們可以每天悠閒地旅行。它還讓很多人相信,投資和理財能夠獲得巨大的財富,並且享受著複利的無限收益。
  • 網際網路大廠「圍城」
    中小廠的在職的,離職的,被裁的,都盼著進大廠;網際網路公司門外,還有800萬大學畢業生和100萬以上的海歸留學生也在擠破腦袋想進門;已經在大廠人,卻只能在公司貓著,不敢動彈。想進大廠有三寶:985/211、大廠和不老。應屆畢業生想進大廠,沒有985/211學歷已經不太可能。
  • 網際網路大廠現狀:年輕人想進入,中年人想逃離,老員工遭清洗
    但時間終將讓每一個職場員工,發出自己對網際網路大廠的感悟。02 大廠是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網際網路伴隨著時代飛速發展,給很多人帶來了便利,也給很多人帶來了機會。網際網路大廠,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 95後大學生瞞著父母去養豬:給母豬接生,與自己和解
    或有心或無意,新新人類一頭扎進古老的養豬行業,除了每天和豬打交道,便是在去與留的問題中搖擺、糾結,於日復一日的掙扎與妥協中前行、成長。「到豬場,連我自己都難以置信。我喜歡旅行,不是旅遊。我享受那種在路上的感覺,自己一個人開車,沒有規劃,只有目標。」劉年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 美國想派醫生去給英國首相治療,還要送特效藥,英國為何拒絕了?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這兩天都進了ICU了,病情看來確實很嚴重,病房之外可能有上百個記者在等待著消息。當然了我相信大家都希望是個好消息,而不是壞消息的。我們了解美國總統川普和英國新首相鮑裡斯詹森關係非常好,甚至詹森此前就被人稱為是英國的川普,人家兩人不但從政理念相似,還都有一撮金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