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人都能當風度翩翩的豬肉王子。/ 《國產凌凌漆》
北風蕭蕭,雪花飄飄,站在風口養豬的人,大都笑出了豬叫。
臨近年關,餐飲業進入旺季,家家戶戶也曬起了臘肉臘腸。眼看著要逐步回落的豬肉價格,又有些膨脹。
據豬肉股三巨頭之一牧原股份的三季度財報,他們平均每頭豬的利潤超過了1700元。經驗豐富的股民一看這數字就反應過來了,「1頭豬=2瓶茅臺酒的利潤」。
三巨頭的另一家,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此前也在一次發言中透露:「今天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我們簡單地算了一下,全國有超過1000家。」
這樣一來,似乎即便是不懂房地產,也不懂養豬的人,也能從自己手中熱氣騰騰的豬肉白菜發麵包子裡,嗅出幾分真香。
豬豬是有多可愛
大佬們都要搶著賣
國內一波關於養豬的躁動,發生在2008年前後。
這一年,華爾街海嘯了,而北京奧運讓人們看到了一片新藍海。傳說中的華爾街之狼吉姆·羅傑斯指出,「在中國,最有投資價值的就是農產品」。於是,人們發現連高盛、德意志銀行等投行,也紛紛開始在中國「圈地養豬」。
還有不少專家附議:「中國CPI的高低,只要看豬肉價格的走勢就知道了。」據舊聞報導,2008年3月,生豬的月度價格達到了17.38元/公斤。
這一年,「北大屠夫」陸步軒已經離開西安長安區那間小小的肉鋪了。「昔日北大生,今日賣肉郎」的矛盾,經電視臺炒作和放大之後,他終於有機會走進自己夢寐以求的事業單位。
當年,許多電視臺都報導過陸步軒的故事。
經同學介紹,陸步軒還結識了另一位北大出身的豬肉佬陳生,對方向他發出合作賣豬肉的邀請。
2008年5月,陸步軒到廣州赴約,兩位北大才子,就「白豬好,還是土豬好」展開了一場辯論。
要知道,中國本土的豬,多為黑豬、花豬;而我們如今在市場上最常見到的白豬,其實是從國外引進的洋品種。兩種豬的差別就在於,後者價廉、賣相好、生長周期相對更快,這是陸步軒的論據;但將這些優點通通累積起來,也抵不過前者一個「好吃」,這是陳生所持的觀點。
傳聞陸陳兩人誰也不服誰,只是陸步軒趁機廣東旅遊了半個月。但這次會面,終為他們合作開創壹號土豬品牌打下了基礎。
在廣東地區,人們常以「職業+單字」的形式起花名,黃飛鴻徒弟豬肉榮(圖右),就是賣豬肉的。
另一位對豬肉味道頗為講究的人,大家都知道,是網易CEO丁磊。
關於丁磊緣何下場養豬,網上流傳有許多種說法。比如他有一次到重慶網紅火鍋店吃飯,卻對服務員端上來的豬血質量提出了質疑,堅持讓店家換掉,並由此萌生了自己養豬的念頭。
還有一種說法是,他看到2008年全國冰雪災害對農村的傷害,許多農民不得不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打工,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在家鄉安居樂業成為一種奢望;與此同時,質量得不到保障的農產品,其安全隱患也將落到消費者身上。
網上關於丁磊養豬的討論界面都很陳舊了。
2009年,丁磊帶著他的資金和精英團隊,一頭扎進養豬行業中,他的初期計劃是1萬頭。網際網路大佬養豬,本身就噱頭十足,想看戲的人等了一年、兩年、三年,丁磊養出來的豬還少於1頭。那些年,他人走到哪裡,「紙上養豬」的大標題就跟到哪裡。
萬萬沒想到,整整5年後,丁磊還真把豬給養出來了,在食堂用餐的網易員工,成為了第一批吃丁家豬的人。而後,這些豬肉更是頻頻在網際網路大佬的宴席上露面。擺明是在昭告天下,丁家豬上得廳堂,下得食堂。
不同花色的豬豬一覽。/圖蟲創意
或許是丁磊成功養豬的事兒,刺激到許多人了吧。同一年,萬達也宣布要在貴州投資10億元,養30萬頭豬。在這個計劃中,貴州的豬可以借用遍布全國的萬達廣場,實現產銷一條龍,更幫助解決當地脫貧難題。
帳算了小半年,他們發現,不對呀,建一個豬場,得花去好幾個「小目標」的錢,而「建個五星級酒店才多少錢啊」。計劃就此擱淺。
過了兩年,恆大也表示要用3億元,在貴州援建110個養豬農牧基地。又過了兩年,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也揭牌了,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養豬專家。阿里雲也表示正在與四川一些企業合作,利用自主研發的ET大腦,實現智能養豬。
為何存錢罐都長得像豬,我算是知道了。/圖蟲創意
像互相打好招呼一樣,大佬們以兩年為一時間跨度,在豬場內外反覆試探。在這期間,已然成為「養豬界前輩」的丁磊,早已成功以27萬元的競拍價格賣出一頭黑豬。
再後來發生在豬身上的事情,我們都還記得很清楚。2018年非洲豬瘟,養殖戶們人均虧損慘重。2019年豬肉又開始瘋漲,5月批發價還是20元/公斤的白條豬,到11月就變成了50元/公斤,突破歷史最高位。
2019年這麼一過,真正的養豬大佬或成最大贏家。磨礪了30年,溫氏終成中國養殖業龍頭。牧原的秦氏家族以2416億元位居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5名,將一眾網際網路、房地產大佬甩在身後。
年底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萬科王石問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今年是不是賺大錢了?」
劉永好答:「請你吃飯沒問題。」養豬人總是很謙虛,有數據顯示,新希望的毛利潤2019年的增幅達到了451.15%。
萬科也開始養豬了。
這組難以輕易企及的數字,正是勸人跨界養豬的極佳廣告。據多家媒體考證,「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確有其事,我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經營範圍囊括「豬」和「房地產」的企業,其中6成以上成立於近5年。
無論白天是在工地搬磚,在電腦前碼代碼,或是穿梭於大小會議中的人,夜幕降臨,都會相遇在同一片田園牧歌的夢裡。
豬和房子,我們不一樣
賣房的、修電腦的,都變成養豬的,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大量資本與人才的湧入,可以給整個養豬界帶來行業水平的變革與提升。
對於出錢又出人的房企來說,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有經濟學教授指出,房地產商亟待「通過多樣化經營,來降低單一產業帶來的增長後勁乏力和高風險」。
即便好處多多,人們對養豬的關注度卻依然不敵房地產、網際網路,原因挺簡單——養豬太難。
看圖說話:經過馴化,豬腦袋變小了,臀變大了。
人類馴化豬,是9000年前的事了,但直到19世紀末,豬的規模化養殖才開始出現。現代化的規模養殖,更是僅有40年的經驗。
我國是養豬大國、豬肉消耗大國。每年中國人要消費掉5000多萬噸的豬肉,世界上一半的豬,都被我們吃掉了。每年也有接近7億頭豬,從豬圈中被提溜出來,迎接了自己的命運。
前面所提到的養豬龍頭企業,他們的生豬出欄量加起來,也僅佔全國總量的4%左右。是散布在各個農村中,數量龐大的小農戶們,養大了這麼多頭豬。
不成規模,不夠集中,是我國生豬養殖現存的問題之一。
下面這組數據能讓問題更明顯一些。美國是世界上第二養豬大國,2016年全年出欄量1.26億頭豬,在全國共6萬個養殖場中,多數的存欄量在5000頭以上。而到了2017年,我國存欄量在1-49頭的散養養殖戶,仍有3571.9萬戶。
農村常見樓下養豬,樓上住人的場景,衛生狀況也不好。/圖蟲創意
自養自食的傳統模式,仍盛行於農村,這進一步導致飼養管理、養豬效益、營養及免疫力把控、疫病防治,甚至是環境保護方面,會出現各種各樣潛在的問題。
疏於管理的養殖業,等同於看天吃飯。今天餵豬的糠出了問題,明天又驟然降溫,後天豬突然靈光一現,跑了,倒黴的都還是養殖戶。
當內心的職業素養敗給了生活的慘,是不是也有農戶會選擇讓處於消費鏈末端的乾飯人,為問題豬肉買單?
由此看來,養豬雖有暴利,但同時也要承受初期成本多、周期還長、風險也高的壓力。
新京報就提出了質疑,「樓市調控持續收緊了,房地產主業銷售下滑了,資金鍊承壓越來越明顯了,請問房企還有錢建豬場嗎?」
「小時候學習不好,老師勸我去養豬,後來才發現老師對我是真好。」/圖蟲創意
除此之外,豬價和房價最大的區別還在於,豬擁有更短的「豬周期」。
從歷史上看,一個地方的樓市從復甦、繁榮,到危機、蕭條,到再次復甦,可能需要十幾年的時間。
豬周期就要簡單許多:豬肉價格上漲——養豬行業擴產——產能過剩——豬價下跌——養豬戶轉行——生豬供應下降——豬價再次上漲。
豬周期示意圖。/35鬥
走完這一個流程,大概需要5年時間。有人數了一下,從1994年到如今,豬周期循環了6次。豬貴傷民,豬賤傷農,但豬周期還是堅挺地滾動著,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專家在預言下一個拐點即將來臨。
但這些可能都不在房企的考慮範圍之內。有人懷疑他們養豬之本意,不在豬,而在於借豬拿地。
更有人擔心,房企養豬,會不會還用到他們的老手藝——堆高豬價呢?
年度豬價又漲上來了。
我們的願望是,豬有豬味
無論是從前村口牆上塗的大字,「要發財,要致富,少生孩子,多養豬」,還是如今房地產、網際網路人也開始兼職養豬,豬都只被當成了一種撈錢的作物。
為什麼涮火鍋的時候,有肥牛、肥羊,光是聽到名字便會垂涎欲滴,可肥豬這詞一出,感覺就是在罵人?
中國人總是離不開豬,又嫌棄豬,這種矛盾心理,蘇軾早寫在他的《豬肉頌》中: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改變豬的命運,一份東坡肉可能還不夠。
吳曉波頻道也提及這麼一個案例,70多歲的山東養豬企業董事長,帶著剛從倫敦政經畢業的兒子來求助,原因是90後的年輕人不願接班養豬,認為不可能在這麼老舊的行業施展自己的商業理想。
吳曉波勸他,養豬那可是「既朝陽又性感」。他提了幾個問題,牛排可以網紅化,豬能不能也被網紅化?人工智慧、傳感技術、聲吶技術等新產業能否被運用到養豬上?
同為肉,雞鴨魚、牛羊豬豈有貴賤之分。來到同一張飯桌上,除去養殖成本帶來的價格差異,五花肉串本該和雪花牛肉得到同等的尊重。
一點點營銷,人們便記住了草飼谷飼和M9+、西冷和菲力,一塊牛排吃出了鄙視鏈,食客還津津有味。這麼高級的玩法,豬至今沒有領略過。
我們要如何喚醒一隻假寐的豬?
營銷得首先建立在肉是好肉的基礎上,安格斯和神戶牛肉的與眾不同,在於它們是更加科學的飼養方式的產物。
所以歸根到底,引領豬走向升級、高端,關鍵是要改變你對豬的觀念,改變飼養模式,改變賣豬肉的模式。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丁磊「作秀式」養豬的初衷,只是為了一盤優質豬血;想起了壹號土豬兩位北大屠夫創始人,關於哪種豬更有豬味的思辨。我們的胃總會為最值得的味道買單。
網易認為聽著歌犧牲的豬可能會更好吃。
這或許能告誡那些在風口被吹昏了頭腦的人,養豬,你可以整點豬腸火腿腸,可什麼掛豬皮賣狗肉的把戲、花花腸子,都可以省了去了。
《財富超越王健林、劉強東,河南新首富只用了一招:養豬》中國經濟網
《轉債專題:生豬產業鏈標的梳理》
《千家房企轉型養豬長周期投入還是趕風頭? 》新京報
《你知道養豬到底有多貴嗎?竟然嚇跑中國首富》華商韜略
《溫氏、網易、矽谷,誰會是養豬的未來?》鈦媒體
《網易CEO丁磊:養豬是一個長期事業》
《地產皆下品,唯有養豬高》南風窗
《2020年,驕傲的90後會選擇養豬嗎?》吳曉波頻道
作者 | 木大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