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雲印刷模式:把線下經驗變為線上標準_資訊_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

2020-12-18 中國新聞出版網

  □本報記者 樊凡


  從4月1日試運行到4月23日上午,雅昌雲印刷平臺共收到訂單2815單,印刷冊數4.2萬。這是還未「滿月」的雅昌雲印刷平臺提交的成績單。為應對疫情影響以及小批量、多頻次、個性化等網際網路消費需求,雅昌文化集團推出雲印刷平臺,旨在為客戶提供線上註冊、產品報價、案例展示、在線支付、訂單跟進、會員管理等功能,以「網際網路+」的模式為客戶提供自助式服務。

  以藝術畫冊為主要商品的雲印刷平臺的消費體驗如何?一本起印的畫冊最快多久可以完成?這些訂單數據透露出哪些發展趨勢……日前,《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圍繞這些問題採訪了雅昌文化集團副總裁葛儂、信息中心總監康宏燦。

  實驗 半小時內完成印製

  一本宣傳畫冊從設計定稿、下單印刷到打包發貨需要多久?如果畫冊封面還需要燙金、燙銀和燙漆等特殊工藝處理,該訂單最快多久能完成……日前,在雅昌文化集團信息中心總監康宏燦幫助下,記者在雅昌文化集團最新上線的POD雲印刷平臺上進行了「特殊」實驗。

  記者進入平臺後,首先按照定印流程,選擇「高級美術畫冊」,並根據對應的報價系統提示輸入所需的產品規格265×230、數量1,在選擇了相關工藝要求後,點擊自動報價,獲得報價96.67元。再點擊報價單下方的「生成訂單」按鈕,系統根據剛才的報價內容自動生成訂單。隨後,記者使用QQ上傳了印刷設計稿件。

  印刷設計文件傳輸完成後,記者點擊下單,客服人員將記者的訂單內容、工藝要求、價格、工期及付款方式等一一與記者進行核對,並對記者的印刷文件進行了檢查,在確認符合印刷要求後,記者支付了96.67元。

  這時記者的訂單開始進入生產程序,半小時後,畫冊印製完成。「如果按照以前的傳統工藝,可能30分鐘做個燙金模板的時間都不夠。」康宏燦告訴記者,現在30分鐘內還可以在封面燙印上客戶的名字。

  在雅昌雲印刷平臺上,記者看到其主要提供的產品為美術系列、攝影系列以及拍賣系列的相關宣傳畫冊,選擇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客戶的個性化選擇,客戶可根據需求將尺寸、材料、裝訂工藝等自由組合。「這種模式較為適合了解雅昌的老客戶。」康宏燦說。

  另一種模式則是針對美術系列、拍賣系列、攝影系列中為知名藝術家生產的或獲獎作品,將材質、工藝設計、裝幀設計、裝訂模式等標準化。「也就是說,客戶只要把封面和內文換成自己的內容,就可以一鍵下單了。」康宏燦說。

  康宏燦說,雅昌具有豐富的印書經驗,雲印刷平臺就是希望利用網際網路將過去的設計經驗標準化,從而釋放出更大的能量。

  創新 打通「線上門店」和線下車間

  「按需印刷實現一本起印的關鍵在於儘量減少人工幹預,實現從設計、下單到最終印製完成的智能化,將客戶下單平臺到ERP管理平臺再到生產車間MESS系統全打通。」葛儂說。

  以記者下單的過程舉例,在雅昌雲印刷平臺上傳文件定稿並下單,平臺對定稿文件版式、圖片、文字進行預檢、優化處理後,自動將訂單信息和列印文件發至ERP系統,再由ERP系統對該訂單進行時間排表,然後發至生產車間的MESS系統,由該系統「指揮」智能分切設備、智能印刷機、智能鎖線設備、智能裁切設備等進行自動分切、印刷、裁切、鎖線、膠裝等一系列操作,印製完成後再將結果反饋至消費者。

  在全流程智能化的加持下,雅昌雲印刷平臺將傳統的20—30天的交貨周期縮短至3—7天。同時,依據客戶線上的消費習慣,雲平臺還提供24小時人工在線設計服務以及線上理賠。

  在葛儂看來,雅昌雲印刷平臺和整個管理系統為客戶提供了一種新的服務模式,讓雅昌的經驗優勢、品牌優勢在線上得以「釋放」,而客戶願意下單的關鍵還是雅昌數字印刷工藝質量和技術的保障。「比如雲平臺目前提供最大尺寸可達到750毫米×580毫米。這是許多平臺不能達到的。」葛儂告訴記者。

  隨著數字印刷技術的發展,其單張成本逐步降低。葛儂說,目前雲印刷平臺承接的印數以低於300冊的小批量為主,300冊是雅昌傳統印刷與數字印刷的分界點,當印量大於300冊時,傳統印刷價格會有優勢,平臺會建議客戶使用傳統印刷工藝,而當期印量低於300冊時,平臺會自動將訂單發至數字印刷平臺生產印刷。

  與此同時,數字印刷效果也在不斷提高。「從雅昌的幾個數字印刷工藝指標來看,清晰度目前可達到1200dpr×1200dpr,高於傳統印刷;印刷色域較廣,超出傳統印刷的35%;數字印刷油墨是及乾性,且其未來顏色的保存期限、耐磨度都要高於傳統印刷。」葛儂告訴記者。

  變化 線上消費模式將會延續

  「疫情發生前,客戶面對面交流習慣了,不太習慣採用線上方式進行交流、定製、下單。這次疫情打破這種習慣,逼著客戶不得不做線上嘗試。」葛儂告訴記者,消費者以前最擔心的質量、交貨期、賠付等問題,通過一次線上嘗試就迎刃而解了,而且隨著客戶對雲印刷平臺的習慣,線上下單方式可能會延續。

  「以前,傳統的銷售模式更多需要靠銷售人員線下聯繫。接下來我們將利用雲印刷平臺與線下業務進行有效結合,實現線上線下正向驅動。」康宏燦告訴記者。

  從雲印刷平臺近一個月的訂單量和客戶反饋中,葛儂也發現了一些向好趨勢。

  「以前,拍賣公司舉行線下拍賣儀式時,需要在現場準備1000到3000本的拍賣畫冊。而現在只需要給重要的100到200位VIP客戶提供畫冊。這時在線上採用按需印刷方式既方便且性價比高,也可以按照VIP的特點個性化定製。」葛儂說,隨著線上拍賣的逐漸成熟,未來拍賣、畫展等線下場景屬性強的活動也將會「線上常態化」,小批量的個性化訂單也將迎來較大幅度增長。

  不僅如此,受疫情影響,一些服裝品牌秀、高端定製活動也改為「雲走秀」。而此前,這些現場活動並不需要為客戶準備畫冊。「改為線上後,由於觀眾看不到服裝真材實料的細節,主辦方必須通過大尺寸開本的畫冊來傳遞服裝信息。」葛儂告訴記者。

  在雲印刷平臺上線之前,雅昌並不提供小批量的印刷服務,導致許多客戶的小批量需求外流到其他商務印刷公司。康宏燦介紹說,現在雲平臺不僅實現小批量印製,更可以一本起印,越來越多客戶的小批量訂單開始回流。

  「疫情之下,客戶運營方式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其對印刷服務的需求轉變為小批次、個性化,雲印刷平臺正是為了更好滿足客戶需求的變化而打造的。」葛儂說,目前雅昌雲印刷平臺已與國內外多家出版社籤訂合作協議,該平臺未來將進一步承接斷版書、短版書、外文書的印刷業務。


相關焦點

  • 「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線上服務平臺」開課
    本報訊 (記者尹琨)12月10日,中國編輯學會「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線上服務平臺」迎來首批編輯學員。首期課程共81學時,主要包括出版基礎、出版實務、數字出版、出版融合發展等內容。平臺後續還將不斷增加、補充、拓展專業知識,定期出品系列課程。
  • 「線上審核+線下收件」武漢這個區設首個新聞出版服務工作站
    為全力做好江岸區新聞出版行業企業復工復產,5月28日,江岸區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在華中圖書交易中心設立「江岸區新聞出版服務工作站」。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江岸區新聞出版服務工作站由專職人員負責,提供新聞出版行業的行政審批、出版管理、行政執法等現場辦理服務,及時做好惠企政策宣傳工作,引導新聞出版企業用好用足各項惠企政策
  • 世紀出版書展風景線:120歲朵雲軒C位登場,線上線下融合
    上海書展海報今年世紀出版集團將通過一批精品新作「雲首發」,一系列重磅活動「雲直播」,打造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場內場外跨界聯動的「世紀書香風景線」,形成四大「看點」。集團還將首次設立「世紀出版直播間」,首次大規模集結營銷旗下出版、印刷、藝術品經營、實體書店四大產業板塊創新研發的上千種文創產品;第四大看點,是「大美朵雲」系列活動精彩紛呈,創立120周年、享譽海內外的朵雲軒將在世紀出版館C位登場,重磅推出朵雲軒120周年及上海書畫出版社60周年專題展,一展中華老字號「百廿年猶未老,雙甲子正青春」的人文底蘊和藝術風採。
  •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
    全民閱讀媒體聯盟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於2013年4月在武漢成立,由全國78家媒體發起,200家媒體共同參與,辦公室設在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聯盟宗旨是「聚合媒體力量,倡導全民閱讀,打造書香中國,建設和諧社會」。原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和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分別被聘為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名譽理事長和顧問。
  • 第二屆中國出版業知識服務大會「線上線下」同步召開
    2020年12月21日,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指導,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與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聯合主辦,得到APP協辦的第二屆中國出版業知識服務大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同步召開。21日下午,第二屆中國出版業知識服務大會線下座談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會議主題為「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深化出版融合」。
  • 凸版集團領銜新時代線上線下整合營銷模式
    凸版集團領銜新時代線上線下整合營銷模式 中國日報網 2015-08-25 13:05:02 2015年8月4日~5日,上海凸版廣告有限公司在上海環球港4樓舉辦了 「2015中國凸版廣告事例及新商材展覽會(TOPPAN FAIR)」。
  • 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專業數量備註1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中國印刷導刊記者(2)登錄前程無憂網站,搜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進行簡歷投遞。3.報名材料: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報名表(詳見附件)、本人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個人簡歷等相關材料。
  • 以「智能+」創新行業人才培養模式 助力新聞出版職業教育行穩致遠...
    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 中國的出版印刷歷史源遠流長,有過「書林盛景」,也曾歷經「黃金歲月」。以平面媒體印製技術專業為例,該專業參與開發教育部及上海市平面媒體印製技術專業教學標準及具有專業特色的數位化教學資源庫,是全國新聞出版行業系統職業學校示範專業和上海市中職學校示範性品牌專業。其中,《印刷仿真操作》正在建設上海市在線開放課程。 除了在學歷教育上凸顯專業特色,學校更是結合社會培訓優勢賦能學歷教育。
  • ChinaJoy2020宣布如期舉辦 首次使用線上線下齊飛模式
    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ChinaJoy)在5月11日發布新聞發布後,宣布2020年的第十八屆ChinaJoy將會如期舉辦,舉辦地點為因為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展會將於2020年7月31日至8月3日舉行,本次展會也會首次使用
  • 2020中國印刷業創新大會即時報導6_國內動態_紙業資訊_中國紙業網
    為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全國宣傳部長會議精神,推動印刷業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化、數位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方向,以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印刷業發展新格局,更好服務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國家新聞出版署決定於10月12日至13日在上海舉辦2020中國印刷業創新大會。
  • 中國體育舞蹈首次嘗試「線上+線下」競賽模式
    與往年不同的是,本次錦標賽前添加了「網絡」二字,這標誌著賽事已經走出了一條全新的路徑——數位化轉型,這也是中國體育舞蹈發展30年來首次嘗試「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競賽模式。3日上午,全國體育舞蹈網絡錦標賽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這項賽事由亞洲體育舞蹈聯合會指導,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主辦,錦鯤(北京)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
  • 江蘇全民健身運動會首次「線上線下」舉行
    【江蘇全民健身運動會首次「線上線下」舉行 】「2020江蘇省全民健身運動會」歷時3個多月,首次創新採取線上、線下兩種模式。其中「首屆網絡全民健身運動會」,設有42個競賽項目,包括雲端秀、雲打卡、雲對抗、冠軍雲擂臺四個類別,共有400萬人參與線上活動,關注人數近2000萬,給百姓帶來了「互助網+體育」的全新體驗。本屆全民健身運動會還評選出了「江蘇省十佳健身達人」、「十佳最美社會體育指導員」。
  • 《印刷文化(中英文)》創刊出版讀者見面會在京舉辦_文化_中國西藏網
    【「印出東方 雲觀印博」系列直播第四場】  全民閱讀「出版文化大講堂」第一期暨《印刷文化(中英文)》創刊出版讀者見面會在京舉辦  光明網訊(記者張璋 孔繁鑫)12月20日,全民閱讀「出版文化大講堂」第一期暨《印刷文化(中英文)》創刊出版讀者見面會在京舉辦
  • 中華印刷史典故之九十五 : 最早在我國用中英文鉛活字排印的《中國語文字典》
    本書榮獲五項殊榮:1、為「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入選項目。2、國家科技部:2015 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3、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首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4、第28屆華東地區優秀科技圖書獎一等獎。5、第四屆文匯彭心潮優秀圖書出版基金資助出版項目。
  • 上海創新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模式
    研究提升技術應用 擴大網絡監測領域上海創新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模式□ 本報記者 霍一夫從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根據今年疫情防控、長江禁漁等工作要求,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會同相關主管部門研究禁限售名單,要求納入平臺禁售商品服務名錄和違禁詞庫,加強系統篩查和人工審核,嚴禁涉嫌違法商品進入平臺銷售
  • 第八屆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開幕 開啟「線上+線下」展會...
    易鵬飛在致辭時說,今年的礦博會,我們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積極創新舉辦方式,融合數字經濟,借力礦博雲,採用「線下+線上」雙線並行、融合互動的形式,賦予礦物寶石新內涵、新文化、新價值,拓展礦物寶石產業發展新機遇、新空間。
  •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今日頭版報導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傳播...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今日頭版二條重點關注了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傳播力建設,全文如下:從2019年9月起,採編人員績效考核打破以往「紙媒為主、網端為輔」的慣例,以傳播力為主要指標,網端點擊量不達標的稿件,原則上不得在報刊平臺發布;記者採寫稿件以考核網端傳播力為主,在報刊平臺發稿僅增加係數
  • > 線上線下合力戰疫情 南部縣廣電網絡在行動
    廣電網絡公司宣傳車四川新聞網南充2月9日訊(劉柯 文/圖)近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也是對各地信息化水平的實戰考驗,保證有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絡暢通、確保廣播電視用戶正常收聽收看節目
  • 未來教育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信息化教學正在經歷一場『考試』」追蹤新聞回放:停課不停學,線上教育成為疫情防控期間延遲開學的剛需。3月2日起,廣東開展線上教育,1606.2萬名中小學生參與。如此大規模地在家參加線上教育,對於廣東師生而言均屬首次。
  • 供應鏈模式創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供應鏈模式創新:線上線下融合之路》,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系統全面闡釋了線上線下融合的理論框架,並融合業務實踐和理論研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中美物流研究院院長江志斌教授和中國質量萬裡行促進會會長、原國家質檢總局總工程師、北京大學法學院質量與法制研究所所長劉兆斌為該書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