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晚年的悲哀:為孫子犧牲自己晚年幸福的老人,可悲可嘆

2020-12-18 靜月荷

原創/靜月荷

導讀:

現在,隨著社會老齡人口的逐年增多,老人養老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現實中,有些老人即使籌劃得再好,可如果沒有把孩子們培養好,沒有教會他們獨自面對人生的能力。那麼,即使已經成年,孩子們仍然無法真正獨立。當女兒們面對無法解決的生活難題時,他們就會反過來繼續啃老,讓老人的晚年會更加悲涼。

01.養大了兒子還得養孫子,老人的日子不好過

在許多老人心裡,重男輕女思想根深蒂固。特別是當孫子輩裡只有一個男孫時,老人更是會格外疼愛。

姜大爺70歲那年,老伴突發心臟病去世。當時,被老伴伺候了一輩子的姜大爺,一時真不知該怎樣生活。老人有二兒一女,女兒嫁到了外地,二個兒子在身邊。

一開始,老人的大兒子時常回去陪他,幫他收拾屋子,打掃衛生。女兒提出給父親請個保姆,照顧老人生活起居。

很快,女兒經人介紹找到吳阿姨。吳姨60出頭,老伴走了,兒子也結婚了。她和兒媳相處不好,就想到外面找個事情,即可以逃避家裡那些煩心事,又可以掙點錢養老。

吳姨人勤快,能吃苦耐勞,把家裡收拾的乾乾淨淨,做飯也不錯。相處一段時間,姜大爺覺得很滿意,就想長期留用。

可是,小兒子還是發現了問題。過去老人每月給他1000元錢,作為給孫子的贊助。現在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給他了。由於老大面前是女兒,老人對唯一的孫子就特別疼愛。

當小兒子問父親時,老爺子說:現在有保姆,每月費用增加了,就不給樂樂了(樂樂是爺爺孫子)。

小兒子一聽,嘴上沒說什麼,心裡卻老大不樂意。感覺老爺子心裡已經沒有他孫子了。

小兒子把這事給媳婦說了,媳婦當時就不幹了:樂樂可是老薑家唯一的孫子,現在說不管就不管?我找老爺子去。

在以後的日子裡,小兒媳婦隔三差五就去老人家裡,給老人哭窮。好像沒有老爺子那1000元錢,樂樂就上不起學了。

今天說兒子要交補課費需要500元,明天又說要買學習資料需要300元,後天又會有新項目。反正隔山差五就要去騷擾老人,如果不給錢,兒媳婦就不走。保姆做好了飯菜,兒媳婦端著就吃,也不管別人。

一段時間下來,姜大爺知道這是小兒子有意在找茬,不想讓他用保姆。

老人給小兒子說,要不現在每月給樂樂500元,我現在老了,需要花錢。

小兒子明擺著是要把保姆攆走,以前老爺子除了每月給樂樂1000元,剩下的還會存一部分。如今,有了保姆,老爺子的退休工資每月花的都差不多了,也不可能再存錢。

小兒子還指望著,兒子上大學時讓老爺子資助呢。現在把錢都花光了,以後樂樂上大學的錢從哪兒來?這才是小兒子內心真正擔心的。

老人嘆著氣對保姆說:都是沒有把兒子教育好。

02.被父母寵溺大的孩子,讓父母最失望

為給父親留下保姆,大姐對小弟說:我們都忙得顧不上陪父親,這個保姆不錯,就讓她留下來繼續照顧父親。到時樂樂的學費我來出。

有了姐姐的表態,老三不再說什麼,兒媳婦也沒有再去煩老人。

又是幾年過去了,樂樂也上了大學。老爺子覺得將來靠不上兒子,就有心要把吳姨長期留下來。

女兒也覺得保姆不錯,也贊同父親的想法。於是父親就和吳姨領了結婚證,並答應將來把房子留給吳姨。

一晃父親80多歲了,樂樂也到了結婚年齡。一天,小兒子對父親說:我給你們在外面租套房子,把這個房子裝修一下給樂樂結婚用。

老人一聽就生氣了:我們住得好好的,樂樂要結婚你們可以給他租房子。我在這裡住習慣了,哪裡也不去。

姜大爺知道小兒子在打這個房子的主意,他真不明白年輕人是怎麼想的:你們都忙得顧不上我,如今有人照顧我,你們有啥不滿意的?不就是想盼我早點死,好把房子佔了去。

老爺子越想越生氣,大女兒安慰父親:你們只管安心住,我去找老三。

這些年,小兒子仗著他們給老薑家養了個孫子,自打樂樂出生,孫子的一切費用老爺子幾乎都包了。

如今,老人老了,沒有力量再幫助他們。小兒子心裡就不痛快,覺得老人只圖自己舒服,連唯一的孫子都不管了。

兩個永遠不願自立的小兒子一家,總是在盤算老人的財產,還想著要把老人的房子給他兒子結婚用。

大姐這些年雖然在外面,可家裡的事情沒有少操心。想著母親走得早,她這個當姐的就得多關心他們一些。

大弟一家靠著自己的努力,供女兒上了大學,如今工作不錯,找的女婿也很好。一家人和和睦睦,從來沒有算計過父親的財產。

如今,小兒子心裡怨恨著老人,覺得老人只圖自己快活,就不管他老薑家孫子的死活了。

作為大姐,在兄弟們眼裡,她是潑出去的水,娘家的事情按理她不應該管。可如今,父親年齡大了,老大又不願說什麼,只好由她這個大姐出面了。

這些年,大姐沒有要過父親一份錢,還經常貼補家用。樂樂上大學,大姐每年還要給老三幾千元錢,作為樂樂學費。如今,樂樂工作了,快要結婚了。

大姐就不明白,老三他們難道這些年就沒有為自己兒子謀划過?沒想過兒子將來結婚的事情?難不成還真要把老人攆出去,把房子給孫子結婚用?

大姐打開窗戶說亮話:父親的房子誰也別想。吳姨這些年把父親照顧得很好,那年,父親把腿摔了住院,都沒有讓你們伺候過一天。

將來等父親走了,那個房子就留給吳姨,誰也不要再打房子的主意。

大弟沒有說什麼,老三跳起來說:憑什麼要把房子給一個外人?我不同意。現在就讓她走,我去伺候父親。

商量無果,大姐也很生氣,不準備再管老三的事情了。

樂樂也許給女朋友說過將來結婚住爺爺的房子,可爺爺不同意搬出去,婚房就成了問題。後來,女朋友就和他吹了。

小兒子把怨氣全部撒到了老人身上,說了很多難聽的話。

老人氣得病倒了,在醫院住了十幾天才緩過來。吳姨也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伺候姜大爺出院了,她自己也病倒了。

病好以後,吳姨對姜大爺說:還是讓我走吧,你小兒子容不下我。我不想看著你們父子反目為仇。

03.難道為了孫子的幸福,老人就得犧牲自己的晚年生活嗎?

後來,姜大爺無奈還是同意吳姨回家了。小兒子把老人接到他們家裡,把老人的房子裝修了一番,準備給兒子做婚房。

吳姨走後,老人的精神狀況大不如從前,話少了,也不願出門了。

老人原來住得電梯房,每天都要下樓和鄰居們聊天、下棋。如今,住在四樓小兒子家裡,上下樓一點也不方便。

老人心想自己反正也活不了幾年,就忍忍吧。可老人活得真憋屈:小兒子說父親年齡大了,把工資卡要去由他保管。

從那以後,老人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工資卡,兒子也不給老人錢。小兒子說老人下樓不方便,拿著錢也沒用。需要買啥告訴他,他給老人買。

於是,老人過起了隱忍的日子。兒媳婦做的飯菜,合口了就多吃一點,不喜歡了就少吃、或不吃。兒子也不管,老人想吃了就吃,不想吃就算了。

老人住在四樓,就像被關禁閉,小兒子很少陪父親下樓。孫子回來了,對他也是愛答不理,全然忘了小時候爺爺是怎樣疼他的了,這讓老人感到心寒。

父親沒有了家,女兒和大兒子想看父親都沒有地方可去。小兒子家不是父親家,他倆去了只是打擾別人生活。

以前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會趕回去和老人團個年,還有個家的氛圍。如今,老人被困在樓上,不僅行動不自由,和外界的聯繫也被阻斷了。

一次,老人把髖關節摔壞了,需要住院治療。老三給哥姐打電話,說他照顧不過來,要讓大家輪流陪護。

大姐身體不好,不能天天在那兒守著,只能出錢。於是兄弟倆輪流照顧父親,爺爺唯一的孫子樂樂,只在爺爺手術那天露了個面,後面再也見不著了。

老人住了半個月醫院,回家還要慢慢養著。老三說他還要上班,沒法照顧父親,想讓大哥把老人接到他那裡去住。

大哥說:不是我不接,父親的房子和退休工資都在你那裡,我怎麼接?要我接父親也可以,你把父親的工資卡拿出來。

父親一個月5000多退休工資,老三哪裡願意放手。可他又實在沒有能力照顧父親,無奈,只好把父親工資卡交給了大哥。

父親住到大哥那裡,總算讓人可以放心一些。老大給父親買了輪椅,天好的時候,就推父親到樓下曬會太陽。

慢慢地老人臉上有了氣色,精神也好了起來。老人又可以聊天、下棋了。

如今,老人時常後悔,不該太看重男孩。都說:世上只有養孫子的爺爺,沒有養爺爺的孫子。老人以前還不相信,可看看老三的所作所為,再看看樂樂對他的態度,老人心裡真是涼冰冰的。

寫在最後:

其實,父母愛孩子也要有一個度,超越了度的界限,就會給自己留下無窮隱患。

按理,老人可以有一個很好的晚年。自己身體不錯,有退休工資,手裡還有存款。可老人就是太偏向孫子,不能一碗水端平,太導致自己晚年過得不開心。

好在女兒和大兒子沒有太計較,對父親也是盡心盡力地關照。可作為老人心裡應該清楚:誰是對你真正好的,誰又是在時時算計你。如果分不清,就會傷了其他兒女的心。

如果當初,姜大爺不是把孫子看得那麼重,不是一開始就把所有費用都包了,不是只要老三開口就有求必應。那麼,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悲劇:老了老了,把自己的家還給弄沒了。

事實上,播什麼種,開什麼花。姜大爺當年確實太偏心小兒子一家,對女兒和大兒子都有些忽略了。

原以為,父親最愛的小兒子,將來一定會孝順他。可沒想到的是,對他最不好的卻是小兒子。當初,給小兒子的好處最多,到頭來算計他的還是小兒子。

這就是父母溺愛孩子的結果:寧可委屈自己、犧牲自己,來成全兒子。到頭來,換來的卻是連自己的老窩都失去了。

相關焦點

  • 「我20多萬養老錢被孫子取出來花光了」老人晚年悽涼,讓人心疼
    子女啃老還說得過去,如果孫輩啃老,老人會是什麼感受呢?我同事小區的一位70多歲的老人,辛苦一輩子攢了20多萬的養老錢,結果前段時間去看病,發現裡面的錢幾乎被人取光了。後來才知道,是她孫子拿著她的卡和身份證,輸密碼取的。老人說:「我20多萬養老錢被孫子取出來花光了,以後養老指望誰啊?」
  • 「晚年幸福的人,子女多半沒出息!」老人一番話,讓人淚目
    特別是隔壁床子女都在身邊,自己卻無人照顧的時候,差距更明顯,老人更傷心。因此,在生病住院需要子女陪伴,卻無人在身邊的時候,讓老人很無助。別人有孫子抱,自己卻沒有的時候人到晚年,最喜歡的事情莫過於,孫子女承歡膝下,家裡熱熱鬧鬧的。有老人說,照顧孩子雖然也挺累的,但心裡是高興的。是呀,不照顧孩子,雖然不會累,但也沒法享受帶孩子的快樂,心裡是苦的。照顧孩子,雖然累,但是很開心,心裡是歡喜的。
  • 晚年幸福的老人,大多在年輕時做對了兩件事
    人的一生,晚年是最珍貴璀璨的一段時光,它自由而純粹,不用再擔心操勞來自生存和子女的壓力,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享受生活,但縱觀社會,能把晚年這段時光過得愜意舒適的老人卻並不多,那麼,是什麼讓他們從眾多老人當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讓人羨慕的老人呢,我想,他們大多在年輕時就已經做對了兩件事
  • 賴厝社區老年協會:為老人營造幸福晚年生活
    老人會名片:賴厝社區老年協會組建於1986年,現有會員610人,並以每年20人左右增加。老年協會成立以來,積極組織各類文娛活動,調解民事糾紛,特別是在賴厝社區敬老基金會成立後,社區廣大老年人享受到了較好的福利待遇,老年協會為老人們營造了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 老人若不幫自己的子女帶孩子,晚年大多是這三種結局,很現實!
    有的年輕人就說,孩子出生以後,不出去掙錢怎麼行,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請得起保姆,所以還是需要老人出面幫忙帶孩子。也很多老人就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孩子小的時候帶孩子,又要上班,半輩子都很辛苦。現在孩子終於工作了,結婚了,有孩子了,本以為可以輕鬆一點,享受一下晚年生活了。沒想到還要為了孫子、孫女做免費的保姆。
  • 九旬老人柳仁英:圓夢回鄉安享晚年
    前幾天,年老體虛的柳仁英不慎摔倒導致骨折,在貴陽接受手術後,老人便產生了回家安享晚年的念頭。(正文)4月8日一大早,記者在縣中醫院骨科看到,柳仁英老人正躺在醫院優質護理示範病床上,病床前護工代如珍正在幫助老人翻身子、洗臉,為老人出院「回家」做準備。 據代如珍介紹,柳仁英老人是4月2日由新寨鎮黨委政府專門從貴陽接回印江,當天就聘請她來照顧老人的起居生活。
  • 退休老人的自述:晚年只想自己一個人過,這些養老方式我不接受
    導語:都說養兒防老,人這一輩子忙忙碌碌養育子女就為了到了晚年子女能給自己養老,但是到了晚年子女的養老方式老人真的可以接受嗎?子女成家之後對於自己的父母就很少有時間去顧及被忽略的老人晚年過得很苦。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她們幾位老人的晚年養老經歷鍾大爺:三年前我老伴去世,我一個人獨自生活了幾年我有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我跟我老伴辛辛苦苦一輩子攢了一些錢只足夠我們的兩個兒子一人首付一套房子讓他們有屬於自己的家兩個孩子都去了城市生活。
  • 四位老人的親身體驗與感悟:為了享受晚年的幸福
    介紹當我們變老的時候,我們都想要一個幸福的晚年。年輕時,為了這個家庭,很少有人能休息,只有年老時,才能享受生活。雖然是這樣,但過了老年,生活很痛苦。當然,如果你想晚年生活得好,你應該對你的女兒做「四不」。我們來看看四位老人的經歷。
  • 老人晚年重回故宮,看著昔日屬於自己的龍椅,說出了一番肺腑之言!
    老人晚年重回故宮,看著昔日屬於自己的龍椅,說出了一番肺腑之言! 一個當過皇帝的男人,從皇帝轉換到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落差確實有點大。可是溥儀就想通了,不做皇帝也罷,那就好好的活著做一個普通的人。
  • 晚年日子想要清閒,老人要學會給自己減負,想明白這幾件事是關鍵
    文|夏兒(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對老年人而言,晚年日子想要清閒,學會給自己減負是關鍵。看看身邊那些上了歲數,日子卻過得很滋潤的老年人,多半都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 老人要想晚年過得幸福,一定要在這三點自私
    老人應該對自己和老伴捨得些,對自己和老伴好點。老人要想晚年過得幸福,一定要在這三點自私些。第一條父母老了,孩子就大了,孩子就會離家出走,自己去創業,也會與父母分開,去過自己的小日子。而老人只有自己的老伴能一起相濡以沫,一起過日子,一起到老。
  • 晚年不幸福的老人:多事又不省心,是對兒女愛心與孝心的最大挑戰
    按理,父母疼愛孩子一輩子,子女應該在父母晚年時,心懷感激之情、對父母的感情也會越來越深,以報答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可現實中,老人與子女間的矛盾卻越來越多,有的還很揪心。01.好父母是兒女的福,更是家裡的鎮宅之寶現實中,聰明而智慧的老人在生活中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能處理好與兒女晚輩間的關係。
  • 85歲老人哭訴:年輕時太霸道,現在即使有錢有房,晚年也很悽慘
    人生的一路坎坷,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遇到,尤其是到了老年,更多的時候是會期待兒女能夠多陪伴自己,會期待以前忽略的親情。人到老年,尤其是進入到晚年的時候,更是期盼子女能夠對自己好些,給自己一些笑容,對自己尊敬,尊重,能夠有子孫相伴的晚年,才是一個人最幸福美好的晚年享受。
  • 百歲抗戰老兵秦光星老人因病辭世:晚年內心幸福
    8月2日凌晨0時50分,原中國遠徵軍第20集團軍預備第2師第5團中校參謀長秦光星老人因病醫治無效辭世,享年100周歲;讓我們來一起回顧老英雄的歷史:戰時,為人民流血秦光星老人原本的籍貫是廣西柳州,因為戰亂的因素才到了雲南省;1937年的9月,和當年很多的青年一樣棄筆從戎,加入了黃埔第十四期的第6總隊輜重科;2年後畢業
  • 七旬老人的話:子女再多,晚年也得有自己的窩
    古人常說「多子多福」,但是放在現在的社會來看,多子的老人晚年也未必就有絕對的依靠、就能順順利利解決自己的養老問題。因為子女多,在關於如何為父母養老的問題上就容易產生分歧,就會出現各種最大程度為自己著想與盤算的局面。人心本就如此,再者兒女又都有配偶,這些因素都更加無法避免就是了。七旬老人的話:子女再多,晚年也得有自己的窩。
  • 福彩5萬元愛心物資惠助63名老人晚年幸福生活
    一張張小小的福利彩票匯聚成愛與溫暖,點滴增進著社會的美好,也為牟平區玉林店鎮敬老院的老人的晚年生活帶來了一份特殊的驚喜。4月15日下午,煙臺市民政局、煙臺市福利彩票銷售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來到了牟平區玉林店鎮敬老院,為這裡的60多名老人送來了液晶電視、冰箱、洗衣機、壓面機等5萬元的生活物資,讓個個老人的心裡充滿了幸福和感動。
  • 3位老人的悲慘晚年告訴大家:你年輕時有多蠻橫,晚年就有多悽慘
    導語沒有哪個人的一生都是順順利利的,無論你年輕的有多大不大貴,過得再好,還是農民,都不可能一輩子都順利,一路走來都會有很多坎坷,也都會老去,老了之後都希望子女孝順,然後安心的度過晚年,這就是老人最大的願望。
  • 年輕人太難:老人要享受晚年不帶娃,孩子要深情陪伴,自己卻沒錢
    現在像小王婆婆那樣思想先進的老人越來越多了。這也不能怪老人,因為現在的媒體都在鼓吹老人沒義務帶孫輩,要把晚年過得精緻、精彩。這種鼓吹,真的好嗎?1、老人不要帶孫輩,兒媳婦不要贍養老人?他們要求別人時,用的是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時用的是賤人的標準。2、現在的年輕人,太難了……以上寫得有點義憤填膺了哈,主要還是因為鄰居小王的事讓我心有不平。其實,很多老人都是很溫情的,比如我婆婆。
  • 為什麼有的老人晚年很是悽慘?這四個原因,一看就知道「自作自受」
    大家都知道,父母教育孩子,都希望自己孩子長大後,變得優秀,變得有出息。其實最主要的是,希望孩子長大後孝順自己,懂得感恩。但是如今大多數的老人,晚年都是過得很悽慘,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殊不知等自己年老了,兒媳不理自己,不孝順自己,也在情理之中!3、不給自己留後路在線在很多的家庭裡面,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父母對孩子真的是付出了全部,給孩子買房買車,帶孩子,幾乎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了孩子,把所有的情感幾乎都寄托在兒子身上,希望靠著兒子晚年能過得舒坦些。殊不知等以後兒子成家了,有了自己家庭,很多的時候無法回報父母,導致關係疏遠,到了最後老人沒錢養老,很是悲哀!
  • 性格越自私小氣的老人,晚年生活過得越「滋潤」,原因值得深思
    於是父母們拼了命的把一生所得砸到子女身上,為的就是求個晚年老有所依,卻沒想到把人生壓在子女的良知上面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就我觀察,越是無私奉獻的老人,晚年生活反而過得越差;反之,越是自私小氣的老人,晚年大多活得非常滋潤,這其中涉及多方利益問題,值得大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