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過這樣的一個問題:「老年人該不該幫子女帶孩子?」
有的年輕人就說,孩子出生以後,不出去掙錢怎麼行,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請得起保姆,所以還是需要老人出面幫忙帶孩子。
也很多老人就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孩子小的時候帶孩子,又要上班,半輩子都很辛苦。現在孩子終於工作了,結婚了,有孩子了,本以為可以輕鬆一點,享受一下晚年生活了。沒想到還要為了孫子、孫女做免費的保姆。
很多老人就表示,並不願意幫助子女帶孩子,因為體力不支,也影響自己的晚年生活。
玲敏是的公公婆婆都已經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了,可是從她懷孕開始,到孩子出生,公婆都不願意照顧她和幫忙帶孩子。
公公婆婆身體都挺好的,兩個人沒有事就出去走走玩玩,晚年生活過得很不錯。
玲敏想要產假過後,就要繼續工作,想要他們幫忙帶孩子。公婆就說,如果你找到合適的保姆帶孩子,你就工作。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人帶孩子,反正我兒子掙的錢也夠你們生活,你就辭職在家做全職媽媽好了。
公婆的態度讓玲敏很無奈,她不願意放棄工作的機會,只能到處找保姆。公婆不願意幫忙,玲敏卻下定決心,越是這樣,越不能讓公婆把自己看扁,工作要做好,孩子也要照顧好。
靈敏嘴上不說,心裡其實對公婆的意見還是挺大的。孩子小時候,我這麼困難你不幫手,將來等到你們需要我的時候,我是不是也不願意出手呢?
自己生的孩子,是應該自己負責照顧。可是有很多年輕人也確實不能做到工作、孩子兩不耽誤。到底應不應該老人來幫忙帶孩子,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其實,老人能幫忙帶孩子更好,做子女的也能稍微輕鬆一點。如果父母做不到幫忙帶孩子,做子女的也不要心生怨恨,畢竟父母已經把自己的孩子帶大,孫子、孫女也不是他們的義務了。
也有很多老人會幫助子女帶孩子、做家務一直到自己人生的最後階段,他們的孩子有的就對父母非常感激,也有的反而落一身的埋怨。
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度過了自由幸福的晚年生活,他們的生活結局不外乎這三種。
①兒女記恨老人,感情疏遠。
有很多女人說,「月子愁」要記一輩子。女人最難的時候就是坐月子的時候,自己身體的各種不舒服,還有照顧孩子的辛苦和焦慮。
肖華現在一到陰天就會腰疼、胳膊疼,她說是月子裡孩子總是哭,自己每天一個人整天抱著孩子,累得落下來的渾身疼的毛病。
本來,肖華的娘家是農村的,家裡搞肉牛養殖。親媽就說,家裡的牛不能沒有人管,實在來不了。
婆婆一看她的親媽不來,也不願意盡心照顧她們,只是偶爾來看看孩子,說說話就走了。
現在孩子已經長大了,可是肖華一直對這件事很介懷。她覺得從親媽到婆婆,沒有人真正關心她。
現在,孩子長大了,父母年紀大了。雖然都會按月給老人生活費,但是她也經常因為工作忙,不願意回家和老人們團聚,就覺得心裡有個梗過不去。
②兒女不願意贍養老人。
贍養父母,是每一個做子女的應該盡到的責任。但是也有一些人,因為孩子小的時候,老人不幫忙照顧,等到老人歲數大了,也不願意贍養他們。
特別是在一些多個子女的家庭,有的女兒就說了,父母年輕的時候幫助弟弟一家帶孩子、做家務,等到父母生活不能自理了,照顧父母的責任卻落到了自己的頭上。
很多家庭就出現過這樣的事,有的子女認為父母當初的做法太不公平了,所以現在自己覺得贍養老人就很委屈。
③兒女理解,還是非常孝順。
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責任。其實,這才是年輕人最正確的思想觀念。現在各種月嫂、育嬰師的興起,也可以讓年輕人沒有後顧之憂地去為了事業奮鬥。
所以,年輕人對待父母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也是能夠理解的。雖然父母不願意幫忙帶孩子,她們也沒有怨言,等父母老了,對父母也非常孝順。
父母是不是幫助子女帶孩子,這是他們的自由。如果父母有時間和精力照顧,當然是很好。如果父母不願意,或者實在是心有餘,力不足,我們做子女的也應該寬容和理解。
畢竟父母養育我們已經很不容易了,讓他們擁有一個安心、快樂的晚年,也是我們應該做的。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