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子女帶孩子,老人為何「出力不討好」?這事你咋看…

2020-12-23 騰訊網

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大,

工作、帶娃很難同時兼顧。

所以老人幫兒女帶娃很普遍。

不過總能聽到一些抱怨。

說家裡的老人把孩子帶得不好。

為什麼老人辛苦幫兒女帶娃,

卻總是吃力不討好呢?

跟著小編看看專家怎麼說

▼▼▼

在線嘉賓

問題A

張大媽的小孫子今年4歲,自從孫子出生都是她來帶,可媳婦照著書本養孩子,這讓張大媽經常生悶氣。

「媳婦奶水不好,孩子在月子裡經常餓得哭,她媽也不讓加奶粉」「孩子生病了不讓吃藥,說吃藥影響免疫力」一說起兒媳婦,張大媽一肚子的不滿意。而張大媽的兒媳婦同樣對婆婆有著諸多不滿。

張麗華:當下島城老人幫忙帶娃的家庭並不少見,老人們願意犧牲自己的晚年生活來幫助子女們分擔育兒負擔,這非常不容易,但兩代人的生活習慣和育兒理念常常是存在分歧的,如果不注意保持界限和分寸,很容易發生矛盾,出力不討好。糾其原因在於:

大包大攬,過分代勞。

很多老人覺得年輕人工作很辛苦,自己的一切都是為了子女好,就把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攬到自己的身上,不管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還是孩子的教育都一手包辦。

這樣做,儘管說是一片好心,但效果卻比一定好,一方面老人全部代勞容易讓子女變成甩手掌柜,讓孩子的爸爸媽媽在父親母親角色上缺席,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教育理念很多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了,孩子的教育應該讓孩子的父母去負責,畢竟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影響和意義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溺愛孩子,過分縱容。

俗話說隔輩親,老人對孩子的過分寵溺是令很多年輕家長頭痛的問題,很多老人容易嬌慣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錯,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當年輕家長當著老人的面訓孩子,老人還會上前阻止,變成孩子的擋箭牌,這容易讓孩子養成任性自私的性格特點,對於孩子今後的成長發展產生的影響是非常不利的,這樣年輕父母只能讓孩子減少和老人在一起的時間,自己的辛苦付出變成出力不討好了。

對於老年人來說,要學會適當放手,讓年輕的父母承擔起自己的教育職責。老年人可以輔助子女但不要過分地幹涉子女。

張麗華教你——

老年人如何做好心理保健?

問題B

市民楊女士的父母上了歲數,性格方面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楊女士為此很擔心,她想知道老年人如何做好心理保健和心理養生?

張麗華: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人是每個家庭的財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關係著晚年生活的幸福度,近年來,「心理養生」逐漸成為老年人關注的健康主題,那麼老年人該如何做好心理保健和心理養生呢?

活到老,學到老。

勤於學習,科學用腦,老年人利用閒暇時間學學種菜,養養花草,練習書法,看看書,讀讀報,不僅可以幫助老人豐富退休生活,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增添生活的樂趣,修身養性,延緩大腦衰老。多參加社會活動,保持與外界環境的接觸。

老年人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退休後可多參加社會活動,助人為樂,發揮「餘熱」,可以避免退休在家缺少陪伴而產生的孤獨感和寂寞感,煩悶的時候找三五好友喝喝茶,聊聊天,話話家常,吐吐心中的不快,負面情緒宣洩出來了,心情也就好了。

保持樂觀寬容的心態。

多幾分豁達,少幾分計較。樂觀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劑,日常生活中,被誤解、受委屈等不如意之事總是在所難免,接納和寬容是最明智的選擇,凡事多往好處想,樂觀豁達才能心曠神怡。

不要苛求別人,斤斤計較,這樣容易讓自己身心處於緊張應激狀態,易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不利於身心的愉悅和保健。

擴散!推給咱爸媽看一下!

來源 | 海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宋振濤

編輯 | 趙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帶孫子和帶外孫哪一種容易出力不討好,最後一場空?老人說出實情
    帶孫子和外孫哪一種容易出力不討好,最後一場空?前幾天坐公交聽到幾位老太太在談論這個話題,有老太太表示帶孫子最後不落好的,也有老太太表示帶外孫不落好的。最後有位老太太她的觀點我很認可。這位老太太表示,哪一種最後容易一場空,其實最關鍵的因素還在女婿和兒媳這兩個人身上,如果女婿或者兒媳對老人幫著帶孩子充滿了感激,懂得感恩,那麼不管是帶孫子還是外孫,最後老人都會很欣慰。反之,不管帶的是孫子還是外孫,最後都是一場空。不得不說這位老太太看的很通透,她說的也都是實情,有關這個問題最關鍵的因素不是外孫還是孫子,而是兒媳和女婿。
  • 老人幫子女帶娃,要守住三條底線,否則很可能「費力不討好」
    01案例小麗的大姑就在幫著帶孫子,常跟她抱怨孫子鬧騰,兒子和兒媳什麼事都不管,還總嫌她孩子帶得不好,這幾年身心俱疲。小麗的好朋友小費,孩子也是家裡老人帶,年紀和小麗的大姑差不多。小費婆婆反而覺得帶孩子輕鬆,盡享天倫之樂,幾乎每天晚上都能抽個空出去跳廣場舞,偶爾還會和老伴去公園遛彎兒。同樣是幫子女帶娃,兩者完全是天壤之別。
  • 給女兒帶了3年孩子,一句話讓老人後悔,再閒也別幫女兒帶孩子
    帶小外孫的日子並不輕鬆,但王阿姨考慮到幫了女兒,感覺一切都值得。女兒也經常對王阿姨說,「媽,多虧你幫我帶寶寶。保姆做得再好,也沒有親媽讓人放心。」王阿姨給女兒帶了3年孩子,苦樂並存。小外孫上幼兒園後,她才輕鬆了一些。一天,她給小外孫盛飯時,不小心掉到碗中一根白頭髮。
  • 老人若不幫自己的子女帶孩子,晚年大多是這三種結局,很現實!
    網上有過這樣的一個問題:「老年人該不該幫子女帶孩子?」有的年輕人就說,孩子出生以後,不出去掙錢怎麼行,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請得起保姆,所以還是需要老人出面幫忙帶孩子。也很多老人就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孩子小的時候帶孩子,又要上班,半輩子都很辛苦。
  • 幫子女帶娃的老人要注意:如果不想費力不討好,3條底線要遵守
    這讓李阿姨十分心寒,並在心裡發誓堅決不再幫女兒帶孩子。分析: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忙,沒時間帶孩子,這點我們可以理解。但是,老人之所以會幫我們帶孩子,是出於情分,而不是他們原本就有這個義務。我們應該對老人抱有一顆感恩之心,而不是選擇和他們爭吵,傷他們的心。
  • 當你老了,你願意幫子女帶孩子嗎?聽聽過來人說的真心話
    ,晚上做好飯,等他們來吃飯,我跟女兒住了四年,我親身體會了一次免費的保姆的不容易,女婿和女兒的臉總是長長的,讓你過得很壓抑,每天心情特別不好,每天說話幹活,都得看她們的臉色,處處小心冀冀,連小外孫子的臉色都要著,我想回老家過自己的日子,我是五十多歲的人了,還是想找個合適的人相依相伴,互體貼度過晚年,不想打擾兒女的生活更好。
  • 為什麼現在老人不願幫子女帶孩子?這4個原因後,現實又心酸
    為了在工作和孩子之間,做到平衡,很多年輕人都直接把孩子給老人帶,從未問過老人願不願意帶。在年輕人眼中,覺得老人整日無事做做,帶帶孩子是應該的,還能打發時間。但是,那只是年輕人的想法,其實,老人的內心也是拒絕帶孩子的。那麼我們來聊聊為什麼現在老人不願幫子女帶孩子?了解這4個原因後,會明白理由既心酸又現實。
  • 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生活什麼樣?逃不出三種結局
    ,有的老人心疼子女又寵孫輩,任勞任怨地幫忙;有的老人卻並不是很樂意,可又怕子女記仇,將來不給自己養老,於是勉強幫著帶;而有的老人則是直接拒絕,那麼不幫兒女帶娃的老人,老了會怎樣呢?其實啊,如果子女需要老人幫著帶娃卻慘遭拒絕的話,內心多半是會記仇的,那麼,當老人需要子女幫把手的時候,無疑是同樣的結果,那麼那些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老了什麼樣?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會有什麼結局?
  • 很多婆婆開始拒絕幫兒媳帶孩子,原因是什麼?三位老人說出實情
    不過現在很多家庭都出現了婆婆開始拒絕幫兒子兒媳帶孩子的問題,而說到背後的原因,讓我們來聽聽這三位老人怎麼說。為何很多婆婆開始拒絕幫兒媳帶孩子?可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讓老人很傷心,有一次,老人帶孫子去公園,孩子淘氣玩滑滑梯的時候頭朝下滑,結果就磕著了,因為這件事兒媳很氣憤,甚至說了很難聽的話。可王大媽直言,孫子受傷了,自己也很自責,而兒媳為此對她的態度是真讓她難過。所以老人表示,帶孫子的時候不出意外什麼都好,萬一出點事責任就都要自己去承擔。
  • 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
    文/毛豆豆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果現在誰家老人願意幫子女帶娃、接送孩子上學、做飯、做家務,那真是讓那些沒有老人幫忙的人羨慕。不過,這是「受益人」的想法,那麼「出力人」怎麼想呢?因為有一兒一女,她退休後又直接「上崗」,輪流去給兒子女兒帶娃。但是,不管去哪家帶娃,她都不開心。用她的話說:「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這位大媽的遭遇,其實也是目前很多老人普遍遇到的63歲的李阿姨是山東人,退休後的生活原本充實又輕鬆。
  • 「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
    文|文兒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果現在誰家老人願意幫子女帶娃、接送孩子上學、做飯、做家務,那真是讓那些沒有老人幫忙的人羨慕。不過,這是「受益人」的想法,那麼「出力人」怎麼想呢?昨天,收到一位大媽留言,她說自己今年60歲了,是一位退休職工,每月有4000多塊錢的退休金。因為有一兒一女,她退休後又直接「上崗」,輪流去給兒子女兒帶娃。但是,不管去哪家帶娃,她都不開心。
  • 老人幫忙帶孩子,子女要不要給「工資」?社會學教授給出中肯建議
    底下很多網友也評論說,老人給子女帶娃主動要「工資」,確實顯得太「現實」了。要是這樣的話,夫妻倆乾脆請保姆算了,不欠老人的人情,有什麼問題也好溝通。但是,也有一部分網友覺得,老人晚年犧牲自己的生活,來幫子女帶娃,勞心勞力,子女就應該給他們「工資」。這兩方觀點,看起來都站得住腳,一時間,這位寶媽也不知道該聽誰的了。
  • 老人幫子女帶娃,以下「底線」拎不清,遲早要落埋怨
    記住一點,自己只是幫忙帶娃,很多事不能越俎代庖老人幫子女帶娃,一定要記住一點,自己過來只是幫著帶孩子,而自己只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孩子還有自己的父母,很多本該是人家父母操心的事情,自己就不要越俎代庖了。老人有了這一點覺悟,與子女或者子女的另一半相處時才能其樂融融。
  • 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們,晚年生活過得咋樣?這2種結局真實
    小月和丈夫結婚後夫妻倆就忙於工作,生下孩子後也沒有時間照顧,夫妻倆就想著讓鄉下的婆婆來幫忙帶孩子,可當夫妻倆向婆婆說了後,婆婆卻婉言拒絕了,這讓夫妻倆感到很無奈,最終花錢請了保姆來幫忙照顧孩子。雖然丈夫多次勸小月想開點,自己媽媽不是真心不想來幫忙帶孩子,可小月也難免會多想。
  • 為何你總是出力不討好?(太有道理了)
    生活中,我們都做過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大多都是自己心裡生悶氣,要不就是氣鼓鼓地苛責對方,最終造成雙方的不悅。我們想過為何我們總是做出力又不討好的事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你一般就會聽到伴侶這樣的回擊,難道我嫁給你就連你這點東西都享用不了嗎?我一天天幹家務這麼累,家裡什麼事都是我管,我在家可不比你上班輕鬆。這時雙方爭的不是為對方的付出,而是希望對方看見,你為這個家付出多,我也沒少付出,甚至比你付出的都多。這樣的結果大多都是以不悅而終,並且讓雙方都產生抱怨和痛苦。這只是家庭中的一個小縮影,家庭中很多類似的事都是按這個模式發生。
  • 幫女兒帶了7年外孫,現在吃力不討好還成了冤家,該怎麼辦呢?
    芳芳的媽媽在照顧外孫的時候,就因為女兒「這沒做好、那沒做好」曾經直呼讓女兒請保姆,儘管女兒後來認了錯二人重歸於好,但是媽媽幫助女兒帶孩子始終是比保姆還難做,芳芳的媽媽曾經說過「我又不是沒做過保姆的工作,哪有人像你一樣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給別人做保姆哪個月不是好幾千,給你做免費保姆不是這事、就是那事……」當姥姥的難
  • 老人幫忙帶小孩,年輕家長是否該給「帶孫費」?你怎麼看?
    在家庭經濟壓力之下,很多年輕人人為了能夠賺錢養家,都會把孩子丟給家裡的老人去幫忙帶孩子。那麼老人帶孩子該不該給「工資」,所謂的「帶孫費」到底應不應該給呢?這個話題引起網友的熱議。一天吃過晚飯以後,公婆帶著孩子過來說有事要商量,婆婆說:我和你爸現在負責帶孩子,你們兩個還可以安心地上班,如果在沒有我和你爸的情況下,請個保姆每個月還是需要開工資的,咱小區張大媽給兒子兒媳看孩子,每個月有三千塊錢的生活費,你們是不是也應該給我點?婆婆說完就離開了。
  • 「上班式帶孫子」成新潮流,孩子有人帶,老人與年輕人互不打擾
    老人幫忙帶娃,費力不討好。在現如今這個社會中,年輕人的工作普遍都很忙,生活壓力也都很大,所以說,很多年輕人在結了婚有了孩子以後,都不會親自帶孩子,而是會選擇讓老人幫忙帶孩子。雖然說這確實充實了老人的晚年生活,但是帶孩子並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很多老人幫忙帶孩子還不討好,稍有帶不好就會被年輕人責怪。再加上大部分老人在幫忙帶娃的這段時間都會住在子女的家裡,所以說,矛盾就更多了。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老人都不願意給孩子帶孩子了。
  • 一直「要錢」的老人:花光退休金,又不帶孩子,但就是要幫他養老
    問你個問題:如果你沒錢,還會每個月給老人寄錢讓他們養老嗎? 這是個上了年齡才懂得回答的問題,畢竟家有老人的人至少30多歲起步。那時的李洋想到這裡,也就答應了下來,每個月都會寄錢給老人養老。 李洋開了家超市,每天都很忙碌,經常來不及吃飯,甚至還落下胃病。夫妻倆本想叫老人過來幫忙一下,煮煮飯照看家庭。但是老兩口怎麼勸說也不肯,他們寧願在家呆著,也不願意過來幫忙孩子。理由很簡單,「我們年齡大了,身體不好幫不了。」
  • 老年人幫子女帶孩子是情分,不幫是本分?這是21世紀最荒謬的理念
    我在很多調解家庭糾紛的電視裡看到過這類情形:老人不願意帶孫子孫女,他們要去唱歌跳舞,要去旅遊娛樂。當作子女的因為老人拒絕幫忙帶孩子而生氣的時候,主持人或調解員每次都會這樣說:「父母幫你們帶孩子是情分,不幫你們帶是本分,你們不能要求父母幫你們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