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楚門的世界》時經常會用到一個有趣的理論——三層套娃理論。
這個理論的大致意思是說,《楚門的世界》的故事結構設計巧妙,像俄羅斯套娃一樣,一層一層地疊在一起。電影中楚門生活的世界是第一層,觀看楚門秀的觀眾的世界是第二層,觀看電影的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第三層。
今天,我就大膽借用一下這個理論來解讀一下《楚門的世界》中對於後現代主義精神的表現。
前言
關於《楚門的世界》
《楚門的世界》上映於1998年,在當年拿到了三項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作為一部回味悠長的經典電影,時至今日它仍屢屢被人們提起。
電影講了一個叫楚門的男人,從一個真人秀的世界裡逃脫的故事。楚門在真實的世界裡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大明星,他卻對此一無所知。他在一個叫桃源島的小鎮上平凡的生活了三十年,而桃源島其實是一個耗巨資打造的攝影棚,楚門身邊的所有人都是演員。直到有一天真相暴露,楚門不顧一切地想要逃離這裡……
關於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之所以被稱為後現代主義自然與現代主義有著莫大的關係。這裡的「後」它的精神內涵既是對現代主義的繼承又是對現代主義的反叛。
後現代主義雖然影響範圍巨大,不過時至今日其概念仍是虛無飄渺的。
為了讓大家對後現代主義有個直觀的認識,我們先來欣賞一下藝術家杜尚的作品。
杜尚是一個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兼容的作家,他的作品前期受印象主義影響,被劃分為現代主義的範疇之內;後期的作品敢於突破,大膽探索藝術表現的邊界,被劃分為後現代主義作品之列,被稱後世稱為後現代主義之父。
他前期的作品風格是這樣的
後期的作品風格是這樣的
如圖所示,現代主義藝術作品雖然已經與傳統的藝術風格有所不同,但仍未擺脫傳統藝術形式的束縛;而後現代主義作品則是對傳統藝術的徹底反叛。這種反叛精神不管在哪個領域都是後現代主義重要的內核之一,在《楚門的世界》裡經常出現對反叛精神的表達。
第一層,對生活的反抗
電影中楚門對生活的反抗是最直接的,他的反抗方式就是逃出這個世界。
楚門有賢惠貌美的妻子,有安定舒適的工作,下了班跟好哥們喝喝啤酒打打高爾夫。
楚門的生活其實是一種模式化的理想生活,也就是大多數人會覺得幸福生活。
電視製作人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了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在楚門的生活裡找到代理滿足感。
在酒吧工作的倆姐妹被禁錮於小小的櫃檯之間,通過楚門她們可以感受到浪漫的愛情,幸福的生活
保安大叔整體呆天在暗無天日的停車場裡,一邊工作一邊大口咀嚼著披薩,而楚門在下班後不僅能享受妻子精心準
日本一家人雖然跟楚門生活的美國小鎮文化截然不同,但是楚門對於生活的熱愛以及真人秀中關於親情的部分足以
《嚮往的生活》這類真人秀綜藝不正是抓住了觀眾這樣的點嘛?
生活在忙碌都市的人們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用外賣代替三餐。電視裡的黃老師「一家」回歸田園生活,有美食,有萌寵,有三五好友來拜訪,代替觀眾過上了慢節奏的生活。
可這種理想生活是楚門想要的嗎?
不是的。
楚門真正喜歡的人不是妻子,而是至於他相處一晚就匆匆離去的初戀情人。他想做的也不是坐在辦公室裡打電話,而是當冒險家。
逃離不想要的生活,這就是楚門出逃的直接原因。
第二層,對父權的反抗
這樣的生活是爺爺、父親們從經驗中總結出的最好的生活。在楚門的成長過程中也有一個類似於父親的角色在為他謀劃這一切。
楚門一出生便被拋棄,親生父親天生缺失。
楚門名義上的「父親」在楚門很小的時候就被安排去世,沒有實際起到父親的作用。
那麼,這個為楚門安排一切的父親是誰呢?
在電影中,出現過好幾次導演隔著屏幕撫摸楚門的鏡頭,就像一個父親在撫摸孩子一樣。
導演選擇了楚門,為他設計了理想人生,像父親一樣希望把楚門牢牢把握於自己的股掌之中。
為了不讓楚門離開小鎮,導演安排了楚門父親的死亡。可是,阻止楚門離開小島的方法有很多種,為什麼偏偏要犧牲父親這個角色?
也許只有名義上的父親死了,事實上的父親才能突顯出來。
在電影中,經常出現一些抑制楚門天性的行為。
在男權社會中,父親作為一家之主擁有實際的掌控權,對於子女的掌控欲應該是最為明顯的。可是很多父親忽略了一件事,子女雖然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當一個生命降生於世界上就應該把它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人都討厭被控制的感覺,父母是這樣,孩子也是這樣。所以,我們經常說,父母應該跟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中,不然就會招來反抗。
楚門要逃出這個世界,實際上就是逃出父權的控制。
第三層,對神權的反抗
基督徒相信,所有的信徒都是神的孩子,父權再上升一步就變成了神權。
在楚門的世界裡,導演這個人作為神的象徵,表現的也十分明顯。
首先,導演將演播室設在天空中,作為日月存在,高高的俯視著這個他創造的世界。
其次,導演的名字(Christof)跟楚門的名字(Truman)連起來都就是Christ of true man,即世人之神。
他可以在這個世界裡呼風喚雨,決定白晝黑夜。
從這個角度來講,楚門的世界是一部有著濃厚宗教意味的電影,楚門的反抗可以被解讀為人對神權的反抗,也可以被解讀為人對命運的反抗。
楚門最終選擇走出攝影棚代表他要改變命運,自己掌握人生。
後現代主義就是要否定一切,質疑一切,他們反對傳統,追求自由。後現代主義真正的落腳點是——人,之所以說這部電影是後現代主義的教科書還得回歸主角的名字true man(真人),做一個真正的人。
現代主義盛行的時代,科技發展與戰亂頻發並存,因此人們更關注一些宏大的東西,比如知識,比如主義。而與它對抗的後現代主義就是要消解這一切,重新關注人本身。
後現代主義雖然看起來枯燥難懂,其實已經自然融入到了人們的思想中,或許你從來沒聽說過後現代主義,可你的行動,觀看的電影,使用的物品,或許都是受後現代主義影響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