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項目|瑞安歷史文化村落——上澤村

2021-01-08 瑞安鄉村振興

在寨寮溪風景區腹地,有一處上澤古村落,這裡是浙江省現存為數不多的宋代古民居群。村後靠山,群山高聳入雲。村前的溪流叫上澤溪,彎曲連綿。

在翠竹古樹的掩映下,我們在古村落裡行走,環境十分幽靜。歲月的衝刷下,昔日的輝煌只剩下點點痕跡,在萋萋青草覆蓋下,聽聞逝去的那點點榮光。如今,這座有著近千年歷史的村落裡又有了新美麗。

上澤村概況

高樓上澤村地處寨寮溪風景區腹地,距瑞安市區40公裡,全村共有317戶,總人口1100人,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境內多山區和丘陵,山清水秀,景色優美,並擁有保存完整的浙南古民居、古祠堂,村落景觀完整,村民生活自然原始。

上澤村村「兩委」班子堅強有力、團結一致,有設施較為完善的村黨員活動室,設有電教設施。村級組織統一協調,村務管理民主規範,各項工作運轉有序。目前,村「兩委」共同為建設好、發展好「美麗鄉村」而努力工作。

屢獲榮譽

2010年,獲得「市文明村」榮譽稱號;2012年,被溫州市關注森林組織委員會評為「溫州市森林村莊」;2013年,被溫州市婦聯評為「溫州市示範兒童之家」。

點評人:高樓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候選人張士數

面對輝煌的歷史,上澤村村民不驕不餒,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全面開展文化、經濟等工作建設。希望上澤村以「美麗鄉村」為契機,將該村建設得越來越好。

記者手記

踏著腳下歷經千百年風雨的青石路,風吹過一隴隴翠竹留下的低鳴環繞耳畔,入目是閱盡世間滄桑的青黛舊居。從上澤古村落出來,回望那些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的老屋,朦朧中透著質樸寧靜的美,宛若一幅年代久遠,彌足珍貴的水墨畫。

上澤古村落,雖然沒有國內其他古民居那樣的精巧奢華,卻能把高樓山水的清純靈秀融為一體,加上楊梅節這樣獨特的旅遊特色,有一種自身的和諧、寧靜、瀟灑和秀美。

 走進千年古村落

春夏之間的一個上午,記者一行來到高樓鎮上澤村。上澤村的大路兩旁,開滿了細碎的野花,白鷺鳥在田野、小溪邊自由飛翔,偶爾還有幾隻色彩斑斕的野雞,在小樹叢中一閃即逝。

在上澤村村委會副主任曹隆初和村民曹啟昌的帶領下,一行人走進上澤村古村落。

上澤古村落,地處寨寮溪風景區的腹地,是浙江省現存為數不多的宋代古民居群。曹隆初指著古村落裡的一處建築說,這座老房子就是曹家第四房的老房子。記者在「曹四房」老房子的圍牆上,發現一個石刻石佛,石佛邊隱約可見「弘治十六年」的字樣。明弘治十六年即公元1504年。也就是說,這處老屋的建造時間,至少也已經有500多年了。

曹隆初說:「我從小就居住在古村落裡,小時候經常在這裡玩耍。圍牆上的石刻石佛,我們稱之為『水井佛』,其功能與『泰山石敢當』差不多。」

事實上,據上澤村裡的《曹氏族譜》記載,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曹昌孫遷居至「三港嘉嶼壺山之麓」,也就是如今的高樓上澤古村落。

還有一種說法是,後晉天福七年(942年),曹家先祖三曹自福建赤岸遷入瑞安許峰莊(現在馬嶼曹村一帶),力謀經營,很快成為「溫郡世家大族」。

曹啟昌說,村內流傳梅花神鹿來此避難折角之說,至今保留那隻鹿角和石鹿雕像。記者一行走近一處老建築,據說,這裡是曹家大房的老房子,應是古村落裡最早的建築,地上鑲嵌著銅鈿和瑞獸。

「這裡是曹家大房的後院,地上嵌著的石子,做成『梅花鹿』的圖案,這是經過鹽水特殊處理的,每當月圓之夜,就閃閃發光。」

據介紹,上澤古村落還留有木石建築120座270間,總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

古村裡街巷網絡呈正方形,以丁字街道為主。村中的街面用卵石鋪成,呈弧形,有利於雨水向兩旁溝渠分流,雖然隨著時間推移,如今變得有些凹凸不平,但仍透出樸實中的精細。民宅幾乎是清一色的木屋黛瓦,並以蠻石圍成獨立開放式的小院,院內竹木花草繁茂,展現了宗法社會時期鄉村村落親密的人際關係。

有座南宋古祠孚澤廟

古村落之東,即古村村口有座孚澤廟。從村口進來,必須經過七星墩,曹家先祖將宗祠建於此,後承賜「孚澤廟」額,俗稱「曹三王祠堂」。

廟前有下馬石,相傳古時文武百官到此要下馬下轎,步行入內瞻仰。

現在的孚澤廟,是1964年縮建的,仍留有石鼓、石階、石件旗杆、麗新匾、四口蓮花池、孚澤廟匾額等,廟裡保存有宋代的舊物。宗祠為三進軒廊建築,端莊秀麗,飛簷翹角,曲線柔美。內有古戲臺,其裝飾華麗,木雕奇巧,比例協調,極具典雅之美。

大廳有神龕,祭祀曹三王,廟南首條舊城牆,東西走向,長300米,中間的卷硐城門是古代要隘遺址。

南宋寶慶一年(1227年),宋理宗下詔敕封曹靄等為王,敕賜曹氏宗祠額為「孚澤廟」。村內還有按照五行八卦分布的「七星墩」,除此之外,上澤村還有唐朝的興福寺遺址等人文遺存。

很多遊客來攝影、寫生

秀美的環境,保存完整的古建築,讓上澤古村落的名聲逐漸走出山間。據上澤村黨支部書記曹啟算介紹,節假日間,來此遊玩的人絡繹不絕,有來攝影的,有開展藝術寫生的,還有戶外採風的。

2008年5月,瑞安市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在上澤村興福寺遺址周邊地下曾發現部分宋代石塔構件。2009年,市文物普查隊又在興福寺遺址的地下發現宋代石塔遺構,計有40多件。初步考證為原興福寺之石塔——宋代堵波式石構「七佛」塔。

經初步調查和考證,興福寺最遲初建於南宋,經元、明、清各個時期,反映了當時浙南佛教興盛的歷史。《瑞安縣誌》卷九宗教門載:「在東村明代建二間尼三人田十餘畝。」

「興福寺發現了古物,引來眾多的遊客。」曹啟昌說。

此外,在2010年6月,浙師大美術學院藝術寫真基地正式落戶寨寮溪風景區,該校師生多次來到上澤古村落,開展藝術寫生和戶外採風活動。

曹啟算說,上澤古村落歷史建築保存完整,至今還保留著舊時的村容村貌,而且背山臨水,風景如畫,喜歡攝影和畫畫的人就喜歡這份「原始」味。

「我們希望將上澤打造成一個綜合休閒度假基地,開發林中古村落休閒度假區、農家樂遊樂區、棲水垂釣區、農家種植園塊出租區等,讓遊客一邊欣賞古村落的獨特景致,一邊享受農家樂趣,在幽靜的環境中消磨時光。」曹隆初說。

「古村落本是村民的住所,隨著近年來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村民陸續搬離,古村落便很少有人打理。」曹啟算希望有關單位及更多市民關注古村落,讓古村落早日煥發生機。

依託楊梅節發展觀光遊

高樓作為著名的楊梅之鄉,自2004年以來每年都舉辦楊梅節。上澤村目前有楊梅種植基地800多畝,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各地客商、遊客來旅遊、觀光、採購。

據介紹,楊梅節這個盛典給上澤村帶來了獨特的「楊梅經濟現象」,楊梅節也已成為推進楊梅產業發展、培育楊梅文化、帶動農民增收的有效載體。

曹隆初、曹啟昌與記者一行來到了楊梅觀光園區。曹啟昌說,「楊梅觀光園區栽有黑炭梅、東魁梅、東方明珠等品種。楊梅是上澤村農民的主要收入之一,農戶種植楊梅的年收入平均有1萬多元,效益好種植面積多的農戶年收入可達四五萬元。」

楊梅觀光園區採用先進的栽培技術、科學的管理方法,且產地青山綠水、空氣清新、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成就了高樓楊梅的鮮嫩欲滴、甘醇甜美的特點。

上澤村是開發度假休閒獨一無二的好地方。除了古村落之外,還可以開展楊梅休閒採摘遊活動。「近年來,每當楊梅採摘時間,我們結合本地地方特色文化和自然景觀,推出多條楊梅採摘體驗遊線路,邀請遊客去摘楊梅、品楊梅。」曹啟算介紹。

點擊進入

↓↓↓↓↓↓↓↓

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點讚!

相關焦點

  • 探村溫州瑞安|上澤古村,浙南山水人家,靜美宋代風韻
    浙江溫州,瑞安,上澤古村。地處寨寮溪風景區腹地,山青水秀,景色優美,是浙江省現存為數不多的宋代古民居群村落。至今,村落中還保留著120座270多間木石結構老房子,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配以青山秀水,宛若一幅精緻的水墨畫。古村裡街巷以丁字街道為主,街面用青石鋪成,民宅幾乎是清一色的青石黛瓦,並以石頭圍成獨立的小院。借著院外翠竹掩映,小院落顯得異常寧靜和諧。
  • 縣域經濟繁榮的背後:文化「解讀」溫州瑞安
    近日,中新網記者走訪瑞安,發現縣域文化與縣域經濟密切相關,深入瑞安人骨子裡、瑞安的精神支柱正是——文化。國旗館內一影。 項菁 攝  瑞安市委書記麻勝聰認為,「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個性,一座什麼樣的城就會引來什麼樣的人,就會集聚什麼樣的產。」  向海而生、人文薈萃的瑞安已有數千年歷史,孕育了「崇文重商親賢」的人文特質。
  • 鄉村振興2020田園報告——古厝村落:面子與裡子
    走訪中記者發現,隨著巨口鄉文化振興的推動,感受田園生活的遊客日漸增多,他們多數以省內、周邊、短途為主。挖掘傳統文化魅力,創新文化融合嶺根村北坑自然村,是一個已有700多年歷史的古厝村落,也是清朝進士黃彤雲後人的聚居地,黃彤云為清朝乾隆年間進士,但其終身沒有出仕,而是在家鄉開辦私塾,教育後人。就在地方政府啟動保護古厝村落後,黃彤雲的後人積極行動,在其故居舊址建起黃彤雲家風家訓館。今天館內迎來第一批學生參觀者。
  • 河南長垣市未來一批特色文化村落,快瞧瞧有你們村兒嗎?
    趙峰鎮長介紹了常村鎮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近年來,圍繞「一區兩園+40好村落」的整體思路,紮實推進「黨建領鎮、項目立鎮、創新強鎮、振興富鎮、生態美鎮、治理和鎮」戰略舉措,常村經濟發展呈現出綜合實力穩步增強、產業調整升級步伐加快、鎮村環境面貌持續提升的特點,鄉村振興的基礎更趨堅實。
  • 法制日報頭版點讚溫州瑞安「賢治」模式助推鄉村振興
    瑞安「賢治」模式助推鄉村振興近年來,溫州瑞安將新鄉賢作為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力量,形成全市統籌、鄉鎮主體、村居配合的三級協同聯動工作體系,出臺鄉賢禮遇「瑞安八條」等機制,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 縣域經濟繁榮的背後:文化「解讀」溫州瑞安-新聞頻道-和訊網
    項菁 攝瑞安市委書記麻勝聰認為,「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個性,一座什麼樣的城就會引來什麼樣的人,就會集聚什麼樣的產。」向海而生、人文薈萃的瑞安已有數千年歷史,孕育了「崇文重商親賢」的人文特質。文化是瑞安的根與魂,這些年來,瑞安堅持古為今用、觀古驗今、古今合璧,通過以文鑄城、以文惠民、以文興城,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
  • 普寧燎原街道泥溝村:古村落奏響鄉村振興強音
    近年來,這個有著7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在發展的號角裡,鼓足了振興的力量。整治人居環境,古村煥發新顏春天裡的泥溝村,美得清新質樸。這裡,青山環抱,溝渠縱橫,池塘羅布。登高俯瞰,成排成列的傳統建築群從腳下向四面八方鋪陳開去,巷道、院落、屋面、牆壁以潮汕地區典型的民居形態一層層、一圈圈、一片片組合起來,蔚為壯觀。
  • 瑞安蛻變後的樣子太好看!
    △濱江城市客廳項目(巾子山)效果圖根據工程規劃和建設目標,瑞安將通過2至3年的努力,將巾子山團塊打造成集文化休閒、體育健身、美食娛樂、綠色宜居為一體的濱江城市客廳。屆時,飛雲江畔將又呈現一方靚麗的現代都市人居環境。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村落文化唱響古今——洪雅師道戲和謝家...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村落文化唱響古今——洪雅師道戲和謝家竹琴 2020-06-15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於印發攀枝花市鄉村文化旅遊振興實施方案...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12月25日  攀枝花市鄉村文化旅遊振興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攀枝花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結合工作實際,就推進我市鄉村文化旅遊振興,制定本方案。
  • 漳平市溪南鎮挖掘特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東湖村是「閩西最美古村落」之一,溪南鎮充分發掘利用該村特有的古建築、特色文化、傳統工藝等資源,重點打造步入式鄉村生活體驗區,眾多遊客紛至沓來,有力拉動了村莊發展。這是溪南鎮挖掘特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鎮黨委書記許賜江告訴記者,溪南鎮古為感化裡轄地,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 蒼南:馬站龍門村上榜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日,第八批省級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名單公布,蒼南馬站鎮龍門村入選。此外,錢庫鎮嶺腳村入選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一般村。村裡的民居建築留有明代抗倭軍事化和清代去軍事化後向城鎮發展轉變過程的歷史信息和實物,保留了自明建城以來各時期形成的歷史形制輪廓,並真實延續了原有街巷空間尺度。該村2012年被列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民俗文化旅遊村),2016年被評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2019年6月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義烏髮布關於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實施意見...
    近日,義烏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於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促進有序推進保護規劃實施,留住「鄉愁」記憶,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力度,繼承和弘揚義烏市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城鎮與農村人居環境人文品位。
  • 在城鎮化進程中加強傳統村落保護
    傳統村落是指那些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傳統村落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自然形成,多由若干個小型村落慢慢擴散最終形成一個規模較大的村落或區域。傳統村落擁有豐富的傳統農耕文化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在這裡得到活態傳承和發展。
  • 700年歷史、重點古村落之一!深圳嶺下古村項目啟動開發
    12月2日,深圳特區報發布關於啟動深圳市嶺下古村項目開發運營的公示!這意味著,具有700多年歷史、佔地面積5.2萬㎡的嶺下古村落,1.2萬㎡的鳳凰藝展中心以及5000㎡的鳳凰書院,將會以全新面貌呈現在大家面前。
  • 浙江公布第九批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等名單
    近日,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公布了全省第九批(2021年度)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43個)和一般村(202個)名單。各地要按照「修復優雅傳統建築、弘揚悠久傳統文化、打造優美人居環境、營造悠閒生活方式」的要求,重點實施古建築修復、村內古道修復與改造項目,同時做好搬遷安置區基本公建設施建設、與歷史風貌有衝突的建(構)築物整修改造等項目建設。
  • 寧波5個村上榜浙江第九批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名單
    近日,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公布了全省第九批(2021年度)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43個)和一般村(202個)名單。其中,寧波海曙區洞橋鎮沙港村、慈谿市掌起鎮任佳溪村、餘姚市河姆渡鎮蘆山寺村,名列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寧海黃壇鎮弘楊村、象山鶴浦鄉樊岙村,名列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一般村。
  • 有一種幸福,叫瑞安!
    △公園路(忠義街)   飛雲江、塘河沿線   歷史文化街區、國旗教育館   是市民的網紅「打卡」地   有一種幸福,叫瑞安   美麗鄉村,增收致富   瑞安城市風光無限   鄉村面貌更是煥發新顏   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三位一體」改革紅利惠及農民   打造了活生生的「瑞安樣本」
  • 泉州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鄉愁仍在 古厝未老
    隨著首期古民居修復工作完成,這個位於石獅市靈秀鎮的中國傳統村落,風貌重現、氣質卓然。 「華山村大部分古民居為清代、民國時期建築,核心區現存閩南傳統大厝41處、番仔樓7處、石頭房29處。」石獅市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古建築體現了當時建築的特色和風格,在造型、結構、材料、裝修裝飾等方面,保留了典型的閩南傳統建造工藝,構造精細,裝飾精美,藝術價值較高。
  • 【新鄉賢助力鄉村振興】任啟年:鄉村振興路上的 「銀髮追夢人」
    【新鄉賢助力鄉村振興】任啟年:鄉村振興路上的 「銀髮追夢人」 2020-12-15 1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