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青年」馮驥才:作家、畫家、領讀人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在當代作家裡,馮驥才堪稱「奇才」。

  他以寫小說見長,筆下人物凝練傳神,著筆畫意活潑幽默,箇中情理耐人回味,是當之無愧的小說高手。至今,他出版各類作品250多種。

  他畫技精湛,曾辦過23次畫展,被評論界稱為「現代文人畫的代表」。

  在創作盛年,他又從文學創作轉身,致力保護城市歷史、搶救民間文化,被譽為「中國古村落保護第一人」。

  從作家、畫家,到非遺文化保護人,他如同一個「斜槓青年」,身份一直在變換。近日,他又添了一個新身份——「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領讀人,並通過抖音分享了自己的新作長篇小說《藝術家們》的內容和寫作感悟。

  喜歡被書「埋起來」的感覺

  馮驥才曾說:「我所有的人生經歷和收穫,都離不開文學和書籍的滋養。」

  屠格涅夫的《初戀》是他讀的第一本外國文學,那時他才20來歲。這本書帶來的新鮮體驗,讓他開始如饑似渴的閱讀外國名著,並一發不可收。

  在眾多外國作家中,契訶夫對馮驥才的影響較大,他的文字也受其影響,比如善用短句,白描的手法,充滿節奏感的語言。在馮驥才看來,契訶夫擁有一顆悲憫之心,而這對作家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上世紀70年代,剛開始寫作的時候,馮驥才住在不到10平米的房子裡。整個房間只有一張全家人吃飯的桌子,吃飯後收起碗筷,他才能在桌上讀書、寫作、繪畫。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書房,在那個時候是一種奢望。

  但是他從來沒有因此放棄讀書和寫作,反而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小說、散文和繪畫作品。小說《義和拳》《鋪花的歧路》《啊!》《雕花菸斗》《雪夜來客》《神鞭》,包括我們熟知的散文《挑山工》,都是他在那段時期的代表作。

  走進馮驥才現在的書房,會讓你不由一驚。房中除了門窗,只要是有牆壁的地方,都被造成書架,由地而起,連至屋頂。他說,自己喜歡這種被書「埋起來」的感覺。

  至於這些年總共讀了多少書,他自己也無從查起了。

  真正的書,在田野,在社會,在人心

  除了當代作家的身份,馮驥才被更多的人熟知,還因為他從事的民間文化搶救工作。

  1991年,革命文學團體南社的舊址迷樓,將被拆除。得知消息的馮驥才,心痛至極,從沒賣過自己畫的他,果斷決定賣畫保樓。正值寫作盛年的馮驥,自此從文學創作中抽身,轉向到中國民間文化保護的工作中。

  2001年,時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的馮驥才提出,要對960萬平方公裡56個民族的民間文化遺產進行全方位梳理,並記錄歸檔,推動相關保護工作。可他僅拿到30萬元的費用,還面臨著人力短缺的等問題,難度可想而知。

  然而這些困難並沒有動搖他的決心。沒錢,就賣畫,儘管對自己的作品萬般不舍;缺人,就「把書桌搬到田野上」,身先士卒帶領專家跑遍田間地頭。他自己帶的研究生,有不少都是那時田野調查的主力。

  在此過程中,馮驥才率領團隊為木版年畫、剪紙、唐卡編輯整理了大量文化檔案。此後,還製作了兩個超大型資料庫:一是中國木版年畫資料庫,包含「中國木版年畫普查保護工程」歷時十年對全國44個年畫產地進行普查所得的全部圖文資料和研究成果;二是與漢王合作,將中國民協幾十年來調查採集的史詩、神話、故事、諺語、歌謠等口頭文學遺產錄入資料庫,第一期錄入8億8千700萬字。

  為傳統文化保護而奔走的20年間,雖然讀書和寫作的量少了,但在馮驥才看來,自己得到的,遠比失去的要多。

  他始終覺得,自己閱讀了那些文化遺產的書、生活的書、老百姓的書、生命的書,這才是對歷史、文化和生命的立體解讀。而真正的書,不只在書房裡,更在田野、在社會、在人心。

  人們閱讀習慣發生變化,作家也要考慮改變

  在馮驥才看來,讀書的目的,無外乎四種:工具性閱讀、求知、消遣和心靈生活。

  而心靈生活,是他所推崇的,因為人需要比較純粹的、精神的、情感的生活,需要思考的、審美的生活,否則人生就會了無生趣。此外,閱讀還要追隨自己的性情,並且多讀經典,就像進入一個風景區一樣,每個人的入口不一樣,但是這個景區裡會有引導。

  除了讀書,馮驥才還有一個愛好,那就是「收藏」。不同於別人收藏古董,他收藏的都是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東西,有熱心讀者的來信,好友贈送的書畫,泰山挑山工送給自己的扁擔……這些別人看著不起眼的東西,他卻視若珍寶,一如多年來對民間文化的守護。

  「我好像歲數大了,上樓梯有點困難了,在書房的時間就多。在書房一坐,這小說它就找我來了。"近年來,小說《俗世奇人全本》《單筒望遠鏡》《藝術家們》等先後出版,也讓世人看到這位七旬作家豐沛不竭的創作力。

  新作長篇小說《藝術家們》講述了畫家楚雲天、羅潛、洛夫從心靈交匯到逐漸離散的過程,折射了近五十年來的社會和思想變遷。國內文學作品中較少關注藝術家群體,該書第一次全面呈現了他們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因此一經問世,就受到了極大關注。

  出於職業的原因,馮驥才對各種變化都較為敏感。通過幾十年的寫作和與讀者的交流,馮驥才覺得,人們的閱讀習慣如果已經發生變化,這就需要作家去思考,要用怎樣的一種藝術力量,把純文學的陣地守住,並做出調整與變通。

  他表示,入駐抖音是一項自我突破,希望藉助這個平臺,和喜歡文學的朋友展開交流,並通過分享自己的讀書經歷和人生感悟,讓更多的人愛上文學,愛上閱讀。

相關焦點

  • 斜槓青年Y.A.N,主持最好的畫家李炎祐
    觀察一個時代,可以有各種維度,從不同切口進入,建立不同坐標系,而其中「青年群像」,或也可作為某種意義上的參照譜系。比如,最簡單粗暴的「X零後」年代分類法;再比如標籤化文學式的「迷惘的一代」,等等。現如今,在青年劃分上,相比上述傳統分法,似乎又衍生出一個「新族群」——斜槓青年。
  • 關於「斜槓青年」的真相……
    你聽過「斜槓青年」嗎?近幾年好像被玩壞了——似乎工作之餘能做飯、會拍照,就是擁有廚師/攝影師等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於是人人努力學習新技能,只需入門即可自稱擁有了斜槓身份。如此看來,只要花費時間精力去學習新東西,即使沒啥成效,也算擁有了斜槓身份?嗯... 這應該是對斜槓青年有點誤解...
  •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啥梗?怎麼才算是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都非常好奇這個詞有什麼含義,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是斜槓青年?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斜槓青年是什麼梗?  晚上大家在思考人生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多做些事情?感覺人能做的事情很多,可以一邊寫文章一邊去當歌手,可能還可以兼職做一名調酒師,在工作不忙的時候做一名旅行者到世界各地旅遊。
  • 正確看待「斜槓青年」時代意義
    正確看待「斜槓青年」時代意義前些日子和一位從事青少年研究的學者交談,他說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類很有特點的年輕人,和老一代通常一輩子只從事一個職業不同,他們經常擁有多個職業身份,或者多次跳槽,願意進入更多類型的行業。他們通常用「/」來介紹自己,比如:作家/插畫師/攝影師。
  •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有哪些含義為何會出現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有哪些含義為何會出現­  前些日子和一位從事青少年研究的學者交談,他說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類很有特點的年輕人,和老一代通常一輩子只從事一個職業不同,他們經常擁有多個職業身份,或者多次跳槽,願意進入更多類型的行業。他們通常用「/」來介紹自己,比如:作家/插畫師/攝影師。這位學者說,如今人們把這類年輕人稱為「斜槓青年」。
  • 人工智慧時代|斜槓青年 敢於人先
    什麼是斜槓青年?「斜槓青年」的概念出自於《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她認為,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單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有多重職業與多重收入。這些人在他們的自我介紹裡面,會使用「斜槓:/」來區分不同的職業,於是「斜槓」就變成了這些人的代名詞。如:工作時間是某大學的企業管理教授,休息的時候就變成了企業的管理員,周末利用休息時間還能成為筆耕不輟的作家...「大學教授/企業管理員/作家」的多重身份,就是對「斜槓青年」的完美詮釋。
  • 作家馮驥才的文學世界:擁有一間書房曾是奢望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上官雲)一米九多的高個兒,永遠隨和的笑臉……馮驥才的經歷很豐富,他曾是籃球隊員,也當過畫家,如今最為人熟知的身份之一,是作家。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登上文壇,他的《神鞭》、《珍珠鳥》等作品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前不久,他的新書《俗世奇人》(叄)、《書房一世界》出版了。
  • 錯過了靳東的「斜槓青年」,就過好「斜槓餘生」吧
    程皓不服氣地頂嘴:「斜槓」你懂嗎?我這是「斜槓青年」。在此之前,對「斜槓」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兼職一層。直到翻開《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才了解這一新潮詞彙的產生及發展。這一條斜槓前後,並不是簡單的「同時」擁有的並列關係,還蘊涵著順應時代需求追求改變的勇氣。打開搜尋引擎,才知自己的孤陋寡聞,原來世間從不缺乏「斜槓」精英。
  • 靈活用工——斜槓青年的自由人生
    現在「斜槓青年」一詞很流行,甚至可以說是現在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他們除了一份穩定的主業,手裡還有幾份副業,他們用斜槓區分自己的不同職業身份,比如工程師/畫家/作家/淘寶店主/培訓師,所以,「斜槓青年」就是擁有多重身份、多重職業的年輕人。
  • 如何做好一名「斜槓青年」?
    你了解「斜槓青年」嗎?這一群體有何特徵?需要正視哪些問題?今天,傳播君帶你了解一下。「斜槓青年」指的是這樣一個人群,他們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多元生活。該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斜槓青年」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不同職業或身份,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再比如,李四在工作時間是一名程式設計師,工作之餘是一名業餘作家,那麼「程式設計師/作家」便可出現在他的自我介紹文字中。「斜槓(/)」便是對「斜槓青年」職業或身份的詮釋。
  •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斜槓青年具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比如說你正職是一個銷售,然後還在額外時間寫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那你就可以說你的職業是:銷售/自媒體編輯,中間那條斜槓就是這個詞彙的來源。
  • 斜槓青年技能多?在線職業教育,助力你擁有多彩「斜槓」人生!
    在這些人的名片或是簡歷上,關於職業信息的介紹常常用斜槓來區分,例如:作家/畫家/演員/攝影師。 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Slash/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為何會出現,並在青年人群中流行開來?
  • 進擊的「斜槓青年」
    「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更加龐大。「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它指不滿足於專一職業生活方式、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青年人群,最早由美國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在《一個人/多重職業》一書中提出。
  • 「斜槓青年」,真的是「斜槓」?
    首先,讓我們重新普及科學,什麼是刀鋒青年?單詞「斜槓青年」來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所寫的書《雙重職業》,這意味著不再滿足例如:阿珍,行業銷售美食家/editing;阿強:Programmer/物流管理/遊泳者。
  • 世界盃冰島隊示範:斜槓青年的人生靠自己成全
    世界盃冰島隊示範:斜槓青年的人生靠自己成全 俄羅斯世界盃上,冰島守門員哈爾多松撲出梅西點球,震驚了所有球迷。
  • 宋朝斜槓青年簡歷
    在下東坡 沒錯 就是金曲《但願人長久》的詞作者 最近遇到了一個麻煩: 你們說我是詞作者、散文家、畫家、書法家 是水利工程師、是釀酒師 是瑜伽十級修煉者、是資深吃貨
  • 雙重職業下的斜槓青年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斜槓青年? 2007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Marci Alboher)在其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中正式提出了「斜槓一代」(Slash Generation)的概念,也就是指通過多種職業、身份生活的人群。
  • 8.2%的職場人擁斜槓收入「斜槓青年」想詩和遠方?靈活就業了解一下
    當下很多年輕人不再只擁有單一職業,多重標籤成為他們的特徵,這群人被稱為「斜槓青年」。「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它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 馮驥才:我七十八了,文學找我了
    馮驥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就有創作一部純藝術家小說的想法。有很多讀者知道我是作家,也有人知道我在做文化遺產保護,實際上不知道我本身是畫家。實際上在1978年寫作之前,我專業畫了15年。早期畫畫的時候是做古畫臨摹,所以我小說裡寫到了馮忠蓮,寫到了臨摹的事情。我也有很多的藝術家、畫家朋友,他們的經歷以及我個人的經歷,我都很熟悉。
  • 韓寒:當代斜槓青年的典範
    這幾年,「斜槓青年」這個詞一直很火。什麼是斜槓青年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美國2007年出版的《雙重職業》裡,英文叫Slash,意指年輕人不再滿足單一職業,而是嘗試多重職業以體驗豐富、多元化的生活。那麼,斜槓青年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呢?我們不妨把目光放到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一個標誌性斜杠人物——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