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名「斜槓青年」?

2020-12-22 網絡傳播雜誌

你了解「斜槓青年」嗎?這一群體有何特徵?需要正視哪些問題?今天,傳播君帶你了解一下。

「斜槓青年」指的是這樣一個人群,他們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多元生活。該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

「斜槓青年」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不同職業或身份,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再比如,李四在工作時間是一名程式設計師,工作之餘是一名業餘作家,那麼「程式設計師/作家」便可出現在他的自我介紹文字中。「斜槓(/)」便是對「斜槓青年」職業或身份的詮釋。

如今,「斜槓青年」現象越來越流行。《中國青年報》曾對近2000名青年進行調查,結果超過一半的受訪者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並認為這一群體充滿活力朝氣,敢於挑戰,對當今社會具有積極意義。

對於「斜槓青年」為何會在青年人群中流行開來,《人民日報》海外版曾發表文章表示,時代的變化驅動著社會開放和發展。這一代年輕人不再局限於上一輩人強調的穩定,他們思想更開放,更渴望創新、渴望自由,更加追求自我價值實現。自主、多元、有趣、獨立……這些特質讓「斜槓青年」在這個強調創新的時代,更容易適應新環境。他們表現出了這個時代的新特徵,是值得肯定的社會變化。

但「斜槓青年」也需要正視一些問題。東方網發表的一篇評論提到,「斜槓青年」雖然涉獵廣,但容易缺少一項過硬的技能,對職業選擇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而且,他們還要協調分配到各個職業上的時間,這樣會牽扯不少精力。還有,如果沒有主業,全是兼職,可能會流於一種被興趣牽著走的狀態,這是比較令人擔憂的。

因而,「斜槓」並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涉及的領域太多,每個斜槓可能都不會特別長、特別粗。這樣的知識系統很不牢固,站不穩,更別談知識體系了。我們的職業生涯還是需要有一份主業,有了一技之長,才能枝繁葉茂、百花齊放。

也許你要問了,那我什麼時候開始做「斜槓青年」比較好呢?很簡單,在你有安身立命之本的強「單槓」的時候。也就是說,要有一項過硬的本領,如果沒有賴以生存的強「單槓」,則根本無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立足。

在網際網路時代,你也想成為一專多能的「斜槓青年」嗎?對於「斜槓青年」,你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故事。

網絡傳播雜誌綜合。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斜槓青年?如何做一個斜槓青年?
    身份之間用斜槓進行區分,這就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指的是在除了幹好本職工作獲取正常的收入之外,另外拓展出收入渠道的年輕人。譬如,現在很多人在工作之餘,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和人脈圈做微商,賣產品換取差價收入,他們就是典型的斜槓青年!前一段時間,一個收費站的中年婦女下崗言論的新聞被炒得沸沸揚揚。
  • 什麼是斜槓青年?如何成為自由職業者?
    02如何實現斜杆人生?要想擁有斜杠人生,其實離不開5點:第一,先做好單槓青年。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而這個單槓就是立身之本。第二,做好自我投資。畢竟開拓另外的領域需要時間金錢和精力的投入,需要不斷去學習知識,練習技能。陷入思維瓶頸的時候還需要外出旅行一下,拓展視野。
  • 進擊的「斜槓青年」
    「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更加龐大。「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它指不滿足於專一職業生活方式、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青年人群,最早由美國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在《一個人/多重職業》一書中提出。
  • 做好兼顧與平衡 「斜槓」青年才有充沛人生
    (《勞動報》7月8日)  所謂的職場斜槓青年,指的是這樣一個人群: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可以說,職場中的「斜槓」青年,的確令人羨慕。一則能夠通過多面手的工作能力,增加自身的收入;二則也可以在「斜槓」中不斷提升自我、充實自我,讓自己的人生很豐滿。
  • 奮鬥在路上的「斜槓青年」
    隨著社會主義的不斷發展,人民的幸福指數也在不斷提升,在奮鬥這條路上,有一類青年脫穎而出,成為這個時代鮮明的標識,就是「斜槓青年」: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他們往往會用斜槓來區分出自己的各類身份。 做新時代「斜槓青年」,要以奮鬥為底色。疾風知勁草,就是要將努力變成態度,將熱愛化為實幹,不被外界的紛擾影響到自己。
  •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斜槓青年具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比如說你正職是一個銷售,然後還在額外時間寫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那你就可以說你的職業是:銷售/自媒體編輯,中間那條斜槓就是這個詞彙的來源。
  •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啥梗?怎麼才算是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都非常好奇這個詞有什麼含義,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是斜槓青年?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斜槓青年是什麼梗?  晚上大家在思考人生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多做些事情?感覺人能做的事情很多,可以一邊寫文章一邊去當歌手,可能還可以兼職做一名調酒師,在工作不忙的時候做一名旅行者到世界各地旅遊。
  • 斜槓工作能為斜槓青年帶來什麼?
    斜槓青年是如何通過斜槓工作獲得自我實現?這是本文嘗試回答的問題。具體而言,本文依據將斜槓青年的自我實現進程劃分為三個維度,即嵌入、表達和認同,關注斜槓青年如何通過斜槓工作嵌入新的情境、完成真實表達,以及他們在流動的現代社會中,如何規劃反思實現目標獲得自我認同,最終獲得自我實現。
  • 神秘的斜槓青年,都在做什麼副業?
    他們之中,有90後的新新人,有80後的職場社畜,也有70後的"老青年"……很多人好奇,為什麼斜槓青年越來越多了,那些斜槓青年都做些什麼副業?身邊很多斜槓青年,一邊經營奶茶店,一邊給人家畫畫,也有平時坐著朝九晚五的工作,周末去當外聘老師,還有程式設計師,平時做美食播主,撰寫美食書等等,大家不滿足於只被一份工作定義,哪怕辛苦一點為夢想而拼一把。對斜槓青年來說,世界那麼大,想做的事情很多,怎麼都按捺不住一顆想要付諸實踐的心。
  • 透析斜槓青年現象:加這道斜槓,是對人生的鄭重選擇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8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清研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中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以80後至95前人群為主,高學歷人群佔據「兩棲」青年的主流。  「斜槓青年」怎麼一下子多了起來?
  • 青年,你準備好「斜槓」了嗎?
    「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亦是更加龐大。作為一個新興詞彙和現象,風靡網絡的「斜槓青年」,意味著新生一代青年越來越多元化的選擇,代表著一種流行風尚與生活態度,也是關照社會開放、進步、變革步伐的一面鏡子。
  • 人工智慧時代|斜槓青年 敢於人先
    什麼是斜槓青年?「斜槓青年」的概念出自於《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她認為,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單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有多重職業與多重收入。這些人在他們的自我介紹裡面,會使用「斜槓:/」來區分不同的職業,於是「斜槓」就變成了這些人的代名詞。如:工作時間是某大學的企業管理教授,休息的時候就變成了企業的管理員,周末利用休息時間還能成為筆耕不輟的作家...「大學教授/企業管理員/作家」的多重身份,就是對「斜槓青年」的完美詮釋。
  • 雙重職業下的斜槓青年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斜槓青年? 2007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Marci Alboher)在其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中正式提出了「斜槓一代」(Slash Generation)的概念,也就是指通過多種職業、身份生活的人群。
  • 8.2%的職場人擁斜槓收入「斜槓青年」想詩和遠方?靈活就業了解一下
    「我是一名程式設計師,同時也是一名攝影師和貝斯手。」「我是一名公關,也是一名小紅書博主。」當下很多年輕人不再只擁有單一職業,多重標籤成為他們的特徵,這群人被稱為「斜槓青年」。「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它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小明,記者/作家/攝影師,「斜槓」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斜槓青年」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也是進步的體現。
  • 成為斜槓青年,才發現自己這麼優秀
    對那些想通過知識變現,成為知識IP,斜槓青年的人們,作者在《知識變現》書中,幫你全面升級,告訴你如何成為一個斜杆青年,讓自己具備專業的核心競技能,多一份副業收入,從而對生活擁有更多的掌控權,選擇權,可進可退,收放自如。近年來,斜槓青年一詞大火。那麼,斜槓青年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 如何做一個「斜槓青年」?
    我想,這是第一次最真切地感受到,做一個「斜槓青年」是這麼幸運。斜槓青年,是近年來常被提起的一個詞。什麼意思?就是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而網上的直播課,說實話我還沒有做好當主播的準備,因此這一部分的工作暫時被擱淺了。但線上的寫稿依舊沒有停,相反因為有了更充分的時間,我的寫作工作其實比往常還要多了一些。所以,平衡了一下,只能說疫情對我而言,有影響,但問題不大。
  • 「斜槓青年」,真的是「斜槓」?
    首先,讓我們重新普及科學,什麼是刀鋒青年?單詞「斜槓青年」來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所寫的書《雙重職業》,這意味著不再滿足例如:阿珍,行業銷售美食家/editing;阿強:Programmer/物流管理/遊泳者。
  • 你要做的不是斜槓青年,而是斜槓中年
    斜槓職場人在不斷增加。在斜槓的同時,不少職場人也有隱憂:領導是不是不喜歡員工分心其他事情?HR招聘時會不會歧視有斜槓職場人。 其實你想多了。 首先看斜槓職場人的核心技能,是否能勝任企業的崗位需求;如果這一條不匹配,斜槓得再精彩也無濟於事; 其次看斜槓技能是不是與核心技能相輔相成,比如招市場經理,如果候選人本人運營個人公眾號,或者是某個社交媒體上的大V,有著出色的個人品牌,那顯然對做好本職工作是加分項。
  • 職場興起「斜槓青年」
    畢業後,不少年輕人則身兼數職,同時「打幾份工」,成為名副其實的「斜槓青年」,也賦予了靈活就業全新的含義。  所謂「斜槓青年」,指的是不滿足於「專一職業」,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  有相關兼職平臺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已有超過20%的大學生有意向或者已經兼職多份工作。
  • 論斜槓青年斜槓一詞
    「斜槓青年」是近幾年產生的新生產物,何為「斜槓青年」?斜槓一詞,來源於美國,用以指代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而現在指的是現在身兼數職的青年能者,白天西裝革履,晚上熱情奔放,化身寫手,在自己的專欄更新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