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你準備好「斜槓」了嗎?

2020-12-22 瀟湘晨報

「不會彈鋼琴的編輯,不是好攝影師。」「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亦是更加龐大。

作為一個新興詞彙和現象,風靡網絡的「斜槓青年」,意味著新生一代青年越來越多元化的選擇,代表著一種流行風尚與生活態度,也是關照社會開放、進步、變革步伐的一面鏡子。

「斜槓青年」熱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近年來,逐漸興起的「斜槓青年」熱與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社會分工的逐漸細化息息相關。尤其是網際網路產業的快速崛起,催生了一大批新興職業,為年輕人展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才華提供了平臺。與此同時,「技多不壓身」,掌握更多的技能,提升自身含金量,增加職業選擇「籌碼」也成為新生一代青年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的現實需求。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日,很多青年都在試圖加入「斜槓」隊伍。

在擁抱「斜槓」中乘風破浪。與傳統職場中,單一、穩定和保守不變的工作框架相比,擁有多個職業、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能夠在更多的崗位和空間中挖掘自身潛力,拓展自我能力。「斜槓青年」不只是身份的疊加,自主選擇的職業觀和以興趣為出發點的社會實踐,不僅可以豐富個體的人生體驗,也能進一步釋放個性、激發活力,有助於新生一代青年成長為多思多研的人才,在職場的海洋裡乘風破浪。

不過,「斜槓青年」不是想做就能做,需理性而行,不能盲目跟風。畢竟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撒胡椒麵式」的選擇和愛好,容易導致淺嘗輒止、術業不精。廣大青年要以理性審慎的姿態,看待「斜槓青年」的光環,特別是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將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真正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優配置。正如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中所說:「我們應當認真考慮:所選擇的職業是不是真正使我們受到鼓舞?」

所以,青年,你準備好「斜槓」了嗎?

延伸閱讀:

「加這道斜槓,是我對人生的鄭重選擇」 ——透析「斜槓青年」現象

白天,西裝革履,言談儒雅;下班後,背心短褲,熱情奔放;閒暇時,化身寫手,在自己的專欄更新文字。這是公司職員/健身教練/自由撰稿人成宇的日常。眼下,成宇這樣的年輕人有一個很「潮」的標籤——「斜槓青年」。

「斜槓」(「/」),是最早由美國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在《一個人/多重職業》一書中提出的概念,用以指代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斜槓」概念進入中國便與青年文化一拍即合,成為年輕群體的一種流行風尚與生活態度,風靡社交網絡。

「斜槓青年」,看上去似乎只是一個人身份的疊加,實則是經濟社會變革和個體觀念轉變等多種因素產生的化學作用。這是一道擺在當代青年人面前的不定項選擇題,大多數職場人都得填寫答案。

大環境賦予的多元選擇

身兼數職,在十年前或許為鳳毛麟角的能者所專有,而現在的年輕人對此已司空見慣。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8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清研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中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以80後至95前人群為主,高學歷人群佔據「兩棲」青年的主流。

「斜槓青年」怎麼一下子多了起來?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斜槓青年』是社會開放、進步、變革的必然產物。現在我們良好的、開放的社會環境,使得青年人思想越來越開放,興趣越來越廣泛,選擇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一種說法是,「斜槓青年」是新興業態急速發展的產物。隨著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美妝達人、付費諮詢師、數位化管理師等新興職業強勢崛起,為多重職業者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時,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和運用,大大改變了生產組織形態,也解放了對工作場景的束縛。當一個人就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服務提供商時,「斜槓青年」便有了「生長的土壤」。

西安小夥兒車虎是一名自由攝影師,他每個月有一半時間在拍攝,每個月平均下來能有2萬元左右的收入。疫情期間,車虎的攝影訂單受到影響,他選擇加入斜槓一族,註冊成為外賣騎手增加自己的收入。

《2020餓了麼藍騎士調研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騎手擁有「多重身份」:26%的騎手同時是小微創業者,4%為兼職自媒體博主,騎手們還有可能是司機、白領等。

當前,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的高速發展顯著提高了臨時性工作的分配效率,擴大了「打零工」的受眾和規模,形成零工經濟。從兼職送餐送貨,到兼職做設計、寫作、翻譯、分享知識技能,眾多像車虎一樣的「斜槓青年」都在零工經濟湧現。

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現在新業態蓬勃發展,大概有1億人就業。我們的零工經濟也有2億人就業。

「斜槓青年」,是經濟社會發展賦予的多元選擇,同時反哺經濟社會發展,為大環境注入年輕人的活力與氣質。

年青一代的自我實現

「斜槓」,是大環境的映射,也是個體的選擇。來自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還表明,一半以上的青年想成為「斜槓青年」,並認為這樣可以高效利用時間,充實生活。可以說,「斜槓」是當代青年中的一種群體價值取向。

小伍是一位具有十餘年工作經驗的地方電臺主播,收入穩定,但現實的工作狀況傳遞給他一個令自己很無奈的信息——自己上升空間有限。面對不明朗的職業前景,他不願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於是他整合電臺工作經驗,發展了播音主持藝考教師一職。他說:「在臺裡的工作難有突破,得給自己多找路子。藝考老師,是把專業和事業融合的最好應對方式,緩解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壓力。」

常徠是湖南農業大學的一名青年輔導員,主抓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他也是一名戲劇導演、編劇。他在湖南農業大學發起成立了虹劇社,2011年曾帶著學生參加在摩洛哥舉行的丹吉爾國際大學生戲劇節,斬獲三項大獎。常徠還自學了吉他,在音樂平臺註冊成為一名獨家籤約音樂人。

「詩和遠方可以與眼前的生活並存。」常徠認為多重職業的生活不是出於對自己本職工作的逃避,而是做加法,甚至做乘法。

「斜槓青年」中有很多人的態度與小伍和常徠一樣。來自「時代數據」的調查顯示,渴望成為「斜槓青年」的三大原因是尋求額外收入、出於興趣、自我投資與提升。可見,「斜槓」是年輕人關於自我發展的價值取向,它強調的是多元化的平衡,以及個性和潛能的探索,並鼓勵將工作、生活和愛好進行更好地融合。

《中國青年研究》雜誌發表的一篇關於「斜槓青年」的研究分析了這一價值取向產生的背景:隨著現代社會一部分結構化組織和穩定性規範被打破,靈活的勞動力市場和結構性失業出現,消解了青年就業人群的工作安全感。青年人也面臨自我實現的困境,包括職業中產生的無力感、迷失的價值感和缺失的自我認同,這迫使他們重新尋找工作的意義。

「斜槓」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年輕人所追求的自我實現。研究指出,斜槓青年通過嵌入、表達、認同三種途徑完成了自我實現:嵌入新的工作情境,從而消解風險社會和主職帶來的無力感,獲取正向能量;將個人成長與職業發展相融合,從而獲得真實的自我價值表達;在斜槓工作中獲得成就感,重新尋找到對自我和社會的意義,從而獲得自我認同。

「斜槓」是一種價值觀,而非成功的方法論

「斜槓」人生,看起來是魚與熊掌可兼得,但不斷有不一樣的聲音出現,給年輕人敲警鐘。「很多自稱為『斜槓青年』的人,這個學一下,那個看一下,表面上是在追求多元化的生活,其實是在盲目膚淺地通過急速變現獲得成功。」女性撰稿人龐金玲在知乎專欄中寫道。

龐金玲認為,很多人只是看到了「斜槓青年」身上令人羨慕的控制感和成就感,卻忽視了他們背後在個人品牌和技能上的鑽研。有的人「斜槓」,是在了解自我之後,多維度精進成長的結果,而有的人的「斜槓」,是顧不好本職工作之外的身兼數職。

不少人持相似的觀點,認為「斜槓青年」容易淪為「兼職接活兒」,分散本該專注精進本職的時間,在工作8小時外也忙得半死、卻事倍功半。

爭議的焦點主要在於「斜槓青年」和「兼職青年」的邊界問題。事實上,「斜槓」作為對多重身份和職業者的代稱,其本義是中性的。零工、兼職,都是「斜槓」的不同表現形式。「斜槓」與兼職無區別,而專注與兼顧有矛盾。

社交媒體上的「斜槓」潮流,常常呈現為自由充實的多面手、追求理想的先行者,於是「斜槓青年」往往被賦予精英化、理想化的形象。但不該忽略的是,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選擇經營多元身份,註定承擔多種壓力,並伴隨「樣樣都會、樣樣不精」的風險。

「斜槓」是一類青年的價值觀,但不是青年成功、成才的方法論。「『斜槓青年』的內核是積極探索多元的人生,讓人生有更多選擇。不論是不是『斜槓』,都要慎重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居安思危,這是不衝突的。」成宇說。

「事實上,不論你想成為一名『斜槓青年』,還是一名超級專業人士,你都應該首先成為一名『內核青年』——以內在驅動、自我比較以及內在評價為核心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忠於內心的抉擇,過上更加富足與幸福的人生。」媒體人艾菲這樣說。(光明日報記者 李丹陽)

【來源:綜合新華網、光明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斜槓青年?如何做一個斜槓青年?
    身份之間用斜槓進行區分,這就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指的是在除了幹好本職工作獲取正常的收入之外,另外拓展出收入渠道的年輕人。譬如,現在很多人在工作之餘,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和人脈圈做微商,賣產品換取差價收入,他們就是典型的斜槓青年!前一段時間,一個收費站的中年婦女下崗言論的新聞被炒得沸沸揚揚。
  • 你怎麼看待「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一詞出自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雙重職業》一書。由於很多人現在從事多種職業,在介紹的時候各種職業用斜槓區分,因此這種人被稱作「斜槓青年」。,也算是「斜槓青年」只不過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下他們還是完成了學業。
  • 做「斜槓青年」找到好平臺是致勝關鍵
    在職場生涯上你有「B計劃」或「C計劃」嗎?當下,像靈活用工從業的職場人士被稱作「斜槓青年」或是「兩棲青年」。他們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群。眼下,「斜槓青年」和「自由職業者」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斜槓」能帶來哪些收益?
  • 如何做好一名「斜槓青年」?
    你了解「斜槓青年」嗎?這一群體有何特徵?需要正視哪些問題?今天,傳播君帶你了解一下。「斜槓青年」指的是這樣一個人群,他們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多元生活。「斜槓青年」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不同職業或身份,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再比如,李四在工作時間是一名程式設計師,工作之餘是一名業餘作家,那麼「程式設計師/作家」便可出現在他的自我介紹文字中。「斜槓(/)」便是對「斜槓青年」職業或身份的詮釋。如今,「斜槓青年」現象越來越流行。
  • 「斜槓青年」,真的是「斜槓」?
    你可以砍,但請不要衝進去。晚上好,這是十年期的鈔票。首先,讓我們重新普及科學,什麼是刀鋒青年?對光明日報發表論文的評論:「『斜槓青年』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也是進步的體現。」這個詞經常被比作「佛系青年」,他代表某物「無所謂」(放慢速度,盡你所能)。在這個日益多樣化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有不受約束的權利。尤其是新青年。
  • 關於「斜槓青年」的真相……
    你聽過「斜槓青年」嗎?近幾年好像被玩壞了——似乎工作之餘能做飯、會拍照,就是擁有廚師/攝影師等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於是人人努力學習新技能,只需入門即可自稱擁有了斜槓身份。如此看來,只要花費時間精力去學習新東西,即使沒啥成效,也算擁有了斜槓身份?嗯... 這應該是對斜槓青年有點誤解...
  • 進擊的「斜槓青年」
    「不會彈鋼琴的編輯,不是好攝影師。」「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更加龐大。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清研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濟南大學教授朱海濤認為,「斜槓青年」是年青一代的自我價值實現。
  • 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
    @職場人,你有職場「B計劃」「C計劃」嗎?眼下,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越來越多,「斜槓青年」和「副業剛需」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斜槓」就是副業和兼職嗎?哪些「斜槓職業」更受歡迎?爭當「斜槓青年」是否會違法?什麼樣的「斜槓職業」是職場最優解?
  • 雙重職業下的斜槓青年
    例如阿秀就是一個斜槓青年,名字後面可以加上記者/新媒體運營/演講師/個人管理專家好幾個頭銜,這個「/」成了定義我身份的重要標誌。 在中國這樣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每個人認識的人裡,都有或多或少的斜槓青年。業餘做公眾號/攝影師/調酒師/自由撰稿人/插畫師等五花八門工作的的並不鮮見。
  • 「有人說」只是「別人說」,發揮好匠心精神,再去做斜槓青年吧!
    如果你也曾這樣焦慮過,那麼恭喜你,這篇文章就是針對你寫的。看來大家的工作也並沒有多忙嗎,工作之餘還能讓大家有心思想這些事情,發展前景堪憂啊!相信很多人都想要找一些工作之餘的副業,增加自己的收入,充實自己的生活。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副業顯然是存在的!
  • 你要做的不是斜槓青年,而是斜槓中年
    斜槓職場人在不斷增加。在斜槓的同時,不少職場人也有隱憂:領導是不是不喜歡員工分心其他事情?HR招聘時會不會歧視有斜槓職場人。 其實你想多了。 如今的招聘經理不少也都是80後的小夥伴,大家反饋的主流觀點是:斜槓職場人一般不會減分,相反,如果斜槓的搭配合適,將是求職的加分項。
  •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斜槓青年具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比如說你正職是一個銷售,然後還在額外時間寫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那你就可以說你的職業是:銷售/自媒體編輯,中間那條斜槓就是這個詞彙的來源。
  • 什麼是斜槓青年?如何成為自由職業者?
    #你是否厭倦了單一的上班族生活,你曾經想過體驗斜槓生活或多職生活嗎?如此不斷前進,慢慢的斜槓也會越來越多。然而斜槓太多也不是好事,最好的是實在的斜槓有可證明的能力。比如想要成為作家,至少得寫過幾本書,而且銷量還不錯。比如想要成為網紅,至少粉絲得過十萬。第四,自我管理非常重要,要拿得好分寸。
  • 萬字整理:左手自由職業,右手斜槓青年
    大家好,今天更新的內容是「逆行人生」第18期播客的文字版整理。 這一期的話題是「自由職業對話斜槓青年」。 嘉賓是採訪接觸了近200名斜槓青年的社科院研究員牛天,我們進行了一場時長2個多小時的深入交流,聊了我們這些年採訪自由職業和斜槓青年的觀察和感受。
  • 不會搞副業的藝人不是好斜槓青年
    這樣看來,王一博同學還是一名有著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呢! 王一博這位斜槓青年可謂是太優秀了,不光主業做得好,副業做的也是風風火火呢。主業:唱歌跳舞;副業:主持,摩託競技,演員。
  • 「斜槓青年」英文怎麼說?
    我們的大腦適合這樣運作嗎?!除了同時處理很多工作的這種多任務 multitask 以外,如果要形容一個人有很多種不同的技能、同時有很多不同職業、身份的話,英文該怎麼說呢?中文的話大家想必都有聽過,叫做「斜槓青年」,那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英文有哪幾種用來形容這樣的人的詞彙吧!『斜槓青年』英文怎麼說?
  • 眼下,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越來越多
    @職場人,你有職場「B計劃」「C計劃」嗎?眼下,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越來越多,「斜槓青年」和「副業剛需」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斜槓」就是副業和兼職嗎?哪些「斜槓職業」更受歡迎?爭當「斜槓青年」是否會違法?什麼樣的「斜槓職業」是職場最優解?
  • 斜槓工作能為斜槓青年帶來什麼?
    斜槓青年是如何通過斜槓工作獲得自我實現?這是本文嘗試回答的問題。具體而言,本文依據將斜槓青年的自我實現進程劃分為三個維度,即嵌入、表達和認同,關注斜槓青年如何通過斜槓工作嵌入新的情境、完成真實表達,以及他們在流動的現代社會中,如何規劃反思實現目標獲得自我認同,最終獲得自我實現。
  • 錯過了靳東的「斜槓青年」,就過好「斜槓餘生」吧
    現場一片狼藉,老父親看著無言以對的兒子斥責道:嘴裡的玩意不夠你修理,開始修理人了?程皓不服氣地頂嘴:「斜槓」你懂嗎?我這是「斜槓青年」。在此之前,對「斜槓」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兼職一層。直到翻開《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才了解這一新潮詞彙的產生及發展。
  • 論斜槓青年斜槓一詞
    「斜槓青年」是近幾年產生的新生產物,何為「斜槓青年」?斜槓一詞,來源於美國,用以指代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而現在指的是現在身兼數職的青年能者,白天西裝革履,晚上熱情奔放,化身寫手,在自己的專欄更新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