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文/曉斐《菜根譚》有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空雲捲雲舒,去留無意。講的是人生的一種清靜界。當執著於好的、壞的,對的、錯的時,就會升起無盡的煩惱。因獲得內心歡喜的而雀躍,因失去內心在意的而沮喪。當開始面對花開花落,無過度的欣喜或傷感時,內心裡的平和就會是一股強大的念力。在遭遇挫折或困擾時不怨懟,在經歷繁榮錦繡時不浮誇。看花開花落,望雲捲雲舒,心如天空般湛藍。當已感覺看透人生時,不再為是否心中執念而尋根溯源,不再為必須探知究竟而勞心費神。一切都是剛剛好,你意識告訴你「 你不知道 」,可你的潛意識通知你「 其實你知道 」。你以為過去已經發生,未來還未可知,其實現在就是一切的詮釋。哪兒有什麼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其實同時在不同維度發生。此端改變,彼端改變。這是現代科學已經被驗證的量子糾纏的現象。所以你若感覺現在有了卡點,那一定是過去經歷的事情造成的情結依然在那裡。打個比方,一個人在原生家庭裡形成的行為或認知模式,會成為此人現在或未來面對外界的模式。儘管你很不想這樣,但似乎這些如同「魔咒」般揮之不去。比如曾經接待過的一個女孩,從小因為父親出軌造成家庭破裂,也導致了她與父親關係的破裂,由此形成了對父親的怨恨和指責。而這種創傷的模式不僅影響著她的親密兩性關係,還因為由此造成的嚴重情緒困擾導致她的身體出現各種狀況。如這個女孩,如果不能清除內心的掛礙,又怎麼能有看庭前,望天空的清靜之心呢?因此,境界的獲得源自於清靜心,清靜心的獲得源自於清除內心的掛礙。清除內心的掛礙除了不斷學習精進,還可以學會借力。人在世間,或追名逐利,或兩袖清風,到最後都是想尋求一個內心的安寧。追逐名利的不斷攀緣,極力競取,無非想圖個心裡的快意。看,我比別人強,我比他們好。這種人生必定起伏跌宕,只要心裡住著他人,內心註定無法安寧。兩袖清風者會更多的執著於看自己,如何守住自己的身心,時時警醒勉勵。故而,看自己者受他人幹擾較少,留於自己反省頓悟的時間較多。因此,能夠獲得清靜心的機會也會增多。人生不易,讓自己處於風口浪尖,還是處於風和日麗值得思量。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而不是投射他人,抵達某種境界的能力才得以有更好的修行。
~end~
(圖片來自網絡,原創者可以自行撤回或聯繫刪除。感謝,感謝,再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