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早有讀者爆料,天水巷那家巴比饅頭店換老闆了,原先那個長得像全智賢的女孩子走了。
400米不到的天水巷(因為附近有個胭脂新村,所以很多人也叫它胭脂巷),不長,巷子也不寬,充滿了煙火氣息,從東到西,開著各種口味的餐飲小吃,麻辣燙、蘭州拉麵、沙縣小吃……
巴比饅頭店挨著沙縣小吃,開在小巷東端,離杭報大樓很近,很多同事都光顧過小店。
我也常去買早餐。小店不大,二十來平方的一個小通鋪,裡邊貨架堆著蒸籠、麵粉,門口處搭了臺子,賣包子、茶葉蛋、煎餅、豆漿等。
以前經營包子店的是一對小夫妻,男的長得清秀,有點瘦,女的微胖,笑呵呵的給人親和感,讀者爆料說的胭脂巷全智賢就是說她。
我對小夫妻倆有印象,他們的生意很好,上午八九點還需要排隊,客人多,生意忙,兩個人圍著屋子轉圈,難免會拿錯客人需要的某種口味包子。有一天,老闆娘數落她老公,說的是方言,那聲音我聽得很舒服,在外讀書工作的日子,大多數時間都說普通話,在報社樓下難得聽到老家話,怪悅耳怪舒服的,一問果然是安徽老鄉,他們是安慶懷寧人。
老闆娘小汪,因為有讀者打進熱線說天水巷包子鋪新來的小妹服務特別熱情,2014年快報還以《饅頭小妹》為題報導過她。前面開店的是她爸,後來把店轉給了她和老公。小汪一來上班,顧客們對她的印象就很不錯,態度好,聲音好聽,長得也漂亮,大家叫她「饅頭小妹」。
「饅頭小妹」小汪。本報資料照片 攝於2014年
2014年韓國電視劇《來自星星的你》熱播,一天有人買包子回來說,饅頭小妹長得像女主千頌伊,後來樓上不少人稱她「胭脂巷全智賢」。
「饅頭小妹」小汪。本報資料照片 攝於2014年
小汪像不像全智賢,有人說「確實像」,也有些人說「哪裡像」。我沒見過饅頭小妹年輕時的樣子,看她過去的照片,甜甜的酒窩,確實有幾分相像。
聽說像全智賢的饅頭小妹不開店回老家了,辦公室熱鬧起來。
「哈哈,終於有人也說她長得像全智賢的了。」何老師到報社快20年,做記者也做編輯,採訪趕時間就饅頭包子填個肚子,做編輯值夜班也常常茶葉蛋當點心,天水巷哪家店賣什麼,什麼好吃,他門兒清。
「第一次見到饅頭小妹有些年頭了,那時她還年輕,長得水靈,我一眼看過去就覺著像全智賢,特別是側顏、眉宇間,有點像,我盯著她看了好幾秒。」那會兒電視劇正熱播,全智賢在坊間人氣很旺,「和她也沒交流過,一般都是我說要兩個肉包、菜包,那會兒還用現金,我給錢她找錢。」
「我剛去買包子的時候,她還是小姑娘,後來眼看著肚子大起來,再後來有段時間沒在了,過了幾個月肚子又小了,看來孩子生了,人比原來胖了一圈。」
也有人說,饅頭小妹胖了以後就不太像全智賢了。
編輯毛老師說他見證了饅頭小妹從小姑娘到成為一個母親和老闆娘的變化,感覺她挺不容易的,和老公兩人靠辛苦賣包子,買了一輛奧迪A4,又覺著很勵志。
前天上午,我到包子鋪,饅頭小妹不見了,店鋪名稱、設施都還是原來那樣,原先一對小年輕變成一對中年夫妻,現在的老闆老闆娘是小汪的表叔表嬸。
「他倆周日下午開車回老家的,店鋪和宿舍都轉給我倆了。」表嬸說。
一輛皖H車牌白色大眾途觀停在店門外車位上,表叔表嬸也是周末開車來的杭州,來了就幹活,包子鋪一天也沒停,馬上開業,無縫對接。
表叔表嬸的車停在店門外,他們住在附近,停車是包月的。
「這車子不錯,聽說小汪開了輛奧迪A4對吧。」我和表叔搭話。
「這車30多萬,小汪那輛車也是30多萬。」表叔笑著說,老家安徽懷寧江鎮幾乎都是做包子的,在江浙滬廣東北京各處開店,都開上車子了,有些人家有好幾輛。
表叔在一旁盯著手機,他在看視頻監控,監控裡是一座宅子院子外一角,有工人在施工,這是他家的房子,前兩年新蓋的,最近才裝修,前後花了60多萬,平時人不在家,家裡會裝監控,下午包子店不忙,他盯著監控看看施工。
小汪表叔手機上遠程監控老家裝修。
表叔表嬸穿著都很樸素,表叔說:「我們都是幹活的人,穿得齊整幹活彆扭。也只能說是條件慢慢好起來了。」
表叔老家,安徽省懷寧縣江鎮,一個人口3萬多人的小鎮子,地方名吃「江鎮饅頭」後來走向全國,全鎮幾乎一半人家都做包子,靠饅頭、包子打天下,被中國糧油協會授予「中國麵點師之鄉」稱號。
表叔1996年和劉會平一起到廣西做包子生意,那年他18歲,劉會平比他大一歲。劉會平最開始是學做油漆工的,後來轉行做包子饅頭。
「那時候年輕,可也是真的累,晚上十一二點才睡覺,凌晨兩三點又要起床,發麵、和面。那時候窮,房子也租不起,就在店鋪裡,用水管衝衝地面,打個地鋪,能美美地睡一覺是很奢侈的願望……」
在廣西待了一兩年,劉會平1998年去了江蘇上海,還是做包子。2003年他創立巴比饅頭的品牌,開始招加盟商,都是一個地方出來的,他混的好,老鄉幫老鄉親戚帶親戚,表叔也就加盟了。統一配送餡料,比自己手工剁餡省事不少,包子也賣得比過去好。巴比饅頭現在有2000多家加盟店,一年營收據說有10個億。
「包子點心是小本生意,都是辛苦錢,一分一釐攢起來的。」表嬸說每天凌晨2點起來和面發麵揉面,包包子,天微微亮包子就要蒸起來,中午空一點,她和老公其中一個看店,另一個回家打個盹,晚上開到7點多關門。
表叔表嬸在杭州做包子生意16年,在拱宸橋和下沙大學城都做過,他們說在一個地方待久了會有疲勞感,這次搬到天水巷就是想換個環境,接觸不一樣的客人,有新鮮感。「包子生意不好做,身體上累點苦點都不算啥,主要是孩子丟在老家,有時候深夜醒來,想到孩子,就覺著虧欠她們多。」
表叔表嬸兩個女兒,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做餐飲的,一天也不得閒,前些年都是過年回家一次,沒事不放假,這兩年開車方便,家裡有人情往來也會休息兩天回家。」
「做早點行業起早貪黑,很辛苦。」表嬸說,小汪(饅頭小妹)他們夫妻倆也是吃不消了,打算先休息一陣,接下來要轉行,還是做餐飲,說是到蕭山做鍋貼。
我聯繫上饅頭小妹小汪,她已經在老家,剛剛拔了牙,說話不方便,只能在手機上打字通過微信和我聊天。
上周末她和老公開車回老家的,店鋪轉給了表叔表嬸,他們做包子很多年,轉給他們她很放心。
「我在杭州開店快7年了,和天水巷的老主顧們都很熟悉,離開那裡我真是捨不得,真的很感謝大家這些年對我生意的照顧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