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正是: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中學讀唐詩,讀到杜甫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時候並不能特別理解,畢竟"少年不識愁滋味"。直到長大後自己感興趣讀了更多的歷史資料,看到那一張張晚清百姓的照片,才真正將詩文與生活聯繫到一起。
晚清的百姓到底有多苦?看看這些讓人不忍直視的百姓吧,換成是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了。
晚清政府有多廢這件事不用我過多贅言大家也都清楚,內憂外患民不聊生,還籤下了一堆喪權辱國條約,大把大把的白銀如流水一般湧入列強口袋,光是一個《辛丑條約》需要賠款的數額,本息相加就高達9.8億兩白銀。
給列強的賠款是一部分,供清朝王室的開銷是另一部分。清朝的宗親制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真的很讓人匪夷所思,害怕宗親奪權,所以宗室子弟基本少有能夠參與政事的;不讓人工作,又讓人拿錢,每個宗室子弟都能定時領到屬於自己的花銷;再加上這些身居高位的宗親越生越多,代代相傳宗室子弟也就越來越多,需要給他們的錢財也越來越多。
還有一部分來自於皇家的奢靡享受。這裡的皇家不是泛指,而是特指,慈禧太后一人抵得上一群。人家康熙跟乾隆因自身功德,所以晚年辦個千叟宴,慈禧太后不甘落後,過生日也要大辦,一場六十大壽網羅了大半個中國的好東西,為了修園子還挪用海軍軍費。
這樣龐大的開銷都是白花花的銀子,銀子哪裡來?百姓身上來。
康熙作為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的君主,在功績上還是不可否認的,他在任期間社會發展,百姓生活較為寬裕,他為了保證百姓的利益下達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但1840年,英國用炮火強扣華夏國門,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從此神州大陸滿目瘡痍,開啟了賠款之路。
為了償還高額款項,還為了維持清朝皇室宗親的體面以及慈禧太后的肆意享樂,百姓賦稅一加再加,繳稅種類花樣百出,這樣一個公認的最為衰弱的時期,財政收入達到了整個中國封建王朝之最,高出康乾盛世十倍,連歷史上最富有的宋朝都難及項背。
自鴉片戰爭之後清朝稅收年年增高,1899年突破一億兩大關,而《辛丑條約》一籤訂更是瘋了一樣上漲,1908年突破二億兩,清政府在1912年初正式宣告破滅,而1911年底時,清朝的財政收入已經突破了三億兩。
看看鏡頭下的晚清百姓的真實生活吧,各個瘦骨伶仃,找不出一個身上有幾兩肉的;衣衫襤褸是常態,更多的是連衣服都沒得穿,更遑論鞋子。諷刺的是,哪怕吃不起飯穿不起衣,晚清百姓們也要吸食鴉片,或許只有鴉片的煙霧繚繞中,他們才能短暫忘卻這吃人的晚清社會。
圖片比文字更具衝擊力,也更具說服力,文字的描述無法避免帶上主觀色彩,這點就連《史記》等史學著作也無法避免,但照片則不一樣,它是客觀的、真實的。這本《你一定要知道的老照片》精心挑選了400多張珍貴的老照片,其中就包括很多晚清以及民國時期的民生百態,每張照片都配有精準解讀,原價159現價僅需88,讓你通過圖文相結合的方式更加直觀體會百年來風雲變幻與社會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