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窮人都吃什麼?放到現代,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2020-12-11 騰訊網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一詩中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描寫。自古就有著貧與富的矛盾,有人富就會有人窮,這種衝突的關係已經存續了數千年。

《前漢孝武皇帝紀四卷第十三》中記載「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在古時的社會裡,貧富差距遠比現今社會更為明顯。由於封建社會下貴族與皇室的存在,大批的財富都聚集與此,他們有著珍饈美酒相伴,無憂無慮。而作為平民的那些古代窮人們都吃什麼呢?換做今天的我們肯定是一天都堅持不下去,古人太苦了。

我國一直都是一個以農耕文化為基石的國度,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先輩就已經開始了種植業的發展。早在《詩經·周頌·清廟思文》中就有記載到「貽我來牟",亦作"麳麰"」,在那時的北方小麥的種植已經非常盛行。而根據《史記·夏本紀》記載,在大禹時期南方也開始了水稻的種植。

小麥和水稻都是我們長久以來的主食,它們通過加工可以形成米、面等食物,也是最為常見的糧食。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我們的生活中又出現了「五穀」這種說法,「稻、黍、稷、麥、豆」構成了我國歷史上最為主要的糧食。

在古代的時候,調味品並沒有受到太大的重視,人們對於食物最為直觀的要求就是飽腹感。在春秋時期,土地私有制的出現讓大批的農田都被奴隸主和地主們囊括了,沒有足夠財富的平民們是很難擁有一塊自己耕種的土地的。

更何況,相比於現今的種植業,沒有經過改良的「五穀」實在是一種低產的作物。明朝萬曆年間才有了紅薯這種生長性極佳的作物引入,清朝才開始推廣;17世紀的時候馬鈴薯才姍姍來遲,玉米更是明朝晚期才流入。

有著一兩塊地耕種的平民也都是種植「五穀」,但是低產讓他們自給自足都十分困難。而地主們就更不會大方的把自己的糧食分給百姓了,那對他們來說可是能換錢的心頭肉。所以沒有土地的窮人們只能自己去想辦法。

沒有糧食,就只能靠野菜來解決了。在古時路邊生長著大量的蕨類,它們含有豐富的澱粉,並且十分容易採集。《本草綱目》中記載到「蕨生山間。根如紫草。人採茹食之。」食用蕨類並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情。

在沒有調味料和事物的時日裡,不僅打獵可能會因為沒有力氣而失敗,長期食用不調味的肉食,那種生腥噁心感足以讓人崩潰。所以為了填飽肚子,對於窮人們來說,刺槐花、榆錢樹皮、魚腥草等等,這些都是他們的食物選擇。富人們對這些野菜不屑一顧,但是窮人們卻將它們視為救命口糧。

我們小時候就知道紅軍長徵的艱苦日子,吃樹皮啃草根,但是那終究有改善的一天。而古代的這些窮人,除非行大運,不然終其一生都難以致富,這都是封建社會導致的結果。一日不富,那麼窮人們就得吃這些野菜們一日。

這種生活要是放到現在的我們身上,那可謂是一天都堅持不下去,甚至難以入口。古人們儘管生活艱難,貧困至極,但是在這其中也誕生了不少傳世名人,他們熱愛著生活,克服了困難,追逐著自己的夢想。生活在如此美好條件下的我們,應當學習的是他們苦中作樂,堅持不懈,最終克服困難的精神。

相關焦點

  •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啥?別再被古裝劇騙了,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而且許多文學作品也記載了古代的飲食,如我們所知的「滿漢全席」等,那麼古代的窮人又吃什麼呢?從名著中我們可以發現,首先從《紅樓夢》中,紅樓講述的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以賈家為例,已有許多關於宴席的場景。如林黛玉出入賈府時,有一次吃螃蟹宴,海棠詩社又有一次,剩下的兩次風別是劉姥姥兩入大觀園時設宴款待。而且最能代表貧富差距的,還要數劉姥姥初到大觀園時的盛宴。
  •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什麼?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你或許堅持不了一天
    古代人都吃什麼,可能大家都會想到古裝劇裡面的各種食物盛宴的場面,比如慈禧、乾隆、康熙他們吃的「滿漢全席」,那叫一個美味啊,看得吃貨觀眾們個個都開始流起口水來。好不容易夾住一個小雞蛋,還沒有入口卻因為筷子打滑掉在了地上,還沒有嘗到一兩銀子的味道的劉姥姥為此十分尷尬的感嘆到:「一兩銀子,也沒聽見響聲兒就沒了!」古代一兩銀子對窮人是一筆巨款了,一兩銀子可以換成1000個銅板,而古代窮人每頓飯花的錢最多也就是幾個銅板的錢,所以賈府裡吃的這種一個雞蛋就要一兩銀子的飯菜,古代窮人肯定是吃不起的。那麼,古代窮人都吃什麼呢?
  • 古代窮人一般都吃什麼?別被電視劇騙了,換作你可能堅持不了一天
    中國古代被稱為禮儀之邦,除了服飾、酒禮、喪葬,就連吃什麼都是一門文化,周公制定禮樂後,吃東西更有了嚴格的規定,作為天子,當然什麼都可以吃,天子以下的人,吃東西都要看身份地位。
  •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啥?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你或許一天也堅持不了
    很多現代人對於糧食並沒有太高的理解力,甚至會認為:只要袁隆平爺爺還在這個世上一天,中國人就不可能會餓肚子。這只是因為現代人出生的時代和環境實在是太好了,讓人們從來沒有吃過沒有糧食的苦。在1942年時,中國人也經歷過一次大災荒。而那個時候,很多窮人們都沒有辦法保命,也就出現了很多血腥的事件。如果時間再往前推,封建和奴隸制時期生產力水平更低,窮人的生活狀態更差。
  • 中國古代窮人都吃什麼?菜譜會顛覆你的認知,看著就難以下咽
    都說民以食為天,所以吃什麼是平民百姓特別重視的問題,也是國家的基礎問題之一。在現在這個社會,基本上大家都不會愁吃什麼這個問題,便利蜂的美食選擇特別多,大家所思考的應該都是吃什麼營養?吃什麼好吃?那在古代,他們的飲食習慣又是怎樣的呢?
  • 晚清窮人的真實生活有多慘?清宮戲都是假的,換做你堅持不了一天
    晚清窮人的真實生活有多慘?清宮戲都是假的,換做你堅持不了一天。比起大自然來,歷史對人類的感情更嚴酷,更殘暴。大自然要求人們僅僅滿足於天賦的本能,而歷史卻要強制人的理智。但是歷史這個東西,都是一步步的進程。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 可能會出現一些偏差。比如現在很多人,學習歷史的方式,都是通過看一些小說, 亦或者看一些電視劇,進而覺得歷史就是這個樣子。我們不妨來看看,晚清窮人的真實生活有多慘?清宮戲都是假的,換做你堅持不了一天。據了解,其實這些照片拍攝於1870年前後,來自澳大利亞人喬治·厄內斯特·莫理循的相冊。
  • 現代中國人都是皇族豪強後代,沒一個窮人後代?專家:原因很簡單
    如今就有人認為:現代中國人都是古代豪族後代,沒有真正的農民後代。這種看法源於什麼,又是否有道理?難道如今的中國人都是古時天生好命,貴種的後代?接下裡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古代農民地位低下,生存壓力巨大 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極度發達的國家,而且歷朝歷代奉行的國策都是「重農桑,輕商賈」,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之下,從事農業耕作的人數註定會很多。 在古代,有四大階級,即「士農工商」,「農」排在第二位。
  • 譚維維13天瘦11斤,網友: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文/阿宏 譚維維在媒體曬出自己一周的減肥食譜,並配文:「聽說有網友用了我的減肥食譜13天瘦了11斤,其實放縱了一段時間的我,最近又重新吃回了我的減肥餐,美味又健康,2021年跟我一起來甩膘吧。」最後調皮地來了一句:張貼一張過去的圖片在床頭,睜眼就開整。網友:八塊腹肌的目標都實現了,真難啊!
  • 不為人知:古代「八百裡加急」有多快?專家:放到現代,快遞也
    卞鼥要麀寈穮嵁枓鴉埳寊七即鸀嶾祩欰儋椡瓊銑讋孳蛞柣裄頗蒼瞼謺鵬眽睦嗐朣朎佌匭顦岬閻徟壞駐簃琋眖菹窾伯可以說,在現代,只要有錢就沒有去不了的地方,而古代可不是這樣,古代的交通超級不發達,基本上都是靠走,或者是騎馬,若是從北京到上海
  • 現代禁止近親結婚,古代也這樣嗎?大部分人可能都猜錯了
    據一份研究407名血友病患者的研究報告表明,近親婚姻繁殖出的後代,平均智商要低於常人24.47點,且近親繁殖造成的危害可能會一代接一代地傳遞下去。所以到了現代,我們國家明令禁止近親結婚,禁止直系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結婚。在古代,無論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東方國家,還是受天主教影響的西方國家,大多都把堂親結婚當作有悖人倫的行為,卻又大多提倡表親婚姻。
  • 晚清窮人是怎麼生活的?別再被清宮戲騙了,換你可能堅持不了一天
    相信有不少人會選擇和杜甫不一樣的觀點。在我國歷史當中,尤其是當朝政治越腐敗時期,百姓們越貧苦,日子越難過。人們在一些古裝劇當中,可能會覺得有一些難民們即便是遇到了自然災害,朝廷也不可能會放置不管,會有救濟災民的劇情出現。其實,我國歷史上的那些窮人到底有多窮,完全突破了現代觀眾們的想像。
  • 90年代的「萬元戶」,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文/ 小向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的經濟不斷發展。老百姓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在以前大家都是吃不飽、穿不暖。大多數人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確實,現在的錢不像以前那樣禁用,特別是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更加感覺到了壓力重重。在大城市上萬工資基本上不夠花,因為剛發的工資還沒焐熱就沒了。在大城市一萬塊錢工資都不算什麼,根本就不夠用。可能連一個月的房貸都付不起,由此可見,現在的錢真的縮水了。不過,如果在90年代的時候,"萬元戶"還是很豪氣的。
  • 古代窮人吃鹽有多困難?他們買不起鹽又該吃什麼代替呢?
    一般人吃鹽真的那麼難嗎?要是窮人買不起鹽,他們又會怎樣?一、鹽在古代的重要性現在鹽是生活中很不常見的調料,它的價格特別便宜,但是每個人都不能離開它,如果人的身體長期不吃鹽,就會變得浮腫,甚至出現頭暈的情況。遠古時期,鹽的存在感比現在更強烈,它甚至能決定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
  • 每天都跑步的人是怎麼堅持下去的?
    第一,很多人都有睡床的習慣,但只要能早起,往往有驚人的毅力,他們能堅持做任何事情。第二,許多人的工作時間都在上午九點左右,一般情況下,除了冬天外,其他季節的日出時間,都是在早上七點之前,跑一小時,洗個澡,吃個飯,時間就合適了。這些時間都是完全可支配的,經常晨跑的人,能節省很多時間,時間就會更高效,也更容易成功。如今已近夏季,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也該早跑了。
  • 假如有一天你穿越回古代,平凡人的一天又會怎樣度過呢?
    受網絡小說影響,越來越多人想要了解古代中國人的平凡一天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中國古代的日常生活裡,究竟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如果有機會穿越,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呢?對於中國古代老百姓來說,其實真相的職業劃分其實並不多,比如說士農工商,但我們中國古代大多數人的職業其實就是農民。
  • 百年前窮人究竟有多窮?晚清老照片曝光,換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了
    中學時讀過一首唐詩,讀到杜甫「酒味臭,路有凍骨」這句話時,不免令人費解,畢竟「少年不識愁味」。一直到長大後自己有興趣閱讀更多的史籍資料,看那一張張晚清民眾的畫像,才真正把詩文與生活聯繫起來。清末百姓究竟有多苦?看著那些令人不忍直視的人,換成是你可能會一天天堅持下去。
  • 運動減肥堅持不下去時想想你運動初心是什麼,你就能堅持下去了
    一個讓自己開始運動的原因,也許就成為運動你堅持下去的理由,成為你動力所在。曾經,我開始運動堅持去運動時,也是有自己的原因:一個原因是上班久坐對身體越來越不好,自己頸椎肩椎都感覺很累,想去運動鍛鍊下;一個原因是一個女孩說我好胖,正好是我喜歡的。於是這兩個原因加在一起,讓我更下定決心去運動。
  • 古代窮人能吃什麼?可別被電視劇誤導了,給你錢你可能都會餓死
    古代很多人願意去當兵的原因也幾乎都是參軍之後能吃上一口飽飯。而當時的平民百姓辛辛苦苦種地一年,收穫的糧食自己還沒清點清楚,幾乎就要被當時的官府所剝削得剩不下一口。一旦再碰上什麼自然災害如旱災蝗災等,那一年的收入也就幾乎沒了,但是交給官府的稅收還是絲毫不能少,因此也只能將自己家中的各種物品賣了才能給官府交差。
  • 鹽在古代只有貴族才吃得起,那貧民吃啥?說出來你可能不會信!
    鹽在古代只有貴族才吃得起,那貧民吃啥?說出來你可能不會信! 說起鹽,在我們現代生活中,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調味品。現在大家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食鹽。食鹽不僅能夠為食物增加味道,還能給我們的身體帶來能量。大家都知道,人在運動的時候會流下大量的汗,而這些汗需要用食鹽去補充。
  • 窮人最好的3項投資,堅持下去,早晚能「翻身」,馬雲已經言明!
    有人覺得自己和馬雲相比,在能力和資源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即使獲得了馬雲的經驗,也不一定能像他一樣取得成功。但是馬雲說過,雖然努力了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是肯定不會成功的。如果還沒努力過,就先「認了窮」,這比物質條件上的「窮」更「可怕」。窮人最缺的是什麼?無疑就是資源!那麼,在沒資金、沒人脈、沒房、沒地的情況下,怎麼才能翻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