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窮人都吃什麼?菜譜會顛覆你的認知,看著就難以下咽

2020-12-14 娛樂透明秀

都說民以食為天,所以吃什麼是平民百姓特別重視的問題,也是國家的基礎問題之一。在現在這個社會,基本上大家都不會愁吃什麼這個問題,便利蜂的美食選擇特別多,大家所思考的應該都是吃什麼營養?吃什麼好吃?那在古代,他們的飲食習慣又是怎樣的呢?

現在的我們都要求一日三餐,有的人飯量比較大,可能還會出現一日四餐,一日五餐等情況,但是在古代想要一日三餐是非常難的。在宋朝以前,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基本上都是一日兩餐,如果是家庭比較困難的,可能一日只有一餐,甚至幾日一餐。宋朝以後,國家的經濟條件才得到了一點提升,對於富人來說一日三餐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依舊執行著一日兩餐的習慣。

那古代人一般可以吃到哪些食物呢?朝代不同百姓們可以吃到的食物種類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在西周這段時期,由於水稻和小麥都沒有普及,大家的主食就只能是粟米。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喝粥可能只是我們的早餐。但是對於古代人來說,米粥是他們一日的主食,窮人與富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窮人只能吃粟米,而富人在喝粥的同時可以多加幾個肉菜。

周朝以後,國內開始引進小麥,饅頭開始流行起來,不過這都是富人才可以吃到的東西,窮人就只能吃燒餅之類的。對於窮人來說,大豆也是他們生活中經常吃的食物,因為大豆屬於本地食物,而且生命力極其頑強,很容易播種,但是其飽腹能力不強。

那麼古代人能不能吃肉呢?其實古代人還是可以吃到肉的,但是窮人只有在每年過年的時候才可以吃上一丁點兒豬肉,不過普通的百姓根本不嚮往這樣的美食。

一是牛要用來耕種,二是羊、豬之類直接燒了也不好吃,必須要調味料。

在古代,鹽比糧食值錢多了,更不要說各味調料。因此,人們寧肯不吃這美食,也要節約調味料的成本。

一句話,古代的百姓,最缺的是油、鹽之類,再就是糧食。

打開《太平御覽》可以看到,當時能收幾石糧就是暴發戶的感覺:"谷至石數十錢,上下饒羨"。而在文景之治的高光時代,一石谷也就值100錢,約等於240元人民幣。這也就是說,遇到豐收年,百姓家一年可以收入十幾石糧,也就是一兩千塊錢的樣子。

這樣的生活,你還想吃什麼美食?不吃谷糠就算不錯了。

如果是災年,古代的百姓又是如何生存的?

其實,如果真的了解歷史,我們可能會發現,真正的盛世也未必是普通百姓的盛世,因為很大一部分的農民依舊是吃不飽,穿不暖,這就是唐朝盛世的普通百姓生活,有些地方的百姓可能會吃飽,但有些地方的百姓卻是連吃的東西也沒有,只能靠著野菜、穀殼度日了。哪怕是到了明、清時期,玉米、土豆、紅薯大量上市,但這也僅限於土地良好的地區,像山區之類的地方,如何能吃到這豐收的果實呢?

另外,普通百姓的食物在古代是朝不保夕的,為什麼這樣說?靠天吃飯就要看天的臉色,一旦乾旱、水澇、蝗災等災年出現,家裡無存糧,田裡無收成,你說百姓們還能吃什麼呢?所以,在他們的飯桌上,此時只剩下野菜根、樹葉、榆錢甚至是樹皮。

通常,富有的商人會在災荒之年囤糧居奇,從而高價出售。一般,人們會將災年分為:小飢、中飢、大飢,不同的災年就會有不同的價格,或者不同的應對方法。小饑荒就是全國不超過五分之一的地方受災,這時糧食價格就會高出平時一倍以上。

而中饑荒之年則是指全國一半地區受災,那糧價就高到離譜了。這個時候,普通百姓根本不去想買糧解決食物的問題,直接會出外挖草、剝樹皮。總之,一切能吃的都會往家裡搶。

至大飢年,也就是舉國災荒的時候,糧食是有市無價的,一旦出現大饑荒,普通百姓都不會呆在家裡等死,而是四處逃難。他們一路走過的地方,基本只剩下地皮,最甚的情況,就是吃土。

這就是所謂的觀音土,在《本草綱目》裡就有這樣的記錄,讓百姓為了飽腹將寺廟牆壁的土剝下炒制之後吃下。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吃到肚內無法消化,最終被活活脹死。

這就是古代人的現實生活,什麼叫美食?想來是連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吧?能吃飽,能平靜地生活,那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想要大魚大肉,想要點心甜品,這都是現代人自己想像出來的。假如我們也講穿越,估計穿到古代的普通人家的我們,連一天都堅持不過去,你信不信?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的窮人都吃什麼?放到現代,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由於封建社會下貴族與皇室的存在,大批的財富都聚集與此,他們有著珍饈美酒相伴,無憂無慮。而作為平民的那些古代窮人們都吃什麼呢?換做今天的我們肯定是一天都堅持不下去,古人太苦了。 在古代的時候,調味品並沒有受到太大的重視,人們對於食物最為直觀的要求就是飽腹感。
  •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什麼?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你或許堅持不了一天
    古代人都吃什麼,可能大家都會想到古裝劇裡面的各種食物盛宴的場面,比如慈禧、乾隆、康熙他們吃的「滿漢全席」,那叫一個美味啊,看得吃貨觀眾們個個都開始流起口水來。古代一兩銀子對窮人是一筆巨款了,一兩銀子可以換成1000個銅板,而古代窮人每頓飯花的錢最多也就是幾個銅板的錢,所以賈府裡吃的這種一個雞蛋就要一兩銀子的飯菜,古代窮人肯定是吃不起的。那麼,古代窮人都吃什麼呢?別再被古裝劇誤導了,如果穿越回古代,這種生活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啥?別再被古裝劇騙了,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而且許多文學作品也記載了古代的飲食,如我們所知的「滿漢全席」等,那麼古代的窮人又吃什麼呢?從名著中我們可以發現,首先從《紅樓夢》中,紅樓講述的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以賈家為例,已有許多關於宴席的場景。如林黛玉出入賈府時,有一次吃螃蟹宴,海棠詩社又有一次,剩下的兩次風別是劉姥姥兩入大觀園時設宴款待。而且最能代表貧富差距的,還要數劉姥姥初到大觀園時的盛宴。
  • 南方人這樣吃芒果,北方人表示:難以下咽,南方人表示:好吃得很
    哈嘍,大家好,我是顏小廚,今天小廚又來給大家更新美食菜譜啦!南方人這樣吃芒果,北方人表示:難以下咽,南方人表示:好吃得很!現在天氣熱起來了,南方的一些水果陸續上市,芒果和三華李都是這個季節的水果,酸酸甜甜的特別好吃,在我們廣東,吃這些水果都有一個特別的吃法 ,那就是把水果涼拌著吃,加鹽加辣椒粉,酸辣可口,想想都流口水。
  • 古代窮人吃鹽有多困難?他們買不起鹽又該吃什麼代替呢?
    一般人吃鹽真的那麼難嗎?要是窮人買不起鹽,他們又會怎樣?一、鹽在古代的重要性現在鹽是生活中很不常見的調料,它的價格特別便宜,但是每個人都不能離開它,如果人的身體長期不吃鹽,就會變得浮腫,甚至出現頭暈的情況。遠古時期,鹽的存在感比現在更強烈,它甚至能決定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
  • 古代窮人一般都吃什麼?別被電視劇騙了,換作你可能堅持不了一天
    中國古代被稱為禮儀之邦,除了服飾、酒禮、喪葬,就連吃什麼都是一門文化,周公制定禮樂後,吃東西更有了嚴格的規定,作為天子,當然什麼都可以吃,天子以下的人,吃東西都要看身份地位。
  • 古代災民吃的「觀音土」是什麼?讓他吃幾個月方便麵會膩嗎?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如果給古代災民連續吃好幾個月的方便麵,他會吃膩嗎?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古代災民吃的是什麼。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一段非常經典的畫面,燕城官員用極其廉價的麥麩來代替大米給到災民食用,紀曉嵐因此和和珅發生了爭論。
  • 俄羅斯人經常吃下酒菜「薩洛」,國人難以下咽,到底是什麼東西
    每一個國家裡面都有自己的酒文化,因此所吃到的下酒菜就存在很大的區別,這一點對於經常出國旅遊的人來說就非常的清楚啦。中國周邊有非常多的國家,其中就有一個國家叫做俄羅斯,當然還被一些網友們貼上「戰鬥名族」的標籤呢。
  • 中國最長壽老人,現年134歲,喜歡吃的東西普通人難以下咽
    不論是秦始皇、漢武帝,還是後世的唐太宗、明世宗,都曾為「長生」付出了行動。但事情總是不能盡如人意,他們並沒有長命百歲。不過,這並不代表長壽就不太可能。幾千年來,中國歷史上也出現了一些高壽的人。而我國現在最長壽的老人,便是來自新疆的阿麗米罕·色依提。
  • 抖音把孤獨當作晚餐卻又難以下咽是什麼歌 想死卻又不敢歌詞
    把孤獨當作晚餐卻又難以下咽什麼歌  歌名:想死卻又不敢  歌手:MC畫詞戲子  《想死卻又不敢》,是由MC畫詞戲子演唱的一首歌曲,這個首歌曲發行於7月5日。你以為我刀槍不入,我以為你五毒不侵。可笑世人萬般算計,我且裝瘋弄傻,遠離這俗塵,樂得自在。這世間萬物皆苦,想死卻又不敢,罷了罷了,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且問今夕何年,怎能不厭世?  Xsrn?:效仿這首歌我就不收藏不下載了,如果有人看到這句話的話麻煩留個贊,收到消息我就會進來聽一遍,算是我自己給自己的一個驚喜吧。
  • 逆向思維徹底顛覆你的傳統營銷認知!你原來銷售都是錯誤的
    逆向思維徹底顛覆你的傳統營銷認知!你原來銷售思維全都是錯誤的!《教父》中有一句經典臺詞:花半秒鐘看清事物本質的人和一輩子也看不清的人,兩者的人生必然是截然不同的人生。作為銷售人,首先,你要考慮一個問題背後本質的真相。
  • 認知水平低下容易導致窮人思維,改變認知需要在當下去感知和經歷
    人很難通過單純的頭腦思維去提升認知,你生活的環境決定了你的認知範圍。你接觸的事物也桎梏了你的認知水平。古代有兩個樵夫山上砍柴時候閒聊,其中一個人就感嘆道:要是做皇帝多好呀!他砍柴的斧頭都是金子做的。其中一個樵夫嘲笑道:皇帝還用砍柴嗎?這麼冷的天,他肯定天天賴在家裡煨芋頭吃呢。
  •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啥?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你或許一天也堅持不了
    很多現代人對於糧食並沒有太高的理解力,甚至會認為:只要袁隆平爺爺還在這個世上一天,中國人就不可能會餓肚子。這只是因為現代人出生的時代和環境實在是太好了,讓人們從來沒有吃過沒有糧食的苦。在1942年時,中國人也經歷過一次大災荒。而那個時候,很多窮人們都沒有辦法保命,也就出現了很多血腥的事件。如果時間再往前推,封建和奴隸制時期生產力水平更低,窮人的生活狀態更差。
  • 一夫多妻制下的中國古代窮人會娶幾個老婆?
    中國古代嚴格來說並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有什麼區別呢?主要是身份地位不同。「多妻」即每個妻子地位相同,所生子女地位也相同;「一妻多妾」即妻子地位最高,而妾的地位極低幾乎相當於奴婢,甚至子女身份地位也有很大區別。
  • 為啥美味的咖喱飯,在印度吃反而「難以下咽」?來印度幾天就懂了
    說到印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印度雖然國土不是很大,但是人口基數卻與我們相差無幾。你常常能在街上看到「人擠人」的場面,或是看到印度的火車上有許多人「懸掛」在上面,讓外來遊客著實有些哭笑不得。咖喱飯在我國算是一大特色,許多餐館都有咖喱飯,或是咖喱的醬料,能讓吃貨們淋在飯上,使得飯味道更加美味。不少人一提及咖喱就會流口水,更是聽聞印度咖喱正宗,專門跑到印度去品嘗,但結果卻讓人意想不到。
  • 一年來面對美食難以下咽 「POEM」恢復吃的快樂
    「大夫,這一年的時間我幾乎吃不下飯,做了胃鏡啥也沒檢查出來,都瘦了20斤了,這可咋辦!」33歲的小張(化名),身高175cm,體重卻是剛剛過百令人「羨慕」的身材,可誰知道他近一年來卻忍受著吃飯難受、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噁心嘔吐的痛苦。
  • 印度街頭的甘蔗汁,看看榨甘蔗的機器,真是讓人難以下咽!
    印度街頭的甘蔗汁,看看榨甘蔗的機器,真是讓人難以下咽!世界這麼大,一起去看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印度和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印度和中國都是4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兩國的人口都非常多,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人口大國,印度離中國的距離也不算遠,所以很多中國人會去到印度旅遊。
  • 中國人視它為不可多得的美味,外國人卻認為:這根本無法下咽!
    不過,有一種美食,如果你從來都沒有吃過的話,第一次讓你見到,你絕對會認為那根本無法下咽,這就說道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東西了,松花蛋,也經常被叫做「變蛋」,製作變蛋時,根本不用炒也不用煮,它完全靠著石灰等物質,從一個生的鴨蛋或雞蛋,一點一點兒地凝固,最終成了我們平時吃的那種變蛋,這也是我們中國特有的一種美食。
  • 世界巨作卻讓人「難以下咽」,僅16個字寫盡人間孤獨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僅僅16個字, 顛覆了我們固有的認知,寫盡了人生的孤獨。就連咱們熟知的國內作家莫言(第一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白鹿原》作者)等在文學創造路上都受到過馬爾克斯的影響。但是,就是這本世界都在追捧的書,很多人稱"難以下咽"。
  • 3種巨奇葩的美食,老鼠幹不算什麼,最後一個更是讓人難以下咽
    牛癟湯這是黔東南最大的侗族村寨名吃,很多人可能對這一樣美食是比較陌生的,其實這道美食僅僅是一碗湯,裡面會夾雜著一些牛肉和青菜,色澤看上去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怎麼吃起來就有一種怪怪的味道呢?另外,老鼠幹的營養價值也是比較高的,含有很高的蛋白質成分,吃老鼠幹對於當地的人們來講,完全就是一種享受,對於小編這種膽小的人來說真的是有點無法理解了。烤豬眼球燒烤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聽說過烤腰子烤豬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烤豬眼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