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毋庸置疑,飼養觀賞魚的魚缸除了魚以外,實際上它就是一個垃圾桶,甚至於說就是觀賞魚的洗手間也不為過,觀賞魚的各種排洩物隨時隨地都會在魚缸裡四處飄散或者沉澱。
對於水流特別強大的魚缸,可能就會造成這些雜物在魚缸裡紛飛,這是最令我們討厭的一種狀況。
對於水流非常適合的魚缸,這些糞便就會按照我們既定的路線行走,最後被過濾器的濾棉給濾除掉,這是我們所期望的最好結局。
對於水流或者過濾系統比較薄弱的魚缸,這些髒東西就會受到重力的作用,在魚缸的底部殘留並且沉澱下來,這種狀況是最需要我們去進行抽底換水的。
大致上來講,魚缸裡的魚便包括了食物殘渣、物理殘渣等,只能出現上述的三種走向,所以我們也要根據這三種走向,來決定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處理它們為好,而不是說,我們一定就要每天去給魚缸進行抽底換水這種操作,當然了也會有魚友對於這個工作一直在做,比如說下面的這位魚友。
十年如一日的抽底換水,我只見過一位高手如此操作
這位高手就是我曾經提到的,把金魚飼養到十年以上的鞋店老闆,我們之間已經交往了十年,十年前他開始飼養金魚的時候,就是堅持每天抽底換水,而在年前我去探望他的時候,他依然還是每天給他的金魚進行抽底換水,我對他也是大寫的服字,估計我自己未必能夠做的到。
他的魚缸也不大,是個大約90釐米的魚缸,飼養了幾條非常非常普通的金魚,我又送給他了兩條小泰獅,簡簡單單幾條魚,一直養的很好。
魚缸的水位大約在30釐米左右,他的店裡有天窗,這些金魚能夠見到陽光,因為他的魚缸過濾很薄弱,只有一個小塑料盒上濾,所以每天抽底換水就成了他必備的工作,而且抽完水後是直接自來水加入,估計這些金魚也已經習慣了吧。
冬天就給金魚餵食普通的魚飼料,夏天餵點蒼蠅、蚊子、黃粉蟲,如果哪條魚不小心患上白點病了,他就整個加熱管直接給加溫治療,一般的一周也能痊癒。
其他的比較嚴重的疾病,就任其自生自滅,看他養魚倒也非常輕鬆自在。
也不是沒有死過魚,但是很少,因為他一直購買的都是地攤魚,某些體質太差的,可能入缸不幾天也就玩完了,但是剩下來的都能夠平均飼養五年以上。
他一直採用的就是這種循環往復的飼養方式,因為魚缸裡沒有清道夫,如果哪一天魚缸裡的藻類太多了,那就簡單擦試一下缸壁,關掉過濾十來分鐘或半個小時,待其沉澱後,然後換水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大致上就是這麼個節奏,所以他的金魚一直飼養的很好。
因此來說,如果我們的魚缸過濾系統過於簡單,比如說就像上述這位哥們,魚缸裡只有一塊濾棉,那麼每天抽底換水也不是不可以的,隨時去除掉魚缸裡的有機物,觀賞魚也能夠飼養的很好。
但是,有些魚友直接使用魚網去撈取魚糞的做法,其實是不可取的,因為這種歌做法是很容易把魚糞給打散的,最後魚缸裡全是一些細微雜物,如果過濾系統薄弱,反而會難以處理,使用一根水管抽底,一定是處理魚缸底部殘留物最好的方法。
過濾強大,魚便能夠及時清除,那就沒有必要做這個動作了
相反的,如果我們魚缸的過濾系統強大,水流也比較合適,這個抽底換水的動作,我們是可做可不做的,這個沒有什麼必須的要求,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我們個人對於魚缸底部雜質的監測和觀察。
暫時魚缸底部殘留少量雜物的現象,其實也很正常,這個問題我也早就提到過,關鍵要看魚缸的糞便殘留量和被有效濾除的時間,我一般的參考時間就是觀賞魚的兩頓飯之間或者晝夜之間,比如說晚上投喂,早上缸底不見糞便那就是勝利,證明魚缸的過濾還算可以,大致就是這麼個意思吧。
只要是糞便能夠有效濾除掉,就可以不必再去抽底換水了,而有些比較仔細的魚友,希望魚缸裡能夠及時的進入新水,隨時注入新鮮的血液,這種操作也是合理的。
當然了,如果遇到了下列的一些情況,我們還是要進行這種操作的,比如說:
一、某一次食物投餵過多
如果說我們給觀賞魚的某一次食物投餵過多了,其實這種情況是常有的,誰也不能去把魚飼料精確到克,都是大約估計投喂。
魚飼料的投餵量突然加大,或者在更換魚飼料的時候觀賞魚出現了食欲不振的現象,都會造成殘餘的飼料或者糞便過多,繼而沉澱到魚缸底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考慮到抽底換水了。
二、水泵使用時間過長,水流越來越小
這種情況其實也很常見,我們一定要去仔細觀察,有些水泵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可能轉子發生嚴重堵塞的現象,這個時候就會出現過濾效果不佳。
或者是水泵的功率下降了,水流也會變小,如果我們不去及時清理轉子或者更換水泵,那就可以適當通過抽底換水的方式加以輔助過濾。
三、過濾棉長期溢流等
如果濾棉長期溢流,即使我們更換濾棉,魚缸底部殘留的雜物可能已經存在了,或者是魚缸內有水妖精、造景石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的底部都有可能聚集雜物,那麼我們也要通過抽底換水予以濾除。
四、古法養魚
最後一種就是,我們飼養觀賞魚的魚缸裡根本沒有任何的過濾系統,比如古法養魚,或者是很多的新魚友根本不去使用過系統,那麼我們對於魚缸裡的殘留糞便一定要通過抽底換水來予以清除。
千萬不要以為使用一個簡單的小魚缸養魚,我們操作也很容易,就可以沒事把魚全部撈出來,然後去整缸換水,而且直接自來水侍候,很多的新魚友都是如此操作的,這是不正確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新魚友使用小玻璃缸養魚,始終養不好觀賞魚的原因。
不錯,古法養魚是可以進行全缸大換水的,但是也會有很多的前提條件,只有老魚友才能夠把握住其中的尺度和分寸,新魚友根本不適合這種操作。
水流過大、雜物紛飛,抽底換水也沒有大用
最後一種情況就是我們的水泵功率或者氧氣泵功率過大,導致魚缸裡的雜物既不能有效沉澱也不能夠有效濾除,其實這才是最為棘手的,所有的雜質和糞便都會被水流打散,變成很多細微的雜物在魚缸裡漂浮,然後就會粘附到魚缸壁上,根本無法做到有效收集,而又會導致很多的新魚友誤以為是什麼硝化細菌附著在魚缸壁上,這些雜物長時間的堆積在魚缸壁,只能夠更多的去粘附其他雜質。
換句換說,就是即使硝化系統運行良好的魚缸,魚缸壁看起來也應該是透明的,除了褐藻以外,而只要是白濁的魚缸壁,我們欣賞觀賞魚的視線感覺越來越模糊不清,必定是已經有很多的雜物或者觀賞魚的體表粘液殘留在缸壁上,這一點我們要清楚,擦去就是了。
對於上述這些情況的出現,抽底換水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我們要依據自己魚缸的實際情況,予以改善,比如說更換水泵降低氧氣供應,設置雨淋管有效的分散水流,甚至於可以停掉過濾半個小時,讓雜物充分沉澱之後,和魚缸壁的雜物一起清除等,使用這些有效的措施去逐一改善水質,方法其實多的是,但看我們自己實際去如何操作了。
正如昨天一位魚友所說的,水質穩定也未必就是一直不換水,這其中還會有很多毒素物質的產生,觀賞魚飼養密度的多少,以及很多其他的原因,飼養觀賞魚看似簡單,事實上每時每刻都是在各種矛盾中尋找平衡點,一旦我們把這些問題在飼養觀賞的一個月之內全部理順了,養成自己的既定習慣,很多的問題就變得簡單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