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楊洋點評2020高考語文作文:想拿高分,必須關注現實、學會思辨

2020-12-22 網易教育

2020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已經結束,網易教育特邀新東方語文名師楊洋現場點評作文題,快來關注。

>>直播:直通高考——2020高考直播特別報導

>>更多高考內容,關注2020網易教育高考專題

網易教育專稿,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2020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已經結束,今年,全國高考作文命題的底色是什麼?是圍繞哪些主題設計的?

今天,新東方語文名師楊洋做客網易教育直播間,為你解答高考作文命題思路,揭開連續多年押中高考作文題的訣竅;幫你為新一年的語文學習建立科學方法論。

楊洋,新東方二十周年功勳教師,集團培訓師、冠軍演講師,雙師東方語文項目高級經理。

>>特別關注:2020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匯總

■名師解析

2020全國高考作文題的底色是什麼?

楊洋老師說,「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題都離不開大事件。

與其說我們在預測高考作文命題,不如說我們懂得如何塑造學生,讓學生的作文凸顯出解決現實問題的思考和能力。

楊洋老師解密2020高考作文命題的三個角度:

1、與疫情相關的選擇:全國II、全國新高考I、上海卷、江蘇卷、浙江卷

考查學生的關注現實以及思考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2、中國的世界化、全球化:全國新高考II、天津卷

考查學生的國際視野,能否把中國的問題放在世界中思考。

3、認識人、認識自己:全國I、全國III、北京卷

這是文學母題,也是經典作文母題,是歷久彌新的重要內容。

在高考之前,楊洋和俞敏洪老師做了一場高考講座,在這場講座中,他預測了一個命題點,並給出了獨立命題:隔離而不孤立。甚至講到了2020高考全國卷Ⅱ的材料——約翰•多恩的詩句。而且在楊洋老師的微信公眾號中有針對此內容的精彩文章《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隔離,是面對疫情的方法;但孤立,一定不是方法的底色。全球關聯,才是世界發展的底層邏輯。由此去看今年的「疫情」維度下的命題,應有撥雲見日之感。」

對於另外兩個角度,楊洋老師也曾在課堂上多次提到。

接下來,楊洋老師為大家詳細解析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

網易教育:上午語文考試已經結束,我們邀請到了新東方語文名師楊洋來到直播間,歡迎楊洋老師。

楊洋:你好,各位網友朋友們,大家好。

網易教育:今年,楊洋老師又押中了作文題,而且是多道題。

楊洋:今年題目跟現實的結合性非常強。同學們如果關注時政,會看到很多大事件出現在作文中,其實,我們並不是預測題目,而是幫助同學們更好地關注現實和思考現實。高考其實尋找的正是有這種思維能力的人。我們換一個視角,你要進入非常優秀的大學,在4年或者幾年之後成為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你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和什麼樣的眼光?我想,應該是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和關注社會現實的眼光。

網易教育:您覺得,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整體看下來,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楊洋:今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主要從三個角度進行命題,第一個角度是跟疫情相關,第二個角度是中國的全球化、世界化,第三個角度是文學裡的經典母題,叫做認識人、認識自己。

我們就分別來給大家講一講。

我們先看全國Ⅱ卷、全國Ⅲ卷和新高考卷。高考每年都會關注大事件,但大事件的考法各不相同。我們之前說過,高考很有可能考疫情,但是,不見得在題面中會出現疫情這兩個字,不見得會出現病毒的名字,它可能會變一下,讓更多的人可以去探討這個問題,比如困難、危機、黑天鵝事件。

舉一個例子,今年全國Ⅱ卷的材料是「沒有人是一個孤島」,其實約翰·多恩的詩句出現在海明威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喪鐘為誰而鳴》中。這個材料我考前講過,也講了原詩句。實際上,青年時代海明威的創作非常像一座孤島,因為他相信個人英雄主義,所以他寫的一些小說都是個人在戰鬥。隨著創作的成熟和發展,他慢慢理解,不能只靠一個人來戰鬥,要靠群體來戰鬥,所以他後期非常經典的作品《老人與海》講的更多的不是人和鯊魚的戰鬥,而是整個人類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再回到題目,無論是今年的疫情,還是整個中國經濟、世界經濟,其實都是共同體,可以隔離疫情,但不能孤立國家,更不能孤立經濟和文化,所以題目非常有現實意義。中國的青年已經不單純是一個中國青年,而應該是一個世界青年,是一個世界公民,我們應該肩負起更大的責任。

網易教育:從青年人的角度看,世界本身是一個有點大的命題,怎麼落實到作文中?怎麼寫出實實在在的好內容?

楊洋:這個問題非常專業,學生不僅需要構思,還要有具體的內容,我們結合全國新高考Ⅰ卷,舉個例子。7月,我在人民日報看到一篇文章,講一個大學輔導員在疫情期間身兼數職,他晚上開著私家車到醫院門口免費接送醫務人員,還會做外賣,身兼數職,他說自己也覺得很危險,但是每次看到抗疫戰士們坐在計程車上,面部被勒出深深的口罩痕跡,他都感覺應該選擇堅強。 「沒有人生而無畏,但我們會選擇堅強」。

新高考卷Ⅰ題目說的是「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我剛才講的這個故事就是一種距離和聯繫,距離指的是空間距離,在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要保持距離,但是,情感的距離卻因為我們面對共同的困難而變得更近了。

我曾經在講「隔離與聯繫」的題目時,特別談到空間距離和心靈距離之間的關係,所以這次的題目非常切合我們曾經講的內容。換個角度說,也許不是我講得準確,而是在這種困難的環境下,我們所有年輕人都應該從這個角度去關心世界,去關心生活,思考如何去改變、去拯救。

題目中講到的一些人物,包括志願者、醫學專家、司機、快遞小哥、外賣小哥,都是我們可以具體寫作的人物,這些人物就在我們的身邊。無論是稍微抽象地寫一個人群,還是特別具體地寫到某一個人,都會讓老師感覺你是一個非常有現實眼光的考生。

網易教育:今年語文高考作文題目中,還有哪些重點? 

楊洋:「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這是今年上海卷的作文題目,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感覺到「重要的轉折」當然就是疫情。但是,一定會有同學問不寫疫情可不可以?人生有很多重要的轉折,比如高考。

我覺得你說得非常對,但是,為什麼不寫?如果高考命題就是要考查一個學生是不是有現實主義的精神和眼光,那你為什麼不表現?我強烈建議各位同學,看到題目的時候應該去思考一個問題,這個題目為什麼不是去年考、不是明年考,而是今年考,難道他跟今年沒有聯繫嗎?從某種角度來說,高考題是現實世界的一個壓縮版,可以說就是青年人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一個窗口。既然如此,你為什麼不結合社會現實?

這是上海卷,它其實還關係到一個文學的母題,就是尊重人、讚美人、承認人的力量,這是人文主義非常重要的理念。

接下來,請大家簡略地看一下江蘇卷和浙江卷,浙江卷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當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和錯位難免產生,對此有什麼樣的體驗和思考」。

這個就叫做人如何認識自己,是西方文學一個非常經典的母題。比如那個視頻《後浪》,我發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了文章《後浪論,澎湃人生近百年》之後,大部分學生相對來說比較正面,說受到鼓舞,我要努力成為後浪之一;但也有同學留言說,覺得不好,我的生活不是這個樣子,沒有表現中國年輕人的真正狀態。我寫這個文章的時候說,一定不要把自己的事情當作大家的事情,你自己的事就是你自己的事,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別人生活就是別人生活。在《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開篇作者就說,「不是每個人生下來都有像你一樣好的條件」。但是,有的同學很難接受這一點,不僅是年輕人不能接受,很多成年人也不願意接受自己的生活,所以,找到定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就要提到,我們為什麼要讀文學作品,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一生,有些人的一生是駱駝祥子,有些人的一生是孫少平,在平凡的世界裡,他一生努力最後可能還是個煤礦工人,但是他至少能夠感動自己,至少努力過奮鬥過。我們可悲在於,每個人都只能過自己的一生,如果你想有多種人生的體驗,那麼讀書很重要,它能夠讓你在落差和錯位之間找到一種平衡。

還有一個特別想講的例子,相信很多年輕人聽過一個詞叫做「985廢物引進計劃」。它非常幽默,是一種青年人的自嘲,我們印象中985畢業其實非常棒,但在真實生活中,這類人感慨自己似乎也沒有那麼厲害,感覺人生有很多頹唐灰色的部分,所以他們自嘲除了解題之外一無是處,只是小鎮做題家。我們如何在社會現實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能夠從一個小鎮做題家到世界實幹家?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素材。

網易教育:今年江蘇卷作文題也被討論得非常多,您怎麼看?

楊洋:江蘇大作文是70分滿分,需要有一個非常大的落差,比較側重學生思維能力的構建,這也是整個高考的趨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江蘇卷,「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智能網際網路時代,這種環繞更加緊密,這種塑造更加可感。你未來的樣子,也許就開始於當下一次從心所欲的瀏覽,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讚,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

我在微信上寫過一篇文章《警惕:是什麼塑造了我們的頭腦》,專門來談這個問題,就是說我們要警惕是什麼改變了我們的大腦。當時我就談到,網絡語言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比如,我們看到一個人就會說他是壞人,他是好人,這個人就被定義為成好或壞了,但其實,一個人是有很多層面的,他在歹徒面前可能是肌肉強大的英雄,他在孩子面前可能是一個非常溫婉可親的父親,他對別人的孩子可能是非常殘酷的。

但是,網絡語言會給我們一個非常簡單的塑造,會有一個非常寬泛籠統的概括,讓我們很難再去思考別的事情。比如,當我們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壞人的時候,我們很難想他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壞人呢?最近,《隱秘的角落》很火,裡面小女孩問了一句話「難道罪犯會一直是罪犯嗎」?我們在這些句子背後看到一個邏輯,人是不斷變化的,如果你接受的語言、接受的信息是非常固定的、非常模式的,你可能就會被這個內容限制住。

回到這個題目,你可以從正面談,也可以從負面來談,如果從負面來談,現在,你瀏覽完一篇文章,你會發現它給你推薦類似的文章,你永遠接觸的都是這些信息,這叫做信息繭房,一旦頭腦被束縛住了,就會出現越上網越狹隘、越搜索越有限的情況,你看到的永遠都是自己相信的東西。當然,你可以從正面來談,從心所欲的瀏覽、惺惺相惜的點讚、情不自禁的分享、突如其來的感動,利用好網絡信息和社會資訊,打開眼界,敢於思考,最後要給一個正確方向的引導。

高考命題就是這樣的,允許你反思和批判現實,但是一定要有正面昂揚的基調,這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客觀理性的選擇。這樣才有區分度,很多人對高考有一種誤解,說高考是不是應該考一些詩情畫意的東西,其實,高考是選拔優秀的高中生,到大學裡進行下一步的學習。什麼樣的人適合呢?

高考考查的是學生有沒有關心現實的能力、邏輯思維的能力,這些能力在高考題目中出現的時候,會以分數的方式進行評價,如果你只能非常感性地去理解一件事,恭喜你,也可以得到一部分分數。但是,如果你還可以非常理性地去評判一件事,有邏輯地去分析一件事,你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數。如果你對事情的觀察非常深刻,有現實的方法論,甚至知道怎麼去解決它,怎樣引領更多人去解決它,恭喜你應該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數,因為高考找的就是你這樣的人。

既然談到認識自我,我想請同學們再看幾個非常相似的題目,比如全國卷Ⅲ:

人們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卻無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需要尋找各種「鏡子」、不斷繪製「自畫像」來審視自我,嘗試回答「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麼」「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等重要的問題。畢業前,學校請你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主題是「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

這其實是一個人一生都要思考的問題。「這個事情我能做,所以我來了」,這其實是小鎮做題家的思路。但是,一旦到了高考之後的世界,你會發現你有很多選擇權,你應該自己去選擇。小鎮做題家做了很多選擇題,但是不會做選擇,為什麼不會做選擇?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要成為誰,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寫過一篇文章《致敬:科比的「過人」智慧》講科比,科比在很多方面未必是能力全聯盟第一,但他有個很幸運的地方是,他爺爺和父親都打籃球,他很小就知道這一輩子都要打籃球,他講了一句話非常有道理,他說沒有人可能比我做得更好,因為我花了更多時間去做打籃球這件事。

回到今天這個主題,人要認識自我,你只有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的生活才能夠找到目標。

我讀初中時候的理想是要成為像周星馳一樣的喜劇演員,我覺得成功一半了,後來我成為了一個高考語文老師,本質上也是一個這樣的角色,可能沒有那麼豐富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但也是在用知識帶給別人歡樂,同時,喜劇的本質是悲劇,我們講課也是希望同學們有深刻的思想,在我們的喜劇的呈現形態之下,看到內核。

對於高三學生來說,同學們已經做出了人生第一次選擇,你要進入什麼樣的大學,走向什麼樣的人生。接下來,你要不斷找到自己要成為誰這樣的一個人生答案。我特別想舉一個例子,一部好萊塢電影《喬喬的異想世界》(《喬喬兔》),它講一個小男孩,這個小男孩是希特勒的粉絲,每天幻想偶像帶領自己出入槍林彈雨,所以每天都處在那種非常亢奮的人生狀態裡,但是在成長過程中,他開始重新思考,他接觸到了一個叫做阿爾沙的猶太女孩,發現其實猶太人沒有長著惡魔的角、老鼠的尾巴,他在觀察自己的時候,發現自己也並不像想像中那麼殘忍。所以,這個故事講的就是人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尋找自我,你找到了一面鏡子,然後看到了自己。

實際上,認識自我是西方文學的一個母題,在俄狄浦斯王裡有個非常經典的片段,猜謎語「什麼東西早晨4隻腳,中午兩隻腳,晚上三隻腳」,這個答案其實是人。認識自我的主題一直是高考作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角度,無論出現什麼大事件,我們一定要講的是自己,因為這是青年人必備的成長過程。

網易教育:還有哪些類型是我們剛才沒有講到的?

楊洋:中國的世界化,這個命題最近幾年非常熱。很明顯,中國在走向世界,我們在承擔更大的責任。無論是文化走向全世界,還是中國走向全世界,還是每一個年輕人走向全世界,我們都在面對一個世界性的共同的解決困難的方法論。舉個例子,很多中國企業都曾經聘請過國外公司高管做自己公司的高管,除了引進國外的先進理念,更重要的是能夠把中國企業跟世界進行關聯。

今年天津卷題目叫中國面孔,「中國面孔」是全球熱播紀錄片裡充滿家國情懷的杜甫,是用中醫藥造福人類榮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是醫務工作者厚重防護服下疲憊的笑臉,是快遞小哥在寂靜街巷裡傳送溫暖的雙手……也是用各種方式共同形塑「中國面孔」的你和我。我特別想講一點,我做了一個非常完整的杜甫講解,寫進了文章《BBC憑什麼說他「最偉大」》可以運用到各種作文素材中,因為這個人太豐富了,更重要的是今年BBC拍了一個紀錄片,就叫做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杜甫。其實你看這幾個材料,杜甫、屠呦呦,快遞小哥,這根本沒有什麼不好預測的,只要你有對於現實世界的觀察思考,那麼你一定會去準備這些東西。

中國面孔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溫暖的、人性的、善良的,二是有擔當的、有責任感的,敢於面對困難,三是在走向世界,為世界解決問題。其實可以一層一層寫開去。

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分析方法,關鍵在於要理解題面中的邏輯,看出這是個遞進關係還是對立關係?然後確定是遞進關係,用遞進的邏輯來寫作。再比如,鏡子這個題目,裡面可能包含對立,你看到自己、看到對方,就可以用對立的角度進行寫作,這是解題時非常專業化的思考方法。

網易教育:您怎麼看全國新高考Ⅱ卷作文題?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無論讀書還是行路,我們都會與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讓你聯想到這個地方的自然特徵、風土民情、歷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會喚起你的某種記憶與情感,或許是一段難忘的故事,又或它對你有著特殊的意義。電視臺邀請你客串《中華地名》主持人,請寫一篇主持詞。

楊洋:這個要寫一個地名,要介紹自然特徵、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和著名人物,在不同的省份,同學一定會聯想到自己的家鄉,比如鼓浪嶼,以前其實只是一個小島,申遺成功之後就讓全世界都能夠看到它,所以,其實跟全球化有一些關係。你要讓更多人看到你介紹的這個地方,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才是真正讓這個地方變活了。

視野決定了考生最後呈現出來的文章的深度和高度,當考查考傳統文化的時候,你一定要想到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否則你就會流於對傳統文化的讚美。如果考查中國的問題,你一定要想到中國的世界化,如果你只談中國,其實你對中國的看法是有限的,只有把中國放到世界的維度下,才能更完整地理解中國。

網易教育:真的是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楊洋:在學習高考作文的時候,三個角度非常重要。第一個就是文學的經典母題叫認識自己,第二個就是中國的世界化、中國文化的世界化,第三個就是結合現實生活,當然今年的現實生活最重要的就是疫情。同學們在新的一年準備高考語文的時候,可以多從這幾個維度進行思考。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 責任編輯:王亞楠_NBJ9832

相關焦點

  • 2020高考高分作文揭秘——高分作文這樣思辨
    2020高考高分作文揭秘——高分作文這樣思辨作者微博及百家號:橙子愛知識2020年高考作文題目有著濃厚的思辨色彩,不少題目都可以看成是從哲學命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上海卷的思辨性最強,簡直堪比曾經網上流傳的充滿了哲學意味的法國作文題。高考作文題對應的並不只是考生們的寫作水平,自古文史哲不分家,語文學習一直都有很強的綜合性。一個考生平常有較寬的知識面,並勤於思考,面對作文題時往往會有較好的發揮。
  • 名師點評河南高考作文:回歸經典文化,貼近現實生活
    伴隨著2020年高考語文科目的結束,作文又一次成為網友熱議的焦點。記者第一時間聯繫省實驗中學名師,就今年高考作文予以點評。作文得高分要在發展等級上多挖掘。作文立意是否深刻,情感是否真摯感人,材料是否準確豐富,結構是否明晰,語言是否有文採,這些需要下一番真功夫,在確保審題準確的前提下,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須在發展等級上至少佔一條優勢。
  • 2020高考作文怎麼寫?專業學者、一線教師權威點評
    高考作文引導著語文教育,也聚合了全社會對教育的關切。7月7日11時30分,高考語文科目結束,幾乎在同一時間,各地高考作文題陸續出現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討論。今年高考作文題與往年相比有哪些變化,體現出哪些價值特點?
  • 點評丨什麼樣的中考作文能拿高分?昆明作文名師這樣說
    原標題:點評丨什麼樣的中考作文能拿高分?昆明作文名師這樣說今天2020昆明中考估分填報志願結束@2021屆新初三的同學們你們做好學習規劃準備為夢想而戰了嗎?今天樂學君請到昆明樂成創意寫作坊凌霞老師來為我們點評一下2020中考作文——《肩膀》凌霞昆明樂成創意寫作坊初看題目,以「肩膀」為題的這篇考場作文並不難寫。
  • 2020年高考I卷作文怎麼寫?福建多位權威語文專家、名師點評來了
    東南網7月7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 馮川葉 林先昌)今天上午,高考第一科目語文考試結束,作文題出爐,不少網友表示,今年作文題難度不小,這道題目究竟該如何審題落筆,考生如何立意才能得高分,本網記者採訪多位語文權威專家及一線名師進行點評。
  • 2020高考語文作文透漏出的秘密
    每年的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後,作文題都會榮登熱搜,其中一些作文題因其充滿了「文學性」和「哲理性」引發網友熱議。乍讀這些作文題,尤其是江蘇卷,覺得雲裡霧裡,不知所云,細細品味,才能找到立意。顯然,這道作文題光靠平時語文課本上的知識點顯然不能解。許多考生紛紛表示,要想寫好這篇作文,平時的閱讀積累是絕對少不了的。
  • 專家點評上海高考作文題:延續了貼近時代注重思辨的路子
    2020高考上海卷語文作文題剛剛揭曉。作文題如何把握?從何角度切入?發揮空間如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第一時間邀請了專家進行點評。復旦附中語文教研組組長、特級教師黃榮華今年題目思考點與2017年思考「預測」是否可能相似,但今年集中思考對「事物發展進程」的把握是否可能,比2017年題目思考的範圍更小一些。
  • 人大附中名師2020年北京高考語文作文點評
    名師點評立足樹人 連結教材——2020年北京高考語文作文命題一孔之見從網上看到今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試題,感覺與自己的寫作教學思路暗合。命題依然秉承我國現實主義創作傳統,聯繫現實,立足時事,發表觀點,書寫生活。體裁一議論文,一記敘文,與往年不二。白居易有云:「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時事創作,是我國優秀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北京近年命題忠實地繼承這一現實主義的創作傳統,引領學生立足腳下的大地,關注新生的事物,敘議現實的生活。從而培養學生擁有家國情懷、世界眼光。
  • 高考作文,把握交際情境,寫作切合文體,作文更易得高分
    作文的分類是基於作文考試的現實而產生的,是為了在備考的過程中,或者老師教學的過程中,更好把握文體特點,而做出的分類。這種基於現實而做出的分類,確實對我們寫好考場作文,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好聽一點說,那就是這種場景化具體化交際化的寫作任務,更像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寫作任務,能更好地考出大家的能力。總而言之,不管你怎麼理解,想要拿到分,作文你必須得寫。而且現實的題目也是這樣,以2020年的試題為例,什麼發言稿、演講稿、主持詞、一封信、議論文……可是都考到了。
  • 今年浙江高考語文作文 考的是「人生」與「期望」 你會怎麼寫?
    2020年高考正式拉開帷幕。   高考作文題出爐後,記者第一時間邀請到紹興名師、高校人文專業的專家教授對作文進行點評。  作為一道思辨型作文題,從材料中可以提取兩個關鍵短語:個人生活預設(期望),家庭、社會角色預期。「這兩者其實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對立在於現實生活中兩者往往會產生落差或錯位;而無論是活出自我,還是遵從家庭、社會的角色期待,都應統一於成為『最好的自我』這一根本。」
  • 高中語文:歷年高考各地滿分作文匯總,含名師點評,值得學習借鑑
    寫作是語文分數佔比最大的一類大題,一般來說,只要同學們字數夠了,沒寫偏題,基本上可以得到30分以上,但是語文要想拿高分,作文拿高分是必須的。所以作為又被稱為語文中拉分的一道大題之一。那麼,都知道語文是需要去不斷積累的科目,作文很難快速提升。
  • 蘭姐姐辣評高考作文:趨同化的「表面文章」難得高分
    問題趨同化的「表面文章」難得高分今年高考作文題主題明確,立意方面不存在多大難度,只要立意準確,不偏題,分數基本不會出現很低的情況。一個好的作文題目既要錨定當下現實,又要有人文關懷和思辨精神,兩者要相輔相成,才是一道開放性與思辨性結合得好的題目。
  • 高考語文:歷年滿分1000字作文精選10篇,借鑑學習,寫作拿高分!
    高考語文:歷年滿分1000字作文精選10篇,借鑑學習,寫作拿高分!眾所周知,語文考試中作文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佔據了語文學科50%的分值,尤其是在進入高中階段以後,語文考試便只有閱讀和作文寫作兩部分內容了,可想而知作文不過關,語文學科註定難得高分。那麼進入高中階段,高分作文應該怎樣去學習呢?
  • 名師點評湖北作文題:蘊文氣、展才氣、接地氣
    楚天都市報7月7日訊(記者柯稱 通訊員陳鳴 實習生高欣)「今年的作文題出得很有水平,學生們容易入手,但想拿高分也不會很容易,體現了一定的區分度。」武漢市洪山高級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尤靈芝老師,點評今年高考語文科目湖北作文題認為,有三大亮點。
  • 高考作文難不難 咋寫容易拿高分 一起看看高三語文老師的點評吧
    避開熱點,體現「反押題」傳統點評名師: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年級語文備課組長堯建興在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年級語文備課組長堯建興看來,縱觀全國2020年高考作文題目,全國Ⅰ卷顯得最與眾不同,也最難能可貴。「與眾不同是因為全國Ⅰ卷幾乎避開了所有的熱點話題,體現了高考『反押題』的一貫傳統。」他說,難能可貴是因為全國Ⅰ卷體現了對語文素養的回歸,引導學生真正關注自身的語文能力。今年的作文題目體現了今年高考「穩」的特色。整體上屬於新材料作文加上任務驅動情境的類型,這種作文類型考生都比較熟悉。
  • 專家點評2020全國各地高考語文作文題
    整個文題能夠激活考生思辨能力,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2、議論文審題立意考生應該看清今年的作文命題者的意圖,通過材料中「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這一關鍵句,可以分析出以下三個角度,考生可做參考。3、記敘文審題立意記敘文部分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對現實生活進行觀察和思考。引導語給出的思維導向包括「引發感悟」「影響生活」「振奮」「愧疚」「辨別真偽」。其中,我們應該重點關注「辨別真偽」。當今時代,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信息,要學會辨別和思考,綜合分析。此外,寫作過程中要善於聯繫實際,展現生活場景、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等。
  • 學者評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爭議:滿分並非鼓勵效仿 是倡導個性化
    截圖自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據澎湃新聞報導,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據稱,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這篇滿分作文,隨即引來眾多網友的關注與爭議。有人說好,有人說配不上滿分作文且「辭不配位」,還有人擔心給這種作文滿分,可能會誘導學生模仿,用晦澀和生僻字「裝高深」「博高分」。公布滿分作文,以及閱卷老師對作文的點評,可以讓學校老師、學生和公眾更了解作文評卷標準。這也是多年來各省教育考試部門一直堅持的做法。
  • 高考作文提分技巧,學生要與時俱進,學會利用熱點事件獲得高分
    語文時是學生們從小學習的學科,從小到大的考試語文學科都是最先考的學科。同時語文在考試中的人數佔主體地位,很多的學生認為語文比較好學習,想要獲得高分輕輕鬆鬆。但是語文想要提高學習成績是比任何一門學科都難,所以,學生們一定要從小積累好語文知識。
  • 備戰2021高考,儲備寫作素材,先要了解高考作文命題素材的類型
    沒有過硬的材料,或者對材料使用得不夠好,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考試作文的。如此關鍵的一場考試,就語文的作文來說,我們該如何為高考作文儲備素材呢?當然是先要把握高考作文命題寫作素材的類型。凡事都要有正確的打開方式,同樣道理,想知道如何儲備寫作的素材,得先從知道作文命題材料的類型開始。
  • 高考作文怎麼拿高分?復旦學霸分享這6點經驗、技巧,值得收藏!
    復旦大學學長、學姐的高考通關秘籍:高考作文篇1、詩句的運用+立意蔣晴(江蘇卷)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選擇題題幹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描寫時代的詩句,比如拿「若非寒溪一夜漲,安得漢室四百年」來問你究竟是時勢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