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下載的體溫計軟體精準度如何,特殊階段水銀溫度計更加靠譜

2020-12-12 LeoGo科技

感謝您的閱讀!

受疫情影響,我們迫切希望手機中,也能夠具有溫度計的功能;畢竟,電子溫度計或者水銀溫度計不會實時放在身上的。所以,如果你正在使用iphone手機,我們確實想是不是有一款溫度軟體能夠保證,測量我們的溫度?

但是, 我們的手機體溫計並不準確嗎?一種是所謂的,電子體溫計實際上是對於溫度的一種大致測量;另外一些體溫監測設備,需要我們配置一些設備。比如,藍牙體溫計,這種智能體溫計可以連結藍牙,從而通過手機來知道體溫計的表現。

當然,你可能會說,有著閒工夫,還不如去買一個水銀體溫計。其實,手機只需要有相應的傳感器就可以,比如我們現在的手機中,都會有溫度傳感器,但是,它是用來測試或者監控手機內部的溫度情況,但是這種溫度傳感器卻測試不了我們的體溫。

而我們現在使用的電子體溫計,它的原理確實很像可以在手機中進行安裝,因為電子體溫計是通過溫度傳感器輸出電信號,再將電流信號轉換成液晶數字顯示溫度,而它最核心的部分是感知溫度的NTC溫度傳感器。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是採用紅外測溫技術,可以通過不接觸皮膚來進行測試溫度。

那麼,為什麼手機不使用呢?我覺得這裡主要是因為手機本身就是有溫度的,不管哪種形式都可能會影響我們體溫計的準確性。

最後,也並不建議大家選擇電子或者藍牙溫度計,而是建議水銀溫度計,因為水銀是由汞的熱膨脹正比於溫度來工作,並且汞是很穩定的,所以更準確測量溫度。

*防疫情階段大家堅持住,不能掉以輕心,少出門,勤洗手,出門戴口罩!願我們共渡難關!

每篇文章都是筆者的原創,如需轉載,必須取得授權。 文內若有錯別字,請見諒。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水銀體溫計將被禁產!如何挑選體溫計?看好這四點!
    水銀體溫計將被禁產!如何挑選體溫計?看好這四點!據悉,一支水銀體溫計含汞約1克,被打碎後,外洩的汞全部蒸發,可使一間15平方米大、3米高的房間內空氣汞的濃度達到22.2毫克/立方米。一般認為,人在汞濃度為1.2毫克~8.5毫克/立方米的環境中很快會引起汞中毒,可見水銀溫度計的「危害之大」。
  • 水銀體溫計,是怎麼做出來的?
    大家都知道,伽利略發明了第一支溫度計...今天我們要寫的就是這平平無奇,但是國民度一級棒的溫度計了。雖然近來街上用的、店裡賣的,都已經是紅外額溫槍、耳溫槍的天下了,但是誰心裡沒有一隻懷舊的水銀體溫計呢?
  • 水銀溫度計要退市?沒了水銀溫度計,我們該用啥?
    這幾天,大家都看過一條新聞——水銀體溫計將被禁止生產。10月16日,國家藥監局在官方網站上正式宣告: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的體溫計以及含汞的血壓計產品。這也就意味著:歷史上用了幾百年的水銀體溫計,也即將告別歷史舞臺。新聞一出,或許不少讀者也發出靈魂三問:小時候我也打破過水銀溫度計,又不見我中毒出事?
  • 水銀體溫計將全面禁止生產!打碎一支水銀體溫計,屋內汞濃度超標...
    含汞溫度計將全面禁止生產 國家藥監局10月16日發布的通告中顯示: 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 水銀溫度計真的停產了!電子體溫計又不準孩子用什麼?
    這個常識性的回答經學生一說,頓時使伽利略來了製造體溫計的靈感。伽利略興奮地想:水的溫度發生變化,體積也隨著變化;那麼反過來,從水的體積變化,不是也能測出溫度的變化嗎?1593年伽利略終於造出了第一個溫度計。
  • 水銀溫度計5年後將禁止生產 體溫計產業或將迎來變革期
    《通知》明確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曾幾何時,在醫院、家庭常見的水銀溫度計即將成為歷史。  水銀溫度計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汞俗稱水銀,是常溫下唯一呈液態的金屬,大量應用於各種產品和工藝中。水銀溫度計曾因攜帶方便、測量準確和價格廉價而被廣泛運用。
  • 別了,水銀溫度計!我國明確將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血壓計產品
    別了,水銀溫度計!為貫徹落實《汞公約》和38號公告,做好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的註冊和生產有關工作,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一、 已經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的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原註冊證在證書有效期內繼續有效;註冊證有效期屆滿可以申請延續註冊,但限定其註冊證有效期不得超過2025年12月31日。
  • 水銀溫度計不讓用了?以後用這個
    水銀溫度計不讓用了?別慌別慌,水銀溫度計的兄弟們還是不少的。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進步,許多家長尤其是家中有嬰幼兒的已經開始用電子體溫計代替水銀體溫計了。業內專家表示,電子體溫計將逐步代替水銀體溫計。
  • 水銀體溫計預計5年後將禁產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曾凌軻 見習記者周浩)氣溫驟降,感冒機率增加,體溫計的使用也更加頻繁。近日,國家藥監局在其網站發布《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履行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明確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消息一出,瞬間引發網友熱議。
  • 水銀溫度計不小心打碎,一定要及時處理!
    而溫度計又成為了每個家庭裡面必備的物品。體溫計有很多種類,有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以及紅外線體溫計等等。不過在大部分家庭裡面,水銀溫度計是比較常見的。水銀溫度計,因為它的價格低廉,並且檢測的結果也非常準確,在所有體溫計中是最受歡迎的。但是水銀體體溫計,它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它比較脆弱。有時候甩體溫計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將體溫計甩了出去就會摔碎。
  • 家裡還有水銀溫度計嗎?準備淘汰啦
    日前國家藥監局發布通知,明確指出我國將於 2026 年的1 月 1 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也就是水銀體溫計)。 儘管當時我沒有水銀體溫計,也就沒有去交換,但我知道了早在14年前,美國就已經在逐步淘汰水銀體溫計了,根據我檢索到的資料,歐洲也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啟動的替換。因為水銀體溫計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汙染,還可能給人體健康帶來隱患。 最大的隱患就是水銀體溫計易碎,碎裂後的水銀會滾落一地並蒸發,吸入人體後可能產生神經毒性。
  • 水銀溫度計成歷史,2026 年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
    IT之家 10 月 19 日消息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提到體溫計首先會想到如下圖這種水銀體溫計,但這種體溫計很快將成為歷史了。根據 10 月 16 日發布的《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履行 < 關於汞的水俁公約 >有關事項的通知》,我國將於 2026 年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 水銀體溫計將成為歷史 您準備好替代品了嗎?
    目前,市面上的體溫計在價格方面差別很大。近日,一條新聞引起大家的關注,是啥新聞呢?那就是水銀體溫計將被禁止生產。10月16日,國家藥監局就在官方網站上正式宣告: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的體溫計以及含汞的血壓計產品。這也就意味著:水銀體溫計即將告別歷史舞臺。
  • 水銀溫度計要「退市」?網友吵翻天,聽聽專業人士怎麼說
    這兩天,水銀溫度計一度成為熱搜。10月16日,國家藥監局在其網站發布《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履行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有網友為此吵翻天,有人認為水銀溫度計是所有溫度計中最準確的,還有人認為,水銀溫度計使用起來有風險,早就該禁產了。你怎麼看?
  • 水銀體溫計為什麼會被禁止生產?以後還能用嗎?醫生告訴你
    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溫度計的使用次數大大增多了,雖然大半年過去了,但全球的疫情還沒有完全得到控制,為了更安全更保險,很多人上班上學時還是要測量一下體溫。相信在很多人的記憶裡,對水銀溫度計都不陌生,自己還會因能看得懂上面的溫度而驕傲呢。但你知道嗎?水銀溫度計將被禁止生產!
  • 水銀體溫計被下「禁產令」 你家還有嗎?
    藥房的店員告訴記者,藥店目前有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和紅外線測溫槍三種體溫計,水銀體溫計的價格是4.8元/個,電子體溫計的價格是12元/個,紅外線測溫槍的價格是199元/個。中老年人喜歡購買普通的水銀溫度計,因為測量精確度較高。
  • 水銀溫度計破了會中毒!這麼處理就能避免
    水銀溫度計破了會中毒!這麼處理就能避免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如今很多家長都有給測量孩子體溫的習慣,其中水銀體溫計應用很是廣泛。不過,你知道水銀溫度計裡的水銀有劇毒,如果不小心將其打碎,一定要小心處理才行!下面育姐給大家介紹一下正確的處理方法,趕緊來學一學吧。
  • 幾乎家家常備的水銀體溫計,為何被全面禁止生產?它危險在哪兒?
    你家的藥箱中,是否也有一根水銀體溫計?這種最常見的醫療器械,即將退出歷史舞臺。10月16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關於履行《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對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的三條「禁令」。 那麼,用了這麼多年的水銀溫度計,到底危險在哪兒?
  • 水銀溫度計被「禁產」 網友吵翻天:我們怎麼測體溫啊
    這兩天,「水銀溫度計」一度成為熱搜。這也就是說,到那個時候咱們就再也買不到水銀體溫計和水銀血壓計啦!一支水銀體溫計摔碎缺點:和水銀溫度計一樣——不方便。便利,但有偏差性價比:★★★便利性:★★★★★準確性:★★★~★★★★★適用年齡:6個月以上耳部紅外線溫度計也叫耳溫槍,速度快,2~4 秒鐘就能測出來溫度
  • 使用300多年的水銀體溫計,怎麼說禁就禁?這種危害,可得長點心
    而我們這一代人,幾乎都伴隨著水銀溫度計長大,這種體溫計是玻璃製品,有個最大的缺點就是易碎,於是難免就會出現中毒、受傷等情況。 水銀溫度計挺好用,為何非得為小概率的事件而直接封殺呢? 若真的會中毒,為何聯合國不號召全球禁止生產或進出口含汞產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