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這一年的科舉「殿試」參考人數是400人,登科人數388人,落選的比例只有3%。唐宋八大家的蘇軾、蘇轍、曾鞏,以及北宋理學創始人二程兄弟同榜及第。另外,嘉祐二年這一榜中,有一位名將,三位大文豪,前後還有九位宰相,堪稱千年「最牛」。
而他們的主考官,則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最有意思的是,歐陽修為這一次科考竭盡心力,力主「平易文風」,不惜得罪權貴,卻因為在考題中寫錯書名,受到了處罰。同時,因為蘇東坡的答卷寫得太好,歐陽修疑心是弟子曾鞏所為,所以故意只給了他第二名。
一、嘉祐二年科舉選拔出的人才
嘉祐二年這一次科考選出來的人才,首先是蘇軾、蘇轍、曾鞏三人,這三個人都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散文大家,文學家。當時一起參考的還有他們的父親蘇洵,雖然蘇洵沒有中進士,卻因為這一次考試和兒子一起揚名天下。
另外,還有成語「程門立雪」中提到的二程。程顥、程熙兄弟都是宋朝的理學家,可以把他們理解為宋代的哲學家。
程顥是河南洛陽人,北宋理學的創始人、教育家。他主張「萬物運行只因為一個理」。強調人性本善。他認為善就是天理,而人類的惡習和不好的欲望是一種邪氣。因此,他主張「存天理(人性之善),滅人慾(人性的惡)」,並認為「君臣父子,天下的定理,無所逃於天地間。」
程頤是程顥的兄弟,在理學方面二人的見識有別,但是相差不太多。
同榜還有一個叫林希的高才,最後官至「同知樞密院事」,相當於宰相。
林希在省試的時候,排名已經遠在蘇軾之上。殿試的時候本來有機會奪得第一名,但是因為文章的開頭第一句寫了「天監不遠,民心可知」。宋仁宗沒有讀完,就覺得他在批評自己。主考官沒有辦法,只有把他定成第三名。而另一位姓章的舉子擅長寫馬屁文章,就成了第一。
林希是福建福清人,他的家族在他的前半生時十分風光,他和三個弟弟都中了進士。原來和曾鞏關係很密切,和蘇東坡兄弟也很好。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後來寫文章攻擊蘇東坡。據說文章寫得特別拙劣,也壞了他自己的名聲。
另外,王韶是北宋名將,官至樞密副使(宰相),以「奇計、奇捷、奇賞」著稱,戲稱之「三奇副使」。而曾布、張璪、鄭雍、梁燾、呂惠卿、章惇,以及前文提到的「三文豪」之一的蘇轍,也都當過宰相,在宋史上留下了功業。
二、嘉祐二年考試的細節
嘉祐二年這一次的考試,之所以能選出這麼多的人才,當記主考官歐陽修一功。因為他力主實用文風,刻意挑選行文通俗,提拔不矯飾的人才。當年考試的時候,是要「糊卷」的。不但考生的名字要「糊」起來,主考官看到的試卷也都是經專人抄錄過的。所以,考官無法通過筆記認出熟人。
那一年省考的時候,一共考了四次。第一場考詩歌,第二、第三場考論文,第四場考的則是類似填空題。
蘇軾在第一場考試作詩的時候,就落榜了。按照從前的規定,一邊考一邊落。第一次落榜了,就沒有資格參加後來的考試。但是,歐陽修主持考試的時候,改為四場綜合打分,所以蘇軾靠第二場和第四場留了下來。
蘇軾第二場考試的題目叫《刑賞忠厚之至論》,被收錄進《古文觀止》,感興趣的可以去找來看一下。這一篇論文本來應該得第一名,不過歐陽修見它寫得太好了,以為是自己的學生曾鞏寫的,生怕別人說自己徇私,愣給打成了第二名。
第三場的論文不知道考得如何,第四場考的是《春秋》的填空題,蘇軾得了個第一名。所以,蘇軾綜合成績進了當年的五甲。
蘇軾在《刑賞》一文中編了一個皋陶殺人的典故,歐陽修沒有見過,就問他出自哪本書。蘇軾告訴他,這是自己瞎編的。歐陽修不但不生氣,反而誇獎他。
歐陽修不但是一代文章大家,更是宋代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正是因為他當主考官,選拔人才不拘泥於細節,才能一次性替宋仁宗網絡到三個大文豪,九個宰執,一位名將。
另外,也不能不說,宋仁宗時代,是一個重視文化教育的時代。這一次考試,基本把通過省試的才子一網打盡,只有少數犯了低級錯誤的人員被刷掉。不過,這一次考試雖然讓仁宗朝得到了人才大豐收,但是主考官歐陽修自己卻犯了一個「低級錯誤」,還被治了罪。
三、歐陽修的低級錯誤
歐陽修在省試第一場考試中出了個題目,叫做《豐年有高廩》,本來是出自《詩經·周頌》,他寫成出自《詩經·大雅》。就像北大校長把「鴻鵠」讀成「鴻浩」一樣,被舉子們群嘲。結果,連累所有教官一起被罰金四斤。
在寫賦題時,歐陽修又把「通其變使民不倦」寫成「通其變而使民不倦」,多寫一個「而」字。
在這一場考試之中,歐陽修為了文體改革,故意錄取了大量文風平易近人的舉子,得罪了權貴。當時有很多擅長寫「太學體」的名人,都沒有考中。於是,後來歐陽修在上朝的路上,就被這些人圍堵痛罵。罵他的人之多,聲勢之浩大,兵士根本擋不住。
最為過分的是,有人還寫祭文,綁在石頭上,扔到他家院子裡詛咒他。好在宋仁宗信任歐陽修,他覺得選上來的全都是人才。從此以後就決定,下一次考試中了省試的舉子,國家照樣全部錄用。
結語
嘉祐二年科舉,「最牛」的是包含了「一名將」、「三文豪」、「九宰相」,個個都具有經世濟國的大才。當中有意思的是,省試第一輪,蘇軾考試寫詩居然會落榜。不過,他後來胡編典故,歐陽修依然覺得他論文寫得好。
宋朝這一年的考試之所以能錄取到這麼多「牛人」,還得感謝以歐陽修為首的主考官能夠慧眼識英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名人也是人,總會有因為一時疏忽而犯「低級錯誤」的時候。宋代有歐陽修,今天有北大校長、餘秋雨、陳果、蒙曼什麼的,偶爾犯一點錯誤,大家就別太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