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的假期剛過,又能在網上見到諸多的吐槽,吐槽宗教場所內滲入了太多的商業成分,信仰在許多的寺廟中被明碼標價地出售,紛紛質疑某些「出家人」的身份真實性。這些吐槽的內容其實並不新鮮,在早前的許多年就已然出現過了,這些被吐槽的痛點一直都有、一直都在。既然是網上的吐槽,說明了曝光量不會小,大家都應當會從中吸取教訓,為什麼這些屢遭吐槽的痛點一直還在呢?這只能說明適合滋生痛點的土壤還在。
年年吐槽,年年如此。這只能說明了問題的根源還在信眾的身上,如果那些信眾沒有結好菩薩的奢求,沒有賄賂菩薩的衝動,那些不良分子自然也就沒有欺詐的機會。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那些因為受騙而吐槽的人,其實是在以己之臭昭彼之惡。
假的「出家人」很多,說明了他們是有存續的空間的,如果大家都不會上當,那麼這些信仰亂象自然也就隨之消失了。宣傳信仰中的正信正解,才是根治這些信仰痛點的根本所在。不管科技的發展如何地現代化,對信仰的需求還是會一直存在的。因為信仰能夠有效地降低幸福的成本,有信仰的人普遍會有更高的幸福感。信仰也是承載道德標準的最好基石,道德是群體社會化的有效保障。道德是文明的主要內容,先有了文明才有的社會,文明的程度越高,社會化的程度才能越高。在每一個文明中,都會有信仰在起著支撐的作用。
對佛法的信仰是大眾的選擇,人們需要在佛法信仰中尋求心靈的慰藉,親近菩薩尋求心靈上慰藉,緩解生活中的焦慮,緩解工作中的壓力,人們在這些寄託中安放著對未來的希望,應該說是有著積極意義的。
那麼親近菩薩的最好方式就是去那些有名的大寺廟中拜佛、上香嗎?越是有名氣的大寺廟中的香火就越是鼎盛,香火旺盛說明了香客眾多,香客眾多說明了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親近菩薩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大寺廟中拜佛、上香。那麼這些香客們的認知是否正確而如法呢?這樣的問題肯定會有不同的答案,那些希望得到香客們香火供養的人,一定會給出肯定的答案的。他們肯定會告訴香客們,寺廟中的菩薩是多麼的靈驗,多麼的有求必應。
受利益驅使,被利益左右了的回答,可信度本該有商榷之處,只是香客們的親近心切,大都沒能注意到吧。在正確了解對佛的最好供養方式,應當從佛經中尋找答案。那麼在傳誦度最高的《金剛經》中,是什麼說的呢?
金剛經: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中明白地告訴世人,比用滿世界七寶供養佛像更好的方式,更有福報的方式,就是讀誦佛經,並為他人演說。也就是說與其去寺廟中親近菩薩之像,與其去寺廟中上香拜佛,不如在家安下心來讀誦佛經。為什麼讀誦佛經會有這麼大的功德呢?因為佛經那可是佛陀留給我們的法舍利。舍利那可是最為吉祥之物了,法舍利當然也是。金剛經有云: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
因此呢,親近菩薩,比去寺廟裡上香拜佛更為殊勝的供養,就是打開經典讀誦佛經。
願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寫於離生別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