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9日)中午12:19,央視《新聞30分》欄目播發了由攀枝花市廣播電視臺採制的新聞《四川攀枝花:天然水域將迎來10年禁捕期》。
為有效恢復金沙江雅礱江等天然水域生物資源,恢復長江生態系統。自2021年1月1日起,攀枝花市將迎來10年禁捕期。7月17日下午,東區農業農村和交通水利局對轄區內的兩艘漁船進行了銷毀。
當天下午3點左右,金沙江面上,61歲的漁民侯朝付駕駛鐵皮船緩緩下行,行駛了一公裡多距離後,將漁船停靠在了新建成的成昆複線金沙江大橋的橋墩附近,而這一次是他最後一次架船航行,這一天之後他就將結束38年的漁民生活,與金沙江、雅礱江告別。與侯朝付一同的還有他的侄子侯餘,兩艘鐵皮船靠岸的同時,也意味著叔侄二人正式「上岸」。
侯朝付和侯餘叔侄二人告訴記者,這些年金沙江與雅礱江的魚類資源逐漸減少,從以前捕撈野生魚到近幾年捕撈的大部分是人工投放進江裡的魚。
漁民 侯朝付:
現在就靠國家放的魚,真正的野生魚真的少。
漁民 侯餘:
我打了10多20年的魚了,現在的魚少得多,原來每天至少有一二十斤,現在基本上一天只有幾斤魚。
漁民告別金沙江與雅礱江,源於對長江流域天然水域的保護,以「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做好保護水生生物資源。此次「上岸」,侯朝付和侯餘雖然有些許不舍,但叔侄二人都覺得禁捕,有助於魚類資源繁殖,有助於長江生態系統恢復。
漁民 侯餘:
現在國家出了這個政策,禁止捕魚肯定是好的,今後魚類的種類和數量都將更加豐富,這是為我們子孫後代著想,也是保護環境。
據了解,東區轄區範圍內涉及3艘捕魚船,當天共銷毀2艘,另1艘因水域不同,將隨後進行銷毀。因東區轄區內發證漁民6人都是外地人兼業從事捕撈工作,沒有住房保障、就業保障、養老保險保障、轉產就業培訓等支出計劃,東區投入14.62萬元資金,直接補助漁民,全部用於退捕漁船和捕撈設施補償。
東區農業農村和交通水利局副局長 周文靜:
對三艘漁船我們要進行回收跟拆解,對他們原來核發的漁船船員證都要進行回收跟銷毀,以後在我們轄區範圍內就不再有合法的持證的這種以生產經營捕撈為目的的漁民存在了。
攀枝花作為長江上遊流域重要的生態涵養地,於今年5月制定了長江流域攀枝花境內天然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在東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4個區縣的天然水域陸續開展漁民退捕工作,此次全市共有退捕漁船139艘,退捕漁民273人,2021年起,長江流域攀枝花境內天然水域將禁捕10年。
記者:攀枝花市廣播電視臺 楊茜
部分圖片來源:Hello 攀枝花
編輯:李欣璐
審核:雷雨陽
攀枝花發布
攀枝花黨務政務信息公開微信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
攀枝花市廣播電視臺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