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堅持系統觀念,在布局高質量發展主題的同時,就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工作部署,對在複雜環境下更好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安全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運籌維度。新中國成立後,極大改變了國家積貧積弱的面貌,國家應對威脅、防範危險的安全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但由於當時的綜合國力不夠強,維護安全的方式仍然處於被動狀態。發展是硬道理。改革開放後,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積極主動營造安全環境,實現了發展增進安全與安全推動發展的良性互動。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面臨的安全問題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應對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變化帶來的衝擊挑戰,關鍵在於辦好自己的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堅持高質量發展主題,必須統籌安全與發展,堅持用能否有效維護安全標定發展路徑,堅持用能否有效捍衛利益檢驗發展成果,在提高發展質量、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禦風險能力的同時,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安定。
安全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檢驗指標。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理念必然結論,強調質量,注重效益,內在要求必須轉變發展方式,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對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定位上,黨中央明確提出了「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的全新概括。之所以強調「更為安全」的指標定位,這就意味著,在宏觀層面,我們需要用安全程度檢驗發展的穩定性;中觀層面,需要用安全狀態衡量產業體系,標定環境可持續和社會公平正義,等等;微觀層面,同樣離不開用安全生產註解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一流競爭能力和可靠產品質量,等等。安全與發展也由此實現了協調同步、一體統籌。
破解安全難題離不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築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我們的各個領域全部工作和每項部署必須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而展開。在新時代的偉大徵程上,破解突出矛盾和問題,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歸根到底要靠發展。
比如,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發展風險陡然增加,加之大國競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及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因素影響,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具體問題更加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而我們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這是我們在維護產業安全上的巨大優勢。這一優勢來源於我們心無旁騖地堅持發展,充分發揮好這一優勢,就必須堅持推進更高質量地發展。
再比如,在傳統安全領域,一些安全問題的最終破解需要國家展示過硬的綜合實力,需要通過高質量發展夯實維護安全的力量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強軍目標的引領下,人民軍隊的面貌、格局煥然一新,不但紮實有效地維護了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還通過維和、護航、人道救援等行動,加大了向國際社會提供公共安全產品的力度。很明顯,這一切都離不開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的實力基礎。
強調發展安全保障有力充分體現了系統觀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根據新的實踐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這個過程中,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我們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經濟社會發展中矛盾錯綜複雜,必須從系統觀念出發加以謀劃和解決,全面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建議稿中設定了「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的目標,再次突出了總體安全觀的戰略定位,再次體現了科學統籌的根本方法,強調把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同時置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來把握,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整體推進又突出重點,實現發展和安全互為條件、彼此支撐。(作者是國防大學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