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即時通訊應用Line自曝存個人信息洩露風險

2021-01-09 閩南網

  據日本共同社的最新消息顯示,知名即時通訊應用Line在當地時間16日宣布,公司發現軟體存在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洩露的安全隱患。

  具體來說就是,如果用戶連接上惡意者架設的公共無線網絡WiFi則會面臨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不過,該公司表示最新版本的Line已經修復了這一隱患,因此公司呼籲所有用戶都應該儘快升級至新版本。

  截至目前,媒體尚未接到有用戶因為這一漏洞而遭遇個人信息洩露的報告。

  此前據韓國媒體Chosun Ilbo報導稱,阿里巴巴集團和軟銀曾有意入股即時通訊應用Line,軟銀和阿里巴巴希望能夠各自獲得30%的Line股份或者與後者建立某種合作關係,目前三方正在商談此事。不過,路透從知情人士處獲悉,Line公司(Line Corp.)母公司韓國Naver並不打算向阿里或者軟銀出售Line的股份。

  就在不久前,Line推出了一款叫做Line商店的B2C應用,展現出了自己對電子商務市場的勃勃野心。Line商店是一個獨立的Android和iOS應用程式,為用戶提供一系列的品牌商品,產品類型包羅萬象。用戶可以用Line應用程式直接跟商家進行對話,並可以對喜愛的品牌進行關注。

  今年2月Line正式推出了一項線上流媒體服務Line TV,並選擇泰國作為其全球首發地。目前,Line在全球的三大市場分別為日本、臺灣和泰國,共計有9200萬用戶。Line方面表示,用戶可以在Android或iOS設備上免費下載Line TV,使他們能在智慧型手機或PC上免費觀看電影和很多娛樂節目。Line TV的內容囊括了日韓和泰國的電視節目、戲劇和音樂視頻,就比如韓國流行音樂男子演唱組合Super Junior的表演視頻。

  對此有外界分析認為,以上這些舉動都是Line在為自己的IPO鋪路。(湯姆)

相關焦點

  • 安全即時通訊首選「信源豆豆」
    安全保障對企事業單位而言,一個好的即時通訊平臺其安全性是首要的,它與經濟利益緊密相關。信源豆豆即時通訊凸顯安全性:所有信息是服務端、通訊鏈路、客戶端三端加密、五維防護。其本身不對企業數據產生任何類型截取或轉發操作,同時私有化部署,信息存儲的伺服器掌握在企業自己手裡,而不是像一些網際網路即時通訊軟體存儲在開放平臺的伺服器上。
  • 越來越多人因個人信息洩露造成財產損失!
    近日,脫口秀演員池子發文吐槽中信銀行洩露個人帳戶交易明細引發熱議,個人信息安全再度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大數據的時代,人們在享受著信息化社會所帶來的便捷高效的同時,也承受著個人信息被洩露的風險,數據洩漏事件不時發生。
  • 新型網絡犯罪系列文章丨網際網路視野下公民個人信息的洩露風險與刑事保護
    ,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繫方式、住址、帳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4、財產信息,包括但不限於機動車、房產登記信息、銀行流水記錄、存貸款記錄等;5、醫療健康信息,如住院史、疾病史、診治情況、生育信息、體檢記錄等個人因生病醫治等產生的相關記錄;6、通訊信息,如手機通訊記錄、郵件往來、通訊錄、各類即時通訊數據等;7、教育工作信息,如職業、職位、教育經歷、學生學籍、考生志願填報和錄取及各類職稱考試考生信息等;8、行蹤軌跡信息,如鐵路、飛機、網約車出行、賓館住宿信息和即時地理位置精準定位信息等
  • 即時通訊應用如何賺錢?看看Snapchat vs. LINE
    《即時通訊應用如何賺錢?看看Snapchat vs.作為北美地區最受年輕人歡迎的社交媒體應用之一,Snapchat擁有相當亮眼的年輕用戶佔比,這使得它成為了很多出海企業進行海外推廣的必經之路。那麼,這些企業就必須提前做功課了——「Snapchat推廣的渠道有哪些?」、「哪些是官方認證的代理商?」等等。但如果還沒開始做功課怎麼辦?別慌,這裡有一份Snapchat代理商全解析攻略!
  • 風車IM即時通訊私有雲,獨立部署的安全聊天軟體
    2020年5月8日,記者了解到,由北京靖昭科技打造的即時通訊私有雲軟體產品正式上線。自4月初開啟內測後,風車IM首次對外發布正式版產品。現在所有開發者已經可登錄風車IM官網直接免費下載體驗最新版本,迅速讓APP實現即時通訊功能。
  • Line出現技術故障~微信、易信你們怎麼看
    即時通訊類應用用戶使用狀況分析移動即時通訊應用用戶覆蓋率根據艾瑞諮詢的調研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用戶使用過的即時通訊應用,微信佔比82.2%。易信,Line與微信的普及率還有較大的差距。用戶最常用的移動即時通訊應用微信以40.0%佔居首位,易信次位,而Line 由於數據較低,在統計中被歸結在其他類別。
  • Stories、即時通訊和視頻業務,Facebook 扛起三面大旗走進新時代 |...
    財報發布的同時,Facebook 創始人兼 CEO 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個人 Facebook 帳號上發布了一篇長文,將風波不斷的 2018 年形容為是「重要的一年」,並向外界闡述了 Facebook 面向未來的整體戰略、挑戰與機遇。限時動態 Stories(快拍)、即時通訊和視頻,被他視作是對 Facebook 未來至關重要的領域。
  • 江蘇移動重拳打擊通訊信息詐騙
    行業應用安全「帶頭跑」車聯網安全示範項目獲獎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以其大帶寬、低時延、海量連接特性,在工業、交通、醫療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5G網絡連接的設備數量越多,網絡架構越開放,受到數據洩露、篡改以及黑客攻擊的概率就越高。
  • 個人信息洩露 防「內鬼」也要管「鍾馗」
    個人信息是怎樣洩露的?   生活中,個人信息洩露情況屢見不鮮,剛買了房,裝修公司的電話就打過來了;孩子剛上小學或初中,培訓機構邀請參加培訓的電話也來了;網上購物剛下訂單,無貨退款的詐騙電話就來了;預訂航班還沒起飛,退票改籤的詐騙電話就會緊隨而至……   鄭州警方認為,個人信息洩露主要有5大途徑。   企業「內鬼」倒賣信息。
  • ...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智能時代 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極為重要!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手機是我們個人信息的載體,承載了很多我們比較隱私的數據,一旦這些數據被不法分子盜取,後果將不堪設想,很多小夥伴以為,將手機中存儲的信息,照片等數據刪除之後,手機內的信息就不會被洩露。但是這樣真的能徹底刪除手機裡的信息內容嗎?我們一起往下看就一目了然了!
  • 1.23億記錄洩露!迪卡儂資料庫暴露個人信息安全風險
    體育連鎖巨頭迪卡儂(Decathlon)發生大範圍數據洩露,起因是1.23億條記錄被保存在一個並不安全的資料庫中。這是由vpnMentor安全研究人員發現的,並在本周一公布。該資料庫屬於迪卡儂西班牙和迪卡儂英國公司。
  •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智能時代 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極...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手機是我們個人信息的載體,承載了很多我們比較隱私的數據,一旦這些數據被不法分子盜取,後果將不堪設想,很多小夥伴以為,將手機中存儲的信息,照片等數據刪除之後,手機內的信息就不會被洩露。但是這樣真的能徹底刪除手機裡的信息內容嗎?我們一起往下看就一目了然了!手機裡刪除的內容真的可以被恢復嗎?
  • 谷歌Huddle是目前最好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之一
    Google+ Huddle是目前最好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之一。它可以直接連結到您的Google+,並將人員添加到群組Messenger中就像邀請您圈子中的某人一樣容易。但是,正如XDA高級會員AbsolutZeroGI所說,在其他方面完美的程序中有一個漏洞:
  • 成都女孩遭「網暴」,個人信息被公開,是誰洩露了你的隱私?
    希望警方能嚴懲洩露個人隱私者,這不僅是為趙某討回公道,更是為了保證每一個人的隱私不被侵犯。成都女孩被「網暴」的背後,在筆者看來,比病毒更可怕的是,個人隱私的洩露。個人信息事件洩露頻發在信息化、網絡化的今天,在使用各大應用軟體時,大部分需要用到個人信息。
  • 安全靈活兼備:私有化「信源豆豆」打造網絡安全通訊新玩法
    隨著信息化水平的不斷發展,以及「網際網路+」戰略的升級推進,北信源積極探索將「網際網路+」與網絡安全通訊應用相結合,構建私有化可移動辦公的政企級即時通訊系統,從而為政企安全通訊帶來安全靈活、多級部署的通訊體驗。
  • 日本議員聯盟建議禁用中國App 韓國應用Line躺槍
    自民黨議員聯盟28日召開會議商討對策,已決定建議政府限制使用源自中國的應用程式,會議指出美國政府正試圖將TikTok排除在本國之外,而且印度已經禁止。該提案建議政府在《電信商業法》中加入「考慮安全風險」條款,以限制使用源自中國的應用程式。它也有望包括對情報(信息)功能的增強,以調查可能洩漏信息的應用程式。日本政府正在促進國家安全局經濟組織收集有關源自中國的應用程式的信息,內閣官房長官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我們正在密切關注網絡安全趨勢。在發布或註冊可識別個人身份的信息時,請務必謹慎。」
  • 手機App個人信息安全風險與防範
    然而,在享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的各種便利的同時,不得不面對隨之而來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2018年9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App個人信息洩露情況調查報告》,85.2%的受訪者遭遇過信息洩露情況,當用戶個人信息洩露後,約86.5%的受訪者曾收到推銷電話或簡訊的騷擾,約75.0%的受訪者接到詐騙電話,約63.4%的受訪者收到垃圾郵件。
  • 疫情期間收集的個人信息,會被洩露嗎?
    不少網友也因此展開合理懷疑:我的防疫個人信息有沒有可能被販賣或洩露出去?疫情期間,大數據技術在組織資源調配、疫情信息收集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類似「超七千武漢返鄉人員信息被洩露」、寧夏一工作人員違規洩露排查疫情信息等新聞,還是讓不少人產生了憂慮。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公布 擬進一步規範公共場所人臉識別應用
    隨著人臉識別算法、高清攝像頭等軟硬體的發展,圖像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在機場、車站、銀行、商場、小區、高校等公共場所的應用越來越普及。這類應用給民眾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也一直伴隨著未徵得用戶明確同意、用戶信息洩露、透明度不足等風險和爭議。
  • 霹靂舞成奧運會比賽項目;成都確診者個人信息被洩露,警方調查
    【105款違法違規行動應用程式下架】 據「網信中國」公眾號8日公布,自11月5日起組織開展行動應用程式信息內容亂象專項整治同時,對未落實審核要求、上架違法違規應用程式的極速下載、7755app、新視覺、Win之家、皮皮巴士、7230手遊網、軟體帝、dmfuns等8家應用商店,依法依規採取停止下載服務處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