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北方遭遇雷人幹bei洋芋絲,論洋芋在雲南有多少種死法?

2021-02-16 碧色草壩

責編丨燦爛千陽

審核丨堅守

丨合作、線索提供:511241860(QQ)

碧色草壩小編說

最愛吃幹bei洋芋絲

在北方上學那會,心心念念著它

於是在餐館裡點了一個

天吶,好驚喜(xia)啊!!!!

嚇得小編趕緊跑回雲南來壓驚!!

洋芋,在我們雲南人眼裡簡直是上可做主材,下可做配菜,甚至還能搞成甜品吃,所以大街小巷,飯館酒樓,只要它是一家能吃東西店,都會有它的身影,今天就來算算在雲南人眼裡,洋芋有多少種死法!

死法一:油炸

洋芋用來油炸,可以說是很銷魂的。無論是切片油炸還是切塊油炸,甚至可以整個的炸,只要是你喜歡的造型,它做出來都能超級棒。


配上辣椒麵或者折耳根蘸水,拌一拌,只能說雲南人好的就是這一口!

死法二:煮湯

在雲南菜裡有一道湯可謂是男女老少都愛的,那就是醃菜煮洋芋湯。


家裡老人做的醃菜一般都是偏鹹的,把土豆切薄片放進去,再加上幾個幹辣椒,煨湯一煮,下飯菜的第一神器。

死法三:幹燒

冬天的炭火不但能取暖,還能幹燒洋芋。

一個個用來儲存過冬的洋芋洗乾淨後,放入炭火堆裡幹燒,炭火燃燒完以後會有灰燼,裡面的溫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熱乎乎的。

就這樣捂出來的洋芋,蘸醬是最好吃的。

死法四:壓成泥

洋芋因為其獨特的口感,所以壓成泥以後,加入牛奶,芝士就會從一個有點土氣的小果子變成西方人很愛的焗土豆泥了。

或者是捏成泥以後,變成一個個的洋芋粑粑,油炸一下,也酥脆可口得很。

死法五:爆炒

切絲爆炒後的洋芋,可以放入很多的配料,隨便放一種就成就了一道特別的菜餚。

比如青椒炒洋芋絲,幹辣椒炒的洋芋絲,甚至是什麼都不放,就撒點鹽巴的乾貝洋芋絲,吃起來都是簡單中帶著些家鄉的味道。

死法六:水煮

這可能是洋芋最清淡的吃法,但也是最回歸原味的。

剛剛挖出來的洋芋,用水煮熟,蘸鹽巴或者是調製的辣椒醬都可以,洋芋味道清淡,調料味道重口,綜合在一起,別有一番風味,如果喜歡,還可以加入西蘭花一起煮,健康又能減肥。

死法七:加工成土豆片

在雲南地區有個說法是吃洋芋,長子弟。所以雲南的洋芋片應該是很好買的。

隨便打開一包,看著那薄薄的片,和沾滿辣椒的袋子,聞著那個誘人的味道,咔滋一聲,整個下午都可以用它來打發了。

死法八:加工成薯條

西洋吃法裡的薯條也是洋芋的一大傑作。

酥酥脆脆的,金黃噴香的,撒上一點鹽巴,蘸上一點番茄醬,有時候一頓飯就這樣打發了。

死法九:洋芋燜飯

雲南的一道名小吃就是洋芋燜飯,洋芋切丁,加入火腿,豌豆,胡蘿蔔等配菜,用銅鍋大大的來上一份,光吃飯都是一道菜了。

看完以上這些死法,雲南的大兄弟們,你還知道幾種啊?趕緊來告訴小編吧~

快在下方「寫留言」參與進來

綜合自:紅河吃喝玩樂、雲南熱線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碧色草壩(ynbscb)

▌本公眾號長期法律顧問:蒙自天方律師事務所 王海榮(15911305187)

相關焦點

  • 貴州洋芋為何輸給雲南洋芋?
    後被網友改編成:洋芋分成大中小,大洋芋,賣八角;細洋芋,賣六角;不大不小的賣七角。山歌飄出山外,讓遠方的朋友在歌聲中頓然獲知了農產品的信息:貴州的土特產中,竟然還有洋芋。透過民間文化,網絡平臺發現了貴州洋芋的潛力,遂在網上發起了「貴州洋芋PK雲南洋芋」的美食秀活動。
  • 舌尖上的雲南——洋芋篇
    土豆在雲南叫「洋芋」,不僅是這個稱呼,其他地方的「山藥蛋」、「薯仔」等一系列別名,無不散發著中國式的語言哲學,而且兼顧地方特色。炸洋芋 灰黑的屋瓦,白裡泛黃的石灰牆,幾把白布傘,下面是五六張小桌小凳,「老闆,要兩碗炸洋芋!一個甜醬,一個幹作料!」「好,馬上!」。吃著吃著,竟吃出了上個世紀大學年代的味道。
  • 「洋芋蛋」的盛宴!青海「進擊的洋芋」美味指南!
    「十五」以來,我省先後育成了一批優質高產馬鈴薯品種,在生產中主推的品種有青薯2號、青薯9號、青薯168、樂薯1號、民薯2號等,特別是青薯9號表現出優質、耐旱、抗病、高產等優勢,適宜在乾旱山區推廣種植,提高了馬鈴薯綜合生產能力。先後選育出的青薯2號、青薯168、青薯9號、樂薯1號等多個優良品種,在北方地區廣泛推廣種植。
  • 洋芋蛋
    以前在禮泉農村,對憨厚實誠的姑娘就戲稱「家娃」、「洋芋蛋」,暗諷這女子土氣、沒見過世面,也有那麼點噶達馬西、上不了臺面的意思。 其實要說 「洋芋蛋」,並不土氣。若論出身,她還是個漂洋過海的 「洋姑娘」呢,可惜了,落入尋常百姓家,被冠上這麼一個不爭氣的名稱。洋芋因形似馬鈴鐺,被稱為馬鈴薯。其原產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區,最早因花朵美麗被帶到了歐洲。
  • 雲南龍陵:龍新鄉小洋芋喜獲大豐收
    龍新鄉小洋芋喜獲大豐收 記者 楊豔鵬 李建國 通訊員 禹磊 攝眼下,保山市龍陵縣龍新鄉勐冒壩子又到了洋芋收穫的季節。挖掘、分揀、裝袋、上車。龍新鄉小洋芋喜獲大豐收 記者 楊豔鵬 李建國 通訊員 禹磊 攝「我家種洋芋已有4年時間,昨天3個人挖了81袋,收入5200元。」楊會蘭說,她是龍新鄉大硝河村大坪子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她家在產業扶貧政策的扶持下,通過自己的勤勞努力已脫貧。
  • 保衛「開花洋芋」
    李子溝村第五村民小組組長張德金望著溼潤的洋芋地充滿了喜悅,「洋芋要發芽了」。  3月中下旬,為儘快復工復產,公司組織村民們種下洋芋。然而,今年,雲南遭遇了10年來最嚴重旱情,多年缺雨少水的東川旱情更為嚴重。  他們種下的30畝洋芋,是雲南省農科院和昆明市、東川區農業農村局的專家工作站,歷經3年近百組實驗後,種下的改良和優選新品種。
  • 周曉絨·原創|《寧海的烤洋芋》
    寧海人憑著手藝走南闖北,烤洋芋是漂泊者的鄉愁。寧海人把食物長時間的燒煮稱為「烤」,跟平常「烤」的釋義「把東西放在火的周圍使之幹或使之熟」不同。寧海人的烤,是時間、柴火和耐心的結晶,缺一不可。烤牛肉、烤羊肉、烤藠頭、烤筍、烤鹹菜等等,短則1、2小時,長則一天一夜。記憶中的夏天,總是飄著烤洋芋的香味。寧海本地種的洋芋,產量低,味道好。洋芋挖來,都要進行分類。
  • 親人洋芋
    青海人將那種在表面上有很深芽眼的洋芋叫深眼窩洋芋,這種洋芋的稱呼和我就有糾纏的過往。我們知道從米勒的《晚禱》《種洋芋者》到梵谷的《吃馬鈴薯的人》,都表現出洋芋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晚禱》中夕陽西下,勞動了一天的那對衣著破舊的農民夫婦,聽到遠方教堂鐘響,雙手舉在胸前虔誠地默默禱告。也許是祈求世間和平?據介紹,他們腳下放置的麻袋裡裝著洋芋,這也許預示純樸和誠實的他們在祈求來年辛苦種植的洋芋有好的收成,這正好和我看過後的想法不謀而合。
  • 洋芋擦擦
    用不起眼的土豆做成的洋芋擦擦,色澤金黃的土豆泛著淡淡的油光,土豆的清香洋溢開來,吃上一口,既有薯條的口感和嚼頭,又有肉末紅椒的鮮香。這是用土豆裹蕎麥粉蒸了後再炒出來的美味,遵循了西北菜少油不少鹽的風格。洋芋擦擦,顧名思義,是用土豆做的。製作原料和程序都很簡單,它是將土豆切成稍粗的絲,再拌以乾麵粉,使每一根絲上都均勻地裹上一層面衣,然後上屜蒸熟。
  • 巫山土豆之幹洋芋片片
    就算是曬乾後的土豆片,吃起來也是很有嚼勁的。巫山人稱土豆為「洋芋 」,將洋芋削皮,再切成薄片,就直接放在太陽底下曬,將土豆片裡的水分曬乾後,幹土豆片就製成了。是不是很簡單?巫山幹洋芋片充足的陽光曬制,讓土豆煥發出了一種新的魅力。我最喜歡的一種吃法就是把這種幹土豆片和巫山的臘肉一起炒。在炒之前,需要把土豆薄片洗乾淨,然後放在溫水裡浸泡30分鐘。
  • 我去洋芋鋪子買洋芋, 她懟我一句我兒子不賣!
    膝蓋哥覺得成都人不管是男娃子還是女娃子都喜歡吃洋芋(成都喊法洋芋,通俗喊法土豆,官方喊法馬鈴薯)不管是小時候街邊上麻辣燙煮的洋芋片片
  • 無法忘卻的炸洋芋
    雲南的各色小吃很多,但是在這其中,我個人最推崇的,卻是最樸實無華的炸洋芋。這玩意在雲南屬於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小吃。洋芋就是俗稱的馬鈴薯,這種食物,稱得上是雲南這種高原山區的寶物。事實上,這種食物是全世界窮人的禮物。比如窮鬼愛爾蘭人,就因為馬鈴薯人口數從1780年的四百萬猛增至1845年的九百萬。
  • 遵義洋芋江湖風起雲湧, 老派、新派、街派誰主浮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洋芋兒,洋芋兒是中國10大主食之一,基本上在哪個省都能找到與洋芋兒相關的菜品,北有拔絲土豆,南有奪命洋芋,西有土豆絲拌麵,東有紅燒土豆,可以說沒有洋芋,中國的菜系必將丟掉半壁江山
  • 煮洋芋和它的艱難歲月
    農村人種洋芋,必不可少,就算沒有籽種的人家,借錢買、拿小麥兌換洋芋籽,無論如何都要種二畝。如果誰家不種洋芋,來年準挨餓。種洋芋,鋤洋芋,挖洋芋,那麼,最後挖回來的洋芋怎麼存放、在哪儲存呢?這時候就該洋芋窖出場了。村裡,家家戶戶有一口洋芋窖。
  • 【蟠龍塬】79.9元搶【咥咥不休洋芋攪團宴】3人自助餐(洋芋攪團,洋芋梱梱,油麵茶,豆面節節,自製麵皮+...)不限量
    洋芋攪團吃法:第一步:溫熱的湯勺挖一塊攪團,直接放入酸湯中,等候浮起第二步:淋上2-3勺酸湯第三步:按自己喜好,依次加入5種小料一碗剛砸好的洋芋攪團被端上來,黃亮亮的洋芋攪團上漂浮著切得細細的生韭菜,再調上紅紅的油辣椒,看得人眼饞!
  • 洋芋魚魚子
    在這麼多的美食裡,最勾人味蕾的還是洋芋魚魚子。▌新疆美味→『洋芋魚魚的製作方法①』(這個過程時間一定要掌握好,要不然控幹的土豆泥會在空氣裡氧化而變質變色)  →如果想讓魚魚的口感更筋道,那盆底控水剩下的土豆澱粉一定不能浪費(右圖)
  • 豪華版的洋芋叉叉,不用炒,3種菜碼拌一拌,清爽好吃!
    洋芋叉叉作為陝西的美食,一直備受歡迎。以前吃過,是別人做好的,囑咐我,凍在冰箱裡,吃的時候放點蒜苗,拿出來炒一炒。今天是自己做的。發現其實挺簡單的。而且,除了炒一炒之外,拌一拌也很好吃。以前做的洋芋叉叉賣相不好看。今天的,色香味美。
  • 在貴陽,解鎖洋芋各種花式吃法
    ……煎炸煮炒條條道路洋芋皆可通!絲娃娃這道美食,像是一個百寶箱,可容納眾多小食,洋芋切成的絲兒就是其中一味。這裡的洋芋脆脆的,清爽可口,成為這桌布滿大自然氣息的食物中必有的存在。麻辣洋芋片和絲同屬一種口味,只是形狀不一樣。在貴陽的一些街道上推著賣的,超市裡面精包裝賣的,都能找到它的身影。這個的吃法,就適合一大把放進嘴裡,嘎嘣脆!倍兒香!連渣都不剩。開陽的麻辣洋芋絲可是出了名的,大家都嘗過嗎?
  • 兒子親自挖洋芋,勤勞鍛鍊在平時
    兒子親自挖洋芋,勞動鍛鍊在平時――有感於小兒子親自挖洋芋(湘澤觀天下 姚湘澤)剛才,兒子說:「爸爸,我想吃新鮮洋芋!」我說:「你自己去菜園地裡挖去吧!」於是,我們來到菜園地裡,我給其他菜除草,兒子在媽媽扯了洋芋藤蔓後,自己論起鋤頭挖了六窩洋芋,他心裡樂滋滋的:「等一會兒,你們品嘗我的拿手廚藝――「土豆絲餅」!」我們都知道他炒土豆絲餅是他的廚藝一絕――先用猛火將炒鍋溫度均勻,然後用文火慢慢翻炒,結果出來的一盤菜是――金黃色的土豆絲餅,讓我們每次都饞涎欲滴!
  • 泥土,洋芋,土豆
    土豆在每個生長於山裡的人心中,是有特殊的分量所在的 土豆,學名馬鈴薯,俗稱洋芋文化人說,洋芋者,舶來物,謂之洋芋,洋火,洋釘,洋人,均為西人之物也。可在我們看來,仍舊土氣,親民,生來就與大山,泥土,山裡人有緣, 山裡人家,一代一代吃著土豆長大,立業,成家,繁衍,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