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來,貴州網友用貴州山歌填了貴州洋芋的唱詞,再變著花樣進行搞笑的演繹,在網上著實火了一把,
「洋芋歌」的歌詞原本為:今天約妹來唱歌,貴州花兒多又多,哥哥唱來妹妹合,大洋芋,樓上戳,細洋芋,放床腳,米拉洋芋端上桌,牡丹開花配芍藥。後被網友改編成:洋芋分成大中小,大洋芋,賣八角;細洋芋,賣六角;不大不小的賣七角。
山歌飄出山外,讓遠方的朋友在歌聲中頓然獲知了農產品的信息:貴州的土特產中,竟然還有洋芋。
透過民間文化,網絡平臺發現了貴州洋芋的潛力,遂在網上發起了「貴州洋芋PK雲南洋芋」的美食秀活動。
此刻,雲南洋芋雖然沒有插上歌聲的翅膀飛入雲宵,但網上銷售卻鋪天蓋地,登陸淘寶、京東搜索,上架的全是雲南洋芋,難覓貴州洋芋的影蹤。
如此,不用PK,大家心裡清楚,貴州洋芋已經輸了,網絡PK活動不過是平臺提升貴州洋芋知名度,助力黔貨出山的一番好意。
雲貴高原,有著相同和相近的包括洋芋在內的諸多寶貴資源,在貴州鄉村,洋芋是主要的農產品之一,入口感覺甚好,有粉末一樣的東西在嘴裡纏綿。由此也養成了貴州人喜食洋芋的習俗,也派生了豐富多彩的洋芋飲食文化。
過去較為流行的吃法:除了洋芋飯,還用炭灰把洋芋烤熟了吃。現在流行的吃法,放進各種調料的洋芋粑,香得無與倫比,油炸洋芋粑蘸辣椒吃,爽得像初戀。大街小巷,都有賣洋芋粑的小吃攤。而洋芋粥、炒洋芋絲或油炸洋芋餅,往往成為貴州家庭、餐館和酒樓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貴州洋芋文化如此濃鬱,但卻養在深閨人未識,同樣的土特產,又讓雲南先行一步。就像雲南當初先行一步的旅遊,當「彩雲之南」譽滿天下,旅遊做得風生水起,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同樣山清水秀的貴州才如夢初醒,高舉「多彩貴州」的旗幟,在旅遊的跑道上奮起直追,至今,雖然業績不凡,但後來並未居上,算是和雲南打了個平手,但先行者,顯然賺得更多。
江南千條水,雲貴萬叢山,五百年後看,雲貴賽江南。劉伯溫的預言表明,雲貴,其實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為什麼雲南往往走在了貴州前面,主要是觀念和行動滯後。
有人說,貴州人普遍懶惰,事業心不足,小富即安,貪圖享樂有餘。這話雖然有些偏激,但在部分貴州人身上,確有這樣的苗頭,外界流行的服飾、髮型以及各種娛樂方式,在短時間內,會在貴州流行起來,但外界成就的事業,一時半會,卻在貴州悄無聲息,只在被刺痛之後,才睡獅猛醒。
貴州山歌悠揚動聽,貴州人也不缺文藝細胞,沒見識過貴州洋芋的遠方客人聽了「洋芋歌」,也蠢蠢欲動。但願往後的日子,咱們貴州人做得比唱得好。
#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