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看紅葉的季節,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北方的紅葉樹。
紅葉,學名黃櫨,是觀賞樹木,主要看葉,為歷代文人青睞,最早見於司馬相如《上林賦》。紅葉,全國各地都有,千佛山亦鼎鼎大名,然而尤以山南山北最盛。山北瀛芳園處,星羅棋布,萬紫千紅。卵形的葉,雜性的花,濃鬱的香,甚是誘人,再加上丹楓、火炬、紅葉李、紅葉樹,將其襯託得更加豔麗。
山南和山北相反,這裡很是單純,面積也大,號稱百畝,覆蓋了整個山坡。若漫步在通幽曲徑上,便會看到棵棵黃櫨紅衣少女似的夾道迎賓。兩邊 樹枝搭連,又似紅色長廊。放眼山坡,一簇簇,一片片,加翠柏綴其間,頗顯風韻,若是清晨,又遇朝陽甘露,更像紅色綢緞上撒滿了顆顆紅色珍珠,亮晶晶光閃 閃。這熱烈的景色猶如紅杏出牆,逗得眾多遊人前來觀光,一睹其風採。
成因
葉變紅是因為葉片中含有大量花青素的緣故。花青素又稱紅色素,
位於葉片細胞中的液泡內。它與葉片中其他色素不同,不參與光合
作用。 紅葉(5張)葉片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光合作用獲得樹木生長所需要的糖分、碳水化
合物等養料。作為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中不但含有使葉
片呈現綠色的葉綠素,而且還含有可以讓葉片呈現黃色的類胡蘿蔔素。夏日裡,葉片中葉綠素含量高,所以鮮亮的綠色蓋過了黃色。隨著氣
溫的下降和白晝時間變短,葉綠素被大量分解掉,這時,淹沒在樹葉
裡的類胡蘿蔔素等其他色素就會顯露出來。
特徵:
灌木,高3-5米。葉倒卵形或卵圓形,長3-8釐米,寬2.5-6釐米,先端圓形或微凹,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全緣,兩面或尤其葉背顯著被灰色柔毛,側脈6-11對,先端常叉開;葉柄短。圓錐花序被柔毛;花雜性,徑約3毫米;花梗長7-10毫米,花萼無毛,裂片卵狀三角形,長約1.2毫米,寬約0.8毫米;花瓣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5毫米,寬約1毫米,無毛;雄蕊5,長約1.5毫米,花葯卵形,與花絲等長,花盤5裂,紫褐色;子房近球形,徑約0.5毫米,花柱3,分離,不等長,果腎形,長約4.5毫米,寬約2.5毫米,無毛。
主要用途:
木材黃色,古代作黃色染料。樹皮和葉可提栲膠。葉含芳香油,為調香原料。嫩芽可炸食。葉秋季變紅,美觀,即北京稱之「西山紅葉」。
藥用價值:
根、木材(黃櫨):苦,涼。清熱利溼,用於黃疸,麻疹不透,煩熱。枝、葉(黃櫨枝葉):苦,寒。清熱利溼。用於黃疸,燙傷(皮膚未破),丹毒,漆瘡。
前幾日朋友送給我一個黃櫨疙瘩個頭挺大,陰乾了4,5年,品相也非常不錯,自己做了兩個手串,和一個隨行把件,大家看看。
後期上手盤玩後顏色更黃,更漂亮。所以大家遇到這樣的料,也可以做個手串試試。
分享是一份支持,點讚是一份鼓勵。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可長按以下【二維碼圖片】→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您可添加我們的微信銷售號:18801250522,查看更多,更精美的麻梨疙瘩文玩寶貝。平臺所有感恩回饋活動,都將在該微信號中進行。
如果您想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查看歷史消息。
版權聲明:圖文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