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布反,高祖率部徵討之,望布軍置陳如項籍軍,上恐之。
其意便是:劉邦率軍討伐英布,看到英布軍布陣如同項羽軍布陣一樣,劉邦甚為驚恐!
那麼項羽用兵布陣、戰術,又是怎樣的呢?為什麼能使漢高祖劉邦,如此懼怕呢?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可謂是寥寥無幾。而項羽一生,就打勝了兩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一則是對秦的巨鹿之戰,一則是對劉邦各諸侯聯軍的睢水之戰,也叫彭城之戰。
巨鹿之戰中,項羽殺宋義奪得軍權後,率部馳援巨鹿趙軍。此時秦軍王離所率領的二十萬長城兵團正在圍攻巨鹿城,二十萬章邯兵團則駐紮在巨鹿南邊,築起兩邊有牆的甬道輸送糧草與王離兵團。各諸侯近二十萬聯軍則在巨鹿東北方向築壘,並伺機而動。期間曾派出五千兵力救援巨鹿,可最後被王離兵團全殲,使得各諸侯聯軍駐守營壘,不敢再貿然出兵。此時項羽命英布率兵二萬,先期渡過漳水,自己則率三萬兵力徐徐向漳水靠近。【歷史上一直有這麼一個爭論,項羽率軍渡過的是黃河而不是漳水。我個人傾向於項羽兵團渡過的是漳水,因為史書上記載:項羽率軍渡河之後,便下達了破釜沉舟的命令,士兵只隨身攜帶三日乾糧,及時馳援已切斷甬道的英布軍,並向王離兵團發起突擊。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黃河離巨鹿城過遠,等趕到巨鹿城,估計三日乾糧早已吃完,或者英布軍早以被秦軍殲滅。長途奔襲,必定會使項羽兵團極度勞累,從而使其不能有效的支援英布軍,並向王離兵團發動進攻】英布軍不等項羽率軍渡河,便率先向章邯兵團與王離兵團之間的甬道發動突襲,成功地切斷了甬道,切斷了秦軍兩部之間的聯繫,並以甬道為掩護防守秦軍的瘋狂反撲。當得知英布軍已切斷甬道時,項羽便率領已在漳水南岸休息多時的三萬兵力,迅速渡過漳水,過河之後,更是命令鑿沉所有的船隻,並打破所有煮飯的鐵鍋。士兵只隨身攜帶三日乾糧。如此項羽三萬兵力便輕兵簡從的,迅速的如雷霆一般向巨鹿狂奔而來。經過九次激烈的戰鬥,終於擊潰王離兵團。章邯兵團無奈,最後終於退兵。史書上記載:項羽軍九進九出!與秦軍作戰,項羽率領的楚軍,無不以一抵十,奮勇衝殺。作壁上觀的各諸侯聯軍被楚軍的悍勇,徹底地震撼了。於是趁勢率軍突擊王離兵團。最後王離兵團終於潰退,項羽軍與各諸侯聯軍乘勝追擊,最終全部殲滅王離兵團,王離無奈,選擇了自刎而死。章邯兵團見大勢已去,不得以選擇了退兵。最後章邯兵團,因為政治,軍事等各種原因,無奈向項羽軍歸降。宣布著巨鹿之戰以項羽軍大勝而告終。
在這裡說一段篇外話。王離的祖父王翦曾擊敗項羽的祖父項燕,最後項燕自刎而死。而如今,項羽又擊敗王離,使得王離自刎而死。觀王、項兩家,如此殺來殺去的,當真可算得上是一段孽緣了,也算得上是歷史的一種捉弄。項羽擊敗王離,並使其自刎,為祖父報得大仇。此時項羽內心想必是澎湃萬分!
從巨鹿之戰中,我們試著分析總結項羽用兵的特點:一、項羽擅於麻痺秦軍。戰役未開始之前,項羽先是命英布率軍先期渡過漳水,而自己卻徐徐向漳水靠近,遲遲不肯渡過漳水。按照正常邏輯,英布軍兵力薄弱,不敢貿然出擊,必定會等項羽率軍渡過漳水後,與項羽軍匯合,才會向秦軍發起進攻。於是秦軍便放鬆了警惕,從而讓英布軍成功地,不等項羽軍渡過漳水率先發起突擊,截斷了秦軍甬道。二、項羽擅於理清各參戰人員的思維。英布軍成功截斷秦軍甬道後,項羽迅速率領士兵渡過漳水,之後便破釜沉舟將麾下士兵置於絕境。各士兵知道若不能迅速擊敗秦軍,那麼自己必死無疑。因為已沒有退路,若向秦軍投降,勢必也會被秦軍坑殺。於是項羽率領的楚軍無不奮勇衝殺、以一敵十、悍勇之至,深深震撼了作壁上觀的各諸侯。如此可證明,項羽理清了麾下士兵的思維;各諸侯聯軍發現楚軍已截斷秦軍甬道,項羽率軍多次突擊王離兵團,已使王離兵團疲於應付,並漸漸有所動搖。意識到這是擊敗秦軍的最佳戰機,於是趁勢突擊王離兵團,最後終於擊潰了王離兵團。如此可證明,項羽理清了各諸侯聯軍的思維。還有先期命英布軍率先渡河,而自己率軍則遲遲不渡漳水,以使得秦軍對英布軍疏於防範,最後促使英布軍成功截斷了秦軍甬道。如此可證明,項羽理清了秦軍的思維。三、項羽擅於觀察戰局的變化,並能果斷準確的指揮作戰。當項羽得知英布軍已截斷甬道時,便迅速率軍渡過漳水,馳援英布軍,並突擊王離兵團。四、項羽擅於捕捉秦軍的要害點-甬道。由於甬道防線過長,勢必會分散章邯兵團的兵力,此時英布軍集中突擊甬道防線的某一點,從而造成英布軍在局部地區兵力強於秦軍,並成功截斷了甬道。截斷了章邯兵團與王離兵團的聯繫,截斷了王離兵團的補給線。之後以甬道為掩體,便能更有效的防守秦軍反撲。五、擅於保持麾下士兵強悍的戰鬥力,以備發動雷霆般的突擊。項羽率軍在漳水南岸,遲遲不渡漳水。從而士兵得到了長時間的休息。保證了之後,士兵悍勇之至的向秦軍突擊。
憑藉著項羽周密的、高超的軍事指揮,巨鹿之戰以項羽的徹底勝利宣告結束,也同時宣告了秦帝國的覆滅即將到來。
下一章節我將敘寫,項羽另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更多精彩,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