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悅讀】
天淨沙·春
元代: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幹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曲意人生】
春山的桃紅柳綠,「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青草、黃鶯、輕拂堤岸的楊柳、滿山的桃花陶醉在春天的這片祥和的氣息中。似乎還讓人回味「天街小雨潤如酥」的那一抹「酥」春韻;感受「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的那種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湧動著青春的脈搏。
陽光的煦暖照耀,沒有「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無可奈何的春的憂傷,儘是「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的明媚喜亮;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顯得格外秀麗,煦暖的陽光照耀大地,祖國河山到處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
東風的和柔吹拂,春風從「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漸退寒意,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和柔」輕拂,春風送來了滿地花草的芳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點染而成。
在這明媚的春光裡的「闌杆樓閣簾櫳」也是與別個季節截然不同的,無不映照著「春山」的新綠,沐浴著「暖日」明媚,披拂著「和風」的溫情。樓閣上捲起的簾攏,映著滿園春色顯得格外舒暢、幽靜,站在窗前,憑欄而立,賞「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麗日景色,別有一番風味。
幽靜雅致的小院,有「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雨後春色,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別致春景,小院明媚春光,垂柳依依,婀娜多姿,那柳樹下的鞦韆悠然的蕩來蕩去,仿佛有妙齡少女們的歡聲笑語,一副詩情畫意的春景圖。
春樹枝頭,有「兩個黃鸝鳴翠柳」的悠揚歌聲;晴空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舞動聲影;曠野間「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的空曠幽靜;山間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橋下淙淙作響,有「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的悠悠惜春閒愁,也有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春天的讚美。
【名家詩詞人】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牆記》等。
【創作背景】
這是白樸《天淨沙》四首中的第一首,是作者於宋亡後寓居金陵時所作,具體創作年代不詳。
【藝術鑑賞】
這首《天淨沙·春》通過選擇了早春時節富有特點的景物,描繪出了一幅春風和煦、暖陽明媚、風物潤澤的春景圖。在寫法上,詞人重點採用的是白描的手法,由「春山」「暖日」「和風」三幅畫面展開想像。這首以「春」為題的小令像一幅水墨山水畫,寥寥幾筆,清麗雋永,「不涉理路,不落言荃」,曲家根據自己的仔細觀察、體驗,寫出新的意境、新的格調。
這支曲子運用繪畫技法,從不同空間層次描寫春天的景物,整個畫面的背景是遠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點是近景,第三句展示了一幅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畫面,是中景。最能夠體現春天特徵的兩個形容詞是暖和啼鶯,而最能庭院中生機的景物是舞燕和飛紅。
這首詞曲全由列錦組成,列錦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特殊的修辭方式:古典詩歌作品中一種奇特的句式,即全句以名詞或名詞短語組成,裡面沒有動詞或形容詞謂語,卻同樣能起到寫景抒情、敘事述懷的效果。
運用「列錦」,可以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正如人們分析的那樣,列錦具有凝鍊美、簡約美、含蓄美、空靈美和意境美。拿今天的藝術品類來比方,列錦獲得了影視鏡頭巧妙剪輯(即蒙太奇)的某些效果,能激發讀者豐富的想像和聯想,言有盡而意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