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2020年5月15日,國網青州市供電公司員工為客戶檢查智能控制用電設備。 尚紅 攝
▲榆橫—濰坊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 徐可 攝
□濰報全媒體記者 王瑗
通訊員 王曉龍 張昊東 賈聚光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十三五」期間,伴隨著我國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電網發展也步入快車道。國網濰坊供電公司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工作部署,主動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宗旨,持續優化電網布局,轉變發展方式,創新服務模式,在服務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城市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優質供電服務等方面發揮「頂梁柱」作用,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提供安全可靠的電能保障。
五載跨越發展,五載燈火情深。延伸密織的電網,是濰坊供電人寫在濰坊大地上的奮鬥足跡。電網與城市一同發展,見證了一個個「濰坊速度」的誕生,與濰坊推進「生態、開放、活力、精緻」的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同頻共振。
「公司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聚焦經濟增長、民生福祉、綠色低碳,推進電網協調發展、供電服務建設、能源轉型升級,以一流的供電保障服務新發展格局,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讓新時代的發展更有溫度和亮度。」國網濰坊供電公司總經理李振傑堅定地說。
電網縱橫織錦繡
——堅強電網撐起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2017年8月14日11時,榆橫-濰坊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入運行;2017年12月31日15時30分,青州±800千伏廣固換流站經過168小時試運行,扎魯特-青州±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入運行。這兩項工程最大輸送功率可達1500萬千瓦,相當於7.5個濰坊電廠,電從遠方來,從千裡之外如巨龍般延伸的輸電大通道橫貫沃野,在濰坊大地上激起澎湃新動能。
「十三五」期間,作為山東「西電東送」樞紐,濰坊電網成為特高壓「外電入魯」的重要承接地,共有「三交三直」6項特高壓工程在濰坊境內投運,其中榆橫-濰坊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和扎魯特-青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工程更是落點濰坊境內,濰坊電網的區位優勢凸顯。
面對前所未有的電網發展機遇,國網濰坊供電公司發揚「鐵軍精神」,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實幹苦幹快幹,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和部門支持,合力攻堅克難,全力推進「特高壓入濰」。
為保證特高壓項目落地,國網濰坊供電公司將特高壓工程列為公司服務社會民生十大實事,連續三年推動將特超高壓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濰坊市政府將特高壓納入全市「十大重點工程」,聯合成立市政府主導的特高壓屬地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多次全市電網建設領導小組會議,開闢特高壓建設綠色通道,全過程協調規劃、建設、土地、交通、林業、水利、環保等工作,辦理各類政府支持文件2100餘份,協調解決37項困難問題,形成政府主導、多方配合、高效推進的良好局面,確保各項工程按計劃順利推進。
進入特高壓時代,濰坊電網正在潛移默化中進行著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國網濰坊供電公司統籌謀劃特高壓落地承接,堅持規劃引領,啟動《濰坊市城鄉電網規劃(2015-2030)》編制,加強特高壓受端電網建設,確保特高壓落得下、送得出。
方向明確,路徑清晰,政策利好,濰坊電網迎來了發展機遇期。2020年11月24日,隨著TG12-TG26架線區段最後一相導線牽引到位,國家重點超高壓線路工程官亭-濰坊特高壓變電站500千伏線路工程實現全線貫通,與此前投產的500千伏壽光站擴建、臨朐輸變電工程一道,形成了以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為支撐的網架結構,片區網架進一步優化,大電網愈加堅強;220千伏中營、南泊等輸變電工程的投產,也解決了區域布點不足、供電能力不足、局部電網結構薄弱等問題。
面對近年來迅速增長的新能源裝機,國網濰坊供電公司深入分析電網消納能力,加快配套電網工程建設,「十三五」以來投資建成500千伏臨朐站、220千伏摘月站等配套電網工程,為可再生能源發展集中區域項目科學、合理接入電網創造了良好條件,助力優化全市電源結構。同時該公司堅持「打造能源網際網路產業新生態」,積極探索「多站融合」,12月8日,在濰坊高新技術開發區東部,110千伏志遠變電站「多站融合」邊緣數據中心站正式投運,該站是全省首個「六站合一」示範項目,集變電站、數據中心站、光伏電站、充電站、5G基站、供電服務站(供電所)於一體,以供電服務站為樞紐,拓展電動汽車、綜合能源、邊緣計算等新興業務,為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贏、可持續」的新興產業商業模式蹚出了新路。
五年來,國網濰坊供電公司一年一個目標,先後實施「1650」「568」「650」等一系列電網建設工程,共執行500千伏項目6項、220千伏項目21項、110千伏項目62項、35千伏項目32項,交出了一份電網建設的亮眼「成績單」,書寫了濰坊電網跨越發展的新篇章,一項項電網工程相繼投運,濰坊區域電網結構不斷優化,電網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十三五」期間,濰坊電網規劃總投資274億元,投產1座特高壓交流變電站,1座±800千伏直流換流站;投產3座500千伏變電站、9座220千伏變電站、25座110千伏變電站和1座35千伏變電站。投產10千伏配變18651臺(含新建、改造),2020年底配變容量為2015年的2.26倍。目前,濰坊電網已形成了以2座特高壓和7座500千伏變電站為支撐、45座220千伏變電站為骨幹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地區堅強智能電網。
騰「籠」換「鳥」,築「巢」引「鳳」。「十三五」期間,濰柴國際配套產業園、歌爾光電產業園、盛瑞自動變速器配套產業園、北汽福田濰坊發動機智能工廠、新和成產業園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戶濰坊。國網濰坊供電公司對電網的超前規劃,科學布局,提速建設,有力支持了濰坊重大重點項目落地。而不斷增長的用電負荷,不僅是檢驗電網發展建設成效的「試金石」,更是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風向標」。「十三五」期間,濰坊全社會用電量連年增長,年均增速可達6.9%,2020年更是有望突破600億千瓦時。2020年8月18日,濰坊全網用電負荷達到1003萬千瓦,較去年峰值935萬千瓦同比增長7.27%,成為山東省首個、全國第14個最高用電負荷突破千萬大關的地市。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濰坊市GDP增速,「十三五」期間,濰坊市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態勢,2016年至2019年GDP總量連年增長,按可比價格計算,分別增長8%、7%、6.5%、3.7%。
電力先行一以貫之
——久久為功賦能鄉村振興「三個模式」
時代在發展,農業也邁入了智慧新時代。在諸城市常山腳下的「永輝農場」,形成了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融合的田園綜合體,通過網際網路+農業手機APP實現對80公頃果園的精準管理,應用「永輝鄉間」微信小程序培育固定客戶群13000餘人,搭建起集生產、展示、銷售一體化產品鏈。可靠的電能是賦能鄉村振興「三個模式」的生動實踐。
濰坊作為農業大市和農產品產出大市,農村電網的發展一直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提到鄉村振興「三個模式」,濰坊全面開啟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時代,電力發揮先行引領和強力支撐作用更加凸顯。
其實,早在2016年至2017年,濰坊開始「十三五」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改造規劃範圍是全市所有農網地區,電壓等級為110千伏及以下,規劃年限為2016-2020年。
「十三五」期間,濰坊農村電網共投資60.46億元,新建改造線路8372公裡,新增配變1.05萬臺,相當於重建了4個臨朐配電網,截至2019年底,濰坊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9145%、戶均配變容量達到2.56千伏安,新農村配網建設邁上了新的臺階。
「機井通了電,抽水澆地再也不用柴油發電機了,既省錢又方便。」2017年8月25日,高密市密水街道苗家屯村機井排灌臺區成功送電,這標誌著歷時1年多的機井通電工程提前一周完工。
農村機井通電工程是國家戰略工程、德政工程,更是民心工程。2016至2019年,國網濰坊供電公司超前謀劃、集中精力聚力攻堅,投資12.13億元,分四批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1237公裡、配變4433臺,新增配變容量58.19萬千伏安,在濰坊新通電及改造44469眼農田灌溉機井,覆蓋農田面積達146666.7公頃,從源頭上解決了長期以來農村存在的部分機井未通電、農田灌溉難的問題。
新時代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推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對供電能力和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國網濰坊供電公司用「服務進鄉」的新行動給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打造出了服務鄉村振興的「濰坊模式」升級版。
安丘食品農產品加工出口優勢突出,連續7年被評為全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年出口農產品150多萬噸,覆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姜、大蔥、大蒜日韓市場份額超過60%。不只在出口企業和工廠化育苗大棚裡隨時隨地可見電力的影子,在田間地頭,農民可以利用「網上國網」APP「機井通電」掃描支付、實時費控和電費代扣,「供電到井口、計量到井口、服務到井口」已經成為現實。正是電力保障,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力量。
作為全國的「菜籃子」,壽光市冬暖式蔬菜大棚已有30多年的發展史。2019年5月,壽光被確定為全國三個鄉村電氣化示範縣建設試點之一。來到位於該市洛城鎮的智慧農業科技園,安裝在棚內的傳感器可將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等8類指標數據傳遞到「365電管家」智慧能源平臺。菜農足不出戶就知道大棚情況,手機遙控就能給大棚補光、通風、降溫、澆水、施肥。國網壽光市供電公司在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智慧能源服務平臺的基礎上,運用物聯網技術架構,開發出了「365電管家」智慧能源服務平臺。項目實施後,大棚實現節水40%、節肥30%,每棚每年節約生產成本7000元。目前,「365電管家」已經在壽光161個蔬菜大棚及居民供暖、相關企業等方面得到推廣應用。「電管家」拎起了沉甸甸的「菜籃子」,大棚生產數據也為當地政府實施智慧農業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撐。「沒有電就沒有蔬菜大棚的創新發展,就沒有『壽光模式』的創新提升。」這是壽光菜農的共同心聲。
近日,省文明辦公布104期「山東好人」名單,國網安丘市供電公司駐村扶貧書記夏清入選敬業奉獻「山東好人」。在柘山鎮張家宅村擔任第一書記的一年半裡,夏清瞄準村裡特色農產品,開發推廣「柘鄉人家」花生油,累計銷售額突破380萬元,助力貧困山村走上小康路,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百萬書記」。
「十三五」期間,國網濰坊供電公司市、縣累計派出5名第一書記、7個駐村工作隊,定點幫扶10個貧困村,堅持「把群眾當家人、把民生當家事」,走村訪戶幫助解決困難問題,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認可。同時依託定點扶貧、光伏扶貧、產業扶貧精準施策,探索創建了扶貧新模式。「十三五」以來,該公司專項投資5229.53萬元,實施96個貧困村的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切實滿足農村美好生活需要。累計投入800萬元,幫助改善道路及照明基礎設施,助力優化農村人居環境。開闢光伏產業扶貧,惠及1.1萬貧困戶,真正變「被動輸血」為「主動造血」。品牌化打造「柘鄉人家」花生油等39種農產品,統一納入國網電商平臺和消費扶貧目錄,推廣銷售達1100萬元。堅持扶貧扶智並行,依託全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濰電義工」,率先建成全市首批「希望小屋」,為貧困學生捐贈助學金214萬元、圖書4000冊。
用心用情助力鄉村振興,國網濰坊供電公司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民生成績單,點亮全面小康社會。
推動流程再造
——以一流的供電營商環境服務高品質城市建設
11月27日,國網高密市供電公司營銷部營業班園區專屬客戶經理孔令傑依託「秒批」服務供電方案,完成落戶於高密仁和化工產業園的山東友道化學有限公司新增容2臺800千伏安變壓器送電業務。自「秒批」服務實施以來,已有46個客戶供電方案均在0.5個工作日內辦結,答覆時間縮短90%。友道化學公司設備部主管王安邦十分感慨:「線上提交用電申請,供電公司的客戶經理『秒批』供電方案,這個供電服務真是快捷、到位!」
「秒批」服務僅是國網濰坊供電公司「獲得電力」的其中一項舉措。「獲得電力」是衡量營商環境水平的重要標尺。電力營商環境事關地區經濟發展大局,也事關國網戰略落地和公司高質量發展。該公司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推動流程再造,持續優化供電營商環境,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電能支撐。
國網濰坊供電公司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全面踐行為民服務理念,構建起供電服務新體系,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
堅持政企聯合,建設堅強智能電網,讓客戶用上「放心電」。該公司對照全省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意見,與全市各區、縣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在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重大項目落地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實現政企互動、共贏發展。2016-2019年,該公司業擴配套項目投資3.14億元,優化營商環境項目投資8.45億元,全力保障地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重點項目用電,同時密切跟蹤省級新舊動能轉換和市級重大重點項目,建立「三級」包保體系,全方位開展走訪服務,保障客戶用電需求。
堅持流程再造,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讓客戶用上「便捷電」。該公司綜合研判當前工作中在辦電流程、用能成本、客戶設備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制定並落實優化供電營商環境兩年行動計劃,聯合出臺《進一步優化提升簡化獲得電力實施意見》。市、縣供電服務窗口全部入駐政務大廳,完成供電「一鏈辦理」部署,21項辦電事項嵌入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了辦電業務「一窗受理」、政務平臺「同步推送」。進一步壓縮辦電時長,10千伏、低壓普通客戶電網環節辦理時間分別不超過11個、3個工作日。
堅持客戶至上,提供優質供電服務,讓客戶用上「舒心電」。認真落實國家一般工商業電價降價政策,2018、2019年連續兩年為客戶節約成本7.13億元。嚴格執行降低工商業電價5%的政策要求,2020年全年預計減免電費8.3億元。堅持不停電就是最好的服務,大力推廣不停電作業,五年來市、縣一體實施不停電作業近9.7萬次,累計減少停電近672.9萬時·戶。通過「網上國網」APP、「國網山東電力」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為客戶提供交費、辦電、故障報修等7×24小時在線服務。
堅持挖潛增效,推進綜合能源服務,讓客戶用上「智能電」。聚焦「供電+能效服務」、供冷供熱多能服務、分布式能源服務、專屬電動汽車服務等重點領域,首創多領域合作模式,全省首個工業供熱、首個光伏扶貧電站、首個三方光伏電站等綜合能源項目均在濰坊落地實施;首創多元化商務模式,探索實施多站融合、5G基站智慧用能商務合作模式。同時著力推廣「網上國網APP」能效帳單服務,幫助客戶了解自身的用電情況及用電特徵,促進用能結構不斷優化。
優質服務無止境。2020年10月14日,國網濰坊供電公司發布《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十項舉措》,辦電更省時、辦電更省心、服務更便捷、用電更安全……
不停電是最好的服務。國網濰坊供電公司連續七年完成「春節不停電」的莊嚴承諾。「十三五」以來,面對自然災害、高溫高負荷、颱風、新冠疫情等多重考驗,該公司一次次打好主動仗,織就隱形保護網,保供應、保安全、保穩定「一個都不少」。
抗颱風。該公司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加強監測監控,提前開展設備特巡,全力開展應急搶修,停電避險、搶修復電,在抗洪搶險中築起光明防線,保障電力供應。2018年「溫比亞」及2019年「利奇馬」颱風受災後,快速響應災後重建項目需求,2018年「溫比亞」災後重建,該公司申請項目共計137項、總資金6.31億元,其中,35千伏項目3項、資金1.53億元,10千伏項目134項、資金4.78億元;2019年「利奇馬」災後重建,公司申請項目137項、總資金4.36億元,全部為10千伏項目。項目投產後,地區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
戰高溫。電網員工在烈日下堅守、在崗位上揮灑汗水,為千家萬戶送去清涼。在濰縣中路擴建工程中,電力設施遷移事關主路能否如期順利通車。數量不少的老式地上線杆成了主路面通車的「攔路虎」。整個電力設施的遷移,涉及到11條10千伏高壓線路、5769戶居民和若干個企事業單位,包括2萬餘米電纜和26臺箱櫃,所需物料設備數量龐大。然而施工人員冒著高溫天氣參戰電力設施遷改「攻堅戰」,爬電線桿的時候,就像抱著烙鐵一樣。在這樣的高溫下作業,所有的施工人員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抗疫情。國網濰坊供電公司發布「抗疫情、保供電、為人民」十項護航舉措,一戶一策,護航疫情防控重點客戶;特事特辦,護航疫情防控項目建設;欠費不停電,護航人民群眾用電無憂;主動服務,護航中小企業共渡難關……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助力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護航經濟社會發展中當好電力先鋒,在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央企「頂梁柱」作用。
這背後,既有供電設施更新迭代,電網巡檢的科技含量越來越足,供電能力一年比一年有底氣的硬體硬核,更有電網員工堅守崗位,承擔繁重任務,攻堅克難的精氣神。拔地而起的座座鐵塔、橫穿田野的根根銀線、用心點亮的盞盞明燈,無不詮釋著「以人民為中心」的時代內涵。
千帆競發逐春潮,百舸爭流正逢時。「面向『十四五』,國網濰坊供電公司將在市委、市政府和省電力公司的堅強領導下,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企業宗旨,把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客戶可靠用電,作為工作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服務模式、服務機制和服務手段優化創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電力需求,為濰坊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國網濰坊供電公司黨委書記李作兵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