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慧
除了賺錢是普通人心中的大事之外,如何保持自己的錢的價值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一般人的收入比較簡單,不容易保值增值,但對於中高收入人群來說,財富的保值增值已經基本實現。
4月21日,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家庭財富指數研究報告(2020Q1)》。報告顯示,對於金融資產或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家庭,其財富整體增長,金融資產或年收入越高,財富增值越高。
其中,家庭財富增幅最大的要屬金融資產在300萬以上或年收入在100萬以上的,而金融資產在5萬或5萬以下的家庭財富顯著減少。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家庭擁有的金融資產越多,其財富縮水的可能性就越小。
那麼什麼是金融資產呢?根據定義,金融資產是指所有代表未來收入或資產的合法主張的文件,也稱為金融工具或證券。金融資產是以價值形式存在的資產,可以進行交易,如存款、股票等。
然而,現在很多普通人都不願意存錢。近年來,中國存款增速放緩已成為常態。與此同時,中國的儲蓄率也在下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17年中國人民的儲蓄率為47%,雖然看上去接近半數,而且也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但仍遠低於2008年51.8%的峰值水平。
而股票等理財方式,風險相對較高,而且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普通人如果盲目跟風,很容易遭受損失。那麼,中國的錢在哪裡?中國人的錢都去哪兒了?答案很簡單,只有兩個字:房產。
根據上述報告,中高收入家庭更願意選擇投資房地產行業。對於財富增加的家庭來說,住房資產為其貢獻了68.1%,而金融投資的價值增加了23.7%,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都願意買房子的原因。
因為房地產相對安全,所以投資其他東西是有風險的。根據《2018年中國城鎮家庭財富與健康報告》,中國城鎮家庭的平均家庭資產規模為161.7萬元,房地產投資佔中國家庭總資產配置的接近78%。
就連被譽為「玻璃大王」的曹德旺也直言不諱地說,我們的消費市場確實很大,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最多的錢可能是用來買房子了。除了房子,大多數人可能沒有太多的實際消費需求和支出。
以上這些話也揭示了老百姓財富的去向,當每個人都買了房子,雖然家庭財富在一定情況下保持了其價值甚至增加了其價值,抵押也「空心化」了一些老百姓。它甚至在「消耗」消費能力。根據2019年中國城鎮家庭家庭資產負債調查,住房貸款是家庭負債的基本組成部分,現在我國有將近76.8%的負債家庭有住房貸款。
為了買房子,許多家庭把房子的首付款湊在一起,幾乎掏空了家庭成員的「錢包」,然後還要承擔幾十年的抵押貸款,這極大地限制了普通人的「消費能力」。曹德旺也看穿了這一點,他說中國只有不到2億人有能力消費。
雖然買房子是一種家庭投資,但你應該量力而行,否則如果你因此承擔了更多的債務,那真的是得不償失。
本文由企業先鋒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