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春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遊以北,隸屬黃岡市,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是著名「教授縣」,以人才輩出著稱。面積2397.6平方公裡。總人口110萬人(2016年)。北倚大別山,南臨長江,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氣候溫和,四季分明。蘄春縣地處中國「中三角」中心地帶,與武漢、南昌、合肥等大中城市同屬「1小時城市圈」,京九鐵路、滬蓉高速公路、長江黃金水道、大別山腹地公路橫貫全境,交通四通八達,來往十分便利。蘄春火車站位於京九鐵路中點,是阜九段城區火車站。蘄春縣是世界文化名人醫聖李時珍故裡所在地,現為首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20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當然,黃岡市蘄春縣自古至今人才濟濟,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了解下黃岡市蘄春縣歷史上最知名的六大名人。你知道黃岡市蘄春縣的哪些名人呢?
第一位:康茂才
康茂才(1313年-1370年8月24日),字壽卿,蘄州(今湖北蘄春)人,明朝開國名將。康茂才早年聚兵保鄉裡,被元朝封為淮西宣慰使、都元帥,後率部投降朱元璋,授秦淮翼水軍元帥,鎮守龍灣,又任都水營田使,率軍屯田。後隨平陳友諒、張士誠,累功至大都督府同知兼太子右率府使。他在明朝建立後,隨徐達北伐,留守陝州。洪武三年(1370年),康茂才隨軍奪取興元,回師途中病逝,追封蘄國公,諡號武義。
第二位:李時珍
李時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廣黃州府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李時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南直隸、河南、北直隸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被後世尊為「藥聖」。1982年,其墓地李時珍陵園(李時珍墓)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三位:黃侃
黃侃(1886年4月3日—1935年10月8日),初名喬鼐,後更名喬馨,最後改為侃,字季剛,又字季子,晚年自號量守居士,湖北蘄春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國學大師。1905年留學日本,在東京師事章太炎,受小學、經學,為章氏門下大弟子。曾在北京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山西大學等任教授。後人稱他與章太炎、劉師培為「國學大師」,稱他與章太炎為「乾嘉以來小學的集大成者」「傳統語言文字學的承前啟後人」。
第四位:胡風
胡風(1902年—1985年),男,原名張光人,筆名谷非、高荒、張果等。湖北蘄春人。現代文藝理論家、詩人、文學翻譯家。1920年起就讀於武昌和南京的中學。1929年到日本東京,進慶應大學英文科。1933年被驅逐出境。1934年與青年作家梅志結婚。1949年起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其間寫有抒情長詩《時間開始了》,特寫集《和新人物在一起》,雜文短記《從源頭到洪流》等。1953-1954年,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
第五位:田桐
田桐(1879—1930),字梓琴,湖北蘄春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歷任中國同盟會評議部議員、書記部書記;中華民國南京政府內務部參事、參議員;中華革命黨黨務部副部長、中華革命軍湖北總司令;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議;中國國民黨廣州特設辦事處黨務科主任、韶關大本營宣傳處長;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江漢宣撫使;國民政府委員、立法院委員等職。田桐少懷大志,酷愛讀書,文採出眾,曾考取秀才,後入武昌文普通中學堂讀書。1903年冬,因積極宣傳革命思想,被學校開除,遂赴日本求學。1904年,田桐與白逾桓、宋教仁等志士共同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1905年,田桐開始參與中國同盟會的創建工作,後來成為中國同盟會發起人之一。1929年,田桐在上海主辦《太平雜誌》,從事著述活動,連載政論性著作《太平策》及史料性筆記《革命閒話》。1930年,田桐在上海病逝。
第六位:童朝暉
童朝暉,男,湖北蘄春人,留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呼吸危重症專家。主要從事呼吸系感染性疾病、呼吸危重症、呼吸內鏡及介入診治技術、間質性肺疾病、哮喘等方面的臨床、教學、科研工作,熟練地掌握呼吸專業特別是上述領域的理論知識、新進展、新技術和臨床診療工作。在國內外發表文章60餘篇,其中SCI文章7篇。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2020年獲第十二屆「中國醫師獎」。現任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