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縣,湖北省黃岡市轄縣;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南麓,東與安徽省安慶市嶽西縣、太湖縣交界;南與該省黃岡市蘄春縣、浠水縣接壤;西與該省黃岡市羅田縣相鄰,北與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霍山縣毗連;總面積1449平方千米,轄8個鎮、3個鄉,2017年常住人口36.34萬人。英山縣西連武漢城市圈,東接皖江經濟帶,境內已建成大別山主峰風景區和桃花衝風景區2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還有溫泉養生、峽谷漂流、溯溪探險、民俗風情以及眾多紅色旅遊景點;早在20世紀八十年代,此地建有全國第一座溫泉遊泳跳水館,周繼紅等十幾位世界冠軍都曾在此訓練,被譽為「跳水冠軍的搖籃」。2017年, 英山縣地區生產總值(GDP)98.68億元。當然,黃岡市英山縣自古至今人才濟濟,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了解下黃岡市英山縣歷史上最知名的六大名人。你知道黃岡市英山縣的哪些名人呢?
第一位:胡英
胡英,男,1934年6月19日出生於上海,籍貫湖北英山,中國共產黨黨員,化工專家、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英於1950年畢業於上海中學;1953年,畢業於華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同年留校任教,歷任物理化學助理教授、講師、副教授、教授;1982年至1984年,前往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化學工程系訪問學者;1993年,胡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胡英長期從事物理化學教學和分子熱力學研究。胡英在氣體溶解度的分子熱力學、締合溶液的熱力學、電解質溶液的積分方程理論、高分子溶液和高聚電解質溶液的狀態方程、多分散系統的連續熱力學、常壓和高壓流體相平衡實驗測定以及流體混合物的計算機分子模擬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第二位:金光悌
金光悌(1747-1812年),清朝大臣。字汝恭,號蘭畦,安徽英山(今湖北英山)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中舉,三十四年(1769年)會試取內閣中書,四十五年(1780年)會試進士,歸中書班補宗人府主事,轉刑部員外郎、郎中、歷升光祿寺少卿、內閣侍讀學士。嘉慶七年(1802年)授山東按察使,晉布政使。十年(1805年)召授刑部侍郎,數奉使赴山東、直隸、天津、熱河勘獄,並得實以報。嘉慶帝曾有「金光悌決無犯贓事」予以褒獎。十一年(1806年)授江西巡撫。十四年(1809年)擢刑部尚書。其主持刑部達二十餘年,「執法公平,不枉無辜,不縱有罪」,深得嘉慶帝的器重。期間主審佞臣和珅貪汙案,和珅「託人深夜送金八千,意欲託情免罪,光悌嚴詞拒絕」,終使和珅伏法。嘉慶十七年(1812年)卒於任上。
第三位:熊召政
熊召政,湖北省英山縣人,1953年12月誕生於大別山區的一座溫泉小鎮,系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已出版長篇歷史小說、中短篇小說、散文、歷史札記、詩集四十餘部。其中政治抒情詩獲1979-1980年全國首屆中青年優秀新詩獎;四卷本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2002年問世後,被譽為中國新時期長篇小說的裡程碑。近年來,其作品多次獲得各種獎項。歷時十二年精心創作的三卷本長篇歷史小說《大金王朝》已完成第一卷《北方的王者》及第二卷《擒龍的騎士》,第三卷《帝國的坍塌》將於今年完成。其演講錄已結集出版《歷史的鄉愁》、《文人的情懷》及《漢語的世界》三冊。現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湖北省文聯主席、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長,併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大學、中南政法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
第四位:畢昇
畢昇(972年-1051年),生於淮南路蘄州蘄水縣(今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為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昇初為杭州書肆刻工,專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實踐中,畢昇認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於北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發明活字印刷術,其法未及推行即卒。畢昇事跡僅見於沈括《夢溪筆談》。畢昇創造發明的膠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國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是對中國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對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作出偉大貢獻。
第五位:紀振綱
紀振綱(1885-1946)男,漢族,號農誠,湖北英山人。紀振綱1905年考取南京講武學堂學習軍事,畢業後編入湖北新軍,參加辛亥革命。1913年因參加討袁被通緝,去南洋、新加坡等地經商。1917年回國,在金壇縣茅山東麓購地15000餘畝,僱工百餘人,開荒種茶、植樹,創辦茅麓農林場,經營了20多年。
第六位:彭幹臣
彭幹臣(1899—1935),又名幹成、耐寒、礦濤,化名黃春山、何越。1899年出生,湖北省英山縣人, 1919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21年4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12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4年5月,彭幹臣與許繼慎等人被安徽黨組織選派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在軍校教導團任連黨代表,為中共黃埔軍校特別支部委員。1925年1月,參加討伐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徵作戰,因戰功顯赫升任營黨代表。6月被黨組織調到上海開展工人運動。10月赴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大學軍事班學習,與朱德等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