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是如何鬧崩的?

2021-02-13 飛春讀傳

此文是飛春讀傳《西鄉隆盛之死》的第⑨篇。

一、價值不比往昔

西鄉隆盛之死,在其最後一次出山完成廢藩置縣時,就已經初見端倪了。

廢藩置縣,是拿自己的「國土」開刀。

這個「不忠不義」「狼子野心」的「陰謀」,被薩摩藩的國父久光知道後,對西鄉罵了個狗血噴頭,列舉14條罪名,也不解心頭之恨。

動誰的奶酪,誰都不會欣然就範。

因此,廢藩置縣全國推行後,反而只有西鄉所屬的薩摩藩,能「一枝獨秀」屹立不倒,名亡實存。

這背後,是久光和20萬薩摩武士在仇視和暗中對抗。

1871年7月(本文均為舊曆)推行廢藩置縣,8月9日,政府太政官下達散發脫刀令,這是對武士階層的顛覆和消滅。

之後,1872年的全國平民徵兵令、1973年的家祿奉還、1875年的苗字必稱令、1876年的廢刀令……刀刀見血,步步為營,要徹底把屬於藩國的武士,從新日本政治舞臺上剔除。

薩摩藩是武士最多的藩國之一,也是武士性格最激烈的邊境之地,他們不服政府這樣對待為戊辰戰爭流血犧牲的倒幕功臣。

一場來自革命陣營內部的分裂,正在對抗、醞釀。

西鄉1871年第三次出仕時,這一切,註定不可避免了。

大久保利通,與西鄉同為薩摩藩出身,同為效忠國父久光的心腹之人,但他在維新中的表現與西鄉迥異。

他在此時果斷換擋變道,明確向久光說明自己已經與藩國脫離,效忠的是天皇,服務的是新政府,革的是舊藩國的命,不再聽從你久光的了。

但西鄉就沒有這個勇氣,向過去的主子撕臉宣戰。

他不但仍然要跪拜久光,還要照顧那些追隨他的萬千武士,他們以聲望隆崇的他為精神領袖,已經不是一年兩年。

為武士說話,代表武士的利益,是西鄉的價值,也是西鄉的責任。

所以,利用西鄉自斷手腕,革武士的命,這是大久保利通等請他出山的唯一目的。

西鄉順從時代而為,撬翻了舊集團的利益,決定了他日後的尷尬。

這是西鄉後來與新政府分裂的背景之一。

二、使節團的失敗

西鄉出山後,建立了國家軍隊,完成了廢藩置縣,日本實現了國家統一。現在,新政府的掌舵者,可以大鬆口氣了。

雖然此時仍然財政緊張、外交圍困,內憂外患依然不容樂觀,但總算把基本問題解決了,新政府的馬車,可以點火啟動前行了。

1871年11月,一個由新政府組成的使節團成立了。

它要代表日本新政府,以公使之名,與歐洲各國開展外交關係,「修聘問之禮,以篤友好之誼」,廢除對日本不平等的舊約,開啟明治日本新外交路線。

同時,考察歐美先進國家的政治、法律、財政體系,以求國家治理之經驗。

這個使團,由右大臣兼外務卿巖倉具視牽頭,以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等政府核心人員為成員,共計50人左右。

他們原本計劃出訪10個月,實際上卻用時近2年。

其間大有文章。

關於巖倉使團的歷史作用,不少人贊之,堪為令日本醍醐灌頂、走向文明的啟蒙之行。

傅高義在其巨作《鄧小平時代》中也有這樣的描述:

「在日本,推動國家走上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轉折點是『巖倉使團』。從 1871 年 12 月到 1873 年 9 月,明治政府的51名官員乘坐輪船和火車,考察了15個不同的國家……這令他們眼界大開……」

如果跳出明治維新艱難跌宕的細節,或站在成功者的講臺上,我們大可盛讚這次出訪學習。但歷史並不是單向度的一張薄紙。

事實上,巖倉使團也沒有如此的單純和美好。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這次出訪的團隊名字,是以「使節」命名的,而不是冠以「考察」之名的民間學習考察團。

很明顯,其任務,是代表國家的外交之旅,最主要的就是與西方國家進行修約談判,開展新的外交關係,

而這個任務,在實際執行時卻備受挫折。

由於談判受阻,出訪後的前6個月,使團一直待在美國,導致原定10個月的計劃,一再推遲。

或許是遇到了強硬的對手,修約談判很尷尬。據使團木戶孝允日記,「彼之所欲盡取之,吾之所欲一未得」。

這次出訪,剛剛成立的明治政府,在財政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以全國之力籌巨資支撐,花費近100萬日元,佔當年財政收入的2%以上。

但其結果,卻沒有完成當初計劃的目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斥巨資而出訪的巖倉使團,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失敗。

後明治坊間有歌謠諷刺:「條約締結損金舍,世間大使唯巖倉。」

三、新政府的內鬥

其次,使團出訪之前,就已經內部不睦。

政府核心人馬集體出訪,長期在外,權力難免落空。為防止留守政府架空他們,在出發前,使團與留守政府籤下「君子協議」:

「內地事務,在大使歸國之前,不宜制定新規為要,萬不得已有改正事宜,務必照會外遊大使。」

這是一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協議,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但把防範措施撂到桌面上,這就尷尬了。

西鄉是留守政府的核心領導人,這鐐銬,明顯是給他戴的。一種對「同志」不信任的羞辱感,令他義憤填膺。

在送使節團出發的港口,西鄉心中忍不住詛咒:「如果船在途中沉沒的話,該多好啊。」

事實證明,紙上協議不但羞辱了西鄉,也毫無作用。

協議約定一般情況下,不要進行改革,尤其是不要進行人事變動。但事實上,從1871年11月使團出發後,留守政府的重大改革就沒有停過。

1872年2月,廢除兵部省,設立海軍、陸軍兩省;3月,改御親兵為近衛兵;7月,西鄉任陸軍元帥兼政府參議。

不久,發生軍商勾結貪汙的「山城屋事件」,長州藩出身的近衛都督山縣有朋被解職,腐敗案引出司法部門與財政部門的矛盾,進而進行了人事調整。

此外,西鄉負責的留守政府,還修建鐵路,整頓教育制度,廢除了舊曆,改行西方新曆。

同時,還派出親信到中國滿洲和朝鮮考察政情,以備出兵徵韓進行預謀。

使團在國外聽到這些變化時,禁不住大吃一驚,對西鄉毫不顧忌約定的做法,十分激怒。

尤其是,當使團回國後,發現政府核心部門安插了大量的西鄉勢力,大久保等使團一干人大權旁落,已成事實。

提前回國的大久保氣得無話可說,一回國先告假,啥都不做,也不上班,靜等巖倉具視等人全部回來後,對西鄉開始算帳。

此時的西鄉,已經掌握軍中大權,準備謀劃一場針對侵略朝鮮的外交事件,出兵徵韓,以使追隨他的舊武士們,有個用武之地。

然而,大久保利通,這個看西鄉如同看透明人一般的「知己」,早已布好了一個局,要把西鄉勢力,從新政府拔去,把舊武士這個群體,從歷史中徹底消除。

這,就是西鄉隆盛的最後死期。

請閱讀飛春讀傳下一篇文章:西鄉隆盛之死⑩。

相關焦點

  • 西鄉隆盛鼓吹進攻朝鮮?這其實是大久保利通和長州閥的偷換概念
    二、西鄉隆盛的處理方法根據資料,當時在朝鮮王國的日本公使館日子可不好過,不僅朝鮮王國的官員三番五次來找茬,而且還有一些激進的民眾進行挑釁活動。如此緊張的局面下,留守內閣必須立刻做出決斷才行。按說這個時候大久保利通已經回到了日本,那麼大久保利通是應該參與到決斷之中的。
  • 明治的近代化與西鄉隆盛
    如本書第一章所述,西鄉隆盛曾在幕末時期與勝海舟進行了第一次會談,當時他就已經吸收了佐久間象山的近代化理論,並且從勝海舟那裡了解到了大久保忠寬的封建議會論。也就是說,在理論和思想層面,他完全能明白大久保利通的「富國論」和木戶孝允的「立憲制論」。說到這裡,讀者可能要問,西鄉隆盛為何要發動一場沒有勝算、沒有前景的叛亂? 其實,西鄉隆盛完全能規劃出勝利後的前景。
  • 西鄉隆盛和日本人英雄觀
    縱觀這一切,可以說西鄉隆盛在其中縱橫捭闔,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也因此,西鄉隆盛成為了明治天皇御駕前的第一功臣。西鄉確實也是個牛人,明治政權甫一安定,他就會同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等開始了「大政改革」和「廢藩置縣」的大動作,並在巖倉具視、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和伊藤博文等重臣考察西洋之時,以留守政府總理的身份在日本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如府縣的統並廢合,陸軍省、海軍省的設置,學制的制定,國立銀行條例的制定以及地租改正等等大動作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
  • 明治維新的功臣,亦是西南戰爭的叛賊,最後的薩摩藩武士西鄉隆盛
    如果提起明治維新,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倒幕戰爭和維新運動,以及在這個風起雲湧的年代中,如同星辰般耀眼的人傑們。這其中維新三傑最為著稱,也就是: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以及出身薩摩的西鄉隆盛。其中西鄉隆盛無疑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他曾經為幕府效力,其後又投身於倒幕運動,在明治維新中也有頗多的功績。
  • 日本的庶民英雄西鄉隆盛,從普通百姓到維新三傑的波瀾一生
    1867年,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與其他支持他們的公卿聯合,發動了著名的「奉還大政」、「王政復古」運動,但以德川慶喜為首的舊幕府勢力不願交出權力 但隨後不久,思想上略顯保守的西鄉隆盛便與激進的大久保利通產生了隔閡:一個崇尚原有武士階級的生活習慣,另一個則大力推崇西方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很快兩人便開始勢如水火
  • 明治維新三傑,戊辰戰爭的功臣西鄉隆盛,為何最後卻掀起了內戰?
    分別是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和西鄉隆盛。其中西鄉隆盛更值得研究。他曾是明治維新的骨幹。改革成功後,又背叛新政府,發動了西南戰爭。當他死後,日本人很憐憫他,感到甚是遺憾。那麼,西鄉隆盛又是為何如此複雜呢?一、 倒幕與維新西鄉隆盛出生於薩摩藩,號南洲。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低級武士。
  • 為了權勢犧牲舊日好友,號稱日本俾斯麥的大久保利通都做了什麼?
    一、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曾經和西鄉隆盛是同窗好友,不同於西鄉隆盛的文武雙全,大久保利通卻是武藝平平,或者說粗劣不堪更好。在當時的日本,下級武士的武藝如何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標準,這一方面大久保利通是不及格的。但是大久保利通的學識卻是相當不錯,同時也對於日本的未來憂慮萬分。故此他和同樣憂慮未來的西鄉隆盛結為了好友,並最終加入了「精忠組」,一起討論日本的未來。
  • 明治維新之初流產的徵韓計劃,西鄉隆盛破碎的徵韓之夢
    被沒落的武士階級視為精神領袖的西鄉隆盛是徵韓派的領袖。舊武士階級試圖利用這一機遇,迫使政府採取軍事行動。 這樣一來,沒落的武士們可以憑藉自身的尚武精神和能徵慣戰的本領,重新恢復武士在社會中的領袖地位,同時也可以使破落的武士們擺脫目前在國內的沒落處境。 西鄉隆盛在徵韓派中最為堅決。
  • 明治維新時的刺殺活動,明治元勳大久保利通,為何最後遇刺身亡?
    而原本和大久保利通政見不合的西鄉隆盛,也已經在西南戰爭裡兵敗身死,隨著西鄉隆盛的死,大久保利通在朝堂上更是沒有了對手,可以肆無忌憚地推行他的政策。這個時期的日本政府,被稱為大久保政府,大久保的權勢可見一斑。毫不客氣地說,此時的大久保利通是真正意義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近代日本變法人物西鄉隆盛是一個怎樣的人?
    作者:吹雪(西鄉隆盛)(一)西鄉隆盛其人西鄉隆盛出生於薩摩鹿兒島市下加治屋叼一個下級武士家庭。
  • 明治維新的暗殺活動,明治開國元勳大久保利通,為何最後被暗殺?
    當然,此時的大久保裡通也是有權有勢的,自1973年罷黜西鄉隆盛後,他建立了內務省,出任內務大臣一職,確立了他的鐵血獨裁。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他的夙願,因為他非常崇拜俾斯麥,希望他能在不徵求任何人意見的情況下執行自己的政策。
  • 西鄉隆盛之死①:西鄉的首次婚姻,為啥以失敗告終?
    比如日本明治維新的大佬,西鄉隆盛,他用一生的奮鬥和悲劇的結尾,留在歷史上一個永遠的英雄。今天起,飛春讀傳將講述西鄉隆盛的一生。主要為你解答,他為什麼是英雄,英雄如何誕生,如何落幕,他做了什麼,為啥他的一生最終必須走向悲劇,以及為啥在他死後的今天,仍然還令日本人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