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農村,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極大改善,攀比之風是愈演愈烈,從買車、買房到穿著打扮,再到天價結婚禮金,無孔不入…到底是什麼助長了這股歪風?
一是家庭結構的深刻變化,給攀比之風提供了滋生土壤。當前90後、一部分00後已經娶妻生子,家庭結構可以用8+4+2+1來形容(雙方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雙方父母,小兩口,孩子),在這十幾個長輩呵護成長下的孩子,無論是在結婚的時候,還是平時都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家長們自然而然把攀比之風帶到了孩子結婚生子這種人生頭等大事,也滲透到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孩子結婚的問題上,大家自然而然地想著要辦得風風光光,能滿足的條件儘量滿足,特別是不能比別人家庭差,甚至總想著要更好一些,高人一等,這樣才覺得有尊嚴有面子,這也是造成天價結婚禮金的原因。
再比如,在下一代的撫育上,再苦再累不能苦孩子累孩子,幾輩人沒有實現的願望都想通過孩子來實現,無論是買車、買房還是穿戴吃用,只要是孩子提出來的需求,都是傾其所有的竭盡滿足。
二是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給攀比之風提供了更廣的傳播空間。隨著當前網絡的快速發展,信息傳播越來越快、越來越廣。從空間上來講,以前只是同村、同族的直接攀比,現在已經成為了農村與農村之間、農村與城市之間,天南與海北之間的攀比。從時間上來講,以前由於農村消息閉塞,攀比是靠現實的所見所聞,傳播速度非常之慢。而現在由於網絡的發達,一夜之間甚至分分鐘之間,攀比之風都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而且花樣層出不窮。從對象上來講,大到曬美鈔、曬豪車、曬名表,小到曬衣食住行,這些炫富行為使農村孩子足不出戶,就知道了外邊的大千世界,從而造成攀比有樣學樣,自己的虛榮心越來越得不到滿足,需求的東西也是越來越多樣。
三是物質生活的極大改善,給攀比之風提供了「重要基礎」。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農民工外出打工的增多,農民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從以前滿足溫飽到現在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多樣化,更是讓攀比之風成為滿足自尊心、證明自己過得好的重要體現,汽車、房子等都成為了盲目的攀比對象。
有的人為了面子,爭著買車買房,就是為了讓別人高看自己一眼。有的外出打工人員在城市裡省吃儉用,住著幾十個人的工棚,抽著幾塊錢的香菸,就是為攢上一年的錢風光回家過年,生怕別人瞧不起自己,怕別人說自己在外邊混得不好,這些都是愛慕虛榮的心理在作怪。
攀比之風固然可以證明自己混得比別人好,大大滿足自尊心,但更多的是造成了家庭生活的沉重負擔,給孩子從小養成了互相攀比和愛慕虛榮的心理,而且衍生或助長了農村地區的浪費之風、浮躁之氣。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了孩子,這股歪風一定要及時剎住,這既是對自己生活的負責,也是對下一代的負責,千萬不能讓攀比之風害了自己、廢了家庭、毀了孩子。
讓我們一起呼籲起來吧,還我們一個鄉風文明、鄉風淳樸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