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愈心理: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

2020-12-22 騰訊網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

每一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不管你有多愛孩子,你也應該狠下心來,讓孩子適當地吃些苦。

慣子如殺子,你捨不得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更苦,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

01

上海金山區朱涇鎮,一個長得肥胖的女孩揪著一位環衛工的頭髮,路人不明真相,紛紛跑過去。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個女孩,是環衛工的女兒。

這位母親已經離異,在上海的一家環衛公司工作,一個月也就幾千塊錢工資,勉強能夠果腹。

而這位女孩已經結婚,有了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工作。

但仍然隔三差五找母親要錢,這一次母親沒有錢,女孩居然對母親動起手來了。

視頻被傳開,人們不禁感嘆,「富養女兒,結果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這位母親一定很後悔自己對女兒出手大方,百依百順吧。

不可否認,現在很多家長都抱著這樣的心態:

我已經受了那麼多苦,而且一直在窮酸的路上奔波,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再經受這些苦了。

因此,他們選擇了「富養」孩子,他們寧願自己挨餓受苦,也要讓孩子過得體面。

對於孩子,父母們都抱著這麼一種補償心理:

家境不好是他們的問題,與孩子無關,不能讓孩子受罪,所以會儘可能給他們吃好、喝好,以此作為補償。

可是,父母這種「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觀念,會讓孩子不懂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盧梭曾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父母偏激地富養孩子,很可能會走向極端,讓孩子變成愛慕虛榮、沒擔當、不懂感恩的「壞小孩」。

02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教育缺失的父母,能教育出貴子的,一定是貴門。

所謂的貴,並不是財富的多少,而貴在父母的胸懷,貴在父母的格局,貴在父母的教育理念,更貴在父母的言傳身教。

如今的社會,在許多窮人家的父母,不讓孩子吃苦,拼命將自己孩子養成了富家子弟時,富人卻拼命想讓孩子去吃苦。

董明珠從小就注重培養兒子吃苦的精神。

從小到大,董明珠沒有用車接送過兒子一次,一直讓他坐公交車回家。

有一天,董明珠等兒子回來吃飯,結果左等右等都不見兒子回家。

兒子到家後告訴董明珠,原來他是為了等一塊錢沒有空調的車,足足等了半個多小時。

所以她的兒子從小堅強而自立,就連高考時也是一個人做準備,自己帶上常用藥以防意外。

長大後,兒子說:「媽媽能從零開始,我也可以。」

雖然母親家財萬貫,但兒子卻是月薪只有五六千塊的律師,開著一輛十萬左右的小車,住的房子也是租來的。

成長之路上,沒有捷徑,父母終將退出孩子的生活,那些沒有受苦便得到的甜,總有一天要還回去。

所以真正愛孩子,絕不是把他放進蜜罐裡,而是自己去體味苦盡甘來,去獨自探尋奮鬥的意義和價值。

在面對風雨時,也能毫不畏懼,靜待風平雨靜,守得雲開見月明。

03

有句話說得好,現在不吃苦,將來準吃苦。

孩子學會吃苦,父母捨得讓孩子吃苦,其實不管對於孩子的成長,還是父母來說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吃苦,其實就是你沒有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

其實,對待孩子家長千萬不能過於溺愛,適當讓他受點苦,才能讓他成長得更快。

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需要給孩子一些考驗,孩子能做的,父母絕不能替他包辦好。

吃苦是一種心理承受能力,人只有在艱苦的環境下,才能真正戰勝自己。

因為他們知道,每個人在人生路上會遇到大大小小的苦難,這些挫折並不是家長用物質條件就可以彌補的。

所以,請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成長,忍著一時的心疼,才是對孩子更負責任的愛。

從小讓孩子吃苦,並從中思考苦難的意義,汲取戰勝苦難的智慧,讓孩子吃苦吃得有意義,家長晚年才不吃苦。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

相關焦點

  • 最好的教育,都會讓孩子「吃苦」!
    家長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孩子少走彎路,不如培養TA面對困難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實力 帶孩子學一項體育,讓他吃點苦,鍛鍊體質、磨礪意志,遇到困難用冷靜與實力解決,不退縮、不猶豫,這便是少走彎路 孩子將來面對的,是充滿競爭的社會,「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是毫不留情的。
  • 吃苦夏令營對孩子成長有幫助嗎?貧困山區吃苦2020變形計報名官網
    現在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都生活在溫室中的花朵,希望孩子能參加吃苦夏令營,受點挫折,對孩子成長有所幫助,四川大涼山貧困山區有這麼一個活動,吃苦2020變形計報名官網,可以了解一下。吃苦夏令營這裡的條件相當艱苦,近似惡劣,但孩子們都很努力,勤勞,過來與當地孩子一起吃,一起住,相對城市來參加吃苦夏令營的孩子,在他們的童年成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 吃苦——《心念》
    「吃苦」真是當下很重要的一個議題了。我們都從過去那個寒酸、襤褸的年代過來,那個時代給予的困頓和辛勞,我們真不捨得讓孩子再去經受。即便大家都清楚,孩子應當經受辛苦的歷練,才能懂得珍惜與責任。我們是否有意識到吃苦是生命的重要教育,比之於可資標榜的成績,更能讓孩子擁有強大的行動力量。因為吃苦的歷程是體驗!體驗所得到的是深刻而本能的不屈生命的呼喚。
  • 知愈心理:不假思索說出孩子的10個優點,你做得到嗎?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曾經有一個中國青少年研究的教授說過,成功的父母和失敗的父母區別是:前者會發現孩子的優點,挑選出來,後者則會抓住孩子的缺點,一眼就看到。
  • 董方卓太敢說了,直言孩子踢不好球家長有責任,不想孩子吃苦
    董方卓太敢說了,直言孩子踢不好球家長有責任,不想孩子吃苦 2020-04-12 1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孩子:現在不吃苦,開學準吃苦
    但是孩子,我想對您說: 不要討厭學習,更不要抱怨學習的苦,那是你通往世界的路。 01 現在不吃苦,將來就是要吃生活的苦 只有吃夠學習上的苦,才不會吃生活的苦。
  • 知愈心理:孩子被打要還手嗎?90%父母沒看到背後的育兒盲區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 在幼兒階段,孩子打架是很正常,也很普遍。 這種情況一般男孩居多,女孩也有,但極少數。 而孩子打架,最擔心的莫過於家長,怕孩子受欺負。
  • 如何讓心浮氣躁的孩子靜下心來學習?只要家長捨得讓孩子吃苦就行
    因為我們有成年人的感受,所以家長們才創造了所有的條件,讓孩子們能在最好的環境當中,好好學習,然而現實正好與大人的願望背道而馳著。面對學習,孩子們越來越心浮氣躁了。怎麼辦呢?任很多家長抓耳撓腮,也想不出一個好的對策來,更有的家長已經是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不得了了。家長們一定要捨得讓自己的孩子去吃苦。讓孩子去接觸真實的生活,是最好的讓他靜下心來學習的通道。
  • 能吃苦不是什麼本事,可能只是別無選擇,會吃苦才是本事
    這麼說的意思是,一個人奮鬥是需要技巧的,我們應該極力去避免那些莫名其妙的彎路,在有限的生命長度裡,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光陰、每一分力量能吃苦不是什麼本事,可能只是別無選擇,會吃苦才是本事我曾經在不同的單位混跡過,當過勞模,也結識過勞模,但當我開始創業
  • 2020年杭州參加貧困山區吃苦夏令營暑,體驗農村夏令營生活路線
    2020年的暑假將至,市面上有各種夏令營活動,而在大涼山貧困山區,有一種真正落地,深入貧困山區生活的吃苦體驗,為杭州家長們定製的線路,往往好的吃苦教育,是將吃苦作為孩子成長之路上的經歷和磨練 ,在自己動手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不斷感悟,不斷磨練著孩子的心智,讓孩子跟著強大的山村孩子變得更加強大
  • 讓孩子過個有意義的暑假 新報「小青松」吃苦夏令營15日開營
    什麼是吃苦夏令營      本吃苦訓練營獨特創新,將體驗田園勞動與軍營管理相結合 ,旨在吃苦!       通過感受特種兵鐵血精神,感受特種兵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訓練、特別能戰鬥的四特精神。讓孩子意識到什麼是苦,在苦中也有快樂,使孩子學會主動承擔責任與擔當,有擔當才有作為,能擔當才能做大事,在訓練中學習,在吃苦中成長。       吃苦夏令營讓孩子親身體驗家長的童年!通過和農民大叔同勞動,下農田掰玉米,拔草,收菜、摘水果、收瓜,下河摸魚等!
  • 林徽因的晚年辛酸史:養尊處優的她幹起農務,寧願吃苦也不去美國
    林徽因的晚年辛酸史:養尊處優的她幹起農務,寧願吃苦也不去美國 林徽因是民國的四大美人之一,她也是傑出的建築師和文學作家。她與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結婚之後,兩人就一起在中國各地考察古建築物,兩人一起持續了十五年,跑了中國的十五的省,上百個城市,考察了幾千座的古建築。
  • 我的成長故事:尊重孩子就是給他責任,少年不吃苦長大不惜福
    我的成長故事:尊重孩子就是給他責任,少年不吃苦容易長大不惜福文字:心海導航孩子的成長問題,我們不能一味責怨社會、教育制度和學校,因為這些外界因素我們無法改變,只有完善我們自己的家庭教育文化,才能向社會和學校輸出心靈健康的孩子(孝道、有愛心、有責任感)。
  • 豆瓣高分動畫《鷸》:父母愛孩子,要讓他吃苦
    這個反面的例子給我們的衝擊不小,很多人都在想,這世上怎麼會有這麼懶的人?有手有腳,難道還能把自己給餓死了?歸根究底還是父母給慣出來的。小時候的楊鎖,還想要替父母分擔壓力的時候,就被父母拒絕,呵護得如掌中寶,什麼事都不讓他做,什麼苦都不讓他吃,長大後只能是生活給他吃苦,生活不能自理的他,嫌吃飯都累,又怎能生存下去呢,最後的代價就是一條生命。
  • 寫給「六一兒童節」:現在孩子不吃苦,將來孩子更受苦
    今天讓孩子多吃苦,就是為了孩子明天少受苦;今天你不讓孩子多吃苦,明天孩子多受苦你也幫不上他。-------《親愛的安德烈》是的,今天讓孩子多吃苦,就是為了明天讓孩子少受苦,在將來有更多選擇的權利。現在很多人被「快樂教育」迷得暈暈乎乎,這是因為現實的耳光還沒挨夠。
  • 窮人家的父母,愛讓孩子吃這3碗飯,老了吃苦受罪都是自找的
    父子兩人對坐,沉默的父親就這樣看著孩子吃的大口朵頤。但是這樣傾盡所有的愛,對於一些孩子來說是負擔,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卻是理所當然,父母總是為了子女掏出自己的所有,不僅只會讓孩子習慣索取,而且孩子也不會體諒父母的付出,父母的不餓,不喜歡吃這類話,甚至可能成為孩子理所當然索取的藉口。第二碗飯:荷包蛋去哪了?
  • 現在不吃苦,將來都要加倍的奉還
    到了高中還是不好好學習,但是環境變了,同學也變了,課程也和初中完全不一樣了。那時候他很迷茫,老師們的課也很多,沒有時間課下找他們了,他都不知道怎麼學了。到了高三,終於知道努力了,他說,他一年把以前浪費的六年時間都補回來了。這一年累夠嗆,也感覺到了時間的緊迫,更有一種無學可上的擔憂。
  • 班主任提醒:現在不吃苦,開學準辛苦!故事雖短,道理很深!
    文:惜朝同樣的暑假,不一樣的孩子,就有不一樣的結局。就像擺在孩子面前的一張白紙,用心畫和隨便畫的孩子,交出的作品截然不同。有孩子選擇了努力、勤奮、自律、好學,他的畫作就有了豐富的色彩和流暢的線條,成為一等佳作。也有孩子選擇了懶散、懈怠、放縱、無為,他甚至不願意提筆作畫。白巖松說過:「吃苦教育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別讓孩子在該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
  • 這輩子聽過的最大謊言:年輕人就要多吃苦?
    小時候,總會聽到有一些長輩教導你:「年輕人就要多吃苦,你現在不吃苦,將來長大了就得吃苦。」當時聽完內心十分的不屑,你自己怎麼不吃苦?鼓勵我來吃苦,居心何在?後來年齡逐漸長大了開始慶幸,幸虧當時沒有聽這話,躲過了一個大坑。
  • 舊年——一起吃苦的幸福
    一起吃苦的幸福我們越來越愛回憶了是不是因為不敢期待未來呢你說世界好像天天在傾塌著只能彎腰低頭把夢越做越小了是該牽手上山看看的最初動心的窗口有什麼景色不能不哭你就讓我把你抱著少了大的驚喜也要找點小快樂就算有些事煩惱無助至少我們有一起吃苦的幸福每一次當愛走到絕路